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80-2023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_第1页
DB50T 1380-2023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_第2页
DB50T 1380-2023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_第3页
DB50T 1380-2023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_第4页
DB50T 1380-2023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60CCSR07DB50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0/T1380—2023 I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缩略语 35系统架构 46总体要求 47车载终端接入技术要求 48企业监控平台接入技术要求 69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 810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要求 8附录A(规范性)车载终端双网关鉴权方式业务流程 附录B(规范性)企业监控平台超速报警判定及处理业务流程 附录C(规范性)超速报警核警规则编码 附录D(规范性)报警类型编码 21附录E(规范性)流水号格式 22附录F(规范性)车牌颜色代码 23DB50/T1380—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交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重庆交通大学、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汉、向喆、李为为、江湘滢、侯慜勤、曹阳、刘莹、黄莉、黄军、梁毅、杨欣怡、马汧汧、谢汛。3DB50/T1380—2023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系统架构、总体要求、车载终端接入技术要求、企业监控平台接入技术要求、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以及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中车载终端以及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之间的接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565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808—2019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JT/T809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JT/T1076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视频终端技术要求JT/T1077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平台技术要求JT/T107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通信协议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政府监管平台government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企业监控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3.2企业监控平台enterprise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企业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的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4DB50/T1380—2023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JavaScriptobjectnotation)OBD:车载自诊断系统(on-boarddiagnostics)UTC:协调世界时(universaltimecoordinated)UTF-8:8位统一可变长度字符编码(8-bitunicodetransformationformat)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5系统架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由政府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车载终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通过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管理以及数据交换和共享。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线网络方式进行连接,车载终端与企业监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连接。6总体要求6.1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接入应符合GB/T35658、JT/T808、JT/T809的规定。6.2网络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a)企业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或专线网络方式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网络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s;b)车载终端通过不低于4G性能标准连接企业监控平台及政府监管平台。6.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应满足GB/T22239第三级及以上安全要求。7车载终端接入技术要求7.1车载终端技术要求车载终端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符合JT/T794的技术要求;b)符合JT/T1076的技术要求;c)具备根据特定报警事件的发生及解除,动态调整汇报时间间隔的功能:1)一旦发生报警,立即上传位置信息;2)特定报警事件项、报警时汇报时间间隔值可通过终端通信协议进行设定;3)若该功能处于启用状态,当车辆触发特定报警事件后,位置信息汇报时间间隔从“缺省时间汇报间隔”提升至“报警时汇报时间间隔”;当车辆报警解除后,位置信息汇报时间间隔从“报警时汇报时间间隔”恢复至“缺省时间汇报间隔”。d)具备采集及汇报车辆脉冲速度的功能,预留OBD或者CAN的接口;e)具备向双网关(企业监控平台网关及政府监管平台网关)同时汇报数据的功能,且所汇报的数据应完全一致。7.2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7.2.1总体要求车载终端与企业监控平台及政府监管平台的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应满足以下要求:a)符合JT/T808及JT/T1078的技术要求;b)扩展“设置终端参数”通信协议,增加对终端“报警时汇报时间间隔”及“提高汇报时间间隔的报警事件项开关”参数的设置;5DB50/T1380—2023c)扩展“位置信息汇报”协议,在“位置附加信息”中增加汇报终端的超速持续时间参数、限速值参数、脉冲速度。7.2.2设置终端参数协议扩展要求具体消息ID:0x8103。数据格式:同JT/T808—2019中表11终端参数消息体数据格式;终端参数项数据格式:同JT/T808—2019中表12终端参数项数据格式;终端参数设置各参数项定义及说明:对JT/T808—2019中表13终端参数设置各参数项定义及说明扩展内容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终端参数设置各参数项定义及说明扩展要求产生报警事件后汇报时间间隔,单位:秒,27.2.3位置信息汇报协议扩展要求具体消息ID:0x0200。位置基本信息数据格式:应符合JT/T808—2019中表23位置基本信息数据格式;位置附加信息格式:应符合JT/T808—2019中表26位置附加信息项格式;附加信息定义:对JT/T808—2019中表27附加信息定义扩展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附加信息定义扩展要求32超速持续时间,WORD,秒42表3限速值附加信息消息体数据格式017.2.4参数值设置要求参数值设置要求应包括缺省汇报时间间隔、超速持续时间、提高汇报时间间隔的报警事件项开关、报警时汇报时间间隔。终端参数值设定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终端参数值设定要求秒秒56DB50/T1380—2023表4终端参数值设定要求(续)—秒27.2.5双网关鉴权方式及数据传输要求新装车载终端注册时仅在企业监控平台完成,由企业监控平台向政府监管平台发送车辆终端注册信息。注册成功后,车载终端应同时向企业监控平台及政府监管平台发送车辆动态数据。车载终端双网关鉴权方式及数据传输业务流程见附录A。8企业监控平台接入技术要求8.1企业监控平台功能要求8.1.1总体要求企业监控平台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a)符合GB/T35658及JT/T1077的功能要求;b)具备对各类报警判定及处理的功能,并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判定及处理结果,具体判定规则应满足8.1.2相关要求;c)具备根据车辆实时位置动态设置终端限速值的功能;d)具备与政府监管平台共享交换月度考核数据及考核处理情况数据的功能;e)具备接收政府监管平台下发任务信息及反馈执行情况功能;f)具备车载视频的接入与管理功能。8.1.2报警判定及处理功能业务流程要求企业监控平台通过JT/T808通信协议收到车载终端上报的报警信息后,应按JT/T809通信协议实时、完整地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报警信息;同时应按照考核管理办法及本技术要求所制定的规则进行判定及处理,并将判定及处理结果上报至政府监管平台。企业监控平台超速报警判定及处理业务流程见附录B。超速报警判定及处理.1平台报警判定企业监控平台收到车载终端超速报警信息后,按下述“超速及次数界定规则”将终端超速报警信息判定为疑似超速报警。a)超速及次数界定规则:当收到终端超速报警时,认定为超速行为发生。自首次收到带有超速报警标志的位置信息到首次收到未带有超速报警标志的位置信息,认定为1次连续超速行为。连续超速行为超过1分钟的,超出部分每1分钟计1次超速,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次。1分钟内发生多次连续超速行为的,按实际计次;b)平台判定的疑似超速报警信息应包含以下字段信息:报警唯一标识、车牌号、车牌颜色、报警起始时间、报警结束时间、报警持续时长、报警期间最高行驶速度、报警期间行驶里程、报警期间位置信息(含报警标志)集合。.2平台自动核警7DB50/T1380—2023企业监控平台应对疑似超速报警数据进行自动核警,符合附录C中自动核警规则的报警核定为误报。.3平台人工核警企业监控平台应对疑似超速报警数据提供人工核警功能,符合附录C中人工核警规则的报警核定为误报。疲劳驾驶报警判定及处理企业监控平台收到终端疲劳驾驶报警信息后,按下述“疲劳驾驶及次数界定规则”将终端疲劳驾驶报警信息判定为疑似疲劳驾驶报警。a)疲劳驾驶及次数界定规则:从首次收到带有疲劳驾驶报警标志的位置信息到首次收到未带有疲劳报警标志的位置信息计为1次;b)平台判定的疑似疲劳驾驶报警信息应包含以下字段信息:报警唯一标识、车牌号、车牌颜色、报警起始时间、报警结束时间、报警持续时长、报警期间最高行驶速度、报警期间行驶里程、报警期间位置信息(含报警标志)集合。夜间禁行报警判定及处理企业监控平台收到终端位置信息后,按下述“夜间禁行及次数界定规则”将终端位置信息判定为疑似夜间禁行报警。a)夜间禁行及次数界定规则:班线客车或包车客运凌晨02:00至05:00期间在任何路段上运行,危险品运输车辆凌晨00:00至06:00期间在高速公路运行,车辆运行速度大于20km/h且运行时长超过10分钟计为1次报警,停止报警后持续时长超过10分钟应计为1次新的报警。其中从事线路固定的机场、高铁快线以及短途驳载且单程运营里程在100公里以内的客运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凌晨02:00至05:00通行限制;b)平台判定的疑似夜间禁行报警应包含以下字段信息:报警唯一标识、车牌号、车牌颜色、报警起始时间、报警结束时间、报警持续时长、报警期间最高行驶速度、报警期间行驶里程、报警期间位置信息(含报警标志)集合。8.1.3月度考核功能月度考核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定期向政府监管平台获取月度考核结果数据;b)可对月度考核结果进行查询、统计,并提供不达标车辆整改信息的录入功能;c)向政府监管平台上传月度考核结果整改情况的数据。8.1.4任务下发及执行情况反馈功能任务下发及执行情况反馈应满足以下要求:a)政府监管平台可向企业监控平台发送任务指令,企业监控平台接收到任务指令后,应在任务信息中规定的反馈截止时间期内,向政府监管平台反馈任务执行情况;b)政府监管平台可不定期对企业监控平台进行任务下发。8.1.5车载视频接入功能企业监控平台应按照JT/T1077、JT/T1078的相关要求,实现车载视频的接入与管理功能,并实现与政府监管平台之间的视频接入。8.2企业监控平台性能要求企业监控平台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a)应提供每周7d×24h的服务;b)平台可用性不低于99%,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不超过120min。8DB50/T1380—20239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9.1政府监管平台功能要求政府监管平台应对接入的企业监控平台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模型,实现对企业监控平台的考核。9.2政府监管平台性能要求政府监管平台性能应与接入的企业监控平台及车辆终端数量相适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a)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2s;b)卫星定位数据存储时间不低于6个月,其他业务数据存储时间不低于5年;c)应提供每周7d×24h的服务,平台可用性不低于99%。10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要求10.1总体要求10.1.1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包括业务数据交换和车载视频接入。10.1.2业务数据交换共享应按照JT/T809的相关要求与政府监管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并按照10.2扩展的业务数据交换共享要求,实现登录验证、平台报警、月度考核等数据的交换。10.1.3车载视频接入应按照JT/T1077、JT/T1078相关要求实现视频数据的接入。10.2扩展的业务数据交换共享要求10.2.1接口技术要求数据交换过程政府监管平台作为HTTP服务端,是服务的提供方。各企业监控平台作为HTTP客户端,是服务的请求方。如果企业监控平台发送报文后30秒内未收到应答报文,则重新进行一次请求。接口协议政府监管平台与企业监控平台接口协议应遵循以下规定:a)传输方式采用HTTP传输;b)提交方式采用POST方法提交;c)所有的请求和应答报文数据采用JSON格式;d)字符采用UTF-8格式编码。接口地址接口请求URL:http://ip:port/broker/lwlk/dataShare。接口数据结构业务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数据结构应遵循以下要求:a)约束条件应符合表5的规定。9DB50/T1380—2023表5接口数据约束条件FVN1*+?b)接口请求通用报文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接口请求通用报文1?11c)接口响应通用报文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接口响应通用报文111d)返回码定义HTTP(0~600)作为通用返回码700~999)作为业务保留返回码。返回码定义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返回码定义DB50/T1380—2023表8返回码定义(续)安全认证要求企业监控平台应符合政府监管平台的安全验证相关机制。10.2.2接口业务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接口业务1234567810.2.3登录验证总体要求登录验证将令牌作为唯一接口调用凭证,每次获取令牌的有效期为2小时,过期需要重新获取令牌。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GetToken。业务请求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业务请求报文11 DB50/T1380—2023表10业务请求报文(续)21 业务响应报文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业务响应报文11 2110.2.4平台报警数据上报总体要求企业监控平台在接收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信息后,根据报警规则实时进行分析,自动判断车辆是否处于报警状态,一旦判定,立即记录报警信息(报警开始当企业监控平台判定车辆恢复正常运行,自动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报警信息(报警结束企业监控平台应对超速报警进行核实,并在指定周期内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核实情况;企业监控平台应对所有报警进行逐个处理,并在指定周期内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报警处理情况。业务流程平台报警数据上报业务流程应遵循以下要求:a)企业监控平台实时接收车辆卫星定位信息,按照平台报警的判定规则进行分析,一旦判定车辆结束报警,立即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相应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在报警实际开始发生的24小时之内进行上报,否则政府监管平台拒绝接收该报警信息;b)平台超速报警发生后,企业监控平台应尽快对该超速报警进行核实,并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相应报警核实情况信息,报警核实情况信息应在报警实际开始发生的两天(48小时)之内进行上报,否则政府监管平台拒绝接收该报警核实情况信息。c)企业监控平台应尽快对该超速报警进行处理,并向政府监管平台上报相应报警处理情况信息,报警处理情况信息应在报警实际开始发生的一周(168小时)之内进行上报,否则政府监管平台拒绝接收该报警处理情况信息。报警信息交换报警信息交换应遵循以下要求:a)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AlarmInfo。报警信息业务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报警信息业务请求报文11213—1—DB50/T1380—2023表12报警信息业务请求报文(续)—11 1—11数点后6位1点后6位1Mileage11Altitude111 11 1 11数点后6位1数点后6位111111DB50/T1380—2023表12报警信息业务请求报文(续)—1—11—1—1111数数b)业务响应报文通用响应报文,业务响应结构体为空。误报信息交换误报信息交换应遵循以下要求:a)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AlarmFalse。误报信息业务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误报信息业务请求报文11213—1— 1 111DB50/T1380—2023b)业务响应报文通用响应报文,业务响应结构体为空。报警处理信息交换报警处理信息交换应遵循以下要求:a)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AlarmHandle。报警处理业务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报警处理业务请求报文1121号3—1——1—1—11b)业务响应报文通用响应报文,业务响应结构体为空。10.2.5平台考核信息交换总体要求政府监管平台应按照考核管理办法中所定义的考核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按月生成考核结果。政府监管平台应把月度考核结果明细(针对每辆车的各项指标统计结果)下发至各企业监控平台,企业监控平台应支持将考核整改情况上报至政府监管平台。业务流程平台考核业务流程应遵循以下规定:a)政府监管平台于每月1日凌晨04:00至06:00完成上月考核指标统计,按不同运营商生成考核结果;b)各企业监控平台于每月1日凌晨06:00以后,陆续向政府监管平台发起请求,获取各自的考核结果数据;c)各企业监控平台于每月10日24:00以前,向政府监管平台发起请求,上传考核结果明细中不达标车辆的核查原因及整改情况,超过指定时间,政府监管平台将拒绝接收整改情况信息。DB50/T1380—2023获取考核结果信息获取考核结果信息应遵循以下要求:a)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AssessResult。获取考核结果业务请求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获取考核结果业务请求报文11b)业务响应报文获取考核结果业务响应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获取考核结果业务响应报文112 1息 1 1—1—1—1—1 3-*息—1省级系统营运车辆ID—1—11省级系统经营业户ID—1—1N8,41 N8,41 1—1上报考核结果处理情况信息上报考核结果处理情况信息应遵循以下要求:a)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接口代码:AssessResultHandle。DB50/T1380—2023上报考核结果处理情况业务请求报文结构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上报考核结果处理情况业务请求报文112 1 1—1 3—*1—1牌—11—1—111—1—1b)业务响应报文通用响应报文,无具体业务响应结构体。10.2.6任务信息交换总体要求政府监管平台应支持将任务信息下发至企业监控平台,企业监控平台应支持将任务执行情况上报至政府监管平台。业务流程任务信息交换业务流程应遵循以下规定:a)政府监管平台不定时下发任务信息,在此任务信息交换中企业监控平台作为服务端提供接口,政府监管平台作为客户端调用;DB50/T1380—2023b)企业监控平台应在任务信息中规定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