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2025年春)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2025年春)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2025年春)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2025年春)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2025年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宁夏版2025年春)班级开展“寻美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打算从学习和生活中寻找美、体会美,快来和同学们一起行动,完成任务吧!一、积累运用(35分)[任务一]寻名句、名著之美(一)语境默写。(10分)1.读古诗文,不但要读语言,更要读思想感情。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友人:千山万水阻隔不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关雎》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体现了男子因求之不得而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状态。2.一些古文写景,很好地抓住了景物特征。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景象;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时隐时现。(二)名著阅读。(6分)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活动。作者在《经典常谈》这部书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①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注释】①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的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3.活动一:《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请选择你对《经典常谈》中最感兴趣的一篇并写出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80字左右)(4分)4.活动二:作者“以筌为鱼”的比喻,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启示?(2分)[任务二]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三)成语运用。(4分)《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记述。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懂得了大自然的语言,与自然的关系变得①____________时,我们就可以在令人②____________(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的庐山瀑布前放飞灵魂;当顺应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时,我们就可以在“烟花三月,草长莺飞”的优美意境中找到精神归宿。而当我们人类③____________地破坏大自然时,一切的美好都将④____________(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5.根据括号里的解释依次写出②④处的成语。(2分)②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6.①③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衣无缝目光如炬B.亲密无间目空一切C.天衣无缝目空一切D.亲密无间目光如炬(四)对联文化。(4分)7.学校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为本次活动做宣传。共创科技点彩低碳成风节能大业同谱生态新篇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寻科学之美(五)语境运用。(11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科学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由此,天人合一②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③它是一本历书,从天演而来④万物欣欣向荣,大地井然有序⑤从太阳俯瞰万物的目光中提炼出秘籍A.③⑤①④②B.②①④③⑤C.③⑤②①④D.③②①⑤④【科学海洋经济】材料一:①“海上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②向海洋要食物,“藏粮于海”潜力巨大。潜力来自哪里?看趋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看效用,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看市场,深耕海水养殖,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也有助于拓展消费新领域、新空间。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3日)材料二:纽芬兰渔场海水富含营养盐类,令浮游生物大量生长,吸引了鳕鱼、鲽鱼、鲑鱼、鲱鱼等鱼类,尤其是鳕鱼,曾被欧洲人这样形容:“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可惜受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的影响,这富庶的景象都已成为明日黄花。20世纪80年代末,纽芬兰渔场的鳕鱼产量就已不及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一,加拿大政府被迫在1992年下达了禁渔令,但二十多年过去了,鱼群仍不见踪影。(摘编自陈童临《消失的渔场》)材料三:中国近海与世界四大渔场生产力水平的比较中国在海水养殖业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近海能够走出一条海水养殖与改善环境同时并举的健康发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牧场建设和近海渔业资源综合管理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和渔业资源潜力进行综合评估,精准估算中国近海每年的渔业产量和变化趋势,以支撑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孙松、臧文潇《海洋渔业与生态文明》)9.“藏粮于海”的巨大潜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10.中国渔场如何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根据材料提三条建议。(3分)【科学科学家精神】11.在班级开展的“致敬传奇人物,歌颂科学精神”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两幅图片,图片中的人物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根据提示语,写出科学家的名字,并为他写一段简短的颂词。(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任务四]寻古诗文之美(一)文言文阅读。(12分)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夏英公守①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②,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庆历中,陈希亮守宿③,以汴桥屡坏,率尝损官舟害人,乃命法④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沿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有改动)【注释】①守:管理。②废卒:退休的狱卒。③宿:宿州。④法:效法。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青州城西南皆山__________________(2)先时跨水植柱为桥__________________(3)州以为患__________________(4)以汴桥屡坏__________________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2)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14.请用“/”符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15.陈希亮为何效法青州架设飞桥?请简要分析。(2分)(二)古诗阅读。(4分)入若耶溪崔颢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16.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轻舟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字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B.颈联“岩中响自答”中“响”字以声衬静,用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来衬托出深山溪谷环境的幽静。C.诗人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喜浊厌清、好闹恶静的心境。D.诗人并未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17.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呈现的画面。(2分)[任务五]寻现代文之美(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煤是怎样变成油的?①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②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黏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18.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说明了将煤转化为石油的原因和实现转化的方法,所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B.从第②段“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C.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人们研究将煤转化为石油的“间接液化技术”的目的是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D.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所以我国能源的未来还得是依靠煤。19.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20.第②段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21.在科技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下,燃油汽车已成为我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而我国在石油资源还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二十几个国家宣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对于石油石化公司来说,前方的路已经暗流汹涌。国内几大石油石化央企集团已经放下了“油老大”的姿态,纷纷“卷向”新能源。(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扁担那头的父亲卞毓方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知子莫若父”,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⑪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⑫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注释】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22.围绕父亲,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请补全。(2分)23.第①段中,作者说“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请从③—⑨段找出相关原因。(2分)24.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4分)(1)说说第③段加点的“我晓得”与“他晓得”的内涵。(2分)(2)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分)25.本文语言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别有韵味。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2分)26.标题能否改为《父亲的扁担》,为什么?(4分)三、写作(45分)[任务六]寻想象之美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科技改变世界,智能改变生活。我们成长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航天、生物、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以及你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答案一、(一)1.①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二)3.示例:读《经典常谈》丰富了我的古文化常识。如在第一篇《说文解字》中,除对这一文字学的古典的内容、体例、作用做了说明,还对其渊源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最早的字书《史籀篇》、再到秦始皇官定的字书《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做了详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很多文字学的常识,包括造字和用字的条例、文字学发展的逻辑顺序、书体演变的历史等内容。短短7页内容,使我不但了解了这一经典的概貌,还掌握了很多文字学的常识,也大大激发了我阅读《说文解字》和了解中国书法的兴趣。(4分,言之有理即可)4.“以筌为鱼”是对我们的告诫,指的是不能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作者的这部书只是一个了解经典作品的工具,目的就是引导我们去阅读经典作品。如果阅读了这本书就不去阅读原著,就有违作者本意了。(2分,合理即可)(三)5.②叹为观止④销声匿迹6.B(四)7.上联:低碳成风共创节能大业下联:科技点彩同谱生态新篇(五)8.C9.①海洋经济能够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②海洋能提供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③海水养殖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也有助于拓展消费新领域、新空间。(每点1分)10.①要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捕捞;③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④发展海洋科技,获取更准确的监测数据。(每条1分,答出三点即可)11.示例一:图一:邓稼先。您是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您以毕生之力,铸核武之盾,护我中华安宁。您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示例二:图二:袁隆平。您一生奔波,致力于让人类摆脱饥饿。您是稻田的守望者,也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感谢您用科技的力量为世界带来希望和美好!(人物1分,颂词2分,合理即可)二、(一)12.(1)都(2)竖立(3)忧患(4)多次13.(1)到现在五十多年了,桥没有损坏。(2)成为两岸往来的便利,俗称虹桥。14.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15.宿州汴桥常坏,危害大;(1分)青州飞桥无柱,经久耐用。(1分)【参考译文】青州城的西南方都是山,中间贯穿着洋水,被洋水限制分隔为两座城。以前跨水立柱建成桥,每到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子争斗,通常会冲坏桥梁,州里把这当作祸患。明道年间,夏英公管理青州,思考用来抵御的办法。恰巧得到牢城的退休士卒,(此人)有智谋,(夏英公)叠起巨石加固河岸,选取几十根大木头相互贯穿架成飞桥,没有柱子。到现在五十多年了,桥没有损坏。庆历年间,陈希亮管理宿州,因为汴桥屡次损坏,常常损坏官船害了人,于是命令效法青州所建造的飞桥。到现在沿汴河都是飞桥,成为往来的便利,俗称虹桥。(二)16.C点拨:整首诗通过对若耶溪优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心境。17.示例:诗人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时而仰望碧空飞鸟,时而俯视清溪游鱼,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明镜般的水中动摇、变幻。(2分,合理即可)(三)18.A点拨:B错误,本文是逻辑顺序;C错误,文章并未表明将彻底改变我国石油进口的局面,选项说法太绝对;D错误,文章并没有提到“我国能源的未来还得是依靠煤”,而且根据常识,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