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_第1页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_第2页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_第3页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_第4页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叙事类文本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文体形式,具有丰富的主题意义。文章从主题意义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旨在引领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意义探究;叙事类阅读;阅读教学叙事类文本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探究主题意义是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教师应发掘主题意义的内涵,遵循学为中心、深度理解、整体探究和互动合作原则,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叙事类阅读教学的成效。一、主题意义的概念和内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组成。这六个要素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既可以指代不同场景下谈论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指语篇所蕴含的核心思想,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这正是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1]。教师应依托语篇,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习策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叙事类阅读教学原则(一)学为中心原则学为中心原则强调学生是阅读与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强调阅读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是主题意义探究的引领者、活动的组织者、问题的启发者、思维的推进者,以及任务的评价者,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背景知识等要素,创设情境,设计阅读问题与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挖掘知识、体验情感、分析阅读文本中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让学生通过评估和建构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极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二)深度理解原则深度理解原则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叙事类语篇中人物角色、情节发展、对话描述、语言风格、叙述视角、情感价值等都与语篇主题意义紧密相关。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厘清文本内容和组织形式之间的逻辑联系,聚焦主题意义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分析讨论,探究语篇的内在逻辑,深度理解语篇内涵,从而促使学生迁移主题语境解决实际问题。(三)整体探究原则整体探究原则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感知主题意义,把文本看作一个围绕主题意义,包含语言与文化知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有机整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进入语篇,深入理解细节,最后回归篇章整体进行探索和讨论,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本承载的主题寓意;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文化元素与思维的融合,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四)互助合作原则深入阅读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中不断推进、动态生成的。互动合作原则强调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维对话活动,促进他们发散思维、共享知识、实践应用、反馈修正、情感共鸣,从而助力理解与建构学生主题意义。教师需要围绕目标设计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协作,探究主题意义,促进其思维、情感、品格、智慧的提升。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笔者以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MeandMyClass”中的“Lesson4:Bestfriends”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叙事类阅读教学策略。(一)深入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在对语篇主题意义进行解读时,学生应关注语篇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思考图片中的人物行为、场景布局、颜色构图等多模态符号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推断语篇的价值取向,提炼并拓展主题意义[2]。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分析语篇。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该语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语篇讲述Grant和Patrick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件:Grant想要抄Patrick的作业以便有更多时间打篮球,而Patrick为这不是朋友之间应有的行为,拒绝了Grant的请求。这使他们产生争执、彼此疏远;而后,Grant想要主动提出和解,Patrick以微笑和宽容的态度回应。最终两人重归于好。第二,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通过这个事件说明:朋友之间不应通过不诚实的方式来互相帮助;在产生分歧时,沟通和宽容能够“修复”友谊。该语篇传递诚实与正直的价值观,强调在友谊中坚持原则的重要性,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理解真正的友谊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坦诚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第三,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该语篇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前两句用一般现在时交代事件主人公及他们的关系,其余部分使用一般过去时,按时间和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两个好朋友矛盾的起因、发展和结果。该语篇的作者使用inthefollowingdays、afewdayslater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汇衔接故事的发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twopeasinapod”来形象地描述语篇中两名主人公的关系;在描写人物发生冲突及和解过程时,运用awful、sad、angry等表示情绪的词语及lookedateachother、immediatelycameover、heldouthishand等词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词汇和词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题意义。同时,该语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插图是事件的两名主人公争吵画面,一幅插图为他们和解的画面,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把握文本主题。通过深入研读语篇,教师可以提炼出语篇的主题意义:真正的友谊应基于诚实和原则,即使面临分歧也应通过沟通和相互理解来和解。(二)优化活动设计,探究主题意义1.话题引入,铺垫主题意义读前环节是主题意义介入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紧贴主题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资源,设计话题讨论、图片探讨等活动铺垫主题意义,帮助学生预测主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探究兴趣。本课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播放学生喜爱的有关友谊的英文歌曲“CountonMe”的片段,自然导入本课课题BestFriends。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语篇中的两幅插图,引出故事主人公Patrick和Grant,让学生猜测“Whathappenedtothetwoboys?”,预测语篇内容,为学生把握文本主题意义打下基础。2.梳理事件,初步感知主题意义读中环节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训练阅读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或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话文本,梳理故事情节,明晰故事发展脉络,初步感知主题意义。在本课的读中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排序,厘清故事发展顺序,把握时间线索,初步了解事件,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而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回答以下四个问题,获取梳理事件主人公发生矛盾、起因、矛盾化解等细节性信息。(1)Whydidthetwofriendsargue?(2)HowdidGrantfeelaftertheargument?WhataboutPatrick?(3)Whatmadethetwoboysbecomefriendsagain?(4)Whatagreementdidthetwoboysmake?在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句子细品文本。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Patrick和Grant争执与和解的情景,切身体会人物的情绪情感。3.分析评判,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叙事类阅读文本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性格特点、人物关系通常与主题意义紧密相关。教师应通过合理的分析、评判、推理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中的人物,分析其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以及情感等,并通过追问引领学生深度体验文本情境,通过推断、想象等思维活动,自主理解文本背后的隐含价值,这些隐含价值与文本的主题密切相关[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DidPatrickdotherightthing?Whydoyouthinkso?IfyouwerePatrick,whatwouldyoudo?”学生分析评判Patrick的做法及理由,并将自己置身于当时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相似的情况时应如何应对。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深入探究主题意义。4.转换视角,体验感悟主题意义转换视角,代入人物角色复述故事是一种创造性的复述策略,是学生对文本内容加工和整合,并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代入人物角色复述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中的人物角色情感、经历,引发其情感共鸣,也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视角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任选角度,以Patrick或Grant任何一个人物角色给同伴复述故事,转换视角,深入角色之中,在情境中感悟人物情感。通过给同伴复述事件,整体输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实现语言的内化和应用。这也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的整体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意义。5.联系生活,深化运用主题意义在叙事类阅读中,学生在全面理解文本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分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探讨作者想要传递的价值取向,并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设置评判性与开放性问题,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中,在学生复述故事之后,教师利用问题“Whatdoesthewriterwanttotellusthroughthestory?”引导学生推断语篇主旨、理解主题意义。而后,教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供以下四个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思考评判Xiaochuan是否是真正的朋友,并说出理由,以深化运用主题意义。情境1:WhenItakeanexam,Xiaochuanasksmetolethimcopymyanswers。情境2:XiaochuanthinksI'mhisgoodfriend,hedoesn'tletmemakefriendswithothers。情境3:Xiao-chuanalwaysinvitesmetoplaycomputergameswithhimafterschool。情境4:Xiaochuanarguedwithaboyandaskedmetohaveafightwithhim。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Whatisatruefriendlike?”,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进一步理解友谊的真谛,发挥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与育人价值。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解释、追问等方式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获得成长。(三)布置主题作业,拓展延伸主题意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延伸。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与布置作业,是学生巩固应用主题相关语言知识与技能提升的必要环节,也是拓展延伸主题意义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故事续写、主题写作等作业任务,让学生利用在阅读文本中所学知识展开自我对话、反思自我,实现对主题意义的真正领悟、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作业1:Haveyoueverarguedwithyourbestfriend?Whydidyouarguewitheachother?Whatdidyoudoaftertheargument?Writeapassageaboutastorybetweenyouandyourbestfriend。作业2:Whatmakesyouatruefriendtoothers?Writedo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