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内能变更与焓变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常见化学反应的放热、吸热现象的认知,能辨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更的本质;相识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含义。2.能从内能变更角度相识反应热、焓变。3.通过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试验,明确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肯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汲取的热量。(2)表示符号用Q表示eq\b\lc\{\rc\(\a\vs4\al\co1(Q>0,表示反应吸热;,Q<0,表示反应放热。))(3)单位kJ·mol-1或J·mol-1。微点拨:(1)物理变更中的能量变更不是反应热。如物质的三态变更,物质的溶解等。(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2.反应热的测定(1)仪器——量热计(2)原理Q=-C(T2-T1),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其单位为J·K-1;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微点拨:(1)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K。(2)热容(C)与比热容(比热)的关系:比热=eq\f(热容,质量)。(3)常温下,液态水的比热为4.18kJ·K-1·kg-1。二、化学反应的内能变更与焓变1.反应体系的能量2.内能(1)定义:是体系内物质所含各种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符号:_U。(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数量及聚集状态(即气态、液态或固态等)有关,还与体系的温度、压强有关。(3)反应体系的能量变更在一般状况下,反应体系处于静止状态,即体系整体的动能和势能没有变更,体系的能量变更可表示为ΔU=U(反应产物)-U(反应物)=Q+W。当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时,则ΔU=Q。ΔU>0,反应汲取能量;ΔU<0,反应释放能量。微点拨:(1)化学反应体系能量变更中的功是指除热能外,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光能、机械能等)。(2)微观粒子的能量包括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以及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等。3.等压反应的反应热——焓变(1)等压反应在反应前后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焓变及单位①定义:反应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②表达式: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Qp。其中Qp表示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的单位为kJ·mol-1或J·mol-1。(3)化学反应的焓变示意图1.推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化学反应过程中肯定伴随着能量的变更。()(2)反应热、焓变均指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更,单位为kJ或J。()(3)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肯定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4)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5)反应体系的内能变更就是反应热。()提示:(1)√(2)×反应热、焓变均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更,单位为kJ·mol-1或J·mol-1。(3)×放热反应:E(反应物)>E(反应产物),吸热反应:E(反应物)<E(反应产物)。(4)×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5)×反应体系的内能变更等于反应热和功的加和,假如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则反应体系的内能变更就是反应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与反应时的能量变更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D[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则焓变的肯定值越大,A项错误;反应是否须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无关,C项错误;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削减,反应就放热,此时ΔH<0,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3.量热计干脆测出的是()A.质量的变更 B.能量的变更C.温度的变更 D.电流的变更C[量热计干脆测出的是反应前后的温度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素养养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试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图1图21.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分别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哪个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为什么?提示:两种装置测定的结果不同。用图2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更接近于真实值。因为图2装置热量损失少。2.谈一谈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试验胜利与否的关键是什么?提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试验胜利的关键是比较精确地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样;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开热量的散失。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反应反应热之内。2.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留意的几个问题(1)试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5mol·L-1)。(2)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削减热量的损失,运用绝热装置,避开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3)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开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4)读取的中和反应的温度(T2)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5)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汲取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6)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是57.3kJ·mol-1,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试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组完整试验数据须要测温度三次B.烧杯间填满碎纸屑是为了削减试验过程中热量散失C.可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铜和盐酸不反应D.在量取NaOH溶液和HCl溶液体积时均仰视,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C[一组完整试验数据须要测试验前酸的温度、碱的温度和反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故A正确;试验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屑是为了保温,削减试验过程中热量散失,故B正确;金属的导热性很好,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使测得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错误;在量取溶液体积时仰视,则实际量取体积偏高,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故D正确。]2.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试验装置看,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2)两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试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中和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试验,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与57.3kJ·mol-1相比较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解析](1)依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试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削减试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碱的量有关,若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试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多,但是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60mL0.50mol·L-1盐酸进行上述试验,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4)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将会偏小。(5)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将会偏小。[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保温、隔热,削减热量散失(3)不相等相等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偏小(5)偏小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一般小于57.3kJ·mol-1,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焓变与化学键、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断裂1molH2分子和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汲取的能量是多少?提示:436kJ·mol-1×1mol+243kJ·mol-1×1mol=679kJ。2.由H原子形成1molH—H所放出的能量是多少?提示:由H原子形成1molH—H所放出的能量等于断裂1molH—H汲取的能量,即436kJ。3.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通过计算回答)提示:ΔH=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0,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焓变与化学键变更的关系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更的主要缘由(如图)。汲取能量E1↓反应物eq\o(→,\s\up8(旧化学键断裂),\s\do7(新化学键形成))反应产物↓放出能量E2E1>E2反应汲取能量ΔH>0E1<E2反应放出能量ΔH<02.焓变与物质能量变更的关系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关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图示实例H2(g)+Cl2(g)=2HCl(g)ΔH=-183.0kJ·mol-1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1.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Q1+Q2>Q3 B.Q1+Q2>2Q3C.Q1+Q2<Q3 D.Q1+Q2<2Q3D[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则ΔH<0,ΔH=Q1+Q2-2Q3,则Q1+Q2-2Q3<0,即Q1+Q2<2Q3,D正确。]2.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深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黑磷比白磷稳定B.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氧化还原反应D.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吸热反应A[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因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放热反应,故白磷不如黑磷稳定;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更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1molCO(g)和1mol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molCO2(g)和1molH2(g)具有的总能量C.该反应不须要加热就能进行D.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要放出41kJ热量B[由能量变更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也有可能须要加热后才能进行;当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时,要汲取41kJ热量。](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逆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2)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反应产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2024年5月,中国首次海疆自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胜利。自然气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自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运用约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将来石油、自然气的替代能源。1.可燃冰燃烧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其反应热大于0还是小于0?提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小于0。2.可燃冰燃烧为什么伴随着能量变更?试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分别分析。提示:宏观角度:反应物总能量与反应产物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更;微观角度:因为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汲取的能量与形成反应产物中的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伴随着能量变更。3.若可燃冰在一个恒压容器中与空气反应,其反应热是否等于体系内能的变更?为什么?提示:否。因为反应产生气体使体系体积发生变更,有体积功存在,ΔU=Q+W。通过本情境素材中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更的缘由,以及对内能变更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分析,提升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1.(素养题)2020年3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胜利放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当进入预定轨道。卫星放射中涉及很多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热既包括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又包括吸热反应汲取的热量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更多少与反应物的量有关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更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更主要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但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2.下列反应中反应产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Al与Fe2O3反应 D.CaO溶于水A[反应产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D三项反应均为放热反应。]3.下列变更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B.2HI(g)=H2(g)+I2(g)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更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A项不属于化学反应;B项为吸热反应;C项中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汲取的能量与形成反应产物的化学键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该项说法无法确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4.(双选)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N2(g)和1molO2(g)反应汲取的能量为180kJB.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状况下,N2(g)和O2(g)混合能干脆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AB[反应热就是断裂旧化学键汲取的总能量和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差值,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946kJ·mol-1+498kJ·mol-1-2×632kJ·mol-1=+180kJ·mol-1,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B正确;氮气和氧气反应须要在放电条件下,选项C不正确;NO不是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选项D不正确。]5.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试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内旅游合同-全景体验式度假产品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馆展览图文设计服务合同
- 无人机办公空间改造协议
- 2025年度智慧城市股权分红与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连锁餐馆合作经营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湖北省商务旅游包车合同
- 2025年度生态混凝土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
- 2025年造纸涂布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展示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无质押公司股权转让协议6篇
- 肿瘤性发热及护理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护理科研》课件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教学设计
- 年产1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2024年新高考全国1卷第16题说题课件
-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究的文献综述4000字】
- (正式版)CB∕T 4553-2024 船舶制造舱室封舱及密性试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