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四科学探究题
目录
考法01氢氧化钠等是否变质的探究12
考法02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13
类型四其他类型的探究1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考法01探究中和反应15
考法02其他探究17
类型一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3
考法03定量探究19
考法01物质组成的探究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1
考法02物质成分的探究4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
类型二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探究721
考法0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7知识点二猜想与假设22
考法02反应规律的探究8
知识点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5
考法03物质性质的探究10
【题型归纳•命题预测】26
类型三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2
对于科学探究题,近年中考中关于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是实验探究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一些新的
背景材料,对物质成分进行探究,包括固体混合物成分探究、溶液成分探究、气体混合物成分探究等。有
关物质变化的探究,主要结合氢氧化钠等的变质进行探究,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主要对物质可能有的性质进行探究,如酸碱性、热稳定性等。解答科学探究题需要
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一般步骤和原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制备原理和变化
规律。解答探究题还应具备整体、全局意识,即审题时要先统观全局,逐字逐句把整个题审读一遍,再细
致地读懂每步要求,这样答题时才不会丢分。
物质组成的探究
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
物质成分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探究规律的探究
图-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组成的探究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物质成分的探究
实
验探究中和反应
探
究其他类型的探究
其他探究
定量探究
r探究的基本过程
必
备
总体思路
知
识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规律、性质类解题思路
真题册析-规律探寻
类型一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
考法01物质组成的探究
1.(2023•湖北武汉)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
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⑴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图2中钳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
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O
II、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
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
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i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
丁中试剂均足量)
(3)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用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rnSm
B.若辛+m2+,;=in,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2.(2023•湖南株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1(燃烧法):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_____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壁有_____且烧杯外壁发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2)实验2(电解法):按图进行电解水实验。在两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中,a为,b为o
【实验结论】
(3)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o
【拓展提升】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o
A.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发生爆炸B.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D.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若电解水产生了mg氢气,则同时产生了g(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氧气。
(6)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请提出条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o
考法02物质成分的探究
3.(2023・湖北襄阳)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学在帮助老师处理实验室
固体废弃物时,对其中一包固体废弃物很感兴趣,这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木炭粉、铁粉、氧化铜、碳酸钾、
硝酸领!、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科学探
究活动。
【查阅资料】NaHCCh的水溶液显碱性;NaHCO3+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
步骤I: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步骤H: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
步骤III:取干燥后的滤渣甲用磁铁完全吸引得到固体乙,称量剩余滤渣,其质量为10g,然后向剩余滤渣中
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无气体产生,滤渣完全溶解,得到溶液C。
步骤IV:将固体乙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干燥,得到干燥固体丙。
【实验分析】
(1)若向滤液A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酰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步骤II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填化学式)。
(3)若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固体废弃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
(5)若固体乙和固体丙的质量相等且都为ag,则a的取值范围为0
4.(2023・四川雅安)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他们把
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同学们对此气体成分产生了
兴趣。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MgCOs
(2)无水C11SO4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一:应、CO2
猜想二:凡、CO,和水蒸气
猜想三:凡、C0?、水蒸气和HC1气体
(1)猜想三中有HC1气体的理由是o
【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固定装置略去)
(2)B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o
(3)C装置的作用是o
(4)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乙同学
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
(5)若颠倒B装置和C装置的安装顺序,(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6)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0
5.(2023•山东潍坊)镁被誉为“国防金属”,在航空母舰、舰载机,导弹等武器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学习小
组观察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同时有蓝绿色不溶物和棕褐色不溶物生成。学习小组
对生成物展开以下探究:
【实验一】探究无色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于水后,能与水分子作用解离出H+或OJ,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作出猜想】根据文献资料和元素守恒,对气体成分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SO?;猜想2:。2;猜想3:。
【实验探究】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扇闻导管口气体的气味无明显气味猜想1不成立
②_________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2不成立
③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肥皂泡破裂,燃烧,发出爆鸣声猜想3成立
【深化探究】分别测量上述硫酸铜溶液和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的pH,发现硫酸铜溶液的pH=4,
硫酸钠溶液的pH=7。
【结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是由_______(填微粒符号)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金属镁能与溶液中的
H+反应生成H?。
【实验二】探究蓝绿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CL(OH)2co31为绿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作出猜想】猜想1:CU(OH)2;猜想2:CU2(OH)2CO3;猜想3:Cu(0H)2^Cu2(0H)2C03.
【实验探究】向蓝绿色不溶物滴加足量稀硫酸,不溶物溶解,无气泡产生。则猜想(填数字)错误。
小明同学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认为猜想1也不合理,理由是0
【查阅资料】某种碱式硫酸铜[CuKOH^S。/为蓝绿色固体,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方案,验证蓝绿色不溶物中含有Cu/OH)2s0,。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供
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BaC"溶液):。
【实验三】探究棕褐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棕褐色不溶物成分较为复杂,为Cu、CuO和C40中的不确定组成;
②C40不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实验探究】取少量棕褐色不溶物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变蓝,试管底部有亮红色固体。
【交流讨论】对棕褐色不溶物成分的推测较多,以下为其中两位同学的讨论:甲同学认为一定有C40,乙
同学反对该观点,认为没有C40,而是(填化学式),也能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理由是(结
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类型二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探究
考法0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2023•青海)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及形成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Fe、
Cu、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教材】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讨论】Fe、Cu、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以下三种可能:
®Fe>Cu>R
②Fe>R>Cu
③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硫酸亚硫酸铜
铁溶液溶液
11
a试管中__________
②正确
b试管中__________
R-金属R-&
ab
【拓展研究】若用实验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可用锌片和某种盐溶液反应的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只写一种)。
2.(2023•宁夏)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图3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20%稀硫酸20%稀硫酸20%稀硫酸
实验I实验II
【解释与结论】
(1)实验I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n中实验现象是o
(3)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
(4)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所用试剂即可)。
(5)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填“能”或
“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
(6)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
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锌的形状氢气的体积(mL)
实验编号
(均取20mL)(均取1g)(均收集3分钟)
①20%锌粒31.7
②20%锌片50.9
③30%锌粒61.7
④30%锌片79.9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的实验编号是=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考法02反应规律的探究
3.(2023•甘肃金昌)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稀盐酸稀盐酸Ba(0H)2溶液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o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b溶液有______产生
猜想三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_____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
法是o
4.(2023•江西)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分析交流】
(1)方案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两个方案反应
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发现问题】方案A中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故采用密闭装置。但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和生成
物都没有气体,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
(2)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pH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溶液pH,其数据如下图。分
析图像可知,反应开始阶段溶液的酸性逐渐(填“增强”或“减弱”),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又
0200040006000800010000
时间/s
【提出猜想】
猜想甲:硫酸铜溶液和铁作用所致;
猜想乙:硫酸铜溶液和空气作用所致;
猜想丙:硫酸铜溶液、铁及空气共同作用所致。
【进行实验】
(3)为验证上述猜想,现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储水配成4%的硫酸铜溶液、洁净的铁钉、pH
传感器等,实验过程如下表,请完成表格中①、②两处填空。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橡胶塞=
橡胶塞一向
植
实验内容物
4%的硫酸铜溶液三/油4%的硫酸铜溶液」
(部分仪器略去)4%的硫酸铜溶液R姓左T巫mL、声铁钉
5mL、,铁钉5mL
实验现象pH先减小后略增大pH略增大pH不变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请分析方案B中用橡胶塞形成密闭装置的原因可能是o
(5)蜡烛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请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你的简明方案:.
考法03物质性质的探究
5.(2023•辽宁营口)学习完NaOH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对KOH的性质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为白色固体,水溶液为无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sot
33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用KOH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⑴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7(填“>”"=”或“<”);
(2)B试管中的现象是
(3)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同学们又设计如下实验:
滴加酚,溶液.加入X
__步骤I*_
步骤n
KOH溶液-0已
①步骤II中若观察到,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试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选择加以证明。
【得出结论】
(4)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6.(2023・辽宁)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后,为加深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
下实验活动。
NaOH溶液稀硫酸10mL水+酚酸2mL稀盐酸+酚献
实验活动一实验活动二
(1)实验活动一:
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
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继续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观察到蓝色沉淀消失。
【实验分析】
同学们对此时试管中溶液成分分析后认为:溶液中溶质一定有,可能有O
【实验验证】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到,证明了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存在的。
(2)实验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g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
粉末,分别加入10mL水和_____mL
试管甲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试管乙
稀盐酸,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酥氢氧化钙的性质为_____
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
通过以上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们对酸、碱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类型三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考法01氢氧化钠等是否变质的探究
1.(2023•辽宁阜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检验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领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成分全部为NaOH。
猜想二:发生变质,成分为(写化学式)。猜想的依据是o
【实验活动1】甲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NaOH样品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猜想二正确
该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o
【实验活动2】乙组同学为了证明该NaOH样品变质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钢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取少许滤液于
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酰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酸溶液,证明NaOH样品发生了部分变质。
【实验活动31丙组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乙组剩余的滤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取少许滤液,滴加Mg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取少许滤液,滴加CuSO4溶液既有白色沉淀又有蓝色沉淀产生
(3)取少许滤液,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
通过【实验活动3】证明该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
【总结提升】乙、丙两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的共同思路是。
2.(2023•湖北鄂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对于该
瓶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发现,Ba(NC)3)2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溶液,振荡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
溶液变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
中,滴加酚配溶液
结论:假设二成立
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反思二:步骤一中,滴加Ba(NC)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o
考法02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
3.(2023•黑龙江绥化)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如图所示,向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钢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溶质为NaCl
猜想2:溶质为NaCl、BaCh
猜想3:溶质为o(填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2)若有现象,则猜想2正确;若有现象,则猜想3
【归纳与总结】经实验证明,猜想3正确。
(3)反思与评价同学们经过上述实验,认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
虑o
【探究活动二】制备与生产流程的探究。
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图是生产鸨的一种工业流程。
过量盐酸适量氨水
H2
系列操作I_I
-----------HWO3IWI
已知:
①白鸨矿的主要成分是鸨酸钙(CaWOQ,还含有CaO、SiCh等。
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鸨反应生成碳化鸨。
(4)操作3的名称是o
(5)“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会提高浸出率,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o
(6)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7)用氢气还原W03可获得高纯度的鸨,此处不宜用焦炭代替氢气的原因是0
4.(2023•四川乐山)碳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在完成教材十一单元“碳酸钠溶
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如图),对所得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
【反思讨论】
⑴猜想I:溶质只有NaCl;
猜想II:溶质有NaCl和;
猜想III:溶质有NaCl和Na2CO3o
【实验探究】
(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猜想II不正确
实验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U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_______正确
【反思讨论】
(3)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4)某同学认为只要实验2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不需要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II不正确,其理由是-
(5)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进行下列操作,其现象一定能证明碳酸钠过量的是(填序号)。
a.加入少量酚麟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b.继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c.加入氢氧化钢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
类型四其他类型的探究
考法01探究中和反应
1.(2023•山东泰安)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f烧瓶内溶液的pH
过量的困
稀盐酸福采塞量息
形成图像
氢氧化钠N^-pH传感器
溶液
(1)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①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②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填化学式);
③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的是(填字母序号)。
A.锌粒B.硝酸银溶液C.无色酚酸试液D.氧化铁
⑵探究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II.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______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充分反应成Na2CO3,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醐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
可行:(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2023•辽宁丹东)对于有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对
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现从“无现象”到“有现象”的转化帮助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
组就此主题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
・
酚
稀盐酸麟
一
溶
液甲组
溶液仍无色
-
滴有酚酬的1
NaOH溶液三溶液变色
[-:)-]乙组
图
图二三
【探究活动一】探究NaOH溶液与CO2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一所示。
(1)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滴入充满CO2气体的大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
量稀盐酸,观察到,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
【探究活动二】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二所示。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配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开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
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3)同学们继续探究(2)中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包括酚酬)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o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粉末溶解,且猜想二成立
在交流汇报时,甲乙两组同学表明,没有按照图二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而是按照图三所示,先在盛有氢氧
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醐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
得出了下列两种结论:
图三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小组得出的结论
甲组实验溶液仍为无色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组实验溶液变为红色NaOH与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评价)
(4)甲组同学认为: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______性,进而证明不存在,得出了NaOH与稀盐酸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5)同学们不同意乙组所得的实验结论,原因是o
(6)小明建议,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某种药品,即可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可以选用的药品有=
A.锌粒B.稀盐酸C.铜片
(7)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考法02其他探究
3.(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科学探究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果蔬中,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要从食物中获得。
哪些果蔬维生素C含量较高?某兴趣小组选取猫猴桃、梨、紫甘蓝和黄瓜探究其维生素C含量高低。
资料卡片:
维生素C[C6H8。6],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易被氧化,能使紫红色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原理】维生素C能使酸性高锈酸钾溶液褪色。
⑴维生素C越多,消耗的高锦酸钾越(填“多”或“少”);
【实验方案】步骤一:配制0.02%酸性高铳酸钾溶液
(2)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和。
步骤二:制作新鲜果蔬汁
分别取等质量的猫猴桃、梨、紫甘蓝、黄瓜(可食用部分),切碎,加入等体积的水(果蔬中可食用部分
和水的质量比均为1:4),分别放入榨汁机榨出四种果蔬汁,用纱布过滤,滤液放入滴瓶备用。
步骤三:果蔬汁与0.02%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
(3)_(填操作和现象),记录滴加新鲜果蔬汁滴数,重复实验2〜3次。
【数据记录】
果蔬种类舜猴桃汁梨汁紫甘蓝汁黄瓜汁
滴数/滴111312313533202020252726
平均滴数12332026
【实验结论】
(4)_。
【反思与评价】查阅《食物营养成分速查表》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还存在一定偏差。
(5)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引起误差的是0
a.制作果蔬汁时,用到的水未煮沸并迅速冷却
b.滴加果蔬汁时速度过快,没有及时振荡试管
c.滴加果蔬汁时液体滴在试管外面
从原理角度分析,果蔬是混合物,果蔬中除维生素C外,其他成分也可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另外,
提供的四种果蔬新鲜程度也不一样等。严谨求实、质疑审辩的科学态度让本次实验找到新的探究起点。
【生活应用】
(6)结合维生素C性质分析,果蔬怎么吃能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写一条即可)。
资料:碘酒为碘5)的乙醇溶液;淀粉遇L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L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凡。2溶液、水和2mL1%淀粉溶液。
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
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烧杯A烧杯B
序号变色时间/s
耳。?溶液体积/mL溶液总体积/mL碘酒体积/mL溶液总体积/mL
①1032225595
②1032525193
③1032102539
④532525399
⑤2032525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112。2溶液中,溶质是;
(2)①②③的目的是o
(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0
(4)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填“>”或“〈”或“=”)595s。
【继续实验】
(5)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
20mL3%应。2溶液、10mL水、2mL1%淀粉溶液,。
(6)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I?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是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
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O
考法03定量探究
5.(2023•黑龙江绥化)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Ch、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
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样品成分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有一—产生样品中含有NaHCOs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有一—产生样品中含有NaCl
【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g样品于锥形瓶中
②打开Ki,通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ig和a2g,记录数据。
③关闭Ki,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
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i。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g和a4g,记录数据。
【分析讨论】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装置D的作用是o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_o
(5)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会使测得NaHCOs的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得出结论】
(6)样品中NaHCCh的质量分数是(用含有相关字母的式子表示)。
6.(2023•湖北武汉)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
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⑴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图2中柏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
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II、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
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
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i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
丁中试剂均足量)
无水
图3
⑶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用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填标号)
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若m+m2+磬=m,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
1.科学探究题的结构思维模式
验证猜想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
2.注意实验操作(加入某种试剂、对药品进行加热等)、实验现象(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溶液颜色变化
等)、实验结论(有无某种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之间的对应关系:
产生推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彳“验证|
反推
3.实验方案的评价
原则①目的明确;②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③操作安全可靠;④推断完整严密;⑤绿色环保
实验原理:①所选药品是否可行;②反应是否易于控制;③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易燃、易
评价爆、有毒等);④反应是否会污染环境;⑤药品的价格与产出比等(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
角度和提高产品质量等)
实验装置:①操作是否简便;②能否节约药品;③继续添加药品的难易程度(是否能连续反应);
④是否安全(是否会发生爆炸)
实验操作:主要是对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等的评价
实验结果:主要是对现象得出结论的评价,一般是看结论是否正确、全面,依据实验操作和现
象能否得出结论等
知识点二猜想与假设
1.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
,-a
t"与与反应的化学力官式
金折量理1
I-小«听■可与充相长臾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制药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培训用考场流程
- 工程财务管理培训
- 三方合作研发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led 采购安装合同标准文本
- 兼职保洁合同标准文本
- 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 个人房屋购房合同标准文本
- 中班安全友好相处教育
- 专业幼儿园装修合同标准文本
-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课件
- 19《牧场之国》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思念混声合唱简谱
- 中和热的测定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社会心理学(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行政管理学#-形考任务4-国开(ZJ)-参考资料
- 国测省测四年级劳动质量检测试卷
- 行政村两委干部测评表样本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