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39/wKhkGWekRnCAa57jAAFTJ0hmmsE169.jpg)
![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39/wKhkGWekRnCAa57jAAFTJ0hmmsE1692.jpg)
![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39/wKhkGWekRnCAa57jAAFTJ0hmmsE1693.jpg)
![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39/wKhkGWekRnCAa57jAAFTJ0hmmsE1694.jpg)
![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39/wKhkGWekRnCAa57jAAFTJ0hmmsE16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苯甲酸常用作防腐剂;药物合成原料、金属缓蚀剂等;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实验室常用甲苯为原料,制备少量苯甲酸,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1为蒸发B.操作2为过滤C.操作3为酒精萃取D.进一步提纯苯甲酸固体,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采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含杂质的物质试剂除杂方法AC2H2(H2S)溴水洗气B乙酸乙酯(乙酸)乙醇萃取C苯(苯酚)溴水过滤D乙醇(水)生石灰蒸馏
A.AB.BC.CD.D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
鉴别食盐中是否含有少量NaNO2,可取一定量食盐溶于水中,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食盐中含有NaNO2
B将苯和液溴反应逸出的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反应生成了HBr
C
向Na2SO3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盐酸,然后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a2SO3溶液已经变质。
D
将一定量的乙二醇(HOCH2CH2OH)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乙二醇被氧化为乙二酸
A.AB.BC.CD.D4、某小组拟以(NH4)2S2O8与NaOH溶液在约55℃时制取Na2S2O8(已知:温度超过90℃时,NH3可将S2O还原为SO);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B.该装置出口应连接的装置是C.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反应产生的NH3,防止NH3将S2O还原D.当反应温度高于55℃时,可停止加热,并滴加NaOH溶液以降低温度5、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制备无水铁上镀铜A.AB.BC.CD.D6、类推的思维方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思维方法;但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化学事实。
类推结论。
A
pH=3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6
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9
B
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金属镁。
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冶炼金属钠。
C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沉淀生成。
D
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
Fe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A.AB.BC.CD.D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B.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D.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H2S热分解反应:2H2S(g)=S2(g)+2H2(g)ΔH4=170kJ·mol-1,在1373K、100kPa反应条件下,对于n(H2S):n(Ar)分别为4:1、1:1、1:4、1:9、1:19的H2S-Ar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n(H2S):n(Ar)=1:9对应图中曲线___________,计算其在0~0.1s之间,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__kPa·s-1。9、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mol/L的四种溶液:①HCl;②CH3COOH;③NaOH;④Na2CO3。
(1)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用序号填写)。
(2)等体积混合②和③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___。
(3)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pH=3,则CH3COOH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④的水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因:___。
(5)取10mL溶液①,加水稀释到10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约为___。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2)已知:常温时,H2R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23×10-2,Ka2=5.60×10-8,则0.1mol•L-1的NaHR溶液显__(填“酸”;“中”或“碱”)性。
(3)实验室用AlCl3(s)配制AlCl3溶液的操作为__,若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到的物质为___(填化学式)。
(4)25℃时,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下列4种溶液中,充分搅拌后,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标号);③中银离子的浓度为_____mol•L-1。(氯化银的Ksp=1.8×10-10)
①100mL0.1mol•L-1盐酸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④100mL蒸馏水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1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H2。
(2)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是___。
(2)图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3)图C反应的表达式为__。
(4)图D实验目的是__。13、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白色砂状或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醇,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HSO4,75℃以上会分解产生SO2。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漂白剂。
制取Na2S2O4常用甲酸钠法:控制温度60~70℃,在甲酸钠(HCOONa)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Na2CO3甲醇溶液,同时通入SO2,即可生成Na2S2O4。反应原理如下: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
(1)如图,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SO2气体,接口连接的顺序为:a接__,__接__,__接__。制备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备Na2S2O4。
①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
③水浴加热前要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
④为得到较纯的连二亚硫酸钠,需要对在过滤时得到的连二亚硫酸钠进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___。
⑤若实验中所用Na2SO3的质量为6.3g,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mg纯净的连二亚硫酸钠,则连二亚硫酸钠的产率为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14、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0.1mol·L-1的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
操作。
现象。
甲。
向装置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装置I的____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连接装置I;III,打开活塞。
装置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乙。
向装置II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
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丙。
向装置II中加入____,向装置III中再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
装置III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组实验推测,甲实验中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为了验证推测,可将装置I中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填字母)溶液中,依据实验现象来证明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B.FeCl2C.H2S(5)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5题,共10分)15、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相关物质的物理参数;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10ml冰醋酸、5.50gFeCl3固体;10ml水及少量碎瓷片;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12g二苯基羟乙酮,继续加热回流至二苯基羟乙酮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加水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得到1.80g产品。
重结晶过程如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可采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进程;其原理和操作与纸上层析类同,通过观察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在实验条件下,只有二苯基羟乙酮和二苯基乙二酮能够产生斑点)判断样品中的成分。下图分别为加入二苯基羟乙酮后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
该实验条件下加热________后可认为反应结束。
A.15minB.30minC.45minD.60min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__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5)在重结晶过程中,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选择蒸馏的方法提纯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17、实验室选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进一步探究CO2的性质。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要达到实验目的,应选用的装置有___;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接___、___接___.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燃烧的钠;钠继续燃烧,充分反应后生成黑色固体单质和一种白色固体,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
【做出猜想】①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④氢氧化钠⑤碳酸氢钠。
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将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另一份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白色物质为____。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得澄清透明溶液,取该溶液,向其中加10%的CaCl2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碳酸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18、实验室用乙醇;浓磷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
H3PO4(浓)+NaBrNaH2PO4+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乙醇溴乙烷溴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色液体密度g/mL0.791.443.1沸点/℃78.538.459
(1)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___。
(2)仪器B的名称为___,B中进水口为___(填“a”或“b”)口。
(3)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___。
(4)制取氢溴酸时,为什么不能用浓H2SO4代替浓磷酸?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将C中的馏出液转入三角烧瓶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以除去水等杂质,滴加浓硫酸约1~2mL,使溶液明显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馏瓶,水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馏分约10.0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19、某小组研究NH4Cl与CuO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部分装置略):。实验ⅠⅡ装置现象加热试管,产生白烟,试管口有白色固体;试管中有水生成,继续加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变为黄色将细玻璃管口加热至红热,迅速垂直插入NH4Cl晶体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玻璃管,管口处有亮红色固体
经检测,实验Ⅰ中的黄色固体含有CuCl和CuCl2;实验Ⅱ中的亮红色固体为Cu。
(1)实验Ⅰ中试管口的白色固体是______。
(2)实验Ⅰ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固体变为黄色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变化:
①(NH4)2CuCl4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对于物质X;做出如下假设:
ⅰ.X是NH4Cl。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ⅱ.X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实验Ⅰ和实验Ⅱ的现象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列出2点)。
(4)NH4Cl溶液与CuO反应。
实验Ⅲ向CuO粉末中加入0.1mol·L−1NH4Cl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固体部分溶解,表面无颜色变化,溶液变为蓝色。
资料:ⅰ.相关微粒在水溶液中的颜色:Cu2+蓝色,Cu(NH3)2+和Cu(NH3)42+深蓝色。
ⅱ.Cu(NH3)2+Cu2++NH3Cu(NH3)42+Cu2++4NH3
①设计实验证明实验Ⅲ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存在Cu(NH3)2+或Cu(NH3)42+。
实验方案是______。
②实验Ⅲ中未观察到NH4Cl溶液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列出1点即可)。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0、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氨的合成对解决粮食危机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领域已经催生了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德国化学家哈伯对研究“N2(g)+3H2(g)2NH3(g)”反应贡献巨大,191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已知该反应在298K时,△H=-92.2kJ/mol,Kc=4.1×106(mol/L)-2,若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反应限度已经较大,但为何化工生产中还需要使用催化剂:_________。
(2)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第一步N2(g)→2N*;H2(g)→2H*(慢反应)
第二步N*+H*NH*;NH*+H*NH2*;NH2*+H*NH3*;(快反应)
第三步NH3*NH3(g)(快反应)
比较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1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E2的大小:E1__________E2(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7年,德国科学家埃特尔发现了合成氨催化机理,开创了表面动力学的研究。研究发现,常温恒压密闭容器中,N2在催化剂表面可以与水发生反应:2N2(g)+6H2O(l)4NH3(g)+3O2(g)
①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容器中N2(g)、NH3(g)、O2(g)的浓度之比为2:4:3
B.N2与NH3浓度之比恒定不变。
C.v(N2)正=2v(NH3)逆
D.混合气体中氨气的质量分数不变。
E.压强保持不变。
②平衡后若分别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可以使N2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转移掉部分O2B.转移掉部分NH3
C.适当增加H2O(l)的量D.增加N2的量。
(4)向一个恒温恒压容器充入1molN2和3molH2模拟合成氨反应;下图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总压强(p)的关系图。
若体系在T1、60MPa下达到平衡。
①此时平衡常数Kp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3位小数)。
②T1_____________T2(填“>”、“<”或“=”)。21、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硫;氮等元素形成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成为科学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SO2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燃煤发电厂常利用反应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ΔH=-681.8kJ/mol对煤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SO2的排放。T℃时,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于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各物质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时间(min)
浓度(mol•L-1)01020304050O21.000.790.600.600.640.64CO200.420.800.800.880.88
(1)10~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SO2)=__;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填字母)。
A.通入一定量的O2
B.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Ⅱ.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NOx的脱除方法基本一致;即设法将其转化为氮气。
(3)已知:2NO(g)+O2(g)=2NO2(g)ΔH1=-113kJ/mol
6NO2(g)+O3(g)=3N2O5(g)ΔH2=-227kJ/mol
4NO2(g)+O2(g)=2N2O5(g)ΔH3=-57kJ/mol
则2O3(g)=3O2(g)是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O3氧化脱除氮氧化物的总反应是NO(g)+O3(g)=NO2(g)+O2(g)ΔH4=___kJ/mol,最后将NO2与恰当的还原剂反应转化为N2而脱除。
(4)常见的汽车尾气处理原理是使尾气(含适当比例的NO;CO)通过装有高效催化剂的处理装置;发生反应:
2NO(g)+2CO(g)N2(g)+2CO2(g)。请根据以下相关数据,分析采用此法能否有效消除NO、CO尾气污染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通过必要的计算加以说明)。反应25℃时的平衡常数反应I:2NO(g)N2(g)+O2(g)K1=1×1030反应II:2CO2(g)2CO(g)+O2(g)K2=1×10-92
(5)用NH3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其反应原理为:NO(g)+NO2(g)+2NH3(g)2N2(g)+3H2O(g)。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定压强为P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NO2和NH3,达到平衡状态后,容器中含n(NO)=amol,n(NO2)=2amol,n(NH3)=2amol,n(N2)=2bmol,且N2(g)的体积分数为请计算此时的平衡常数Kp=__(用只含P的代数式表示,且化至最简式。已知: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用某组分的平衡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平衡常数,记作KP。某组分的平衡分压=P×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已知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由题给流程可知,甲苯与高锰酸钾溶液共热、回流得到苯甲酸钾,过滤得到苯甲酸钾溶液;苯甲酸钾溶液经酸化、过滤得到苯甲酸固体。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操作1为过滤,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操作2为酸化,B错误;
C.操作2酸化后得到苯甲酸;因为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操作3为在低温条件下过滤,C错误;
D.题给流程制得的苯甲酸固体中含有杂质;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纯苯甲酸固体,D正确;
故答案为:D。2、D【分析】【详解】
A.溴水与乙炔会发生加成反应;A项错误;
B.乙醇与乙酸乙酯互溶;引入杂质,B项错误;
C.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溶于苯,C项错误;
D.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低温不分解,可以蒸馏法得到乙醇,D项正确;
故选D。3、C【分析】【详解】
A.鉴别食盐中是否含有少量亚硝酸钠;取一定量食盐溶于水中,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食盐中有亚硝酸钠,因为氯离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苯和液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溴蒸气;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溴蒸气也可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故无法证明含有溴化氢,B错误;
C.向Na2SO3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盐酸,然后再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变质,不会产生沉淀,实验现象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已变质,C正确;
D.将少量的乙二醇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变浅,说明被高锰酸钾氧化,但无法证明氧化产物是乙二酸,事实上乙二酸(即草酸)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4、B【分析】【详解】
A.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在约55℃时进行;则应水浴加热,以便控制反应温度,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B错误;
C.制取Na2S2O8,应避免Na2S2O8被还原而变质,则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反应产生的NH3;故C正确;
D.当反应温度高于55℃时;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则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要停止加热,故D正确;
答案选B。5、D【分析】【分析】
【详解】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的操作是正确的,A正确;
B.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用品红鉴别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来吸收尾气,B正确;
C.在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六水合氯化镁制取无水氯化镁;防止其水解,C正确;
D.铁是阳极;铜是阴极,铁溶解,在铜电极上镀铜,D错误;
故选D。6、B【分析】试题分析:浓度较大时,强酸稀释为等倍数稀释,但是若是无限稀释则不能等倍数稀释,酸溶液稀释无限倍后还是酸溶液,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但不能大于或等于7,A错误;活泼金属单质制备采用电解法,所以电解法制备镁和钠原理相同,B正确;SO2对应的酸酸性较弱,不能与非氧化性的强酸盐反应,但是Ba(NO3)2溶液中溶有SO2后,溶液呈酸性,则相当于有氧化性的硝酸,硝酸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会生成难溶性的BaSO4白色沉淀,所以C错误;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化合物性质的类比。7、C【分析】【分析】
【详解】
A.右侧导管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易产生倒吸,A错误;
B.双氧水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
C.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三种含氧酸中,硫;碳、硅元素均为最高价,可以比较三种元素的非金属的强弱,C正确;
D.挥发出的溴进入到右侧烧杯中;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不能验证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溴化氢,D错误;
正确选项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分析】
2H2S(g)=S2(g)+2H2(g)ΔH4=170kJ·mol-1,该反应正方向为体积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对于n(H2S):n(Ar)为4:1、1:1、1:4、1:9、1:19的H2S-Ar混合气在图中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b;c、d、e。
【详解】
(1)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H2S平衡转化率越高;
(2)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越高,所以n(H2S):n(Ar)=1:9对应的曲线是d;根据图像可知n(H2S):n(Ar)=1:9反应进行到0.1s时H2S转化率为0.24;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9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此时H2S的压强为≈7.51kPa,H2S的起始压强为10kPa,所以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24.9kPa·s-1。【解析】(1)越高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2S平衡转化率越高。
(2)d24.99、略
【分析】【详解】
(1)水电离程度比较:碳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促进了水的电离;盐酸是强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溶液中水的电离都受到了抑制作用,其中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二者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醋酸溶液为弱酸,发生微弱的电离产生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但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远小于盐酸,故水的电离程度比盐酸和氢氧化钠都强,综合而言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④>②>①=③。
(2)等体积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混合后溶液恰好为醋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发生微弱的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Na+)>c(CH3COO-)>c(OH-)>c(H+)。故答案为:c(Na+)>c(CH3COO-)>c(OH-)>c(H+)。
(3)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pH=3,可得溶液中c(H+)=10-3mol/L,由醋酸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可得其电离平衡常数为:故答案为:10-5。
(4)碳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促进了水的电离,其水解方程式为:CO+H2OHCO+OH-,HCO+H2OH2CO3+OH-,故答案为:CO+H2OHCO+OH-,HCO+H2OH2CO3+OH-。
(5)取10mLHC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0mL,此时溶液中由HCl电离出的由此可知,此时溶液中的c(H+)=10-3mol/L,可得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故答案为:10−11mol/L。【解析】④>②>①=③c(Na+)>c(CH3COO-)>c(OH-)>c(H+)10-5CO+H2OHCO+OH-,HCO+H2OH2CO3+OH-10−11mol/L10、略
【分析】【详解】
(1)NaHCO3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NaHCO3=Na++电离产生是会发生电离作用:H++也会发生水解作用:+H2OH2CO3+OH-。发生电离、水解作用都会消耗离子导致c(Na+)>c();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由于其水解作用大于电离作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主要以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存在,所以c()>c(OH-);溶液中的H+除会电离产生,还有H2O电离产生,而只有电离产生,故离子浓度:c(H+)>c(),因此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OH-)>c(H+)>c();
(2)在0.1mol•L-1的NaHR溶液中,存在HR-的电离作用:HR-R2-+H+,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同时也存在着水解中:HR-+H2OH2R+OH-,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其平衡常数Kh=<Ka2=5.60×10-8,说明HR-的电离作用大于水解作用;因此NaHR溶液显酸性;
(3)Al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作用:AlCl3+3H2OAl(OH)3+3HCl,导致溶液变浑浊,由于水解产生HCl,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若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将其溶解在一定量的浓盐酸中,增加了H+的浓度,就可以抑制盐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就可以得到澄清溶液;若将AlCl3溶液蒸干,水解平衡正向进行直至水解完全,HCl挥发逸出,得到的固体是Al(OH)3,然后将固体灼烧至恒重,Al(OH)3分解产生Al2O3和H2O,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4)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Ag+、Cl-都会抑制物质的溶解,溶液中Ag+、Cl-浓度越大;其抑制AgCl溶解的程度就越大。
①100mL0.1mol•L-1盐酸中c(Cl-)=0.1mol/L;
②100mL0.2mol•L-1AgNO3溶液中c(Ag+)=0.2mol/L;
③100mL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Cl-)=0.1mol/L×3=0.3mol/L;
④100mL蒸馏水中不含Cl-、Ag+;对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无抑制作用。
它们抑制AgCl溶解程度③>②>①>④,AgNO3溶液中含有Ag+,该溶液中含有的c(Ag+)最大;则这四种液体物质中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①>③;
③中c(Cl-)=0.3mol/L,由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c(Ag+)·c(Cl-)=1.8×10-10,则该溶液中c(Ag+)==6.0×10-10mol/L。【解析】c(Na+)>c()>c(OH-)>c(H+)>c()酸将AlCl3(s)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Al2O3②>④>①>③6.0×10-1011、略
【分析】【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OH;-COOH、碳碳双键,结合醇、羧酸、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1)该有机物中的-OH、-COOH均与Na反应,金属钠过量,则有机物完全反应,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羟基和1mol羧基,由2-OH~H2↑、2-COOH~H2↑可知,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molH2;
故答案为:1.5mol;
(2)-OH、-COOH均与Na反应,-COOH与NaOH、NaHCO3反应,则1mol该物质消耗1.5molNa、1molNaOH、1molNaHCO3,则n(Na):n(NaOH):n(NaHCO3)=1.5mol:1mol:1mol=3:2:2;
故答案为:3∶2∶2。【解析】①.1.5mol②.3∶2∶212、略
【分析】【分析】
(1)托盘天平的平衡原理: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3)图C表示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
【详解】
(1)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5=NaCl质量+3,NaCl的实际质量是15g-3g=12g;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图C的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实验目的是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解析】12g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铜+氧气氧化铜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13、略
【分析】【详解】
(1)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生成的二氧化硫含有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用碱石灰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则连接顺序为a接b;c接f,g接d;
(2)①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②由装置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③实验时应避免Na2S2O4和HCOONa被氧化,可应先通入二氧化硫,排净系统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Na2S2O4和HCOONa被氧化,也可通一段时间N2;排净系统中的空气;
④洗涤连二亚硫酸钠时应与空气隔离;洗涤剂可用甲醇或乙醇,洗涤过程为:在无氧环境中,向漏斗中加入甲醇或乙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顺利流下,重复2-3次;
⑤设连二亚硫酸钠理论产率为x;根据硫原子守恒:
2Na2SO3~Na2S2O4
252174
6.3gx
则解得x=4.35g,产率为:【解析】bcfgd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3恒压滴液漏斗排净系统中的空气向漏斗中加入甲醇或乙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顺利流下,重复2-3次14、略
【分析】【分析】
(1)甲实验:根据裝置Ⅰ不要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知道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对比乙、丙实验可以知道,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酸性环境;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同,装置Ⅲ中出现蓝色的速率不同;
(4)证明Ⅰ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氧气和双氧水都具有氧化性,需要利用不同性质进行检验;
(5)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可能是生成的碘单质在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钾;碘酸钾,验证是否正确是在未变蓝色的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是否变蓝。
【详解】
(1)甲实验: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知道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向Ⅰ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Ⅰ的分液漏斗中加入30%H2O2溶液;连接Ⅰ;Ⅲ,打开活塞,Ⅰ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故答案为:O2+4I-+4H+=2I2+2H2O;
(3)向装置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II、III,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对比乙、丙实验可以知道,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酸性环境;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故答案为: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狻作对比实验;
(4)A.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
B.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氢;无法用硫化氢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5)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3H2O,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为: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故答案为: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点睛】
在做探究性实验的题目时,根据资料,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那么除了资料中给的化学反应,还要考虑酸性或碱性环境的影响,结合题目的上下文进行联系,综合考虑得出结论。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时的难点。【解析】分液漏斗KMnO4固体O2+4I-+4H+=2I2+2H2O酸性环境使用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做对比实验A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1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三、实验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实验目的“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装置A用于制备CO2,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制CO2中混有HCl和H2O(g),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HCl和H2O(g),然后实现CO2与木炭高温下的反应,生成的CO中混有CO2,最后要吸收CO中的CO2,则实验装置示意图为
(2)根据(1)的分析,B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C中盛放浓硫酸干燥CO2;D中盛放木炭,实现CO2与C高温生成CO;E中盛放澄清石灰水,吸收未反应的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通过控制酸的量来控制产生气体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4)CO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且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验证CO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①.②.。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蒸气D干燥木炭粉与CO2反应产生COE澄清石灰水吸收未反应的CO2③.通过控制酸的量来控制产生气体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④.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16、略
【分析】【分析】
(1)根据装置图确定仪器a的名称及作用;
(2)蒸馏装置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碎瓷片;要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补加碎瓷片;
(3)由色谱的斑点可知;45min和60min的斑点一致,由此进行判断;
(4)重结晶的过程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其中除去不溶性杂质可趁热过滤;
(5)乙醇易挥发;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爆炸;
(6)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中含有二苯基羟二酮;二者的沸点分别为344℃;348℃,沸点差异过小,不能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
(7)2.12g二苯基羟乙酮物质的量为0.01mol,1.80g二苯基乙二酮物质的量为=0.008574mol;可进一步计算产率。
【详解】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使蒸气冷凝回流,继续反应;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为防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操作为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
(3)45min和60min的斑点一致;则在45min时,反应已经结束;答案选C;
(4)重结晶过程中获得产品为二苯基乙二酮;含有的杂质为二苯基羟乙酮,二苯基羟乙酮不溶于冷水,则应该趁热过滤;
(5)提纯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所用70%乙醇溶液会挥发出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因此不能选用明火加热;
(6)不选择蒸馏的方法提纯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的原因是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为固体混合物;二苯基乙二酮与二苯基羟乙酮的沸点差别较小;
(7)2.12g二苯基羟乙酮物质的量为0.01mol,1.80g二苯基乙二酮物质的量为=0.008574mol,则产率为×100%=85.7%。【解析】冷凝管冷凝回流防止暴沸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C趁热过滤所用70%乙醇溶液会挥发出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为固体混合物,二苯基乙二酮与二苯基羟乙酮的沸点差别较小85.717、略
【分析】【分析】
(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
(2)根据元素守恒分析猜测的合理性;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3)根据Na2CO3+CaCl2=CaCO3↓+2NaCl计算。
【详解】
(1)A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除杂(氯化氢气体)装置和干燥装置,所以选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C和浓硫酸的装置B,收集装置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注意气体的长进短出,选择的装置是A、B、C、F;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e、d接b、c接j;A装置适合固液不需加热能制备的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
(2)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物中不含H元素,产物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不合理的猜测是④⑤;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钠,所以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钠;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3)设50g碳酸钠溶液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g;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g;
x==10.6g,y==11.7g;
碳酸钠的总质量为10.6g×2=21.2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解析】CaCO3+2HCl=CaCl2+H2O+CO2↑;A、B、C、Fedbcj2H2O22H2O+O2↑反应物中不含H元素,产物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猜测④⑤不合理碳酸钠4Na+3CO22Na2CO3+C21.2g7.75%18、略
【分析】【分析】
(1)液体加热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液体暴沸;
(2)B为球形冷凝管;应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充分冷凝回流;
(3)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磷酸顺利流下;
(4)氢溴酸具有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生成溴单质,浓硫酸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5)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根据产率=×100%。
【详解】
(1)液体加热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液体瀑沸;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2)B为球形冷凝管,应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充分冷凝回流;答案为:冷凝管;b;
(3)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磷酸顺利流下;答案为:平衡压强,使浓磷酸顺利流下;
(4)氢溴酸具有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生成溴单质,浓硫酸被还原成二氧化硫;答案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
(5)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根据产率==53.3%。答案为:53.3%。【解析】防止液体暴沸冷凝管b平衡压强,使浓磷酸顺利流下2HBr+H2SO4(浓)=Br2+SO2↑+2H2O53.3%19、略
【分析】【分析】
(1)根据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反应生成NH4Cl的原理回答;
(2)根据(NH4)2CuCl4属于复盐,相当于2NH4Cl和CuCl2,进行分析;根据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又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3)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
(1)由实验Ⅰ可知:首先是氯化铵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然后是氨气还原氧化铜,所以在中试管口的白色固体是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NH4Cl,故答案:NH4Cl;
(2)①(NH4)2CuCl4属于复盐,相当于2NH4Cl和CuCl2,根据可知,固体受热分解会放出氨气、CuCl2和HCl气体,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2CuCl4CuCl2+2NH3↑+2HCl↑,故答案:(NH4)2CuCl4CuCl2+2NH3↑+2HCl↑;
②ⅰ若X是NH4Cl,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又具有还原性,能还原CuCl2生成CuCl和N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6CuCl2+2NH4Cl=6CuCl+N2↑+8HCl↑,故答案为6CuCl2+2NH4Cl=6CuCl+N2↑+8HCl↑;
ⅱ若X是NH3,NH3有还原性,能还原CuCl2生成CuCl和N2,故答案:NH3;NH3有还原性;
(3)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反应物的接触方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所以反应的现象不同,故答案:反应物的接触方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等;
(4)①由Cu(NH3)2+Cu2++NH3,且Cu2+蓝色,Cu(NH3)2+和Cu(NH3)42+深蓝色可知,加入稀硫酸,减小了氨气的量,平衡右移,铜离子的量增大,颜色变浅;或加水稀释,平衡右移,溶液的颜色的变浅;由于Cu(NH3)2+Cu2++NH3为吸热反应;所以加热平衡右移,溶液的颜色的变浅;
故答案为:取两份少量等体积的实验Ⅲ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溶液颜色变得更浅;取少量实验Ⅲ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热,溶液颜色变浅等;
②实验Ⅲ中未观察到NH4Cl溶液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可能由于温度低,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发生;或者是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慢;反应的限度小等;
故答案是:由于温度低等原因,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发生;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慢、反应的限度小等。【解析】NH4Cl(NH4)2CuCl4CuCl2+2NH3↑+2HCl↑6CuCl2+2NH4Cl=6CuCl+N2↑+8HCl↑NH3NH3有还原性反应物的接触方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等取两份少量等体积的实验Ⅲ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溶液颜色变得更浅;取少量实验Ⅲ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热,溶液颜色变浅等由于温度低等原因,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发生;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慢、反应的限度小等四、原理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0、略
【分析】【详解】
(1)①尽管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2)由题给信息知,第一步反应慢,说明该步反应的活化能较大,而第2步反应快,而反应越快,说明其活化能越小,故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1大于第2步反应的活化能E2,即活化能:E1>E2;
(3)①A.化学方程式中N2(g)、NH3(g)、O2(g)的系数比就是2:4:3,所以N2(g)、NH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听课评课记录2
-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听课评课记录2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3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听评课记录表1年级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图形的全等》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 命题与证明》听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乘法口算练习题
- 五年级分数乘法口算题卡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听课评课记录: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 TSXDZ 052-2020 煤矿矿图管理办法
- GB/T 7631.18-2017润滑剂、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8部分:Y组(其他应用)
- 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政府资金项目(荣誉)申报奖励办法
- 最新如何进行隔代教育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
- 奥特莱斯专题报告(经典)-课件
- 《新制度经济学》配套教学课件
- 计算机文化基础单元设计-window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