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6)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6)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6)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6)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1、“因地制宜”所体现的是

A.性别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C.人文环境对体质的影响

D.年龄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E.地理环境对体质的影响

【答案】E

2、肾气亏虚,失于固摄的症状有

A.滑精

B.滑胎

C.遗尿

D.尿频

E.久泄

【答案】ABCDE

3、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陈无择

C.钱乙

D.华佗

E.张仲景

【答案】E

4、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

A.经络病机

B.脏腑病机

C.六淫病机

D.阴阳失调病机

E.内生五邪病机

【答案】D

5、经络的感应传导现象体现气的功能是

A.推动作用

B.中介作用

C.温煦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答案】B

6、头痛在前额者,病证所在是

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督脉

【答案】B

7、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媵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

意慎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所体现的治则是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时制宜

£.异法方宜

【答案】D

8、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A.津液亏虚,不能化血

B.血行阻滞,不能化津

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

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

E.津液亏耗,血行郁滞

【答案】E

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火心肝肾

B.M脾肾

C.脾肝肾

D.脾肺肾

£.脾胃肾

【答案】D

1Q食类偏嗜易致的病变有

A.佝偻病

B.瘦瘤

C.消渴

D.夜盲

E.胆结石

【答案】ABCDE

11属于后天之气的有

A.元气

B.中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答案】BCDE

12.某女,46^o鼻咽.皮肤干燥,渴欲饮,尿少,大便干结,舌苔干燥,其病机是

A.精亏

B.气虚

C.血虚

D.津液亏虚

E,气血两虚

【答案】D

ia胃的生理特性表现包括

-喜燥

8恶燥

C.喜润

D.恶湿

E.喜升

【答案】BC

14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属的治则有

A.反治

B.正治

C.逆治

D.从治

E.反佐

【答案】BC

15创立“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

【答案】B

ia导致出血的病因,不正确的是

A.气虚可致出血

B.热邪可致出血

C,瘀血可致出血

D.外伤可致出血

E.寒邪可致出血

【答案】E

1Z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寿限是

A.7啰左右

B.8啰左右

C.9啰左右

D.1岁左右

E.12啰左右

【答案】E

1&偏于宗气虚的表现是

A.倦怠乏力

B.精神委顿

C.面色白

。.心悸气短

E.少气懒言

【答案】D

1S小儿体质特点是

A.纯阳之体

B.明阳失调

C.体质偏虚

D.气血瘀滞

E.虚实夹杂

【答案】A

2Q临床表现中属于偏阳质的有

A.喜动好强

B.形体适中或偏瘦

C.油性皮肤

D性格外向

E.自制力较差

【答案】ABCDE

2L与心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的有

A,面色

B.脉象

C.意识

»舌色

E./六、胸部感觉

【答案】ABDE

22.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

A.正虚之证

B.邪实之证

C.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D.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E.真虚假实证

【答案】D

23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答案】B

24称为“髓海”的是

A.脑

B,髓

5

D.命门

E.肾

【答案】A

25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脏腑是

A.月卑

B.肺

C.肾

D./心包

E.三焦

【答案】D

26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养气

E.血能载气

【答案】D

2Z衰老与五脏虚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脏是

入.心肺虚衰

B.肺脾虚衰

C.肝脾虚衰

D.肝肾虚衰

E.脾肾虚衰【答案】E

28治疗血瘀证时,常用活血化瘀药配合补气或行气药的原因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养气

E.血能载气

【答案】B

29某女,39岁。皮肤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中医“辨证求因”,其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火邪

【答案】E

3Q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王孟英

C.薛生白

D.吴鞠通

E.叶天士

【答案】E

31分布于面额部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答案】B

32《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督瘤,皆属于"

A.热

B.火

。.心

D.风

E.暑

【答案】B

3a某男,5岁。倦怠乏力,皮下紫瘢一月,伴见面色无华等症状,其病机是

A.气不摄血

B.气随血脱

C.气滞血瘀

D.血虚

E.气脱

【答案】A

34可用阴阳转化来解释的是

A.阴胜则阳病

B.阴损及阳

C.阴胜则寒

D.阳损及阴

E.重阴必阳

【答案】E

36某男,6岁。手足冷,但胸腹灼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应使用的治

法是

A.寒者热之

B.实则泻之

C.热因热用

D.寒因寒用

E.通因通用

【答案】D

36具有调节女子行经及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脾

【答案】D

3Z在重病的恢复期,邪气已退,但正气被消耗的状况尚有待恢复。其疾病转归是

A.正胜邪退

B.邪胜正衰

C.邪去正虚

D.邪正相持

E.正虚邪恋

【答案】C

3&被后人称“滋阴派”的医家代表是

A.朱丹溪

B.叶天士

C.刘完素

D.薛生白

E.吴鞠通

【答案】A

3a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

B.早期诊断

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阻截病传途径

【答案】A

4Q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A.冲脉.督脉

B.任脉.带脉

C.阴维脉.阳维脉

D.冲脉.任脉

E.阳跷脉.阴跷脉

【答案】D

41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阳邪

B.干涩

。.扰心神

D.易生风动血

E升散

【答案】ACD

42.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动力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根

E.阴阳转化

【答案】A

43阴虚质要慎用的药是

A.温热

B.补气

C.固涩

D.活血

E.养血

【答案】A

44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王孟英

C.薛生白

D.吴鞠通

E.叶天士

【答案】E

46针灸能够调整脏腑精气阴阳之盛衰及经络气血之偏颇,用之得当,将会收到补偏救

弊的功效,使病理体质恢复正常,用之不当则会加重身体的损害。不宜针刺的体质是

A.小儿

B.体形肥胖之人

C.精神过度紧张之人

D.身体瘦弱之人

E.气虚血亏之人

【答案】C

46到达上.下齿的经脉有

A.肾经

B./心经

C.胃经

D肝经

E.大肠经

【答案】CE

4Z分布于面额部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答案】B

4&不属于“虚”的病机所致症状是

A.腹痛拒按

B.畏寒肢冷

C.自汗

D.气短

E.面色无华

【答案】A

49可以导致精瘀的原因包括

A.房劳过度

B.手淫过度

C.惊恐伤肾

D.湿热瘀阻

E.手术所伤

【答案】ABCDE

5Q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

A.肝

B.£

5

D脾

E.肾

【答案】D

51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之脏是

A./心

B.肝

5

D.肺

E.膀胱

【答案】C

52关于七情,说法错误的是

A.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B.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C.七情是致病因素

D.七情致病属于内伤病因

E.七情活动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

【答案】C

5a某女,48^o经前期头痛,以巅顶为甚,易恼怒。其病变相关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阳明胃经

E.手少阴心经

【答案】A

54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中介是

A.气

B.神

C.阴阳

D.五行

E.太极【答案U

56属“七冲门”范畴的有

A.吸门

B.气门

C.户门

D.贲门

E.魄门

【答案】ACDE

56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

A.脾与肺

B.M与肝

C.脾与肾

D脾与肝

£.心与脾

【答案】D

5Z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脑为元神之府

B.灵机记性在脑

C.脑为中精之府

D.脑为髓之海

E.脑为奇恒之腑

【答案】ABDE

58寒性收引是指

A.寒邪阻滞气机

B.寒邪耗气伤津

C.寒邪使气机收敛

D.寒邪损伤阳气

E.寒邪重浊黏滞

【答案】C

5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其性开泄

B.其性凝滞

C.其性黏滞

D.其性收引

E.其性趋下

【答案】BD

6Q调和脏腑辨证论治的正确表述有

A.实则泻腑

B.虚则补脏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抑强扶弱

【答案】ABCDE

61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易致疼痛

C.黏腻重浊

D.凝滞收引

E.易袭阳位

【答案】A

62.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亢盛

B.正气不足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环境

【答案】A

6a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

A./心

B.肝

5

D肾

E.大肠

【答案】A

64某女,46^o鼻咽.皮肤干燥,渴欲饮,尿少,大便干结,舌苔干燥,其病机是

A.精亏

B.气虚

C.血虚

D.津液亏虚

E.气血两虚

【答案】D

66失眠健忘.多梦惊悸,由于血的功能失常的是

A.濡养作用

B.化神作用

C.温煦作用

D.推动作用

E.固摄作用

【答案】B

66肾气亏虚,失于固摄的症状有

A.滑精

B.滑胎

C.遗尿

D.尿频

E.久泄

【答案】ABCDE

6Z风邪所导致的症状,常见特点有

A.病位游移,变化迅速

B.病情缠绵,病程较长

C.多见阳位症状

D.多见动摇类症状

E.多见疼痛类症状

【答案】ACD

6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

B.鼻根部

C.小指端

D.目内眦

E.胸中

【答案】D

69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其病机是

A.肝阳化风

B,血虚生风

C.热极生风

D.阴虚风动

E.慢惊风

【答案】B

7Q与肾中精气生理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水液代谢

C.主骨生髓荣脑

D.促进生殖功能成熟

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E

7L最早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的著作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备急千金要方》

【答案】E

7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法

B.培土制水法

C.滋水涵木法

D.益火补土法

E.益木生火法

【答案】B

7S过度安逸,易损伤的脏腑是

火心脾胃

B.M肝肾

5肾胃

“、肾胃

£.心脾肾

【答案】A

74小肠生理功能包括

A.受纳水谷

B.受盛化物

C.传化水谷

D.泌别清浊

E.主液

【答案】BDE

76温燥的常见发病季节在

A.夏末初秋

B.近冬深秋

C.长夏季节

D.冬末春初

E.春末夏初

【答案】A

76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答案】C

77.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

A.阳邪

B.干涩

。.扰心神

D.易生风动血

E.升散

【答案】ACD

7&与津液的输布密切相关的脏有

A.肝

B.£

5

D肺

E.肾

【答案】ACDE

7S宗气在胸中的积聚之处,称

A.虚里

B.气门

C.气海

D.膻中

E.孤府

【答案】CD

8Q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A.身体形态结构

B.身体功能水平

C.身体适应能力

»心理发育水平

E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答案】ABCDE

8k足少阳胆经的分布部位是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

【答案】D

82湿性趋下导致的症状为

A.妇女带下

B.小便清长

C.遗精早泄

D.大便秘结

E.月经量多

【答案】A

8a9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不啬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答案】C

84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

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

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

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BCE

86饮停于肌肤媵理的病证名是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E.留饮

【答案】C

86属于气逆的症状有

A.暧气

B.呕吐

C.呃逆

D.头痛头胀

E.神疲乏力

【答案】ABCD

87瘀血最常见的脉象是

A.脉弦

B.脉滑

C.脉细

D.脉涩

E.脉沉

【答案】D

88肺气的宣发生理功能有

A.呼出浊气

B.宣散卫气

C.布散津液

D.精微上输

E.生成宗气

【答案】ABCD

8S津液对气的作用表现为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生气

E.津能载气

【答案】DE

9Q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A.宗气生成和津液代谢

B.血的生成运行

C.气机的调节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