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鸣叫2、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B.L1短路C.L2断路D.L2短路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示数不变,示数变大B.示数变小,示数变大,示数变大C.示数不变,示数变大,示数变大D.和示数的和不变,示数变大6、下面属于简单反射的是()A.吃梅分泌唾液B.见梅分泌唾液C.谈梅分泌唾液D.行人听到后面的喇叭声会躲避7、在探究一个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连接好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连接的电路有不妥之处,改正的方法是()

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B.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BC.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D.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8、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相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氧化钙Ca2O2B.碳酸钠NaCO3C.氯化镁MgClD.氢氧化钾KOH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味觉是舌对____产生的感觉;嗅觉是鼻对____产生的感觉.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左方框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反应类型为____.

12、小明在探究磁生电的实验中,将导线、电流表串成闭合电路,让其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电流叫做____电流。13、要配制30%稀硝酸500mL(密度是1.18g/cm3),需要质量分数为65%的浓硝酸(密度为1.4g/cm3)____mL(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天平,但必须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至少两种).1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解决措施主要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6、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17、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18、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19、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0、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题,共8分)21、如图甲是电位器示意图;P旋片可随转动旋钮改变在碳膜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阻的大小.请将该电位器连入乙图,要求逆时针旋转P旋片时,灯泡变暗.

22、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括弧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或S极,以及电源的“+”或“﹣”极.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3、电是我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电也是相当危险的,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安全用电?(至少写一条)24、在我国北方有一个盐碱湖,当地居民“夏日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10H2O)”.你能说明它的原理吗?25、某通缉犯在水平潮湿的泥地上站立时留下一对清晰的脚印。经测量,这对脚印的总面积为0.05m2,深度为1.8cm。为了大致知道该逃犯的质量,公安刑侦人员对该潮湿泥地进行抗压实验,发现使潮湿泥地达到相同深度的压强为1.5×104Pa。请你根据以上数据推算:

①该逃犯对地面的压力。

②该逃犯的质量。(取g=10N/kg)26、如图所示;请将螺线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会使斥力变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答】: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交流;A错误.

B;工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交流;B正确.

C;蟑螂昼伏夜出属于迁徙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

D;鸟类是鸣叫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分析】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2、D【分析】【解答】灯L1与L2串联,若L1断路,L1、L2均不亮;A错误;

若L1短路,L1不亮,L2亮;B错误;

若L2断路,L1、L2均不亮;C错误;

若L2短路,L1亮,L2不亮;D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电路故障判断,热点题型。3、B【分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的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4、B【分析】【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根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计算.5、C【分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故V1示数不变;

由I=可知;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

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AB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V1表测量总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6、A【分析】【解答】吃梅分泌唾液是简单反射;见梅;谈梅分泌唾液,行人行人听到后面的喇叭声会躲避是复杂反射,故答案选A。

【分析】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是简单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还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7、D【分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而是全接到上方两个接线柱上;要测用电器中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而电路图中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的使用,关键是知道改正后的电路滑动变阻器应可以改变用电器的电压;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解答】解:A;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不能进行实验探究,故A不可行;

B、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B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不能进行实验探究,故B不可行;

C、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C不可行;

D;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时;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片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探究,故D可行.

故选D.8、D【分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错误;

B、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错误;

C、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错误;

D;氢氧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氢氧化钾的化学式是KOH.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液态物质|气态物质【分析】【分析】味觉是舌对液态物质产生的感觉;嗅觉是鼻对气态物质产生的感觉.【解答】解:味觉感受器分布舌背面和两侧粘膜;味觉是舌对液态物质产生的感觉;嗅觉感受器分布鼻腔粘膜;嗅觉是鼻对气态物质产生的感觉.

故答案为:液态物质;气态物质10、丙降温结晶【分析】【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反映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据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为了提纯甲,我们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这是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因此降温结晶效果好。

【解答】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11、混合物C2H2+H2OC2H4O化合反应【分析】【解答】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由图示可知;左方框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2H2+H2OC2H4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为:(1)混合物;(2)C2H2+H2OC2H4O;化合反应.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12、切割感应【分析】【分析】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这种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故答案为:切割;感应。13、194.5烧杯、玻璃棒、量筒【分析】【解答】溶液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

设需要质量分数为65%的浓硝酸为x;

x×1.4g/cm3×65%=30%×500mL×1.18g/cm3

x=194.5mL;

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筒量取体积;玻璃棒搅拌,烧杯做容器,所以必须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故答案为:194.5;烧杯;玻璃棒、量筒.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根据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14、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分析】【分析】依据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规律和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措施来解答此题.考查了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规律和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措施;简单的基础题.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针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解决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故答案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6、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7、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18、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19、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0、B【分析】【解答】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应合理密植不是越密越好。

【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

故答案为:错误。四、其他(共2题,共8分)21、将甲中的AB接线柱与乙图中的两条导线相连;如下图所示:

【分析】【解答】将甲中的AB接线柱与乙图中的两条导线相连;如下图所示:

【分析】逆时针旋转P旋片时,灯泡变暗,说明逆时针旋转时,电位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将AB接入了电路.22、【解答】解:从图可知,小磁针的左端是S极,右端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由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即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是负极.如图所示:

【分析】【分析】知道小磁针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找到电源的正负极.五、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3、不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或: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不要用湿手接触开关;

大功率用电器.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

防止绝缘部分破损;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要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等).【分析】【解答】不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或: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不要用湿手接触开关;

大功率用电器.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

防止绝缘部分破损;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要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等).

【分析】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