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高考选择题
解题思路讲义
一、题型结构
高考历史选择题以历史材料为依托,材料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史观,通过文字型、
图片型、表格型、图文混合型四种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考查了以下四类问题:
1、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难度较大。
选项措辞主要有:反映了、揭示了、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等。
2、考查引发历史表象的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
选项措辞主要有:为了、促使等。
3、考查历史表象产生的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
选项措辞主要有:促进了、推动了、产生了等。
4、考查历史表象对应的史实,难度最小。
二、解题方法
(一)审题干
1.时间和空间
历史学核心素养提到的时空观念,讲的就是历史事件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发生,时间是历史
事件叙述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选择题所给的时间有两种呈现方式:
一是显性呈现,就是直接给出年月日
如1919年5月4日,民国25年(与公元互算,只需要+19H):
二是隐性呈现,就是通过专有名词、特殊地名、特定名称等形式呈现。
如特殊人名:老子、孔子(春秋末年)、武则天、卢梭等;
特殊地名:天京(太平天国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沦陷区(抗日战
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北平等;
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如国民大革命(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第1页共10页
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H^一届三中全会后),苏联(1922T991)、
帝国主义(19世纪末以后)、国民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野战军、志愿军等;
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空间要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特定地理条件、
环境,如:抗日革命根据地、苏区、陕甘宁边区等。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
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
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答案:A
关键词
关键词,亦称主语、主体、重心或中心。做选择题时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就是抓住了题干
材料的灵魂,不仅能大大缩短做题时间,更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关键词的分布有以下三种情况:
(1)材料的主体
所谓材料的主体是指材料的描述对象(事件),材料的主体往往是关键词,本身就具有一些
特征(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汇)。
特别要注意:历史选择题解题时应遵循主体一致原则(即正确选项的主体必须与题干材料
的主体一致,否则为错误项。)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
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
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第2页共10页
想要学习更多题型解题技巧,可以翻开我们的《高分历史解题思路》哦~
(2)关联词
用一些重要的提示语来暗示,我们弄清了这些词语在题干中扮演的角色,就会抓住题干的
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述重心,这样题意就清楚了。
①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还、
然而、可是、去13、不过、只是等。
②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主要的关联词有:不仅……而且、况且、不光……
也、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等。
③并列关系:主要的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既不……也不、
既是…也是、连同、也等。并列前后权重相同,做这类含有并列性关联词的选择题时,常常要
用到全面原则。
④因果关系:题干材料含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正确选项也应含有因果关系,常用的因果
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由于等。
值得注意的是,题干材料往往不出现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但是题干材料的叙述中
却暗含着因果关系,我们在阅读中务必注意这个隐性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在“因”“果”之间
标出一个箭头,这道题作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另外,部分“反映、体现类”、“表明、说明”类也存因果关系,可通过审题得出。要注
意分析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把握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弄清谁因谁果(时间顺序)
⑤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那么、
倘若……就、要是……就、假使……便等。
⑥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条件部分,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凡
是……都、除非……才(否则)、无论(不管、任凭)、无论……都等。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
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练习
答案IA1
第3页共10页
(3)题干材料呈现的重要提示性史实也是关键性的词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
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
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练习
答案[C]
2.题干语气
通过题干文字(数字)等所反映的口吻有关,比如是赞扬(肯定)、讽刺(否定)等。(因果关
系往往是以逻辑关系呈现)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词语在题干材料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会抓住题干
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述重心。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
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答案[C]
标点符号
分号、括号、省略号和个别词加的双引号
标点符号在题中有时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重要的标点符号主要有分号、括号和特定的双
引号,个别情况下的省略号也要予以重点关注。
①分号:如要表达两层或多层意思,或将两件事作比较,或讲某件事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
是强调共性和差异性),往往要用分号或省略号表示分层、比较或发展趋势。遇到分号时,如
果是并列关系(一般是两个及多个史实共同说明一个道理)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全面原则。
②省略号:一般表明省略号后边是重要信息重点分析;如果是多个省略号,两个省略号中间
的最有可能是答案。
第4页共10页
③括号:(表补充说明,是解题必备信息、务必用上)括号里补充的的往往是某历史事件的
起止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特别提醒:非选择题中括号出现时间也
是重要的提示,要重点关注该时间段的重大史实。
④双引号:某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但是个别词加的双引号,
就有特殊含义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
加双引号的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分析解读;二是表示否定之意,如我们说
“左”倾的错误,左字是要加双引号的,左字本来意思是激进的、进步的,但是加了双引号之
后,其历史意义是表示否定之意。
(2021湖南卷•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钱与史所载无不相合,
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答案[A]
(二)审设问
1.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
措辞主要有:反映了、揭示了、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等
方法:先看对错,再看深浅,选项一般在材料中看不到
2.考查引发历史表象的原因或目的
措辞主要有:因为、为了、旨在、意在、促使(属于将来时)
方法:问原因,选项要能解释题干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清是直接还是根本的:问目的,主
要考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要到位,要选表达目的最到位
3.考查历史表象产生的影响和评价
措辞主要有:……了,如促进了、推动了、产生了等(属于完成时)
方法:注意措辞,避免绝对化
4.考查历史表象对应的史实
方法:只看对错,是否全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第5页共10页
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
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练习
答案[C]
(三)审选项
一、独立判断选项
对选项的时间、基本概念或史实、基本逻辑进行辨别,然后再去回头与材料匹配进行辨别,
如匹配不吻合、不全面或能举出反例,该选项很可能是错误选项。
分析选项(4步法):
①是否正确(对不对)
②是否符合题意(有没有)
③是否全面(全不全)
④是否绝对化(过不过)
二、判定选项正误的方式
史实错误、政治原理、逻辑推理、题干主旨、基本常识和基本原则。
1.史实错误
选项本身或在题干特殊时空下不符合史实。
特别提醒:看清“时态”:在读懂题干主旨的基础上,对选项出现的时态选项,尤其是现代
完成时态,要认真推敲、慎重选择,如克服了、开始了、决定了、标志着、衰退了……(注意
避免绝对化错误)
2.政治原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
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①唯物史观主要内容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
第6页共10页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3.逻辑推理
①是题干材料主体部分本身包含逻辑关系,对应的正确选项就必须是包含符合题干材料逻
辑关系的选项。那些不包含或不符合题干材料蕴含的逻辑关系的选项就是错误选项。
②是题干材料本身并没有呈现逻辑关系的信息,但是和题干材料能构成符合逻辑推理的选
项就是正确选项,这种情况往往比较常见。
4.题干主旨
弄清楚题干意思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利用题干意思判定选项正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①必须弄清楚题干意思,因为这是判定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距离题干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即正确答案。
②凡是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基本上都是错的。
③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思路来判定选项正误,以提高正确率。
5.历史常识
利用历史常识来判断。选项中凡违背历史常识的选项,基本都是错误项。
违背历史常识的选项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是不符合逻辑推理
②是不符合基本政治原理
③是违背基本常识,比如说法太绝对
想要学习更多题型解题技巧,可以翻开我们的《高分历史解题思路》
三、基本原则
1.化简原则
把握材料主旨需要淡化背景材料、定语、状语等修辞性的词语、短语等,标出题干材料的
时间、主体、重心、关联词等关键词,将题干化简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将复杂的题干材料化简
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简单的逻辑推理、或材料中的若干关键词或一句成语等。
(2022全国乙卷•34)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
输出煤和锅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
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第7页共10页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2.全面原则
是指题干以分号、句号或省略号为标志,包含着并列关系的两层或三层意思,对应的正确
选项也必须全面包含这些意思,否则就是错误选项。
a.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标点符号。题干材料中间如果有分号、句号或省略号,一般来说,有
一个或两个分号、句号或省略号,就意味着题干材料包含着两层或三层意思,但这里两层或三
层意思必须是并列关系时,才能考虑运用全面原则。
b.注意分层标志性标点符号是否有转折性词语。如果分号、句号或省略号的紧后边有转折
性的词语如“而”、“但”等字,此时根据标点符号初步断定的并列关系,就必须要服从于转
折关系,全面原则就不适用了,应考虑重心一致原则。
c.全面原则主要是基于对题干意思全面的准确把握后对选项的判定。正确选项必须包含题
干材料中涉及的所有意思,缺一不可,否则就是错误项。
(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
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
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C]
3.主体一致原则
主体即题干的主体或称主语或重心,题干和选项的编制都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同一方向。
这个方向和中心,或在题干中点明,或通过题干和选项的联系中明确体现出来。即正确选项要
包含材料中所强调的主体。特别注意语气词,强调重心(主体)所在。
转折关系:一般材料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
递进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递进部分。
假设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
第8页共10页
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条件部分(语气词,前面抓关键词已经叙述过)
(2022•湖南)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
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
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答案[D]
4.最近原则
a.以时间为突破口(时间最近)
b.考查根本目的、意图或根本原因(目的最近)
“根本目的”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
作用的目的。一般与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
境等方面密切相关。如专制社会的统治者采取某项政策的根本目的大都是为了维护、巩固其专
制统治。
“根本原因”指的是导致某种结局或后果诸多原因里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如考查生产关
系变革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考查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往往要
从经济基础方面考虑,考查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虑。
c.考查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
要以题干中的陌生“时间”为切入点,联系与之最近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其置于一个熟知
的大历史视域下。
(2022全国甲卷•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
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
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乐园卡通扶梯装修合同
- 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综合自测例题
-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居间协议
- 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过关测试训练题
- 化工仪表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年变频技术应用模块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建议书
- 福建省服务区标准化设计指南
- 销售人员薪酬设计实例 薪酬制度设计 薪酬设计方案 设计案例全套
- 光伏电站生产准备大纲全套
- 工业控制安全
- 妈祖重离子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环境影响报告
- 征地搬迁基本要求及工作技巧课件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本解读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职业发展研究报告
- 供应商现场审核评估表
- 20XX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核备案表
- 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及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