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建议用时:40分钟)1.英国发动的鸦片斗争之所以不行避开,其最主要的缘由是()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冲突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于是英国发动了鸦片斗争。]2.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需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变更这种状况,英国()A.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限制中国海关D.推行鸦片走私,变更贸易格局D[据材料可知在中英正值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3.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务时,认为该事务“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净的道德心和抗拒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赐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务是()A.抗日斗争 B.甲午斗争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C[由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次”“反侵略”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面对鸦片走私带来的政治腐败加剧等问题,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活动。]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借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材料反映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A[由“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借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5.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丢失了()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C[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驻中国的领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是英国殖民者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的体现,涉及中国的司法主权;英国割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和取得协商关税的特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故正确答案选C项。]6.2024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实行。马首由澳门商人何鸿燊捐赠,将划归北京圆明园管理处保藏。至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七尊兽首已经回来。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B[晚清时期,侵略者攻入北京并进行洗劫的侵华斗争有两次,分别是其次次鸦片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而“洗劫并焚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1860年其次次鸦片斗争时期的英法联军。故正确答案选B项。]7.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学问),实自此始。”该文献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 B.《南京条约》C.《四洲志》 D.《瀛寰志略》A[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海国图志》。由题干中“……世界地理智识(学问),实自此始”可知该文献为《海国图志》。]8.第一次鸦片斗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学问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缘由是()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须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B[当时清朝朝野中普遍存在深厚的华夷观念,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斗争时期”可知林则徐、魏源二人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冲击,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头,故C项错误;林则徐、魏源二人均只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D项错误。]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风霜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挂有一尊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以重温历史,使警钟长鸣。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建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成功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成功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宝。……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静海寺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哪一事务有关。该事务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夏宫”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斗争中被焚毁的?(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谁?它们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解析]第(1)问,“事务”依据材料中的“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1.842”推断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第(2)(3)问,由材料二中的“宫殿”“付之一炬”“欧洲”等关键词可联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然后逐问回答即可。[答案](1)事务:《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圆明园;其次次鸦片斗争。(3)英国和法国;《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斗争为指责“帝国主义侵略”供应了更多的机会,……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斗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视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斗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斗争阻挡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斗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材料信息除了强调鸦片斗争对中国的危害外更侧重于鸦片斗争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故A项错误;鸦片斗争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内容明显是为侵略者辩护,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视察”可知鸦片斗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D项正确。]11.19世纪三四十年头,大机器工业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须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跑于全球各地”,找寻新的资源与产品生存空间。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斗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B[材料“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须要”说明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须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而“协定关税”为其打开中国市场供应了便利。]12.恩格斯在评论其次次鸦片斗争时指出:“这次斗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的主要缘由是()A.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A[英法两国发动了其次次鸦片斗争,而在斗争期间沙俄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13.上海师范高校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D.反对专制,提倡“致良知”B[把握材料关键词“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D两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C项表述错误;B项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故选B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定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当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簇新空气便必定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斗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斗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斗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解析]首先,必需看到这种观点本质上的错误,即鸦片斗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不折不扣的侵略斗争,其客观影响是次要的;其次,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角度分析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的主动影响。[答案]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①英国发动斗争的根本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基本数量与行程问题听评课记录(新版浙教版)
-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5.4.4 追及、方案问题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1.2《二次函数的图象》听评课记录
- 生态产品供应合同(2篇)
- 环境监测系统招标合同(2篇)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听课评课记录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听课评课记录4
- 首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1《青春悄悄来》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听课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听课评课记录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 抖音房产直播敏感词汇表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 标杆门店打造方案
-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
- 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 游泳池经营合作方案
- 弱电项目经理工作总结
- 擘画未来技术蓝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