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物体B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物体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B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B物体可能不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
D.B物体必定受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2、投飞镖于十五世纪兴起于英格兰,现在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在一次投飞镖比赛中,某飞镖运动员在离靶盘一定距离的位置,将两个飞镖分别由同一点正对竖直悬挂的靶盘水平掷出,不计空气阻力,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B.B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比A镖插入靶时的末速度大C.B镖的运动时间比A镖的运动时间长D.A镖的质量一定比B镖的质量大3、三个质量均为1Kg
的相同木块abc
和两个劲度均为500N/m
的相同轻弹簧pq
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开始时p
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
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
弹簧的左端,直到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
取10m/s2.
该过程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cm
B.6cm
C.8cm
D.10cm
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关于几位物理学家所作出的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最早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发现了海王星D.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5、【题文】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卫星加速就能追上同一轨道上的c卫星B.b、c卫星的线速度相等且小于a卫星的线速度C.b卫星的角速度大于c卫星的角速度D.a卫星的周期大于b卫星的周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图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m/s2.
7、【题文】如图2所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30N/m,k2=50N/m轻弹簧竖直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2kg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4kg重物,现用力F竖直向上托起m2,当力F为____N时,两弹簧总长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取g=10m/s2)8、【题文】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mA:mB=4:1,使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滑行,若它们受到的阻力相等,那么它们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A:tB=______,若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那么它们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A:tB=______9、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速度公式: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
(3)速度与位移式:______.10、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______值,重力势能也是______值;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______值,重力势能也是______值.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11、【题文】欧洲航天局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发射前在赤道附近(北纬5°左右)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的库卢基地某个发射场上等待发射时为1状态,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2状态,最后通过转移、调试,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时为3状态。将下列物理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不等号排列:①这三个状态下卫星的线速度大小______;②向心加速度大小______;③周期大小______。12、某探究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乙是打出的一条纸带点迹清晰的一段,量得Sab=10.88cm,Sbc=13.45cm,Scd=16.00cm,Sde=18.56cm.已知打点计时器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d=______m/s.将斜面做得尽可能光滑,把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还计算了打点计时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b,已知当地重力速度为g.利用从b点到d点的过程来探究动能定理,应该判断______和______是否相等(用题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______(写出一条主要原因).
13、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H
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
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______;,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为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计算题(共6题,共12分)14、(10分)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的雪橇上,狗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雪橇与冰道问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求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sin37=0.6,cos37=0.8,g=10m/s2)15、如图;光滑的水平面AB
与光滑的半圆形轨道相接触,直径BC
竖直,圆轨道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A
处,AB=2R
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物体运动到B
点时撤去水平外力之后,物体恰好从圆轨道的顶点C
水平抛出.
物块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试求:
(1)
水平力F
(2)
物体在B
点和C
点对轨道的压力差?16、(12分)如图所示,水平轨道CD与光滑竖直圆轨道ED、BC分别相切于D、C点。质量m=2kg的小滑块从圆轨道B点上方由静止释放,通过B点切如轨道BC,此后,滑块在轨道内往复运动。已知AB间高度差h=1.6m,圆轨道半径均为R=1.6m,CD长l=3.5m,滑块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0.4,取g=10m/s2,求:滑块落入轨道后,能离开水平轨道CD的最大高度;滑块最终停在距C点多远处;滑块在水平轨道CD上运动的总时间。17、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25N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F与水平方向夹角=37˚,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物体运动位移为5m时,求:(取g=10m/s2,sin37˚=0.6,cos37˚=0.8)(1)在此过程中F做功多少?(2)在此过程摩擦力做功为多少?(3)求物体运动5m后速度大小?18、【题文】如图所示,A;B两球之间用长6m的柔软细线相连,将两球相隔0.8s先后从同一高度同一点均以4.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求:
(1)A球抛出后多长时间,A;B两球间的连线可拉直.
(2)这段时间内A球离抛出点的水平位移多大?(g取10m/s2)19、用长为L
的细杆拉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率等于2gl
求:杆在最高点所受的力是压力还是拉力?大小是多少?评卷人得分四、证明题(共2题,共6分)20、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υ匀速直线行走,如图所示.
(1)有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同学则依据平时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的运动情况,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的看法,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2)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21、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υ匀速直线行走,如图所示.
(1)有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同学则依据平时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的运动情况,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的看法,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2)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3题,共24分)22、A、rm{B}rm{C}rm{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rm{18}且依次递增,rm{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rm{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rm{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rm{A}原子与rm{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rm{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rm{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3}倍。rm{(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rm{A}________,rm{C}________,rm{(2)}画出rm{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rm{(3)}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三核rm{10}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四核rm{10}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23、现有金属单质rm{A}rm{B}rm{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rm{D}rm{E}rm{F}rm{G}rm{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rm{(}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rm{)}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色的粉末,该粉末与rm{CO}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色的粉末,该粉末与rm{(1)A}rm{CO}rm{{,!}_{2}}写两种反应放出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该粉末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rm{(}写两种rm{)}
rm{(}rm{)}写出反应和rm{(2)}写出反应rm{垄脵}和rm{垄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写出rm{垄脵}转化成rm{垄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物质rm{(3)}中的阳离子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F}写出实验室处理乙的尾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G}24、现有金属单质rm{A}rm{B}rm{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rm{D}rm{E}rm{F}rm{G}rm{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rm{)}请回答下列问题: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B}_________,丙_________,rm{F}________,rm{H}_________rm{(2)}根据要求回答:rm{1)D}溶液和rm{F}溶液在空气中混合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反应rm{垄脹}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反应rm{垄脽}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反应rm{垄脼}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4题,共16分)25、如图是质量为70kg的李伟的比赛用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表:
。车架材料碳纤维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车架质量/kg4.5整车质量/kg10单轮接触面积/cm24(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算出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取g=10N/kg)
(3)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骑行功率.26、(2013•芜湖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是光滑斜面的示意图.斜面的水平长度为S,高为h,物体质量为m,如果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____(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27、如图是质量为70kg的李伟的比赛用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表:
。车架材料碳纤维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车架质量/kg4.5整车质量/kg10单轮接触面积/cm24(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算出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取g=10N/kg)
(3)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骑行功率.28、(2013•芜湖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是光滑斜面的示意图.斜面的水平长度为S,高为h,物体质量为m,如果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____(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D【分析】
因为绳作用在A上的力不为零;所以绳对A的拉力在水平方向向左的分力不为零,而A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水平面对A一定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水平面对A一定有支持力.综上所述,B物体一定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绳子的拉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选项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解析】【答案】先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从而可知绳子对B有拉力,此力在水平方向上有分量,由共点力的平衡可知B会受到摩擦力作用,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此题中是支持力),继而可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
2、A|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抛运动的问题,竖直方向速度水平速度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故A的位置比B靠上,两镖沿同一水平线运动,又从同一点出发,B位置靠下,故B镖的运动时间比A镖的运动时间长,与二者的质量无关,AC选项正确;【解析】【答案】AC3、C【分析】解:开始未用水平力拉p
弹簧时,弹簧q
处于压缩状态,受到的压力等于b
物体的重力,由胡克定律得到,弹簧q
压缩的长度为:x1=mgk
.
当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
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q
伸长的长度:x2=mgk
此时,弹簧p
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等于bc
的总重力,则弹簧p
伸长的长度为:x3=2mgk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该过程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S=x1+x2+x3=4mgk
代入解得:S=8cm
故选C
开始时p
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弹簧q
处于压缩状态,受到的压力等于b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压缩的长度.
当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
弹簧的左端,直到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
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
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q
伸长的长度,再求出该过程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对于含有弹簧的问题,要分析弹簧的状态,根据几何关系得出所求的距离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的关系.【解析】C
4、D【分析】开普勒最早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A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错;海王星不是牛顿发现的,C错;D对;【解析】【答案】D5、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3颗人造地球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提供它们运动的向心力,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rω2=解得: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角速度ω=T=由图可知:ra>rb=rc,因此有:va<vb=vc,ωa<ωb=ωc,Ta>Tb=Tc,故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当b卫星加速时;它将离开由于轨道,因此不可能追上c卫星,故选项A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涉及卫星运行参量与半径的关系问题,属于中档题。【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
(1)由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所以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速度增大.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即:=0.86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解得:a=0.6m/s2
故答案为:速度增大;0.86;0.6
【解析】【答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7、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胡克定律的问题。只有当k1的伸长与k2的压缩量相等时,两弹簧总长才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解得F=41.25N;【解析】【答案】41.258、略
【分析】【解析】(1)假设阻力大小为f;则。
可得:因为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和阻力;所以。
(2)假设动摩擦因数大小为则。
可得:因为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和动摩擦因数;所以。
【解析】【答案】4:1;1:19、略
【分析】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速度公式为:v=v0+at;
(2)位移公式为:
(3)速度与位移式为:.
故答案为:(1)v=v0+at;(2)(3).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故相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需要记住一些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公式;位移时间关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公式.
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记忆,要注意这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要先规定正方向,通常与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基础题目.【解析】v=v0+at;10、略
【分析】解:我们选取零势能面后;通常规定;处于零势能面上方的物体高度为正值;其重力势能也会正值;处于下方的物体,高度为负值;其重力势能也为负值;而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同一个参考平面下,正值大于负值.
故答案为:正;正;负;负.
根据重力势能中零势能面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明确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本题考查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的定义,要注意明确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不表示方向.【解析】正;正;负;负11、略
【分析】【解析】①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所以v3<v2;比较1、3状态,周期相同,即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v=rω,显然有v1<v3;因此v1<v3<v2。②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而向心加速度就是卫星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GM/r2∝1/r2,所以a3<a2;比较1、3状态,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a=rω2∝r,有a1<a3;所以a1<a3<a2。③比较1、2状态,可以认为它们轨道的周长相同,而v1<v2,所以T2<T1;又由于3状态卫星在同步轨道,周期也是24h,所以T3=T1,因此有T2<T1=T3。【解析】【答案】①v1<v3<v2②a1<a3<a2③T2<T1=T3。12、略
【分析】解:图中两个点之间的时间T=4t=4×0.02=0.08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
vd=.
若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相等;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
△EP=Mgsinθ(Sbc+Scd);
动能的增加量为:.
则验证Mgsinθ(Sbc+Scd)和是否相等即可.
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车与斜面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
故答案为:(1)2.16,Mgsinθ(Sbc+Scd);小车与斜面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
根据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d点的瞬时速度;通过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验证机械能守恒,由于小车与斜面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实验存在误差.
该题主要考查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如何应用运动学规律、功能关系去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基础规律的综合应用.【解析】2.16;Mgsinθ(Sbc+Scd);小车与斜面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13、-mgh;mg(H+h)【分析】解: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Ep1=鈭�mgh
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为:鈻�Ep=mg?鈻�h=mg(H+h)
故答案为:鈭�mghmg(H+h)
.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其表达式为:Ep=mgh
.
本题关键是明确重力势能的定义公式中高度是相对与零势能面而言的,可以取负值,基础题.【解析】鈭�mghmg(H+h)
三、计算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试题分析:对小孩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雪橇匀速运动时有:(4分)(2分)(2分)联立解得狗拉雪橇匀速前进时用力:(2分)考点:共点力平衡、摩擦力【解析】【答案】10N15、略
【分析】
(1)
物体恰好从圆轨道的顶点C
水平抛出;则在C
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到达C
点的速度.
物体从A
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水平力F
.
(2)
物体在BC
段;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通过B
点的速度,物体通过BC
两点时,分别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即可得到压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恰好从圆轨道的C
点水平抛出时,在C
点,是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再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圆周运动中动力学问题.【解析】解:(1)
物体恰好从圆轨道的定点C
水平抛出;则在C
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mg=mvC2R
物体从A
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F?2R鈭�mg?2R=12mvC2
代入数据得:F=54mg
(2)
物块在BC
段满足机械能守恒;则有。
mg?2R+12mvC2=12mv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B
点有:FNB鈭�mg=mvB2R
代入数据解得FNB=6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为6mg
.
因为恰好过C
点;所以物块在C
点对轨道压力FNC=0
所以FNB鈭�FNC=6mg
答:
(1)
水平力F
是54mg
.
(2)
物体在B
点和C
点对轨道的压力差是6mg
.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滑块第一次滑过CD后上升的高度最大,设为H,由动能定理:mg(h+R)-mgl+mgH=0①解得:H=1.8m②滑块在水平轨道上滑动的路程为s,由能量守恒:mgs=mg(h+R)③解得:s=8m④故滑块停在距C点1m处⑤滑块第一次到达C的速度v满足:mg(h+R)=⑥滑块在CD段上的往复运动可等效为一个单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0=v-at⑦mg=ma⑧解得:t=2s⑨评分标准:本题共12分,①②③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考点:动能定理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答案】(1)H=1.8m(2)s=8m(3)t=2s17、略
【分析】(3)对此过程分析,依据动能定理(2分)代入数据得解得(2分)【解析】【答案】(1)(2)(3)18、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1)1s(2)4.5m19、略
【分析】
求出小球在最高点时所需的向心力;判断重力是否足以提供向心力,从而确定杆子作用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圆周运动在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以及知道杆子可以表现为拉力,也可以表现为支持力.【解析】解:小球在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Fn=mv2l=4mg>mg
所以重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杆子表现为拉力.
有F+mg=mv2l
解得F=3mg
.
故杆在最高点所受的力是拉力,大小为3mg
.四、证明题(共2题,共6分)20、略
【分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影子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然后分析解答此题.【解析】【解答】解:不妨设人从路灯处出发;人的路程与人影间的关系如图示.
在时间t内,s人=υt;
如图示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得:=,=,s影==.
由于人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υ是一个定值,h与l也是定值;
由此看见:人影s影与时间t成正比;人影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影的长度s影随时间的变化率=.
答:(1)乙的看法是正确的.
(2)速度υ、h、l是定值,根据人影路程s影与时间t的关系是s影=,可知影路程s影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人影做匀速直线运动.
(3)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21、略
【分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影子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然后分析解答此题.【解析】【解答】解:不妨设人从路灯处出发;人的路程与人影间的关系如图示.
在时间t内,s人=υt;
如图示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得:=,=,s影==.
由于人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υ是一个定值,h与l也是定值;
由此看见:人影s影与时间t成正比;人影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影的长度s影随时间的变化率=.
答:(1)乙的看法是正确的.
(2)速度υ、h、l是定值,根据人影路程s影与时间t的关系是s影=,可知影路程s影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人影做匀速直线运动.
(3)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五、推断题(共3题,共24分)22、(1)HN(2)(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常用化学用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解答】有rm{A}rm{B}rm{C}rm{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rm{18}rm{A}原子核内仅有rm{1}个质子,应为rm{H}元素;rm{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rm{6}则rm{D}为rm{O}元素;rm{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rm{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rm{B}为rm{C}元素;rm{A}原子与rm{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rm{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rm{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rm{5}且rm{C}的原子序数小于rm{D}所以rm{C}是rm{N}元素;
rm{(1)A}rm{C}两种元素符号分别为rm{H}rm{N}
rm{(2)}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rm{(3)}水分子有三个原子,也就是三核,另外电子总数为rm{10}故符合,所以为rm{{H}_{2}O}四核的分子,为氨气,一个分子有rm{4}个原子,也就是有四核,另外电子总数为rm{10}所以为rm{N{H}_{3}}【解析】rm{(1)H}rm{N}rm{(2)}rm{(3){H}_{2}O}rm{N{H}_{3}}23、(1)淡黄O2航天或潜水的供氧、漂白剂
(2)①2Na+2H2O=2Na++2OH-+H2↑
③2Al+2OH-+2H2O══2AlO2-+3H2↑
(4)2Fe2++Cl2══2Cl-+2Fe3+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试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溶液中有Fe3+
(5)Cl2+2OH-══Cl-+ClO-+H2O
【分析】【分析】本题以无机框图题的形式考查无机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rm{Na}rm{Al}rm{Fe}rm{Cl}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化学用语的书写、离子检验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之间转化的特点,尤其是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rm{Na}rm{Al}rm{Fe}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化学用语的书写、离子检验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之间转化的特点,尤其是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rm{Cl}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金属rm{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rm{Na}乙是黄绿色气体,乙为rm{Cl}乙是黄绿色气体,乙为rm{A}rm{Na}rm{Cl}为rm{{,!}_{2}},红褐色沉淀rm{H}为rm{Fe(OH)}rm{H}气体甲rm{Fe(OH)}为rm{{,!}_{3}}与水的反应,生成甲为;由反应rm{垄脵Na隆煤}气体甲rm{+D}为rm{Na}与水的反应,生成甲为rm{H}rm{垄脵Na隆煤}rm{+D}为rm{Na}由rm{H}金属rm{{,!}_{2}},rm{D}为rm{NaOH}由rm{NaOH+}金属rm{B隆煤H}rm{D}为金属rm{NaOH}由甲rm{NaOH+}乙rm{B隆煤H}丙,故丙为rm{{,!}_{2}}可知,rm{B}为金属rm{Al}由甲rm{+}乙rm{隆煤}丙,故丙为rm{HCl}rm{HCl}溶于水的物质rm{E}故E为盐酸;rm{G+NaOH隆煤Fe(OH)}溶于水的物质rm{B}故E为盐酸;rm{Al}rm{+}rm{隆煤}含有rm{HCl}rm{HCl}rm{E}盐酸rm{G+NaOH隆煤Fe(OH)}rm{{,!}_{3}},rm{G}含有rm{Fe}rm{G}rm{Fe}可知,盐酸与金属rm{{,!}^{3+}}反应,生成的产物,由rm{E(}盐酸rm{)}还能继续与氯气反应,则金属rm{E(}为变价金属,应为rm{)}所以rm{xrightarrow{{陆冒脢么}C}}为rm{F}rm{F}rm{xrightarrow{Cl_{2}}}为rm{G}可知,盐酸与金属rm{C}反应,生成的产物rm{F}还能继续与氯气反应,则金属rm{C}为变价金属,应为rm{Fe}所以rm{F}为rm{FeCl}rm{G}rm{C}rm{F}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rm{C}rm{Fe}rm{F}rm{FeCl}rm{{,!}_{2}}航天或潜水的供氧、漂白剂;,rm{G}为rm{FeCl}淡黄;rm{G}航天或潜水的供氧、漂白剂;rm{FeCl}反应rm{{,!}_{3}}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rm{(1)};反应该粉末与rm{CO}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氢气:rm{CO};rm{{,!}_{2}}反应放出的气体为rm{O_{2}}该粉末的用途为故答案为:rm{O_{2}}转化成rm{(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rm{垄脵}rm{+Cl_{2}篓T篓T2Cl^{-}+2Fe^{3+}}rm{2Na+2H_{2}O}rm{=2Na^{+}+2OH^{-}+H_{2}隆眉}中的阳离子的实验方法为: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几滴rm{2Na+2H_{2}O}试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溶液中有rm{=2Na^{+}+2OH^{-}+H_{2}隆眉}rm{垄脹}rm{2Al+2OH^{-}+2H_{2}O=2AlO_{2}^{-}+3H_{2}隆眉}rm{+Cl_{2}篓T篓T2Cl^{-}+2Fe^{3+}}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几滴rm{2Al+2OH^{-}+2H_{2}O=2AlO_{2}^{-}+3H_{2}隆眉}试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溶液中有故答案为:rm{2Na+2H_{2}O}rm{=2Na^{+}+2OH^{-}+H_{2}隆眉}rm{2Al+2OH^{-}+2H_{2}O=2AlO_{2}^{-}+3H_{2}隆眉}rm{+2OH^{-}篓T篓TCl^{-}+ClO^{-}+H_{2}O}rm{(3)}rm{F}转化成rm{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rm{+2OH^{-}篓T篓TCl^{-}+ClO^{-}+H_{2}O}rm{F}【解析】rm{(1)}淡黄rm{O_{2}}航天或潜水的供氧、漂白剂rm{(2)垄脵2Na+2H_{2}O=2Na^{+}}rm{(2)垄脵2Na+
2H_{2}O=2Na^{+}}rm{垄脹2Al+2OH^{-}+2H_{2}O篓T篓T2AlO_{2}^{-}+3H_{2}隆眉}rm{+2OH^{-}+H_{2}隆眉}rm{+Cl_{2}篓T篓T2Cl^{-}+2Fe^{3+}}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几滴rm{垄脹
2Al+2OH^{-}+2H_{2}O篓T篓T2AlO_{2}^{-}+3H_{2}隆眉}试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溶液中有rm{(4)2Fe^{2+}}rm{+Cl_{2}篓T篓T2Cl^{-}+
2Fe^{3+}}rm{+2OH^{-}篓T篓TCl^{-}+ClO^{-}+H_{2}O}
rm{KSCN}24、(1)Al;HCl;FeCl2;Fe(OH)2
(2)
1)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2Al+2OH-+2H2O=2AlO2-+3H2↑
3)2Fe2++2Cl2=2Cl-+2Fe3+
4)4Fe(OH)2+O2+2H2O=4Fe(OH)3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推断,物质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题目较简单。【解答】金属rm{A}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为rm{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rm{H_{2}}rm{D}为rm{NaOH}金属rm{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rm{B}为rm{Al}黄氯色气体乙为rm{Cl_{2}}气体甲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为rm{HCl}物质rm{E}为盐酸溶液,物质rm{D}氢氧化钠和物质rm{G}为反应生成的物质rm{H}在空气中红褐色沉淀rm{I}则rm{I}为rm{Fe(OH)_{3}}rm{G}为rm{FeCl_{3}}rm{F}为rm{FeCl_{2}}rm{H}为rm{Fe(OH)_{2}}rm{C}为rm{Fe}据此答题;rm{(1)}依据以上分析,rm{B}为rm{Al}丙为rm{HCl}乙为rm{Cl_{2}}rm{H}为rm{Fe(OH)_{2}}故答案为:rm{Al}rm{HCl}rm{Cl_{2}}rm{Fe(OH)_{2}}rm{(2)}
rm{1)}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亚铁沉淀,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rm{1)}反应rm{2)}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rm{2)}rm{垄脹}故答案为:rm{2Al+2OH^{-}+2H_{2}O}rm{=2AlO_{2}^{-}+3H_{2}隆眉}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具抛光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宣传画册及宣传汇报册设计印刷协议
- 防近视课件结束语
- 高一区统考试卷及答案
- 中介费合同正式合同样本
- 读书挑战赛发起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跨平台内容创作者激励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艺术与公益事业结合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幼儿计算思维培养的棋类游戏设计研究
- 越野跑装备专卖店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315食品安全宣传PPT模板
-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 GB 21519-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2023年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真题答案无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旅游项目融投资概述
- 全旅馆业前台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
- 十二经络及腧穴课件
- 立式圆筒形储罐罐底真空试验记录
- 公司新员工入职登记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