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4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2014年2月1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通报,杭州新增2例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下列有关该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B.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C.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参与,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危害?()A.生态环境遭到危害B.制约社会发展C.加快人口老龄化D.造成资源危机3、神经系统中,专门调节心跳、血压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神经传导中枢在()A.脑干B.小脑C.大脑皮层D.脊髓4、如果两只白绵羊交配后,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绵羊.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所生的小黑绵羊的基因组成是()A.Aa或aaB.AA或AaC.aaD.AA5、由淋巴细胞分泌,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A.溶菌酶B.抗体C.激素D.胆汁6、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C.有利于蚯蚓的呼吸D.有利于蚯蚓的消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1)一种名为“落地生根”的植物,能在叶缘生出“不定芽”和“不定根”(如图1所示),当叶片脱离母体落在潮湿的地面上后,就可能发育成一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

①无性生殖②有性生殖③营养繁殖④分裂繁殖。

(2)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2中①所示的物像.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图2中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不会进行的操作是____

A、转动物镜转换器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8、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表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液体A(克/100毫升)液体B(克/100毫升)液体C(克/100毫升)蛋白质7.200.00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40尿素0.030.031.80(1)分析表中A和B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具有____作用.

(2)分析表中A和B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管具有____作用.

(3)液体A是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液体C是____.9、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经过小鸟的最短食物链是____.

(3)图中生产者是____,它属于第____营养级.

(4)图中有____个营养级.

(5)图中7种生物中,数量最少的是____.

(6)若在农田中使用DDT来消灭害虫,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10、(2005•潍坊)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1)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

(2)图中“A过程”和“B过程的操作方法”在生物学上分别被称为:____.

(3)根据图示情况,黄色丙牛产下的“牛牛”,其毛色性状表现型应该是____.

(4)“牛牛”长大成熟后,其经济价值与亲本甲牛的最根本区别是____.11、据报道;1952年2月,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3;8毫克,烟尘达4、5毫克,居民的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内死亡人数4000人.请回答: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形成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等疾病(举三种主要病症)

(3)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12、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手的各部位的触压感不同.____.(判断对错)14、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____(判断对错)15、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而无脊椎动物则不具有.____.16、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____.(判断对错)17、进入肾小球的血管为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为小静脉.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3题,共9分)18、(2015•仙游县校级模拟)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是:____、咽、食道、胃、____;大肠和肛门.

(2)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_,胆汁可以促进____的消化.

(3)最先对淀粉开始消化的器官是[____]____;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

(4)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19、(2015秋•绵阳校级期末)如图是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

(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

(2)图中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内层的成骨细胞.

(3)人在幼年时,骨髓腔中的____有造血功能,成年以后,该结构变为____,失去造血功能;但当成年人大量失血时,它又可暂时恢复造血功能.20、(2015秋•雨花区期末)如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

[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是由[____]____决定的?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1、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乙是叶片表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同时表皮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叶片的表皮属于______层次的结构。

(2)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耗量。

(3)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炎热夏天的中午,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会出现图甲中FG段的变化;生物学上称之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______。

22、1924年美国生理学家A.N.Richards等人用直径10微米的微吸管刺入蛙的肾小囊;从中取出少量囊内液进行微量分析,发现囊内液除了基本上没有蛋白质外,尿素;氯化钠、葡萄糖的浓度都与血浆相同。他又将微吸管刺入肾小管的不同部分,取出管内液体进行微量分析,发现末端的液体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素的浓度明显比血浆中的浓度高。此后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逐渐揭示了尿液形成的过程。

请你结合肾单位示意图回答。

(1)肾小囊内的液体叫______;其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而尿素;氯化钠、葡萄糖的浓度都与血浆相同。这说明血液流经[______]______时,尿素、氯化钠、葡萄糖等物质______到肾小囊腔中。

(2)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尿素的浓度明显比血浆中的浓度高,原因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______]______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

(3)某肾脏疾病患者尿检结果显示其尿液成分中尿蛋白值超过标准范围,初步推测其肾单位结构发生病变的是______。23、某种小鼠的体毛有黑色和白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两只黑毛小鼠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如图一。分析回答:

(1)小鼠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______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亲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子代白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也可能为Aa.若要判断某只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用该小鼠与白毛小鼠杂交,根据后代性状表现进行判断。原理如图二:根据图二可以判断,若后代表现为______,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表现为______,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24、你认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预防近视?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2题,共20分)25、(2015秋•新平县期末)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引发流行性感冒的生物类群是____,属于真菌的是____.(填字母)

(2)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B两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

(3)上述微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字母),其生物体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构成.26、(2015春•绵阳期中)如图为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____(填图中标号)是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生殖.

(2)制作馒头时,____(填图中标号)产生的____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

(3)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生物是____(填图中标号).

(4)细菌和真菌体内不含叶绿体,作为____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____、水和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解析】【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

B;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此可看出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只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有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2、C【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受到制约。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的结果,不是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危害。【解析】【答案】C3、A【分析】解:A;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A正确;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点: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解析】A4、C【分析】【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解析】【解答】解:如果两只白绵羊交配后,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绵羊,则黑羊是隐性性状,白羊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小黑羊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白羊遗传给小黑羊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遗传亲代白绵羊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则所生的小黑绵羊的基因组成是aa.

故选:C.5、B【分析】【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解析】【解答】解:抗体是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因此由淋巴细胞分泌;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

故选:B.6、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呼吸.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呼吸过程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分析】(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根据显微镜的观察方法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1)①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②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靠种子来繁殖等.③营养繁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题干中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的一种营养繁殖.

(2)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视野越亮.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由图①到图②,物象放大了,即由低倍物镜换成了高倍物镜,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提高亮度,然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此过程中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

(1)①③;

(2)C.8、略

【分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是血浆、B是原尿、C是尿液.【解析】【解答】解:(1)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3)尿液和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因此判断A是血浆,B是尿原尿,C是尿液.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1)滤过。

(2)重吸收。

(3)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尿液9、略

【分析】【分析】此题从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解析】【解答】解:(1)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如:作物→小鸟→鹰;作物→小鸟→蛇;作物→鼠→鹰;作物→鼠→蛇;作物→害虫→青蛙→蛇→鹰.

(2)图中经过小鸟的最短食物链有两条:作物→小鸟→鹰;作物→小鸟→蛇;

(3)此食物网中;农作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它属于第一营养级.

(4)(作物→小鸟→鹰;作物→小鸟→蛇;作物→鼠→鹰;作物→鼠→蛇)这些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作物→害虫→青蛙→蛇→鹰)有5个营养级.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其储存的能量越多,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因此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数量减少,可见图中7种生物中,数量最少的是鹰.

(6)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故答案为:(1)5条(2)作物→小鸟→鹰或作物→小鸟→蛇;(3)作物;一(4)5(5)鹰(6)鹰10、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解析】【解答】解:(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由于基因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达;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得到生物新品种.

(2)图中A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受精;这一过程叫体外受精,图中B过程将发育的胚胎植入雌牛的子宫内叫胚胎移植.

(3)黄色丙牛为代孕母牛;发育成牛牛的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来自来自五花甲牛和乙牛,所以它的毛色应该和亲本相似,为五花毛色.

(4)“牛牛”长大后;和他的亲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体内含有控制人乳铁蛋白的基因,它分泌的乳汁就含有人乳铁蛋白.

故答案为:

(1)转基因技术。

(2)人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3)五花毛色(或与亲本甲乙牛相似)

(4)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11、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危害和预防.解答时可以从酸雨的危害表现、预防措施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1)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

(2)酸雨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雨;雾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咽喉痛等病症,因此酸雨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最大.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3)要防止酸雨的发生;应严格控制污染源,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故答案为:

(1)酸雨;

(2)呼吸;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咽喉痛(任意三种);

(3)严格控制污染源.12、略

【分析】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分析】【分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解析】【解答】解: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X利用一绘图笔在学生Y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如图所示).学生Y蒙上眼睛后,学生X用针轻触测试区上的每一点,当学生Y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学生Y有正反应(即学生Y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下来,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手背手掌指尖前臂正反应百分率508510075据表可知:手的各部位的触压感不同.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危害,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被称为“空中死神”.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所以并不是无脊椎动物没有社会行为.【解析】【解答】解:在无脊椎动物中有些动物如白蚁;蜜蜂等具有社会行为;在脊椎动物中有些动物如狒狒、猴子等具有社会行为;还有些动物如鹰、虎、乌鸦等不具有社会行为.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肾小球的组成可通过以下示意图记忆:

【解析】【解答】解:肾动脉通过入球小动脉与肾小球相连.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相连,血液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流入肾静脉.

故答案为:×.四、作图题(共3题,共9分)18、略

【分析】【分析】(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图中1是口腔,是食道,3是胃,4是胰腺,5是大肠,6是小肠,7是咽,8是肝脏.

(2)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小肠,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解析】【解答】解:(1)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是:[1]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3)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1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3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6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4)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壁;毛细血管壁和绒毛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故答案为:(1)口腔;小肠。

(2)8肝脏;脂肪。

(3)1口腔;3胃;

(4)6小肠19、略

【分析】【分析】

图中a骨松质,b骨密质,c骨膜,d骨髓腔.【解析】【解答】解:(1)图中a骨松质,b骨密质;c骨膜,d骨髓腔.

(2)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骨膜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因此图中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c]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3)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骨松质和扁骨等内仍含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故答案为:

(1)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2)[C]骨膜。

(3)红骨髓黄骨髓20、略

【分析】【分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比较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壁、E叶绿体、F液泡.【解析】【解答】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乙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是植物细胞,甲是动物细胞.因此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不具有[D]细胞壁、[E]叶绿体、[F]液泡.

(2)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A]细胞膜.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是由[B]细胞核决定的.

故答案为:(1)D;细胞壁;E;叶绿体;F;液泡。

(2)A;细胞膜。

(3)B;细胞核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1、组织大于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中午时分,光照强烈,植物体散失的水分较多,大部分气孔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多蒸发,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分析】解:(1)叶片的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消耗量。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密闭玻璃罩内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所以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

(4)中午时分;光照强烈,植物体散失的水分较多,大部分气孔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多蒸发,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

故答案为:(1)组织。

(2)大于。

(3)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减弱。

(4)中午时分;光照强烈,植物体散失的水分较多,大部分气孔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多蒸发,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

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上下表皮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气孔的作用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析】组织大于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中午时分,光照强烈,植物体散失的水分较多,大部分气孔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多蒸发,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22、原尿2肾小球滤过3肾小管肾小球【分析】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

(2)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肾小管末端液体叫尿液,其中没有葡萄糖,尿素的浓度明显比血浆中的浓度高,原因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属于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

故答案为:(1)原尿;2肾小球;滤过。

(2)3肾小管;

(3)肾小球。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1肾小囊,2肾小球,3肾小管。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解析】原尿2肾小球滤过3肾小管肾小球23、相对黑毛AaAaaa都是黑毛有黑毛和白毛【分析】解:(1)两只黑毛小鼠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如图一,后代既有黑毛也有白毛,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白毛,可判定黑毛是显性性状,白毛是隐性性状;小鼠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图解如下图:

(2)通过上题遗传图解可知;亲代黑毛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子代白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

(3)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也可能为Aa.若要判断某只子代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可用该小鼠与白毛小鼠杂交,根据后代性状表现进行判断。原理如图二:根据图二可以判断,若后代表现为都是黑毛,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表现为有黑毛和白毛,则该黑毛小鼠的基因组成为Aa。

故答案为:(1)相对;黑毛;

(2)Aa;Aa;aa;

(3)都是黑毛(或黑毛);有黑毛和白毛(或白毛;或有黑毛有白毛)。

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当子代中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