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屈原列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之不容也容:容纳、接受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仿照、效法C.人穷则反本穷:贫困、贫困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抢夺、夺取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B.eq\b\lc\{\rc\(\a\vs4\al\co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eq\b\lc\{\rc\(\a\vs4\al\co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惟倜傥特别之人称焉))D.eq\b\lc\{\rc\(\a\vs4\al\co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齐与楚从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C.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化击秦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6.下列对作者观点看法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高度赞扬屈原处于逆境仍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爱国精神。B.作者把楚国的灭亡归结为“不知人之祸”,有其相识的片面性。C.作者认为“所谓忠者不忠”,暗含对屈原不能彻底倾尽忠心的指责。D.文章尾段借屈原之口,赞扬其保持高洁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二、实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慧B.犹离忧也离:同“罹”,遭受C.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事其君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③以刺世事④以浮游尘埃之外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当时朝廷心术不正的人危害公允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境况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缘由。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11.下列加点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缀,这里是“写作”之意B.颇通诸子百家之书通:精通C.悉更秦之法悉:熟识D.乃短贾生曰短:说坏话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吴廷尉为河南守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B.居顷之非古之制C.堕马而死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D.为赋以吊屈原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⑥为赋以吊屈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著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确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很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具体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当渐渐减弱他们的势力。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运用16.(原创)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便利。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便利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爱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运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便利,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浩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休戚相关。标题:(不超过12字)17.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说明。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指责、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专项训练18.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变更原意,要求语意连贯简明。人们天经地义地仰慕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名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觉,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更,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过关训练14屈原列传1.解析:A“濯”同“浊”;B“离”同“罹”;D“质”同“贽”。答案:C2.解析:A应为“被容纳,被接受”;C应为“境况艰难”;D应为“变更,更改”。答案:B3.解析:C项均为语气词。A分别为语气词/助词;B分别为虽然/即使;D分别为结交/和。答案:C4.解析:A指“脸色,面容”;B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C指“谎言”。答案:D5.解析:D项是推断句,ABC均为被动句。答案:D6.解析:此处事实上是说国君用人不当,他们认为的忠臣其实并不忠,此处并非指屈原。答案:C7.解析:A应为“明”;C应为“含蓄,精深”;D应为“污浊”。答案:B8.解析:“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③表目的的连词;④从而,表结果的连词。答案:D9.解析:称道先贤目的是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答案:B10.答案:(1)人在境况困难的时候,总是追念着上天和父母,所以人在劳苦乏累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在病痛哀痛的时候,没有不叫爹唤娘的。(2)他讲的事虽细小,但意义却很大,列举的事物虽然是眼前常见的,可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3)探究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可以。11.解析:悉:全,都。答案:C12.解析:A项,均为动词,做;B项,分别为助词,无义/助词,的;C项,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项,分别为连词,表目的/介词,让。答案:A13.解析:解除⑤⑥。答案:A14.解析:“奉命制定”错误,依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答案:B15.答案:(1)(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当廷尉。(2)(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许久,又因为是受到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由。(3)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当他的老师。【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著名当地。吴廷尉担当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殊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当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举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探讨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特别喜爱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当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变更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需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主见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协商让贾谊担当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才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接受他的看法,就派他去担当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特别不开心。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当长沙王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到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具体说明白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时常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