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元史·卷二百二》载:“元起朔方……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官”的管辖权属于()A.宣政院 B.腹里 C.中书省 D.御史台2.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减弱地方割据削减财政开支3.《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起先推行三省六部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4.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动身点是()A.便于传达行政吩咐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5.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C.三大机构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6.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7.“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这里“二敌”分别是指()A.辽和西夏 B.辽和金 C.金和西夏 D.辽和元8.少数民族建立本民族的政权后,其制度多仿照当时的汉族政权宋,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是()A.南面官制度 B.猛安谋克制度C.行省制度 D.郡县制度9.元朝时,迁人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古、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A.朝鲜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傣族1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完成统一的标记是()A.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B.1234年蒙古灭金C.1271年蒙古定都北京 D.1279年元朝灭南宋11.“其部长日孛堇,行兵则称日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材料描述的制度存在于()A.辽 B.金 C.宋 D.元12.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探讨,事关重大且看法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决议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旧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旧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材料二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织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探讨》(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创新的缘由。(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14.阅读材料,回答各题。材料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辽实行二元体制的缘由和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辽二元体制的相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腹里是对元朝中书省管辖区域的称谓,由此解除B项。由教材学问可解除C项和D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故A项正确。2.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元代的选官制度,由此解除A项。行省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而不仅仅是在边疆地区实行,由此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财政问题,由此解除D项。从“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是分割官员权力,由此选B项。3.答案:A解析:由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故A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赞许,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在世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传达行政吩咐,故A项错误;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地方行政管理,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故选C。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三大机构分工明确,其中御史台是为了监督“管行政的中书省”和“管军事的枢密院”,其目的是加强皇权,可见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就是皇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政府机构的分工,没有体现三权的相互牵制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成为皇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由此解除C项。材料只是在表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涉及家的问题,由此解除D项。6.答案:D解析:没有提及行省的内部纷争,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重大事情行省须要向中书省“议拟咨来”,与B项冲突,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可以看出行省拥有肯定的自决权,故C项错误;材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说明行省决策存在着制衡机制。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自契丹取燕蓟以北”可知是辽,由此解除C项。“拓跋自得灵夏以西”,这里的拓跋是党项的别称,由此可知是西夏,解除B项和D项。8.答案:A解析:南面官制度是契丹人用来管理汉人地区的制度,契丹人地区则由北面官负责,这是因俗而治。猛安谋克制度是管理少数民族的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制度。郡县制度是秦朝时的制度。故A正确。9.答案:B解析:朝鲜族并不是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汉等族逐步融合而成,由此解除A项。维吾尔族就是材料中的“畏兀儿”,由此解除C项。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不是和外来人融合而成的,由此解除D项。10.答案:D解析:1206年统一的是蒙古部落,1234年灭金是统一中国的重要步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1279年灭南宋后,元朝才真正实现了统一。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猛安、谋克”可知是猛安谋克制度,这是女真族的制度,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可知中书省不只是处理军国急事,由此解除A项。从材料“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探讨,事关重大且看法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强调集体决议防止大臣专权,故B项正确。“事关重大且看法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不是强化相权,由此解除C项。“事关重大且看法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只是遇到重大事务且看法不同时才禀报皇帝,由此解除D项。13.答案:(1)表现:行省制建立。特点:二重性。缘由:疆域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须要。

(2)原则:犬牙交织(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作用:加强军事限制;巩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启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处理好中心和地方的关系。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可知是行省制。其次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得出二重性。第三小问缘由,据所学学问,元朝建立后疆域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限制建立行省制;据材料一“仍旧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旧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可知是沿袭传统做法;据材料一“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可知是加强统治的须要。(2)第一小问原则,据材料二“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织的局面”可知犬牙交织(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其次小问作用,据材料二“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行省是元朝地方制度,得出作用是加强军事限制巩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统一。(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及处理好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14.答案:(1)缘由:辽的境内包括了很多民族,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