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943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国民革命与五四运动》。社论指出:“五四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经过四年的时间,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材料显示当时国民党A.欲弱化共产党和民众的历史贡献B.肯定了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C.希望各阶层积极投身抗日斗争D.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群众性2、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辽史•百官志》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情。”由此可知辽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机构分权制衡B.地方政权悉仿汉制C.行政管理因俗而治D.崇文抑武君主专制4、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5、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6、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取决于惩处贪官需要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洋务运动内容:为自强办了________,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为求富,办了官督商办的________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新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军8、佛教传入时期:________。9、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的思想,________。

(2)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________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________。10、夏朝的统治。

①中央:________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②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________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11、秦暴政表现。

(1)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________”。

(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12、地图学:西晋地图学家________绘制________;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13、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14、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________引起了巨大震动15、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

①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________;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2)胜利。

①1950年,应朝鲜政府要求,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________”附近。

③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欧洲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A.正确B.错误17、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A.正确B.错误18、抗日战争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大国地位。A.正确B.错误19、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贸易体系。A.正确B.错误20、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缘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摘编自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2)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

(3)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2、现代中国与世界经济。

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伊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提法,基本上就是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联结,表现为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在1952~2018年,整体经济的总支出;总消费和总投资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8.1%、7.1%和10.0%,投资增长显著领先于消费增长。分时段看,三者在1952~1978年分别是6.1%、4.7%和9.4%,在1978~2018年分别是9.4%.8.7%和10.4%。

材料二后进发展失落;这是一个往往被遮蔽的事实,而遮蔽的直接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世界范围的主流学术和主导政策信条。按照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学一社会学中的现代化理论,后进社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唯此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让自己被承认是文明的一部分,让社会成员得享自由和富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卢获《“积累”革命一新中国经济变革的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矛盾统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序号。

省名。

战争总数。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1

京师。

712

89

73

116

228

60

146

2

南直。

841

50

65

343

149

98

136

3

山东。

437

141

67

103

85

18

23

4

山西。

478

95

35

109

131

33

75

5

河南。

820

203

138

271

150

43

15

6

陕西。

1281

46

201

432

365

158

79

7

四川。

381

6

38

82

107

52

96

8

湖广。

406

29

34

148

79

63

53

9

江西。

126

1

8

37

14

15

51

10

浙江。

208

1

4

20

35

21

127

11

福建。

107

0

4

3

13

11

76

12

广东。

95

0

2

5

10

17

61

13

广西。

123

0

2

0

13

28

80

14

云南。

130

0

11

8

31

2

78

15

贵州。

47

0

0

0

1

1

45

合计。

6192

661

682

1677

1411

620

1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南直:即南直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战争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3分)24、马克思主义史学下的英国革命。

材料克里斯托弗,希尔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研究英国史的过程中,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第一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当中,希尔在方法论上最具敏锐性。他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书写提出了几个标准,其中包括:(1)经济状况的核心地位;(2)阶级的作用;(3)思想意识的重要性;(4)重视原始文献(档案和器物等);(5)哲学或世界观。——摘编自刘耀辉《克里斯托弗,希尔与英国革命研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从以上标准中选择两项,加以说明。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5分)2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详解】

根据“‘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可知,国民党弱化共产党和民众的历史贡献,强化国民党的影响力,A项符合题意;肯定的是国民革命的运动,排除B项;1943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项不符合题意;关注的国民党的领导,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A【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没有理性就会破产”可知重视自由理性、主张宗教宽容等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思想观念产生于经营商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3、C【分析】【详解】

由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情”可知,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体现了行政管理中因俗而治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辽国政治中因俗而治的内容,不是中央机构分权制衡,排除A项;地方政权悉仿汉制,说法与辽国史实不符,排除B项;崇文抑武、君主专制,与与辽国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B【分析】【详解】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其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故B正确;ACD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5、D【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由材料“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可知丞相司直弹劾刺史,说明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而不是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而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排除B。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而不是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排除C。6、D【分析】【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汉地方监察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从材料中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变成了常驻的地方监察机构,这样便可以更到位地去监察地方,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故D项说法正确;题中也未指出刺史的职权范围变动,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刺史不仅是为了惩处贪官的需要,故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中并未反映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军事工业民用工业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汉代传入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渐趋中国本土化禅宗影响最大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夏王,其下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在地方上,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解析】夏王直接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文化方面采取焚书坑儒的举措。【解析】焚书坑儒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裴秀《禹贡地域图》13、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拼音化汉语的最早尝试。因此,①处为成吉思汗,②处为畏兀体,③处为八思巴,④处为拼音化。【解析】成吉思汗畏兀体八思巴拼音化14、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所以空格处应填“广州黄花岗起义”。【解析】广州黄花岗起义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又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故①“联合国军”;②台湾海峡;③彭德怀;④“三八线”;⑤《朝鲜停战协定》。【解析】“联合国军”台湾海峡彭德怀“三八线”《朝鲜停战协定》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欧洲一体化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故正确。17、A【分析】【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全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同时殖民国在亚非拉地区掠夺资源、屠杀与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亚非拉地区总体落后的局面。故该说法正确。18、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大国地位。题干表述正确。1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破坏了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还主导建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这一资本主义贸易体系,所以说,“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贸易体系”这一说法是正确的。20、B【分析】【分析】

【详解】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材料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21、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可知;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

(2)据材料“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可知,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3)社会结构: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的崛起。

社会风气:据所学可知,废分封,行县制,导致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其中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使尚武精神更加浓厚。【解析】(1)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

(2)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3)社会结构:传统(奴隶主)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精神更加浓厚。22、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表现为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可归纳出坚持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根据材料“投资增长显著领先于消费增长”可归纳出生产性投资比重较大。原因:根据材料“三者在1952~1978年分别是6.1%;4.7%和9.4%”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从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国防安全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及发展中国经济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观点:根据材料“后进社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唯此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可归纳出观点是后进国家应该最大程度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评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并非科学,如合理性一面可从中国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世界经济接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不合理的一面可从中国融入世界的同时又保持自身特色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生产性投资比重较大。

原因: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国防安全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发展中国经济的需要。

(2)基本观点:后进国家应该最大程度上融人现代世界体系,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评析:该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致力于经济建设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学习适应世界贸易规则,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的说法不科学。中国在积极融入世界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如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无论是在全球化时代还是在此之前,都没有必要在各个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应保持各国的特点,经济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23、略

【分析】【详解】

(1)①特点:从总体数据可以看出;战争次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原因:可结合材料中的朝代时间进行分析,得出与国家统一与分裂的状况;中央集权的强弱密切相关,或与气候变迁游牧民族南下有关。②特点: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据”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前战争次数总体上升,其后总体下降。原因:根据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即可得出,这主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以及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有关;③特点:从所涉及的区域范围来看,可得出发生战争的区域越来越多。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疆域版图的扩大有关。④特点:根据南北方的战争数量差异可得出战争密集区由北向南转移。原因:可结合宋代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进行分析;⑤特点:根据材料可得出战争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原因:结合北方长期是政治、经济重心,且中央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宋代前北方战争频繁;宋代后南方政治、经济地位提升,战争次数增加进行分析。

(2)①变化:根据所学可得出由陆上威胁向海上威胁变化。说明:根据所学可从倭寇不断袭扰、西方殖民者侵扰等方面概括。②变化:根据所学可得出战争的性质由内部战争向反侵略战争转变。说明:结合中国古代战争的性质主要是内部各政权和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明代中后期之后,倭寇袭扰;西方殖民者侵略东南沿海,逐渐出现了反外部侵略的战争进行说明。【解析】(1)①特点:战争次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

原因:这与国家统一与分裂的状况;中央集权的强弱密切相关;或与气候变迁游牧民族南下有关。(说明:从政局、制度、自然环境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可。);

②特点:魏晋南北朝前战争次数总体上升;其后总体下降。

原因:这主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以及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有关;

③特点:发生战争的区域越来越多。

原因:这与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围逐渐扩展有关。

④特点:战争密集区由北向南转移(或南方战争越来越多)。

原因:宋代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

⑤特点:战争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北方战争总量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