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N基因与细胞分化相关。科研工作者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分化诱导剂(TPA)对胃癌细胞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胃癌细胞培养液中一般需加入动物血清B.将胃癌细胞悬液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C.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情况D.N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可促进癌细胞侵袭2、玉米中赖氨酸含量低,替换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个别氨基酸,使赖氨酸合成过程中这两种关键酶活性提高,可以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细胞,也可以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以上两种生物工程技术分别属于()A.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C.基因工程、基因工程D.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3、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设计试管婴儿不考虑其性别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救治病人D.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婴儿,以供医学研究4、药物A能诱发DNA损伤,若该损伤不能被修复则会导致细胞死亡。现有酵母菌突变体1(基因1功能缺失)和突变体2(基因2功能缺失),将其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各稀释倍数下分别取等量菌液滴加在含不同浓度药物A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前未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浓度可以不同B.实验结果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可反映其DNA损伤修复能力C.相比于基因2,基因1功能缺失对酵母菌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更大D.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除基因1和基因2外还有其他基因参与酵母菌DNA损伤修复5、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耐高温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PCR过程中在引物的3'端添加脱氧核苷酸实现子链延伸C.利用PCR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时需要基因序列全部已知D.在设计两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6、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终止子位于基因的下游,使翻译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下来C.构建成功后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D.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7、某地的野生玉米中含有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诱变育种也可以获得含有抗虫毒蛋白的玉米植株B.将抗虫毒蛋白基因导入叶绿体中,可以防止基因污染C.用PCR技术检测野生玉米中是否含有抗虫毒蛋白基因无需掌握其全部碱基序列D.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抗虫毒蛋白基因在玉米细胞中表达的基础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2019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基因敲除的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出5只克隆疾病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克隆猴基因组成差异小,可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B.受精卵经基因编辑后形成的胚胎都成功发育为克隆疾病猴C.克隆疾病猴有助于研究该疾病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药物D.可以运用该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9、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经加工后可制成味精。在其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分离、提纯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质发酵产品C.由题干信息可推知发酵过程中需调整发酵罐内营养成分的比例D.在发酵罐内发酵无需严格控制溶解氧、温度、pH等条件10、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部分成员Ⅰ1、Ⅰ2、Ⅱ1和Ⅱ2的DNA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经电泳后与相应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个体Ⅱ1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B.个体Ⅱ2与一杂合体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C.个体Ⅱ3是隐性纯合体,有19kb探针杂交条带D.个体Ⅱ4可能为杂合体,有2个探针杂交条带11、微生物在食品和饮料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应用主要菌种发酵说明A味精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得到的谷氨酸就是提味增鲜的味精B酱油霉菌(黑曲霉)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经淋洗调制而成C醋醋酸菌O2和糖类都充足时分解糖类产生乙酸,缺少糖源则不能产生乙酸D啤酒酵母菌主发酵阶段糖分解和代谢物生成后,需低温、通气环境进行后发酵

A.AB.BC.CD.D12、iPS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可通过转入相关因子来制备。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成该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入的物质可以是DN蛋白质,还可用小分子物质来诱导B.iPS细胞的体外培养需要在无菌的CO2培养箱中进行C.T细胞、B细胞能被诱导为iPS细胞,说明体内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D.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的优点是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13、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则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营养物质。研究人员用影印培养法对诱变产生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进行筛选,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板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的成分相同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接种在母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C.作为接种工具的“印章”需经过灭菌后才能印在长有菌落的母板上粘取菌种D.母板培养基上的菌落4、5、6为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繁殖而来14、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B.制作腐乳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C.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酸15、治疗性克隆的做法是先从需要救治的患者身上提取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遗传物质植入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该卵细胞开始自行分裂,直至形成一个早期胚胎,从早期胚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后将其培养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人体器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采用开放式培养的方式,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干细胞B.该早期胚胎发育始于受精卵,胚胎是由囊胚内部的细胞团不断增殖分化而来C.治疗性克隆中运用胚胎移植技术,一般不选择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D.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性实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______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_____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17、转化的概念:是______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______的过程。18、纯化DNA,去除杂质有________________个方案。19、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有人对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并归纳为下表。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比较。比较项目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原理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区别过程获取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实质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基因的异体表达)定向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定向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结果生产自然界中已有的蛋白质生产自然界中已有的蛋白质生产自然界中已有的蛋白质联系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

上表的比较是否正确?如果有不妥之处,尝试进行修改。_________20、我国政府同样禁止进行治疗性克隆实验。(选择性必修3P108)()21、某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某种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前者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尝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改造该种微生物蛋白酶的思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移植器官工厂是目前基因工程取得实际应用成果非常多的领域。()A.正确B.错误23、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

A;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一般需加入动物血清;因为血清可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如促细胞生长因子等),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制成细胞悬液,并将其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B正确;

C;基因表达产物是RNA或蛋白质;故可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情况,若出现杂交带,可证明基因表达成功,C正确;

D;结合两图可知:TPA处理后N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小,故N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可抑制癌细胞侵袭,D错误。

故选D。2、A【分析】【分析】

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详解】

替换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个别氨基酸;使形成赖氨酸的两种关键酶的活性提高,是对自然界中已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这属于蛋白质工程,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可以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这属于基因工程,A正确。

故选A。3、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识记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概念;明确两者都需要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

【详解】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合乎道德规范,A不符合题意;

B;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合乎道德规范,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治疗白血病等;合乎道德规范,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医学研究,不合乎道德规范,D符合题意。

故选D。4、B【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酵母菌突变体1(基因1功能缺失)和突变体2(基因2功能缺失)与不同浓度药物A混合培养,药物A能诱发DNA损伤,若该损伤不能修复,细胞会死亡。

【详解】

A;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各组实验前未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浓度应该相同,A错误;

B;根据“药物A能诱发DNA损伤;若该损伤不能被修复则会导致细胞死亡”可知,实验结果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可反映其DNA损伤修复能力,若酵母菌存活数量多,则说明修复损伤DNA的能力强,B正确;

C;从图上看;不同稀释倍数下,酵母菌突变体1的存活情况比突变体2好,说明二者相比,基因2缺失对酵母菌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更大,C错误;

D;酵母菌突变体1和突变体2与对照组相比;存活量都低于对照组,说明缺了基因1和基因2都影响DNA损伤修复,是否有其他基因参与酵母菌DNA损伤修复,需要进一步做实验确认,D错误。

故选B。5、B【分析】【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A;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耐高温D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

B;脱氧核苷酸链是有方向的;一端为5'端,另一端为3'端,合成子链时,引物的小段核苷酸链先与模板链配对结合,然后在引物的3'端进行子链延伸,B正确;

C;利用PCR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时只需要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序列即可;C错误;

D;在设计两种引物时;两个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不能配对,D错误。

故选B。6、B【分析】【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详解】

A;首先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重组DNA分子,A正确;

B;终止子位于基因的下游;作用是使转录在相应的地方停止,不是使翻译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下来,B错误;

C;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正确;

D;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可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正确。

故选B。7、A【分析】【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生物安全问题: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

A;该抗虫毒蛋白的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玉米中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无法诱变成功,A错误;

B、根据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可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玉米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可以防止抗虫玉米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的基因污染,B正确;

C;用PCR技术扩增抗虫毒蛋白的基因需掌握其全部碱基序列;而只是检测野生玉米中是否含有抗虫毒蛋白基因,只需掌握部分特异性的序列即可检测,C正确;

D;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玉米细胞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遵循中心法则,故其抗虫毒蛋白基因能在玉米细胞中表达,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B:D【分析】【分析】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

A;5只克隆疾病猴是由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获得的;所以其基因组成差异小,可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经基因编辑后形成的胚胎不一定都能发育成克隆疾病猴;B错误;

C;克隆疾病猴有助于研究该疾病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药物;C正确;

D;不能利用该技术进行克隆人的研究;D错误。

故选BD。

【点睛】9、A:C【分析】【分析】

微生物发酵指的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原核生物,为异养需氧型。

【详解】

A;用于发酵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正确;

B;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过程;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在其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需调整发酵罐内营养成分的比例以保证先获得大量谷氨酸棒状杆菌,在获得大量发酵产物的目的,C正确;

D;谷氨酸棒状杆菌为需氧菌;其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所以在发酵罐内发酵需严格控制溶解氧、温度、pH等条件,D错误。

故选AC。10、B:C:D【分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分析图1,Ⅰ1、Ⅰ2都无病,但其女儿Ⅱ3却有病,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再结合图2的酶切结果可知,Ⅰ1、Ⅰ2、Ⅱ1的基因型相同,因此Ⅱ1的基因型为Aa,Ⅱ2表现正常,且从酶切结果看,Ⅱ2与Ⅱ1基因型(Aa)不同,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以推知,23kb探针杂交条带对应正常显性基因A,19kb探针杂交条带对应隐性基因a。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个体Ⅱ1的基因型为Aa;杂合体的概率为1,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个体Ⅱ2的基因型为AA;与杂合体Aa婚配,生患病孩子aa的概率为0,B正确;

C、个体Ⅱ3是患者,是隐性纯合体,故有19kb探针杂交条带;C正确;

D、个体Ⅱ4是Ⅰ1(Aa)和Ⅰ2(Aa)所生的表现正常的后代;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若为杂合体就有2个探针杂交条带,D正确。

故选BCD。11、A:C:D【分析】【分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谷氨酸棒状杆菌为需氧菌。

【详解】

A;发酵得到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谷氨酸钠是味精;A错误;

B;酱油由霉菌(黑曲霉)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经淋洗调制而成,B正确;

C;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以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错误;

D;主发酵阶段糖分解和代谢物生成后;需低温、密闭环境进行后发酵,D错误。

故选ACD。12、A:B【分析】【分析】

iPS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详解】

A;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来制备iPS细胞;包括借助载体将特定的基因导入细胞中,直接将特定的蛋白导入细胞中或者用小分子化合物等来诱导形成iPS细胞,A正确;

B、iPS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需要在无菌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正确;

C;T细胞、B细胞能被诱导为iPS细胞;说明离体的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可转化为能分化的状态,C错误;

D;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特点,D错误。

故选AB。13、B:C:D【分析】【分析】

影印培养法;是指确保在一系列平板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接种并培养出相同菌落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方法。主要操作方法是:用灭菌的丝绒覆盖在一块与培养皿同样大小(或略小)的木制圆柱体上,轻轻地在母种培养皿的菌苔上印一下,把细菌菌落全部转移到丝绒面上,然后将这一丝绒面再印在另外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获得与原始平板完全相同的接种平板。待培养后,比对各培养皿在相同位置出现相同的菌落,从而筛选出适当的菌株。

【详解】

A;母板培养基上有发生突变的营养缺陷型和野生型大肠杆菌的菌落;而基本培养基上只有野生型大肠杆菌的菌落,由此可知母板培养基与基本培养基的成分不同,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接种在母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

C;作为接种工具的“印章"需经过灭菌处理才能印在长有菌落的母板上;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

D;根据基本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和添加不同营养物质的补充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对应位置可知;4、5、6为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理由是这三个菌落在基本培养基上都没有,而分别在添加了不同营养物质的补充培养基上形成,D正确。

故选BCD。14、A:B:C【分析】【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

A;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A正确;

B;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制作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