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AB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2、对于右边图示;不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⑤⑥3、如图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B.一个mRNA分子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不同肽链C.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但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D.④是tRNA,单链结构,因此不含氢键4、现有三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X、Y、Z,突变位点不同,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X、Y、Z两两杂交后,三组杂交实验的F1均为绿色叶,为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三组杂交实验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下列预测结果正确的是()A.若X、Y、Z的浅绿叶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叶:浅绿叶=1:1B.若X、Y、Z中仅有两个突变体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应有两组结果,一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15:1,另一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1:1C.若X、Y、Z的浅绿叶基因位于三对不同染色体上,则三组结果应均为绿叶:浅绿叶=15:1D.突变体X、Y、Z的出现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高频性和随机性5、某种二倍体植物有四对同源染色体,A、B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C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E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CCddEE,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ccDDee,不考虑交叉互换,甲乙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2中5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B.F2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C.F2中会出现32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D.F2中所有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占27/1286、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B.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C.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和植株B体内Lcyc基因的序列相同,由于植物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未表达,导致两植株的花形态结构不同。研究表明,植株B的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连接甲基基团(甲基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说明基因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B.植株A的Lcyc基因表达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核糖核昔酸、氨基酸等C.植株B的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连接甲基基团的现象属于基因突变D.植株A和植株B杂交,F2花的形态结构只与植株A相似8、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B.若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C.若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D.若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9、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有()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B.某患者生育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表现均正常10、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取食花粉和花蜜则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直接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RNA聚合酶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进行配对11、下图示某山地的悬崖底部和顶部分别生长着不同种的鸭跖草A和B,在山地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A和B的杂交种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鸭跖草B的表型不同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突变可使鸭跖草A和B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鸭跖草B可与其捕食者发生协同进化D.鸭跖草C能通过自我繁殖形成独立的种群1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基因W/w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灰体红眼果蝇与一只灰体白眼果蝇杂交,所得F1的雄蝇中黑檀体白眼所占的比例为1/8。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亲本中的灰体白眼果蝇是雌性B.F1雌蝇中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C.F1黑檀体红眼雄蝇占3/8D.F1灰体红眼雌蝇共产生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13、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果蝇(2n=8)体内的不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染色体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丙的染色体行为相同,且细胞中DNA都是8条B.细胞甲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图像是细胞甲、细胞丙D.细胞乙所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2对14、人类的某性状由正常基因B决定;基因B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录需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mRNtRNrRNA都是转录的产物B.mR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该基因可以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说明遗传信息没有丢失D.正常基因B的E2片段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可能对该性状没有影响15、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编码参与乳糖代谢的酶,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操纵基因、启动子和调节基因。培养基中无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使结构基因无法转录;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才能正常表达,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基因转录时只能以β链为模板,表达出来的酶a会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B.过程①的碱基配对方式与②不完全相同,参与②过程的氨基酸都可被多种tRNA转运C.若调节基因的碱基被甲基化修饰,可能导致结构基因持续表达,造成大肠杆菌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据图可知,乳糖能够调节大肠杆菌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发生细胞的分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精髓是:生物遗传的不是____________的本身,而是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___________。18、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____,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和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1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间、人物:______年_____。20、位于_____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21、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_____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____片段,有着特定的______,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____。2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3种地雀的祖先属于________物种,它们是通过__________逐渐形成的。分布到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一个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另一种群的___________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3、萨顿的假说:_____和_____行为存在这明显的_____。24、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_______________个tRNA结合位点;密码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3)多倍体育种过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___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低温处理______________

(5)研究人类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检查某孕妇早期胚胎是否有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检测。

(6)单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5、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20分)26、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红色花对紫色花为显性。下表是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数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亲本组合。

F1植株数量。

F2植株数量。

红色花。

紫色花。

红色花。

紫色花。

紫色花。

①红色花×紫色花。

98

0

460

31

②红色花×紫色花。

105

0

315

99

(1)等位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组合①亲本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2红色花共有_____种基因型;紫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组合②中F1的基因型是_______,F2红色花的植株中纯合子约有_________株。若F2中的红色花植株与紫色花植株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27、果蝇(2N=8)为XY型性别决定,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发育情况XX、XXY雌性,可育XY、XYY雄性,可育XXX、YO(没有X染色体)、YY胚胎期致死XO(没有Y染色体)雄性,不育

(1)某只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该果蝇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若不考虑环境的影响;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二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设计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3)结合高中所学知识,用更简便的方法判断(2)小题中M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答出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

B、由于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Bd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上B和b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

C、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2、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图中上链含有碱基T,为DNA链,而下链含有碱基U,为RNA链,因此图示可表示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

【详解】

①图中含有RNA链;不能表示DNA复制过程,①错误;②图示可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②正确;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A;C、G、T、U),③正确;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④正确;⑤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错误;⑥DNA链中的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链中的A代表核糖核苷酸,⑥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点睛】

熟悉DNA链和RNA链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tRNA。

【详解】

A;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A错误;

B;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相同肽链,B错误;

C;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但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C正确;

D;④是tRNA;局部为双链,含有氢键,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蛋白质翻译过程图示为依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的分析能力和蛋白质翻译过程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并注意观察图示内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4、A【分析】【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若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假设X、Y、Z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X、Y、Z两两杂交后的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若浅绿叶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第1组F1的自交后代F2为1aaBBCC(浅绿叶)、1AAbbCC(浅绿叶),2AaBbCC(绿叶);即绿叶:浅绿叶1:1,同理第2组和第3组的结果也是绿叶:浅绿叶=1:1,A正确;

B、假定X、Y、Z中仅有两个突变体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进而可推算出有两组F2的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9:7;另一组为绿叶:浅绿叶=1:1;B错误;

C;若X、Y、Z浅绿叶基因位于三对不同染色在上;三组杂交的计算方法的结果应均为绿叶:浅绿叶=9:7,C错误;

D;突变体X、Y、Z的出现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D错误。

故选A。5、C【分析】【分析】

题干分析;A和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D、E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C、D、E基因和B、C、D、E基因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甲乙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由于A与b基因连锁,a与B基因连锁,F2中5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1/2×1/2×1/2=1/16;都为纯合子的概率也为1/2×1/2×1/2×1/2=1/16,A正确;

B、甲乙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由于A与b基因连锁,a与B基因连锁,F2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2×1/2=1/16;则杂合子的概率为15/16,B正确;

C、甲乙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由于A与b基因连锁,a与B基因连锁,则F2中会出现3×2×2×2=24种表现型;C错误;

D、甲乙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由于A与b基因连锁,a与B基因连锁,则F2中所有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A_B_C_D_E_)的个体占1/2×3/4×3/4×3/4=27/128;D正确。

故选C。

【点睛】6、A【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故导致(A+T)/(G+C)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所以碱基种类发生了替换。

【详解】

据题意可知;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A错误;D正确;5-BU可以取代胸腺嘧啶与A配对,且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因此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C正确。

【点睛】

解题时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其次要对选项进行对比,最终选取正确答案。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B【分析】【分析】

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

【详解】

A;上述事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

B;植株A的Lcy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所以该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等,B正确;

C;植株B的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连接甲基基团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如果正常基因用C表示,高度甲基化基因用C'表示,植株A(CC)和植株B(C'C')杂交得F1(CC'),只有体内的Lcyc基因都被甲基化修饰了才表现为B形态,故F1为杂合子表型和A植株相同,F1自交产生的F2中花形与植株B相似的C'C'占1/4,所以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D错误。

故选AB。8、A:B:D【分析】【分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0%×20%=4%;A正确;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80%×80%=64%,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32%+64%)×1/2≈17%,B正确;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20%×20%=4%,在雄性个体中,XbY为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BD。

【点睛】9、A:B【分析】【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

A、用基因D代表致病基因。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女性患者(XDXD、XDXd)、女性正常(XdXd)、男性患者(XDY)、男性正常(XdY)。基因型为XDXD、XDXd、XDY的都表现为患病,但由于XDXd中只有一个致病基因,而XDXD中有两个致病基因,导致部分XDXd患者的病症较轻;A正确;

B、患者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dY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XD);B正确;

C、女患者(XDX-)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女儿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基因型为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患病和正常,C错误;

D、男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但女儿(XDXd)都患病;D错误。

故选AB。10、B:C:D【分析】【分析】

蜂王浆抑制DNMT3基因表达DNMT3蛋白;该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推测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后转录会被抑制。

【详解】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不变;但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蜂王浆抑制DNMT3基因表达DNMT3蛋白,从而抑制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使该基因正常表达,则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B正确;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转录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据图可知;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D正确。

故选BCD。11、B: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鸭跖草A、B生长在不同区域;鸭跖草A和B的表型不同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才可使鸭跖草A和B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故鸭跖草A、B可与其捕食者发生协同进化,C正确;

D;若杂交种C能自我繁殖;说明其与鸭跖草A、B之间属于同一物种,在同一区域不能形成独立的种群,D错误。

故选BD。12、B:D【分析】【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详解】

A、一只灰体红眼果蝇与一只灰体白眼果蝇杂交,F1的雄蝇中黑檀体白眼(eeXwY)所占的比例为1/8=1/4×1/2,则亲本灰体都是杂合子(Ee),雄蝇中白眼(XwY)占1/2,则亲本雌性为XWXw;即灰体红眼果蝇为雌性,A错误;

B、亲本红眼果蝇(XWXw)与白眼果蝇(XwY)杂交,F1雌蝇中一半为红眼(XWXw),一半为白眼(XwXw);B正确;

C、亲本灰体红眼果蝇(EeXWXw)与灰体白眼果蝇(EeXwY)杂交,F1黑檀体红眼雄蝇(eeXWY)占1/4×1/4=1/16;C错误;

D、F1灰体红眼雌蝇(EEXWXw、EeXWXw)共产生EXW、EXw、eXW、eXw共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BD。13、B:C【分析】【分析】

细胞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乙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丁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详解】

A;图示为果蝇(2n=8)的部分染色体变化;实际上,上述细胞中都应该有8条染色体,DNA包含核DNA、质DNA,因此,细胞中的DNA的数量要远大于8条,A错误;

B;据以上分析;细胞甲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C正确;

D;细胞乙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是卵细胞;由于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只能说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而不能说含有2对染色体,D错误。

故选BC。14、B:C【分析】【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

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以mRNA、tRNA、rRNA都是转录的产物;A正确;

B;m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错误;

C;该基因虽然可以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但剪切和加工以及翻译的过程中,存在遗传信息的丢失,C错误;

D、成熟mRNA中不管有无E2片段,都可以翻译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这说明E2片段存在与否与蛋白质的功能正常无关,故若E2片段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即基因突变,则对生物体的该性状可能没有影响,D正确。

故选BC。15、B:D【分析】【分析】

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

A;据图分析;启动子位于结构基因左侧,RNA聚合酶应从左向右移动,而转录时R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为子链5'→3',可知mRNA的左侧为5'端,右侧为3'端,图示a链左侧为5'端,3链左侧为3'端,mRNA应与模板链方向相反,故结构基因转录时以β链为模板,A正确;

B;根据图示;①为转录,②为翻译。①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T-A、G-C,②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U-A、C-G、A-U、G-C,②过程有的氨基酸可被多种tRNA转运,并不是都可被多种tRNA转运,B错误;

C;由图可知;若调节基因的碱基被甲基化修饰,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进而不能阻断结构基因的转录,可能会导致结构基因持续表达,造成大肠杆菌物质和能量的浪费,C正确;

D;据图可知;乳糖能够调节大肠杆菌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没有发生细胞的结构等的变化,不属于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析】性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17、略

【分析】【分析】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行为。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行为;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缠绕,交换相应片段。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行为。【解析】联会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同一性状的成对不同性状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952赫尔希和蔡斯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性性别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许多很多线性DNA遗传效应遗传信息22、略

【解析】①.同一②.地理隔离③.突变④.基因重组⑤.突变⑥.基因重组⑦.基因频率⑧.基因频率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基因染色体平行关系24、略

【分析】【分析】

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3种属于终止密码子,61种密码子能编码氨基酸,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1;杂交育种:方法是杂交→自交→选优;原理是基因重组;2、诱变育种:方法是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原理是基因突变;3、单倍体育种: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4、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产前诊断中医生常采用的检测手段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染色体变异:本质为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详解】

(1)真核细胞在进行分裂之前;要进行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在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结合,mRNA不动,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行翻译,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2个tRNA结合位点;在64种密码子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这表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说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3)由以上分析可知;多倍体育种过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杂交育种的优点是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操作简便。

(4)用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级,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低温处理洋葱(或大葱;蒜)的根尖,可使某些细胞染色体数目改变。

(5)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研究人类基因组应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即2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在对获取的胎儿细胞进行悬浮培养过程中,若检查某孕妇早期胚胎是否有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最好选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别。

(6)单倍体是由单个生殖细胞发育而来;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点睛】

本题考查了DNA复制、转录、翻译、单倍体、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