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粒子散射实验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实验或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知道()

A.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是正确的B.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其运动方向受到较大的影响C.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D.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的B.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称”出了地球的质量C.光电效应现象由爱因斯坦发现,并对其做出了正确的解释D.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证明了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3、关于近代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首次提出能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B.已知氡的半衰期是3.8天,则40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还剩下10个氡原子核C.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并求出了其比荷4、2021年4月,日本决定将福岛核电站所产生的核废水排向海洋,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据报道氚是核废水中主要放射性物质之一,其半衰期长达12.5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福岛核电站所利用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B.排放的核废水中所含有的氚全部衰变完需要25年C.氚与氕氚这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氚发生变后生成的产物为氦的同位素5、核反应方程: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方程①属于α衰变B.方程②属于人工转变C.方程③属于重核裂变D.方程③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了中子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C.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如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是衰变方程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B.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布朗运动说明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E.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上,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E.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上,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8、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后再回到A状态,关于该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C.C→A过程中,气体密度变大D.过A→B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叫热运动B.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增加C.一定温度下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其中某10个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E.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如果油酸未完全散开会使结果偏大E.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如果油酸未完全散开会使结果偏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中的分子是静止的,液体、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B.液态物质浸润某固态物质时,附着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它的体积减小时,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大E.有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升高E.有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升高11、对于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B.绝对湿度的单位是Pa,相对湿度没有单位C.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E.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但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E.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但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电能B.托里拆利实验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是毛细现象C.如果附着层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该液体与物体之间是不浸润的E.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可以做到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加体积并减小压强E.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可以做到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加体积并减小压强13、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核Y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Y=RB.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为I=C.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D.发生衰变后产生的α粒子与新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图丙14、用中子()轰击铀核()产生裂变反应,会产生钡核()和氪()并释放中子(),达到某些条件时可发生链式反应,—个铀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MeV(1eV=l.6×10-19J)。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裂变方程为B.裂变方程为C.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与铀块的体积有关D.一个裂变时,质量亏损约为3.6×10-28kg15、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在运核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关于核反应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核反应过程都会出现质量亏损,因此都会向外释放能量B.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变C.钚的半衰期为24100年,8个钚原子核经过24100年后还一定剩余4个D.裂变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电子处在n=5轨道上比处在n=3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处在n=3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条。

17、下列三幅图涉及到热学的相关知识,甲图坐标原点同定一个分子A,当另个分子B从无穷远向A靠近到两者分子势能最小值的位置过程中,两者的分子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_;乙图中展示的两条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图像中__________(填①或者②)的温度较高:丙图中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就会变饨,是因为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象分别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某种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表达式f=-则该物质固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约可表示为r0=___________;当f>0时,表现分子间距离r___________(选填“>”“=”或“<”)r0。20、晶体。

(1)单晶体:①______(填“有”或“没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a.______(填“有”或“没有”)确定的______;

b.导电、导热、光学等某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______(填“异性”或“同性”).

(2)多晶体:①______(填“有”或“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a.______(填“有”或“没有”)确定的______;

b.导电、导热、光学等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______(填“异性”或“同性”)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1、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2、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3mL油酸,倒入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300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1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所示,坐标格正方形的大小为2cm×2cm。

(1)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由此估算出油膜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出的分子直径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分子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按照一格计数。

D.求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1mL的溶液滴数多计了10滴24、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浅盆里倒入适量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油膜形状稳定;

③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从而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将6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将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每滴入80滴,量筒内的溶液增加1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体积为__________油酸膜边缘轮廓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m(此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完成本实验有三点理想化假设:(请将第②条补充完整)

①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

②__________;

③油酸分子紧密排列无间隙。

(4)实验后,某小组发现所测得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A.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B.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C.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溶液的滴数计多了。

D.油酸酒精溶液久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若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为滴溶液的体积为V,取1滴溶液滴在浅盘上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应为______。实验时,如果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则测量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贾同学用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活塞和注射器外筒封闭一定量的气体,其压强可由左侧的压强传感器测得。

(1)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时注射器必须水平放置。

B.需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气体的变化规律。

C.注射器内部的横截面积的具体数据必需测出。

D.注射器旁的刻度尺的刻度只要均匀即可;无须标注单位。

(2)进行实验操作时,不能推拉活塞过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

A.防止封闭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

B.防止封闭气体的温度发生改变。

(3)贾同学首先在实验室Ⅰ进行了实验,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其中有一次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记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错误数据对应的实验序号)。实验序号12345封闭气柱长度12.0011.0010.009.008.00封闭气柱压强1.001.091.201.331.90

(4)贾同学利用同一装置对同一封闭气体在另一温度稍高的实验室Ⅱ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室Ⅰ、Ⅱ记录的数据用正确的方法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室Ⅱ记录的数据作出的图像应为___________(填图线代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ACD.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是汤姆孙的认为,卢瑟福设计了粒子散射证明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从而证明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是错误的,故AC错误,D正确;

B.当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粒子影响很小,影响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故B错误。

故选D。2、A【分析】【分析】

【详解】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的。故A正确;

B.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什用试验的方法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第一个“称”出了地球的质量。故B错误;

C.光电效应现象由赫兹发现;爱因斯坦对其做出了正确的解释。故C错误;

D.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D错误。

故选A。3、D【分析】【分析】

【详解】

A.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错误;

B.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故B错误;

C.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只能发出2种频率的光,分别为n=3跃迁到n=2,n=2跃迁到n=1;故C错误;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故D正确。

故选D。4、D【分析】【分析】

【详解】

A.当今世界上正在运行生产的核电站均运用核裂变反应;可控核聚变正在试验研究阶段,故A项错误;

B.每经历一个半衰期,剩下的原子核数量是原来的一半,因此,25年后剩下的氚应是排放时的四分之一;B项错误;

C.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故C项错误;

D.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原则,可得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故D项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详解】

A.方程①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人工核转变;故A错误;

B.方程②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人工核转变;故B正确;

CD.方程③质量数较小的和转化为质量较大的核;属于轻核聚变,不是人工核反应,也不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故CD错误。

故选B。6、B【分析】【详解】

A.中子的发现者是查德威克,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故B正确;

C.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并非成正比,故C错误;

D.衰变方程要放出粒子;该方程是人工核转变方程,故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D:E【分析】【详解】

A.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质量相同,不同气体的分子数不同.所以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B正确;

C.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故D正确;

E.针能够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故E正确.

故选:BDE8、B:D【分析】【详解】

A.对于图像,过原点的直线代表等温线,故A、B两点温度相同;选项A错误;

D.A到B过程压强变大;气体体积减小,故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D正确;

B.B到C是等容变化,压强p变小,则温度T降低;分子平均动能降低,B正确;

C.C到A是等压变化;体积变大,气体平均密度变小,C错误。

故选BD。9、B:C:E【分析】【详解】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受到液体分子的作用而做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不能说它的运动就是热运动,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和其动能大小没有关系;当物体的动能减小时,其速度减小,但温度的变化不确定,可能增加或降低,故B正确;

C.一定温度下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对少量的(某10个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故C正确;

D.在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白天一般比夜晚的相对湿度小,故D错误;

E.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如果有油酸未完全散开,面积S偏小;直径会偏大,故E正确。

故选BCE。10、B:C:E【分析】【分析】

【详解】

A.无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液体浸润某固体时;附着层内分子分布比内部密集,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液面沿固体扩展,故B正确;

C.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平均速率不变。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增大,压强增大,故C正确;

D.对于饱和汽;只要稍微降低温度就会变成液体,体积大大减小;只要稍微增大压强也会变成液体,体积大大减小,所以饱和汽不遵循气体实验定律,故D错误;

E.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E正确。

故选BCE。11、A:B:E【分析】【详解】

A.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异性,A正确;

B.绝对湿度指大气中水蒸汽的实际压强;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表示,单位是Pa;而空气的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所以空气的相对湿度没有单位,B正确;

C.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C错误;

D.单晶体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D错误;

E.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而与体积无关,E正确;

故选ABE。12、A:C:E【分析】【详解】

A.在火力发电机时;能量转化的过程为内能—机械能—电能,因为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中会对外放出热量,故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电能,故A正确;

B.托里拆利实验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是大气压力的作用结果;故B错误;

C.如果附着层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该液体与物体之间是不浸润的,故C正确;

D.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两个分子相互吸引时,分子间仍然存在斥力,故D错误;

E.由可知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可以做到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加体积并减小压强,故E正确。

故选ACE。13、A:B:C【分析】【详解】

A.由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可知

选项A正确;

B.圆周运动周期T=

环形电流I=

选项B正确;

C.对α粒子,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

可得v=

由质量关系可知,衰变后新核Y质量为M=m

由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可得Mv′-mv=0

可知v′=v

系统增加的能量为ΔE=Mv′2+mv2

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

联立可得Δm=

选项C正确;

D.由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α粒子与新核Y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轨迹圆应外切,由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可知,α粒子半径大;由左手定则可知两粒子圆周运动方向相同,丁图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ABC。14、B:C:D【分析】【详解】

AB.的裂变方程为

方程两边的中子不能相约;故A错误,B正确;

C.链式反应在进行过程中;还需要铀块达到临界体积才能维持链式反应持续不断进行下去,故C正确;

D.一个铀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MeV,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

故D正确。

故选BCD。15、B:D【分析】【分析】

【详解】

A.在已知的核反应中,并不是所以的核反应过程都会出现质量亏损,都会向外释放能量,如好多的人工核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故A错误;

B.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以及该核反应的特点可知,核反应属于α衰变,故B正确;

C.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C错误;

D.在裂变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故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由玻尔理论可知,能级越低,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小,电子离原子核越近,故电子处在n=5轨道上比处在n=3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远。

[2]当大量处在n=3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条数为。

【解析】远3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2][3]两分子距离较远时,分子力很小,在两者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增大,在分子势能最小的位置分子力为零,所以在二者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气体的分子运动统计规律:“中间多,两头少”。温度越高,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变大,平均动能增大,即分子中速率较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较大,所以图像②的温度较高;融化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尖端绷紧。【解析】①.先增大,后减小②.②③.融化后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尖端绷紧18、略

【分析】【详解】

[1][2]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增大;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增大。【解析】增大增大19、略

【分析】【详解】

[1]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时有=

所以

解得

[2]当f>0时->0

可得

解得r<r0。【解析】①.②.<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有有熔点异性没有有熔点同性四、作图题(共2题,共12分)21、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2、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4题,共24分)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由题目中图示油膜可知,油膜的面积为S=60×2cm×2cm=240cm2=2.4×10-2m2

(2)[2]一滴油酸溶液含纯油的体积

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3)[3]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A.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故A正确;

B.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如果含有大量的酒精,则油酸的实际体积偏小,则直径d偏小,故B错误;

C.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按照一格计数,即S偏大,那么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小,故C错误;

D.求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