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人类中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非秃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使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所生后代都是非秃顶2、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只显示部分染色体)。该细胞。
A.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B.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基因突变C.该图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D.M、m的分离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将基因型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品系乙植株自交后代全为显性性状B.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形成纺锤体而诱导染色体加倍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植株作父本、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三倍体4、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③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②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5、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遗传变异与拉马克的观点一致B.只有Aa基因型的种群自由交配,子代中出现了Aaa个体,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保护骡子是保护物种多样性6、由于基因互作等因素,在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常常出现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7,13:3,9:6:1的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9:7”的性状分离比中,“7”所对应表现型个体中,杂合子占3/7B.“13:3”的性状分离比中,“13”所对应表现型的个体共有7种基因型C.“9:6:1”的性状分离比中,“6”所对应表现型的个体与“1”所对应表现型个体杂交,子代出现“1”所对应表现型个体的概率为1/6D.“9:7”“13:3”“9:6:1”的性状分离比都能说明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8、下图是某同学以玉米(2n=20)为材料;观察到的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材料应取玉米雄蕊的花粉B.细胞分裂顺序是②→①→③→④C.细胞①、②、③中染色单体数均为40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细胞④中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雄株与雌株由R、r基因控制;有红花;橙花、白花三种植株;花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与E、e两对基因的控制(D与E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能萌发。研究人员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红花雄株→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
实验二:橙花雄株→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
实验三:红花雌株×红花雄株→F1红花株:橙花株:白花株=1:2:1;雌株:雄株=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三该植物杂交过程的基本程序是:人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统计B.若仅考虑花色,该种植物雄株可以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可萌发花粉C.若实验三F1中的橙花雌雄株随机交配,则F2中白花雌株所占比例为1/4D.若选用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与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为亲本杂交,子代白花雄株:白花雌株=1:11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真核生物核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能量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如果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会发生障碍11、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甲、乙两个品种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④⑤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戊、己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②过程获得的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C.⑤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获得植株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12、下图是某同学调查的几个家族中关于健忘症的遗传图谱,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健忘症发病率虽然高,但不符合“调查人类遗传病”类型的要求B.据图a、b可以推测健忘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C.健忘症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锻炼身体可预防健忘症D.图a显示出健忘症为隔代遗传,隔代遗传并不是只出现在伴性遗传中13、下图甲—丁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可能不同B.乙中的父亲不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C.丙中的子女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D.丁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4、家鸡的正常喙和交叉喙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E和e基因控制,其中某种基因型会使雌性个体致死,现有一对家鸡杂交,子一代♀∶♂=1∶2,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B.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中出现正常喙的概率为100%C.若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雄性个体表型不同D.若ZEW个体致死,则该家鸡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4种15、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花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仅A能控制花瓣中白色物质转化成有色物质,仅雌性植株中存在不育的无花植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将宽叶粉红花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进行杂交实验,F1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雌株宽叶粉红花148窄叶粉红花49宽叶无花152窄叶无花50雄株宽叶红花151宽叶白花149窄叶红花51窄叶白花48
A.控制花色的基因(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控制花色的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C.F1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aXaD.若取F1中宽叶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相互授粉,则F2可育植株中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4/27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_____的过程中,_____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_____中,独立地随_____遗传给后代。17、精子的_____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____就与卵细胞的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_____又恢复到_____,其中一半的_____来自精子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18、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的抗凝剂是_________,还可使用的抗凝剂是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突变和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20、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3种地雀的祖先属于________物种,它们是通过__________逐渐形成的。分布到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一个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另一种群的___________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1、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_____;若发生在体细胞中,_____;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_____。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9分)22、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2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24、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6分)25、医学上将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经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导致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造成的听力减退,统称为神经性耳聋。下图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和红绿色盲(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8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III9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若Ⅲ9和一个基因型与Ⅲ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前三组实验中,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2)分析讨论:①若实验三的离心结果为:如果DNA位于1/2重带和1/2轻带位置,则是________复制;如果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________复制。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实验四,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_______(位置及比例,下同)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将实验三得到的DNA双链分开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3)实验得出结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min,离心后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三的结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27、现某科学园获取到4个纯合番茄品种;其中2个为圆形番茄,1个为扁盘形番茄,1个为长形,并做了如下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两个圆形番茄品种杂交,F1全为扁盘形,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
实验2:长形香茄×扁盘形番茄,F1全为扁盘形,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
实验3:实验1中F1扁盘形和实验2的长形杂交;后代中扁盘形∶圆形∶长形=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番茄是典型的雌雄同花且自花授粉的植物,做杂交实验时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需要进行_______。
(2)已知自然界中无长形番茄品种,则长形番茄极大可能来自于______育种方式,此方式缺点是_____,其原理是_____,实验1的杂交育种原理是______。
(3)番茄性状遗传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定律。
(4)现在假设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并且以此类推,则四个纯合番茄品种中圆形的基因型是_____,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后代的纯合子占比为_____,取实验2中F1的扁盘形和实验3后代的圆形杂交,后代长形的占比为_____。
(5)写出实验3的遗传图解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
【详解】
ABC、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也说明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而这种差异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有关,ABC正确;
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若女性为杂合子,则后代男孩可能是秃顶,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性状是从性遗传,考生需要将其与伴性遗传分开。2、D【分析】【分析】
【详解】
该细胞的名称是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A错误;因不知道基因型,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若亲代的基因型是MmN_,则M、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D。3、D【分析】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系甲植株(Dd)后;得到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DDdd)中仍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品系甲;品系乙植株均为杂合子,自交后代均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C错误;品系甲植株作父本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二个染色体组,与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甲、乙植株杂交后形成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二倍体西瓜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西瓜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二个染色体组,所以甲、乙植株杂交后形成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4、C【分析】【详解】
图①显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图②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观察并比较分析图③中的基因1和基因2的碱基序列可知,基因2较基因1少了一对碱基:A—T,因此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④中“环形圈”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中的缺失或重复,而图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①②两图中的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并找出其变化的结果,找出图③中基因1和基因2在碱基序列上的区别,明确图④中“环形圈”出现的原因,据此判断变异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5、A【分析】【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还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
【详解】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遗传变异与拉马克的观点一致;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a基因型的种群自由交配不一定会改变基因频率,B错误;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错误;
D;骡子高度不育;不是一个物种,因此不是保护物种多样性,D错误。
故选A。6、B【分析】【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若用A/a和B/b表示相关基因型,那么在“9:7”的性状分离比中,“7”所对应的基因型为3A_bb(2Aabb、1AAbb)、3aaB_(2aaBb、1aaBB)和1aabb;所以在表现型个体中,杂合子占4/7,A错误;
B、若用A/a和B/b表示相关基因型,那么在“13:3”的性状分离比中,“13”所对应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或3aaB_)、1aabb;所以“13”所对应表现型的个体共有:4+2+1=7种基因型,B正确;
C、若用A/a和B/b表示相关基因型,那么在“9:6:1”的性状分离比中,“6”所对应表现型的个体(3A_bb和3aaB_)与“1”所对应表现型个体(aabb)杂交,子代若要出现“1”所对应表现型个体(aabb),只能选取“6”所对应的2/6Aabb和2/6aaBb;即子代出现“1”所对应表现型个体的概率为:2/6×1/2+2/6×1/2=1/3,C错误;
D;“9:7”“13:3”“9:6:1”的性状分离比都能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B。7、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B错误;
C;有些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C错误;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8、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玉米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①;②、③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④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
A.本实验材料应取玉米雄蕊的花药;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顺序是②→①→③→④,B正确;
C.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细胞①;②、③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含40条染色单体,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中,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种群中基因型为D_E_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开白花,其它基因型的个体开橙花;再结合实验一“红花雄株→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可知实验一子代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ddeerr,子代白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RR,因此实验一亲本红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Rr,其产生的花粉中,仅deR和der能萌发;而其它花粉均不能萌发,以此为基础分析各选项。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为雌雄异株,因此实验三该植物杂交过程中对母本不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处理,A错误;
B;根据题意;种群中基因型为D_E_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开白花,其它基因型的个体开橙花。实验一结果表明,红花雄株→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因此实验一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Ee,其产生的花粉中de是能萌发的,而花粉DE、De、dE都是不能萌发的;根据实验二结果可知,橙花雄株→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白花雌株:白花雄株=1:1,即实验二亲本橙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或ddEe,其花粉de是能萌发的,而花粉De或dE是不能萌发的;根据实验三结果分析,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Ee,而雄株产生的四种花粉中,只有基因型为de的花粉能萌发;综上所述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能萌发,因此若仅考虑花色,该种植物雄株不可能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可萌发花粉,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实验三F1中的橙花雌株基因型为ddEerr(或Ddeerr),产生的卵细胞为1/2dEr、1/2der(或1/2Der、1/2der);橙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Rr(或DdeeRr),产生的花粉dE(或De)是不能萌发的,能萌发的花粉只有1/2deR、1/2der,故让实验三F1中的橙花雌雄株随机交配,则F2中白花雌株(ddeerr)所占比例为1/2×1/2=1/4;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的基因型为DdEeRr,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基因型为ddeerr,让其作为亲本杂交,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DER、DeR、dER、DEr、Der、dEr均不能萌发,仅花粉deR、der能萌发;故子代白花雄株:白花雌株=1:1,D正确。
故选CD。10、B:C:D【分析】【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
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
B;真核生物核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同时需要能量,B正确;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比染色体更易解螺旋;因此其上的DNA复制更容易,C正确;
D;DNA复制和转录的前提是作为模板的DNA要解螺旋;若DNA双链不能解开,复制与转录都会受阻,D正确。
故选BCD。11、A: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杂交;②为自交,③为减数分裂,④为花药离体培养,⑤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植株。
【详解】
A;通过①③④⑤途径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戊、己的染色体组成不相同,己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戊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A错误;
B、已知甲、乙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丙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含三对等位基因,所以自交后代中纯合体占1/2×1/2×1/2=1/8,因此,丁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7/8,B正确;
C;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一般不结种子,所以⑤过程中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戊萌发的种子,只能处理其幼苗获得己植株,C错误;
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甲、乙两个品种的植株上不能采集到;只有在丙品种的植株上可以采集到,D错误。
故选ACD。12、A:C:D【分析】【分析】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
A;健忘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人类遗传病调查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B、据图a、b可以推测健忘症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但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多基因遗传病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健忘症可能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锻炼身体可预防健忘症,C正确;
D;图a显示出健忘症为隔代遗传;隔代遗传也可以出现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D正确。
故选ACD。13、A:B【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是隐性遗传病,丙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
A;甲图中双亲不患病;后代出现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双亲不患病,后代出现患病儿子,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者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可能不同,A正确;
B;如果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如果乙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亲一定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因此乙中的父亲不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
C;如果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中母亲患病,子女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C错误;
D;丁图中双亲患病;后代女儿有正常的,说明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错误。
故选AB。14、A:B:C【分析】【分析】
1;ZW型的性别决定∶雄性(♂)有1对同型性染色体ZZ;雌性(♀)有1对异型性染色体ZW;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一代♀∶♂=1∶2,说明有一半的雌鸡死于某种基因型;由于控制雌鸡某性状的E、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后代雌鸡中有一半致死,则亲代雄鸡的基因型为杂合子(ZEZe),所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ZEZe×ZeW或ZEZe×ZEW。
【详解】
A、若ZeW个体致死,则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EZe×ZEW→1ZEZE∶1ZEZe∶1ZEW∶1ZeW(致死),则子一代雄性个体中有杂合子(ZEZe);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如果ZeW个体致死,则子一代基因型为1ZEZE∶1ZEZe∶1ZEW;全为正常喙,B正确;
C、若ZEW个体致死,则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EZe×ZeW→:1ZEZe∶1ZeZe∶1ZEW(致死)∶1ZeW,则子一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EZe、ZeZe;所以表现型不同,C正确;
D、若ZEW个体致死,则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EZe×ZeW→:1ZEZe∶1ZeZe∶1ZEW(致死)∶1ZeW,则该家鸡种群中基因型ZEZe、ZeZe、ZeW;有3种,D错误。
故选ABC。15、A:C:D【分析】【分析】
由于粉红花和白花杂交,所得子代花色在雌雄中表现不一致,故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粉红花(XAXa),雄性白花(XaY);亲本宽叶植株杂交,子代有窄叶出现,且子代无雌雄差异,故控制宽叶与窄叶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详解】
A;控制花色的基因(A、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由分析中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aXa;C正确;
D、若取F1中宽叶雌株(B_XAXa)与宽叶白花雄株(B_XaY)相互授粉,则F2中有1/4不可育,纯种宽叶红花植株(BBXAY)植株的比例为1/4×(2/3×2/3×1/4+1/3)=1/9;故可育植株中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9/(1-1/4)=4/27,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解析】①.等位基因②.独立性③.配子④.等位基因⑤.配子⑥.配子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头部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的数目染色体父方精子卵细胞(母方)18、略
【分析】【详解】
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的抗凝剂是柠檬酸钠,加入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此外还可使用的抗凝剂是草酸钾。【解析】柠檬酸钠草酸钾19、略
【解析】①.基因突变②.基因型③.随机的④.不定向⑤.生存环境⑥.方向20、略
【解析】①.同一②.地理隔离③.突变④.基因重组⑤.突变⑥.基因重组⑦.基因频率⑧.基因频率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一般不能遗传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四、判断题(共3题,共9分)22、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23、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24、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五、综合题(共3题,共6分)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3和Ⅱ4都不患神经性耳聋,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神经性耳聋属于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Ⅰ1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儿子正常;说明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1)Ⅱ3和Ⅱ4都不患神经性耳聋,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神经性耳聋属于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Ⅰ1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儿子正常;说明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Ⅲ10患神经性耳聋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Dd,则Ⅲ8的基因型为DDXbY或DdXbY。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DD、2/3Dd、1/2XBXb、1/2XBXB,Ⅲ9的基因型有DDXBXb、DDXBXB、DdXBXb、DdXBXB4种,Ⅲ12的基因型为DdXBY。若Ⅲ9和一个基因型与Ⅲ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患神经性耳聋孩子的概率是2/3×1/2d×1/2d=1/6dd,生患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1/2Xb×1/2Y=1/8XbY;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6×7/8=35/48。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能够根据系谱图分析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进行相关的计算,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Ⅰ1母亲是神经性耳聋患者,但是后代的儿子正常,说明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DXbY或DdXbY435/4826、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示探究了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如果是全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不变,子代DNA分子利用试管中原料合成;如果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存在于2个子代DNA分子中。
【详解】
(1)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第三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2)分析讨论:①实验三中将含15N的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20min,即细菌繁殖一代,该题用逆推法,若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则产生的两个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准医疗合作治疗项目合同
- 公司与个体房屋出租协议
- 山塘承包合同适用复杂情况
- 车辆矿石运输合同
- 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合同
- 新材料生产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
- 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 Unit 1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月子中心房屋振动限制协议
- 13我能行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家具厂白蚁防治施工方案
-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标准版(4篇)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正式版)
- 教育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 足浴年工作总结及计划
- 《煤制油技术》课程标准(煤化工技术)
- 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系统搭建
- 2024年中国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 大庆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