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题

1.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信息资料】

(1)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O

【提出问题】

(1)C2H50H与NaOH分子中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能鉴别酒精溶

液是否显碱性的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硝酸镁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硝酸钾溶液D.酚酰

通过实验验证,酒精溶液显中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的程度如何?

【猜想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猜想三:部分变质,含有o

【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酒精溶于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几滴无色酚酰溶液,液体呈红色。甲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乙同学认为

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O

于是小丽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并请教老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写出详细步骤)。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_____不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有气泡产生

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反应后,再加入____溶液_____

【拓展应用】实验室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

表不)o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

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试卷第1页,共18页

实验一: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开始无明显现象,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

没有打磨的铝片后产生____酸

小明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石蕊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

石蕊变蓝

试液化钠溶液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K)2+3H2T,氧

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C>2)和水。NaAlC>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

性,NaAlC)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

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

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

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填字母序号)。

管道疏通剂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上图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试卷第2页,共18页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猷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小红把酚酰改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得出

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

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但管道疏通剂要密封保存,原因是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

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请你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O

3.面包的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定量的膨松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食品膨松剂开启了探究

之旅。

【查阅资料】

1.膨松剂是指生产焙烤食品时添加在小麦粉中的一类物质。它受热分解产生气体,气体逸出

使面坯起发,从而得到的制品膨松柔软或酥脆。其中碳酸氢钠和碳酸氢核是常见的膨松剂。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0=NaCO+COT+HO

32322

3.碳酸氢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HCO2Ho+COT+NHT

43223

项目一:认识膨松剂

⑴碳酸氢钠属于(填“酸”或“碱”或“盐”)。

项目二:检验某膨松剂的成分

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核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

究:

【实验设计】

(2)甲同学取膨松剂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膨松剂中含

有碳酸氢铁。

(3)乙同学取膨松剂加热,完全反应后,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实验结论是膨松

剂中含有碳酸氢钠,甲同学提出乙同学的结论不对,其理由是—。证明膨松剂中含有碳酸

氢钠的方法是—o(写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某膨松剂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铁。

项目三:探究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性质

(4)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酚猷,观察溶液变红,则碳酸氢钠显性。

(5)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酸反应进行探究。取等质量的Na2c和NaHCC^固体分

试卷第3页,共18页

别置于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一次性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用压强传

感器测得两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代表NaHCC)3固体与稀硫酸反应过程的曲线(填“a”或"b”)。

□反应结束后两容器里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O

口向反应结束的两容器中分别加入氯化银溶液,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沉淀质量一定相等。请对

甲同学说法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一O

4.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lOKg,水lOKg,

生石灰1.2Kg,纯碱O.53Kg,食盐O.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

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放入鸭蛋浸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2)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酰试液,料液应变为—色。

(3)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口一定含有NaOH、NaCl

口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丙同学推断有Ca(OH)r也有Na2c。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试卷第4页,共18页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一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发现甲烷与CO在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

查阅资料后进行以下实验,探究甲烷有没有还原性。

图I

【查阅资料】口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吸收水分变蓝

口铁的氧化物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

□Fe可被磁铁吸引,FeO不能被磁铁吸引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通入一会儿CH4气体,再点燃酒精灯。一段说明有_______

1

时间后观察到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棕色粉末变

2

成黑色

说明硬质玻璃

3用磁铁靠近玻璃直管中的黑色固体,固体全部被吸引管中只有铁生

取口中得到的黑色粉末。称量2.8g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50g稀硫

4

酸时固体恰好溶解,溶液的质量____52,7g(填或“=”)

【交流讨论】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H4的目的是

试卷第5页,共18页

【实验结论】甲烷具有还原性

【反思质疑】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达不到高温,生成物中混有铁的其他氧化物FexOy,

为确定黑色粉末中FexOy的化学式,继续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图2

【实验现象】充分反应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黑色,B中溶液变浑浊。

【定量测定】

实验结束后,将装置B、C中得到的黑色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50g。

装置B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归纳演绎】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FexOy的化学式为(用最简整数比)

【总结】

关于图2装置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后,仍然要继续通入CO

B.该实验的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C.称量玻璃管中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也可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6.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类似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Mil。2的作用。

【实验2】

试卷第6页,共18页

□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口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1nL过氧化氢溶液。

口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待不再产

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140280365X375

(1)表中的数据X=O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o

【分析讨论】次氯酸钠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

的符号表达式=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

等。

(3)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生活中下列

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喷洒

7.过氧化镁(Mg。?)是一种镁精细化工产品。在医疗上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

疾病。在环境保护方面,过氧化镁可用来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土壤。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

镁的性质和制备等进行了以下研究。

I、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其外观、物理性质与氧化镁相似。过氧化镁在常温下比较

试卷第7页,共18页

稳定,但是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过氧化镁

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HO。

2222

1过氧化镁的制备

图1是利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过氧化镁。

图1

【资料】

口碱式碳酸镁与碳酸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C>2;

二氧化镁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检测煨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已完全分解的方法(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3)用上述碱式碳酸镁在5502、600□,650□及700口下燃烧一定的时间生成氧化镁,再用上

述条件制备的氧化镁分别与30%双氧水反应生成过氧化镁的产率如图2和图3„碱式碳酸镁

般烧的温度适宜控制在口,燃烧时间适宜控制在h。

图2图3

试卷第8页,共18页

口、过氧化镁的纯度检测

(4)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以下是该小

组进行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图4)和实验步骤。

步骤□:O

步骤□:装入药品(样品质量为0.7g),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读数为10.0mL;

步骤口:打开分液漏斗开关,待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开关;

步骤□:再次调节刻度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刻度管读数为122mL;

步骤工数据处理。

(5)稀盐酸中放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的目的是。

(6)根据上面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该实验条件下O2密度为

1.429g/L)o

(7)该小组同学所测得质量分数比实际结果偏大,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生成的氧气有少量溶于水

B.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C.滴入的稀盐酸占了一部分气体的体积

8.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

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

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镒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镒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填“增多、减少、不变”),钾、镒

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

试卷第9页,共18页

(2)氯气(CI)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结论

猜想

方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

一成

案口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试纸不变色

猜想

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_____,淀粉碘化钾

三成

案」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试纸为_____色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O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拓展应用】

(1)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镒,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a溶解、b、c洗涤干燥、d称量得出二氧化镒的质量保持不变。

(2)再次查询资料得知,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共热会发生以下变化:

i、二氧化镒首先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镒酸钾和氯气和氧气;

口、高镒酸钾接着分解。

1、镒酸钾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镒和氧气。

(3)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试卷第10页,共18页

C.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

(4)若要证明二氧化镒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

(5)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预期现象结论

二氧化镒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9.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

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1图2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为o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

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o

试卷第11页,共18页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写两点)。

10.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

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

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口。当

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

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

打火石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

不燃烧?,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

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

影响)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打火石是银白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该金属一定不是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有红色物质析

3该金属一定是镁

液。出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o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11.镁能与NH4cl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试卷第12页,共18页

酚献

O

的水酸O

硫月E昌液

_

镁和氯溶液

3

容_

化镂^

3

液混合

C

B

A

气体

何种

生成

反应

l溶液

NH4c

能与

】镁

问题

【提出

或几种

的一种

比中

H

1、N

是HC

可能

气体

生成

说:

小华

设】

与假

【猜想

r

是。

依据

理论

想的

述猜

出上

华做

(D小

如图装

设计

,他们

N旦

H2或

3和

有NH

能含

体可

该气

为:

学认

组同

该小

正后

】修

实验

【进行

验。

行实

置进

论】

与结

【现象

;

;□

用:口

个作

的两

硫酸

中浓

B装置

NH;

含有

气体

生成

,证明

中观

(2)A

3

有。

还含

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