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该学者()A.分析了亚历山大远征的原因B.介绍了亚历山大远征的背景C.分析了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D.指出了亚历山大远征的野蛮2、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判断,下列不属于文化侵略的有A.西方传教士强占土地修建教堂,禁止信徒拜祭祖先B.法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教会学校强迫学生背诵教义C.五四期间教会学校要求学生“断绝一切国家的观念”D.美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格致汇编》,宣传科学知识3、多元文化之间如何相处呢?费孝通先生就此曾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英,英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该名言反映的思想是()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4、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艾灸在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流行。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东方知识丰富欧洲医学研究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补性C.中国医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5、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亦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攻势。这在当时()A.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B.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C.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D.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战乱6、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7、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作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文化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宗教观念影响逐渐式微C.人民重视关注现实生活D.神话传说成为文学主题8、下图左侧是出土的2世纪古印度健陀罗地区的金刚手菩萨雕像。他在发式、表情、站姿、武器等方面与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右侧)具有相似之处。导致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波斯帝国的建立B.亚历山大的征服C.罗马帝国的扩张D.笈多帝国的兴起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11、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某大洲15-19世纪人种变化估计数值(单位:人)。年份。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

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

(1)使用不同的线条;在图中画出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三条主要路线。

(2)判断材料二所示的大洲并说明依据。13、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非体力劳动者的构成特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纵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材料二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干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17、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43年1176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459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它华工史料,对所见的。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年龄段人数出洋前职业人数出洋地点人数籍贯人数1一10岁4耕田84澳门354广东38211一20岁142做小生意106汕头38福建4921一30岁216做工87厦门30其它2831一40岁71其它26其它1441一50岁20未说明156未说明2351—60岁1出洋前职业未说明5——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一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19材料三75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的三个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说明美洲华工的历史贡献。——摘编自(美)乔治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包容多样并存的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发展着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基础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对于生存的共同需求、世俗国家组织的强大和古典人文精神历史久远的传承。中国文化包容的内容从空间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从时间上表现为在融合和变异中保持了持续性特征的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从社会角度上看则表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与共生。这种包容的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围绕着"文化包容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为东汉画像石;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中国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1、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3、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知,这是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是从影响角度说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D【分析】【详解】

创办科学刊物,宣传科学知识,推动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不属于文化侵略,D符合题意;西方传教士禁止中国信徒“拜祭祖先”,强迫学生“背诵教义”“断绝一切国家的观念”,意在消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属于文化侵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A【分析】【详解】

费孝通的名言指的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由此可知反映的思想是和而不同,故选A;综上所述可知费孝通强调的是和而不同,并非是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和周而不比,排除BCD。4、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艾灸等中医知识从中国传入欧洲,使得欧洲医学领域出现了崇尚中医诊疗的风尚,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互补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领先世界”,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A项。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驻守西北地区的军队内调,周边政权趁机扩张,唐朝对河西走廊、阿尔泰山一带、中亚等地的控制丧失或减弱,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A项正确;安史之乱前,河西走廊等地属于唐朝的领土,与这些地区的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贸易也以民间贸易为主,因此安史之乱“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的畅通虽然受到了影响,但中外经济联系并未断绝,排除C项;华北地区的战乱是安史之乱造成的,而非由于西北边境军队内调,排除D项。故选A项。6、A【分析】【详解】

德意志博物馆与其它场馆不同,不张贴“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反而欢迎民众在参观时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其帮助观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做法,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A项正确;博物馆鼓励民众参与科学实验的做法,体现的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与民众实验经验的丰富与否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博物馆的做法强化而非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排除C项;仅“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不能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排除D项。故选A项。7、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雅典。根据材料“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体现的是对神的否定和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古希腊文化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材料与宗教观念无关,且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宗教,排除B项;材料与重视关注现实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文学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A项。8、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2世纪(古印度、古希腊)。根据材料可知,2世纪健陀罗地区的佛像与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极为相似,根据时间可判断,这一现象受到亚历山大对外征服传播了希腊文化影响的可能性最大,B项正确;波斯帝国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时间上是有可能波斯文化影响古印度,但是古代波斯帝国没有扩张到古印度地区,排除A项;罗马帝国没有扩张到印度,排除C项;印度笈多帝国为4—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经验和劳动力,使南方得到开发。材料第一段“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野兽出没,盗匪横行”反映出兴建土楼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2)概括材料第二段第一;二句的信息;得出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据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得出聚族而居的特点。材料中“同居共财”的传统反映出共同享有族产。材料最后一句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兴办专门学堂对家族子弟进行教育。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解析】(1)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育。11、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第(1)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平遥古城属于明清时期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属于明清时期传统乡村民居。

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材料二中的信息“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即可得出“礼制等级”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城里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材料二中的信息“聚族而居”即可得出“家族中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材料二中的信息“天井,可以采光通风”即可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认识。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保护”方面;可从保持整体原貌的角度思考作答;“开发”方面可从适度开发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定位】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解析】(1)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大量移民美洲,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一条主要路线是欧洲到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还进行黑奴贸易,将大量黑人运往美洲,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第二条主要路线是非洲到美洲;清朝末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送往欧美地区,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第三条主要路线是亚洲到美洲。

(2)根据该地区人种变化情况可知,其指的是美洲。依据: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490年,该洲居民全是原住民;1570-1650年,新航路已开辟,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白人数量大量增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导致原住民印第安人大量减少;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把大量的黑人贩卖到美洲,黑人数量大量增加;由于长期发展与融合,到1852年,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混血后代数量大量增加。【解析】(1)

(2)美洲。依据:1490年,哥伦布还没有到达美洲,因此该洲居民都是原住民;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导致白人数量大量增加;欧洲殖民者奉行殖民扩张政策,屠杀、奴役和传染病导致原住民印第安人大量减少;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又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把大量的黑人从非洲掠来,贩卖到美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混血后代,成为混血人种。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比“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的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对比材料二中“(18世纪)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中方官员翻译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根据“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等信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时代环境等。【解析】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总“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大多数从更远的地区获取”作答。

第(2)题第一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舟“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问可根据第一问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的价值结论。【解析】(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祯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变化:根据坐标图中两条线的变化趋势可知,1945年后美国非体力劳动者数量持续增加、体力劳动者不断减少,概括来说,二战后美国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素质、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在增加等角度进行分析。【解析】变化: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特点:非体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在增加。16、略

【分析】【详解】

(1)爱国主义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人物的活动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意义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2)根据材料“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干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可知;“家国同构”是指家国天下和世界意识;

意义可从个人、民族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进行说明。【解析】(1)表现: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

意义: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2)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

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等等。【解析】示例。

A: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C: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D: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E: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18、略

【分析】【分析】

(1)

根据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得出遭受残酷剥削,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一“11-20岁人数有142人,21-30岁人数有216人”可知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出洋前职业是做小生意106人、做工87人”可知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还可从地域方面概括特点,如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等方面思考作答。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

(2)

根据材料“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可知,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可知,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点睛】【解析】(1)①遭受残酷剥削。

原因: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国穷民弱。

②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

原因: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

③出洋前职业较多;以小生产者为主。

原因: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

④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

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

⑤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

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

(2)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9、略

【分析】【详解】

论述:按照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根据“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等信息,围绕“文化包容性”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产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从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民族关系、政治体制、主流思想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升华,指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示例一∶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原因中国文化包容性是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中国东面;南面环海,北面为草原和戈壁,西面为高原和沙漠,内部平原广阔、河流众多。这种特殊的环境使中国既能抵御外敌入侵从而保持本民族文化又能与其他文明保持接触从而吸收营养来丰富自己。第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第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留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第四,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后,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思想丰富和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

示例二∶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的表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具体表现如下∶从政治上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之间以友好往来相互交流为主,形成持续不断的民族融合潮流。从经济上说,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共存。各族各地人民通过朝贡贸易、商业往来、人口迁徙等方式进行产品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从文化上说,儒家思想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形成了汉代儒学,继而又借鉴和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学艺术上形成了高雅的贵族士大夫文化和世俗的市民文化并存的局面,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正是在包容的特性下不断发展壮大的。20、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如根据“东汉画像石”“(刻画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等,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可得出“孔子和老子两位先贤躬身互拜、以雁为礼的谦敬之姿,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