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票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与道德法治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进行统一评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在一次历史探究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制作的一些器物,它们可能是()A.打制石器 B.彩陶盆 C.玉制猪龙 D.青铜爵2.传说中他带领民众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成功解除水患。因他治水有功,得到了民众爱戴。“他”是()A.黄帝 B.蚩尤 C.尧 D.禹3.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4.《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灵渠的开通 B.铁农具的使用 C.长城的修筑 D.都江堰的建造5.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他反对苛政,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主张有教无类,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他在教学中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他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6.如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田地);(“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7.“一代秦皇龙气魄,七千兵俑虎精神。”说出了“千古一帝”席卷天下、实现统一的丰功伟业,其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起了决定作用 B.秦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 C.长平之战起了关键作用 D.秦王嬴政具备实现统一的雄才大略8.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如图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A.轻徭薄赋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9.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恰当的内容是()A.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B.诸侯势力膨胀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曹操统一北方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A.安息 B.西藏 C.西域 D.长安11.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令后人敬仰。司马迁的伟大成就是撰写了()A.《史记》 B.《犯胜之书》 C.《汉书》 D.《齐民要术》12.七年级某班同学们在排练历史话剧时,设计了下面的情节,据此可知,他们排练的话剧讲述的是()周瑜帐中,黄盖献诈降火攻计。黄盖率船诈降曹军,近曹营时高呼“点火!”……船燃借风冲入,曹军大乱,孙刘联军胜。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3.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的性质是()A.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 B.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C.各民族政权间的斗争 D.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14.《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此判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A.改汉姓 B.易汉服 C.通婚姻 D.说汉语15.《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A.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40分16.(9分).学校历史社团开展“如果国宝会说话”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国宝述说见证往昔荣光】(1)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对图片反映的国宝加以介绍。(要求:从国宝名称和国宝地位两方面作答)(2分)【国宝低语感受文脉传承】何尊及内底铸铭文国宝“何尊”是西周早期青铜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铸造中运用了泥范铸造法和青铜垫片技术。内底122字铭文中有“宅兹中国,自止义民”的记载,大意为居天下之中以统治四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与《尚书》等文献记载互证。(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时期为“统治四方”而实行的制度名称。国宝“何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根据图文内容,概括何尊的历史价值。(2分)【国宝发声讲述王朝变迁】图3战国铜壶及纹饰展开图壶身刻有习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场景图4南朝青瓷荷花尊(3)图3铜壶讲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写出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改变。图4反映了南朝经济在哪方面的发展?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3分)(4)致敬文明,守护国宝,争做国宝的守护者,谈谈你的做法。(2分)17.(12分)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争霸中孕育统—】材料: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国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兼并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带来的积极影响。(1分)【变革中奠定统一】在位国君主要功绩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任用(A)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败六国合纵联盟秦王嬴政公元前(B)年,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2)把表格中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孝公时期的改革与秦灭六国的关系。(4分)【施政中巩固统一】(3)图1反映了秦朝创立的哪项政治制度?图2措施的实行有何意义?写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制。图3主张被哪一帝王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4)结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18.(10分)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学习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列要求。【巩固与发展】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清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交流与引进】材料三: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汉高祖的哪一统治措施符合这一思想?他的继任者们秉承该理念,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3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位统治者为使“孔子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还实施了哪些具体做法?(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知识交流之路”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哪一宗教在汉朝时经此通道传入中国?(3分)19.(9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融合】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回答民族交融的形式是什么?(2分)【推动】材料二: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乙旃叔孙勿忸于于丘穆棱穆尉迟尉——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材料二反映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