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1.gif)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2.gif)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3.gif)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4.gif)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d008244c50d1d4c1e522eead4db7177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仿古建筑施工常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石料表面加工粗糙(1)现象石料表面剁斧后,斧印不直顺,不均匀,不细密。规定磨光的石料表面仍有明显不平之处。(2)因素分析1)剁斧用的工具未常常修理打磨。2)剁斧的遍数少,未达到二遍斧以上的规定。3)剁斧不认真,盲目追求进度,致使斧印间距过大。4)表面规定磨光的石料,对用机械锯石料时留下的锯痕未做解决。或局部锯痕过深,无法解决。(3)避免措施1)斧刃应随时磨平磨尖,必要时应重新淬火。2)除设计有规定外,剁斧的遍数应为三遍,每“遍”均应剁两次。3)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只追求速度不注意质量的作法予以经济惩罚。4)采用机械锯开的石料,应加强验收工作。锯痕过深,无法补
2、救的石料应予退货。(4)治理措施1)表面剁斧的石料可重新剁斧。2)表面规定磨光的石料应重新磨平磨光,无法磨平的,应重新更换。2.台阶侧表面不平齐(1)现象阶条石、角柱石突出于砖砌台明或陡板石的表面。(2)因素分析1)不懂得如何才干搞平,而突出在外的作法可使小的误差不易看出,因而索性将其突出在外。2)明知故犯图省事。3)不懂得平齐的作法才符合老式规矩(唐、宋建筑除外),看到别人这样做,误觉得应当突出在外。(3)防治措施1)安装角柱石、阶条石时,其外皮线应以砖砌台明或陡板石外皮为准。2)安装中如发现角柱石、阶条石的棱线不能与砖砌台明或陡板石表面完全重叠时,不应以墙面或陡板石表面不平的凸出部分为准。
3、同步应注意石活不能有凹进墙面的部分。待其牢固后,用石匠工具“扁子”沿角柱石、阶条石、陡板石的边棱将凸出的部分打平。如为砖砌台明作法,还要用瓦匠工具“磨头”将交接处高出的砖表面磨平。3.包灰尺寸超过原则(1)现象砌干摆、丝缝墙所用的砖,在砍磨加工时,包灰尺寸被砍得过大。成砖内灰浆厚度过大,从而使砌体强度减少,甚至引起墙面开裂。(2)因素分析1)多因以轮锯替代手工操作所致。轮锯切出的锯口较大,因此误差就会很大。2)不理解包灰的大小与砌体的强度密切有关,因此未加以控制。(3)防治措施1)改用手工操作。2)用轮锯切割时,应尽量选择薄型锯片,同步应注意控制误差。4.“五出五进”作法级砌不对的(1)现象“
4、出”与“进”交错处形成通缝,与老式规矩不符。(2)因素分析1)“出”组第一层的最后一块夸用了工砖。2)墙的转角两侧,同一层“出”组砖的块数相似,则必然有一侧的摆法不对的。(3)防治措施1)注意将墙转角第一块砖(此砖即为“出”组的第一块砖)的方向摆放对的。此砖的方向应由这一层的最后一块砖决定,而最后一块砖应摆成条砖,以此决定第一块砖的方向,即摆成条砖或是丁砖。2)转角的两侧同一层砖的长度应相差半块砖的长度。如,一侧若摆成两块条砖加一块工砖,另一侧就应摆成两块条砖或三块条砖。5.槛墙砖组砌不对的(1)现象1)两端不对称。如,一端为条砖另一端为丁砖。或一端为七分头另一端为丁砖等等。2)两端浮现“砖找
5、”(宽度不不小于丁砖的砖)。(2)因素分析1)未经“样活”(即试摆),从一端开始砌起。2)从中间开始砌起,两端浮现“砖找”未做调节。(3)防治措施1)先“样活”后砌砖。“样活”时从中间开始摆起,两端自然对称。2)两端浮现“砖找”时,应做相应调节。如将“砖找”改为七分头或丁砖加七分头等等。6.石活与砖墙表面不平齐(1)现象压面石、腰线石、角柱石、挑檐石等突出于砖墙表面。(2)因素分析1)不懂得如何才干搞平,而突出在外的作法可以使小的误差不易看出,因而索性将其突出在外。2)明知故犯图省事。3)不懂得平齐的作法才符合老式规矩,看到别人这样做,误觉得应当突出在外。(3)防治措施1)安装压面石、腰线石、
6、角柱石、挑檐石时,其外皮线应以墙外皮为准。2)安装中如发现石活棱线不能与砖墙表面完全重叠时,不应以墙面不平的凸出的部分打平。继而用“磨头”将交接处高出的砖表面磨平。7.带角柱石的墙下碱或台明,砖的摆法不对的(1)现象1)墙的中间浮现“破活”即,未使用条砖或丁砖。2)两端砖的摆法不对称。如一端为丁头,另一端为七分头等。(2)因素分析1)从两端的角柱石处开始摆砌,导致中间浮现破活。2)从一端角柱石处开始摆砌,赶至另一端时,浮现了不对称现象。(3)防治措施从中间开始向两端摆砌,至角柱石时,可以浮现“破活”甚至“砖找”。8.墙的两端砖不对称(1)现象1)两端墀头,同一层的摆法不“搭对”。如,左侧墀头第
7、一层里为丁砖,右侧墀头第一层里侧为条砖等等。2)山墙两端不一致(设计为两端摆法不同者除外)。如,同一层中前檐为丁砖,后檐为七分头等等。(2)因素分析1)两人同步砌筑,互相之间未协调。2)未经“样活”,从一端向另一端赶砌。(3)避免措施1)两人以上同步砌筑时,由工长或班长统一拟定摆法。2)先“样活”试摆合适后再砌筑。9.硬山墀头腮帮排砖错误(1)现象1)未排成十字缝。2)未用整砖摆出十字缝。3)柁头与柁头下面的砖形成了“齐缝”(通缝)。4)两层盘头的里侧做成了直棱,因此与戗檐砖里棱的斜线无法形成同一条斜线。(2)因素分析1)误觉得必须与墀头上身排砖措施相似,即必须与墀头上身的砖缝对齐。2)误觉得
8、与一般砖墙转角处的排砖措施相似,即必须用丁砖和条砖起手摆十字缝。3)在摆放腮帮第一层第一块砖之前,未该算至柁头底时与否会浮现通缝,以及如何摆放才干避免浮现通缝。4)把两层盘头用砖当做了一般砖解决。(3)防治措施1)从枭砖以上(不含枭砖)单独排砖。排砖时从柁头外皮线处开始核算,用丁砖与条砖摆出十字缝。柁头外皮线至柱外皮的一段,与丁砖相应的一层,应随之加长,(此砖称为“整”)。与条砖相应的一层,应以“砖找”补齐,(此砖称为“破”)。2)在摆放第一层第一块砖之前应先核算一下,至柁头底共有几层?如为单层数(如五层),第一块砖必须用“整”。如为双层数(如,六层),第一块砖必须用“破”。如赶不上整层数(如
9、,五层半),半层应按一层算(如,五层半即按六层算)。3)两层盘头的里棱线按戗檐砖里的棱斜线拟定,使这3块砖里棱在同一条斜线上。按此规定在两层盘头的里侧划出斜线,将多余的部分打掉、磨齐后再安装。10.砖墙下碱透风砖位置不对(1)现象1)透风位置太高。使柱根部位无法形成空气流通,因而导致了柱根糟朽。2)透风位置太低,台明上的雨水容易浸入墙体,(2)因素分析操作人只懂得透风砖可使空气进入墙内因而对避免柱根糟朽有好处,但不懂得避免效果与位置高下有很大的关系。(3)防治措施一般砖墙的透风应放在第二层砖之上。城砖墙的透风应放在第一层砖之上。11.干摆、丝缝墙墙面不洁(1)现象1)未露出“真砖实缝”。2)对
10、砖表面的砂眼、残缺处的打点(补平)痕迹明显,不自然。(2)因素分析1)未用清水清洗。或同一桶水反复使用后,水已变得混浊不清。2)墙面砖缝不严,缺棱掉角处较多,操作者就用刷浆的措施进行遮盖。3)配制打点用“药”时,“药”的颜色未与砖色对比,或是用未干的“药”与砖色对比。4)打点后的砖“药”,未予打磨,或未与墙表面磨平,因而略高于墙面。5)打点砖“药”在漫水活工序之后才进行,因此无法通过漫水活与墙面融为一体。(3)防治措施1)刷洗墙面的清水必须反复更换,使水保持清洁。2)反复刷洗,直至墙面露出“真砖实缝”。3)严禁在墙表面刷浆。4)砖“药”要由技术较高的工人统一配制,砖“药”的颜色要待其干后再与砖
11、色对比。5)打点砖“药”应在温水活之迈进行。且应反复打磨,直至与墙表面完全平为止。12.淌白墙或糙砖墙勾缝作法错误(1)现象勾缝措施与现代清水墙勾缝措施相似。(2)因素分析不理解老式砖缝的材料作法。(3)防治措施1)糙砖墙的砖缝用木棍直接划缝,并扫净即可。而不要用现代勾缝工具“铁溜子”勾缝。2)淌白墙要有老式白灰或老浆灰勾缝。勾缝时要用老式工具“鸭嘴”,并应将灰与表面打点平。而不得用“铁溜子”勾成凹缝。13.仿古面砖镶贴不牢(1)现象墙面空鼓,甚至局部脱落。(2)因素分析1)面砖在镶贴前浸水时间太短。2)灰浆不饱满。3)发现墙面不平整后,对已贴好的前几层砖复又敲击,导致浮摆。4)贴完后未反复浇
12、水养护,墙面在短时间内干燥,致使水泥砂浆的强度无法提高。(3)防治措施1)镶贴前,面砖的浸泡时间不少于3分钟。2)砂浆中可掺入胶类外加剂,以增强砂浆和易性及粘接力。3)砂浆的饱满度应不不不小于95%。4)粘贴后不得为追求墙面平整而对已贴好的前几层砖又进行敲击。5)竣工后墙面应反复浇水,使其能持续保持湿润。浇水养护的日期不少于57天。14.干摆作法的仿古面砖墙面外观不佳(1)现象1)砖缝不严。2)相邻砖之间表面不平。(2)因素分析1)由于砖的生产工艺因素,砖的里口略高于外口。因此安装时,外口合缝不易严密。2)镶贴时留在砖棱处的砂粒导致合缝不严。3)面砖有曲翘现象,导致接缝处不平。(3)防治措施1
13、)在镶贴前,先用砂轮将在砖的里棱稍磨去某些。2)每贴好一层砖后,用干布将砖棱处的砂浆擦3)墙面贴好后,先用砂纸将砖的接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再将墙面所有打磨一遍。4)仿古建筑宜将仿干摆作法改为仿丝缝作法。15.地面与柱顶盘不平齐(1)现象室内(或廊内)砖墁地面高出或低于柱顶盘,即高出或低于柱顶石的鼓径下棱(无鼓径作法的即为柱顶石上棱)。(2)因素分析1)墁地时未按柱顶盘拟定标高。2)柱顶盘的标高互相之间有误差,墁地时其标高按较低的柱顶盘拟定,高出的部分未予剔除。3)柱顶盘的标高互相之间有误差,墁地时其标高按较高的柱顶盘拟定,致使柱顶盘凹入地面而无法补救。(3)防治措施1)墁地的标高应按柱顶盘拟定
14、。2)若柱顶盘的标高互相之间有误差,应以其中最低处为室内地面的标高。3)地面做完后,对高出地面的柱顶盘进行剁斧,直至与地面找平为止。16.方砖地面排砖错误(1)现象1)与现代地面排砖措施相似,即排成了横、竖缝均为通缝的形式。2)未从明间正中向两边排砖。或入口正中处未放置整砖。3)甬路的趟数浮现双数。4)甬路转角、交叉处的摆法不符合老式规矩,或大、小式作法混淆。(2)因素分析设计人或操作人对老式作法不理解。(3)防治措施1)请懂得古建规矩作法的人进行指引,或参照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的有关内容进行设计和施工。2)审图时注意甬路宽度与否符合老式方砖单趟数所需的尺寸,如不符合,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17.
15、室外老式抹灰的强度达不到规定(1)现象室外抹青灰、红灰、黄灰等的强度较低,有时通过12个冬季就浮现灰皮酥碱、脱落现象。(2)因素分析变化了老式材料作法。老式作法是,室外抹灰所用材料必须用泼灰。如果用灰膏或质量不好的灰粉,就会大大地减少灰的强度。(3)防治措施必须使用泼灰。泼灰的寄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且应未经雨淋。18.北方官式建筑室外抹灰的颜色不对的(1)现象抹灰的颜色不符合老式作法规定。如,外墙采用抹白灰作法,又如,庙宇的外墙采用抹黄灰作法等等。(2)因素分析设计人或操作人不理解老式规矩。(3)防治措施老式建筑室外抹灰的颜色应按下列原则拟定:1)红灰用于宫殿、庙宇的外墙。有特殊规定期,也可用于
16、内墙。2)黄灰用于宫殿、庙宇的内侧。如,室内墙、廊心墙、宫门券洞等。3)青灰用于庙宇、大式建筑及民居的外墙。4)月白灰(一般为深月白灰)用于民居的外墙。下碱如需抹灰,一般应抹青灰。5)白灰一般不用于外墙,但可用于小式或大式建筑的游廊内侧的廊心墙上。白灰用于外墙,是江南建筑的作法风格。北方官式建筑的外墙不得采用抹白灰作法(仿江南作法的除外)。6)黄灰用于外墙是江南庙宇的作法风格。19.屋面泥背密实度达不到规定(1)现象表面无密实感,开裂严重,抗渗能力较差。(2)因素分析1)苫抹时图省事,泥背抹得太薄。2)泥背总厚度超过5cm时,未分层进行苫抹。3)泥中掺灰量不不小于30%。4)以灰膏作为原材料。
17、5)泥中麦秸、稻草或麻刀等纤维物的掺入量局限性。6)泥背未经“拍背”。或“拍背”的措施不对的。(3)防治措施1)泥背厚度不不不小于5cm。总厚度超过5cm时应分层苫抹,每层不超过5cm。2)泥中灰的掺入量不少于30%(体积比)。麦秸、稻草的掺入量不不不小于20%(体积比)。如以麻刀替代麦秸或稻草,掺入量不不不小于5%(与土的重量比)。3)泥中的白灰应使用泼灰或使用生石灰浆。不得使用灰膏。4)泥背苫完后应进行“拍背”工序。“拍背”要用铁拍子,并应在泥背干至七一八成时进行。每层泥背都要拍背。每层的拍背次数不少于3次。20.青灰背密实度达不到规定(1)现象表面无密实感,开裂、露麻、抗渗能力较差。(2
18、)因素分析1)用灰膏作为原材料。2)苫背时图省事,灰背抹得太薄。3)总厚度超过3cm时,未分层进行苫抹。4)麻刀的掺入量局限性。5)表面未“拍麻刀”或所拍麻刀分布不均。6)赶轧次数少或措施不对。(3)避免措施1)不得使用灰膏,必须用泼浆灰做为原材料。泼浆灰的寄存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且应未经雨淋。2)应在泥背干透,不再继续开裂后,再开始苫灰背,以避免灰背随泥背一起开裂。3)灰背厚度不不不小于3cm。总厚度超过3cm时,应分层苫抹,每层不超过3cm。4)麻刀的掺入量应不少于灰重的5%。5)灰背苫抹至最后一层时,宜在表面“拍麻刀”。“拍麻刀”应使用细软的麻刀绒。麻刀绒必须分布匀密。泼上青浆后应反复赶
19、轧,务使麻刀绒“揉实入骨”。6)每层灰背应充足赶轧。灰背至七成干后来的赶轧,必须使用小轧子,不得使用铁抹子。最后一层的赶轧遍数,从该层七成干后来算起,不应少于5遍。每次均应先刷青浆。青浆应随灰背的逐渐硬结,由稠逐渐变稀。并应适时将小轧子的根部翘起,以增长对灰背的赶轧重量。以灰背直接做为防水层的灰背项,赶轧的次数应有所增长。应以轧至灰背基本硬结为准。在此期间应不间断地操作,即应“轧干”,而不能“等干”。7)苫完青灰背后,不得立即盖瓦,应“晾背”一段时间,等确认青灰背无开裂现象时,再开始盖瓦。(4)治理措施用小锤沿裂缝砸成浅沟。然后用麻刀灰沿浅沟抹平、赶轧。经“晾背”确认不再发生开裂时,才干开始盖
20、瓦。21.“审瓦”工序达不到规定(1)现象瓦件在运至屋顶前,未对瓦逐块挑选或挑选措施不当,致使带有裂缝、裂纹、砂眼、隐残的瓦用到了屋面上,导致屋面漏雨。(2)因素分析1)对瓦的质量与屋面漏雨的关系结识局限性,因此对“审瓦”工序不注重,甚至未进行这道工序。2)虽派人对瓦进行挑选,但挑选的措施不当。对“审瓦”人的工作又不进行检查。因而使质量不好的瓦被用到了屋面上。(3)防治措施1)派有经验的人“审瓦”,并派专人随时对挑选出的瓦进行抽样检查。2)“审瓦”时除仔细观测瓦的正反两面以外,还必须用瓦刀等铁器对瓦进行多点敲击,瓦音不清脆的不能使用。3)采用先“审瓦”,后付材料款的管理措施。以避免为减少经济损
21、失而放宽“审瓦”原则。22.“沾瓦”工序达不到规定(1)现象黑活屋面用瓦缺少“沾浆”工序或沾浆措施不当,因此未能提高瓦的抗渗能力。(2)因素分析通过用对的措施沾过浆的瓦,吸水率会明显减少。如未经“沾瓦”或措施不当,瓦面的抗渗能力相比之下就会较差。特别是遇到持续几天阴雨天气时,瓦面就也许浮现渗漏。(3)防治措施1)底瓦沾浆必须用生石灰浆。2)合瓦屋面的盖瓦应沾月白浆。3)干搓瓦、仰瓦灰梗屋面应沾月白浆。4)每块瓦的沾浆长度不少于自身长的4/10。5)底瓦应沾小(窄)头。合瓦的盖瓦应沾大(宽)头。干搓瓦应沾大头。23.瓦内灰浆饱满度达不到规定(1)现象底瓦或盖瓦灰泥不饱满,从而减少了瓦面的整体抗渗
22、能力,常常因此而导致屋面漏雨。(2)因素分析1)瓦下所铺灰泥量局限性。2)未进行“背瓦翅”工序。导致瓦下两侧空虚。特别是底瓦的两侧向上翘起,不背瓦翅更容易导致两侧空虚。3)未进行“扎缝”工序,导致瓦垄之间的缝隙处空虚。(3)防治措施1)瓦下灰泥必须打足。2)铺瓦后应适时“背瓦翅”。即用瓦刀将瓦两侧的多余灰泥向内填实,局限性时要予以补充,直至灰泥与瓦翅齐。此时还要用瓦刀向内合适拍打,以保证瓦内灰泥密实。3)在盖瓦之前,先在两垄瓦之间的缝隙处“扎缝”,即在缝隙处堆上适量灰泥,然后用瓦刀向下扎,使灰泥将缝隙完全填满。24.板瓦勾“瓦脸”达不到规定(1)现象底瓦或合瓦的底、盖瓦搭接处勾缝不严,或短期内
23、即脱落,导致瓦面“倒喝水”,使雨水流入底瓦内,甚至导致屋面漏雨。(2)因素分析操作措施不当。(3)防治措施1)勾抹底瓦的瓦脸应在盖瓦之迈进行。合瓦的盖瓦勾瓦脸,应在夹垄之迈进行。2)勾瓦脸要用较稀的灰,且灰中不掺麻刀。3)勾瓦验之前应将瓦垄打扫干净,并用水将瓦垄冲净并洇湿。4)勾瓦脸要用“鸭嘴”,不得用瓦刀,否则很难将灰挤入瓦内,因而导致不久即开裂,甚至脱落。5)勾瓦脸时要向瓦内抠抹,灰应勾足但瓦外并不留灰。6)在灰至七八成干时,要用微湿的短毛刷子勒刷灰与瓦的交接处,使灰伏贴,否则容易开裂。25.筒瓦“捉节”达不到规定(1)现象筒瓦(涉及琉璃筒瓦)搭接处灰不严实,导致雨水渗入盖瓦垄,甚至导致屋
24、面漏雨。(2)因素分析1)未勾抹熊头灰。2)“捉节”操作不当。(3)防治措施1)在盖瓦时应在瓦的“熊头”处抹足熊头灰。不得只在外部捉节,内部缺少熊头灰,否则很难将瓦的接缝处填实,且使捉节灰容易脱落。2)捉节之前应将瓦的接缝处用水涸湿。26.新作的筒瓦屋面用裹垄作法(1)现象在所有使用新瓦的筒瓦垄外面,又包裹了一层灰。并错误地称此作法为“混水作法”(不裹垄的则被称为“清水作法”)。(2)因素分析1)设计人或操作人不理解在老式作法中,新作的瓦面只采用“捉节夹垄”作法,不采用裹垄作法。只有旧房维修时才用裹垄作法。2)不懂得瓦面的防水性能重要是由瓦的质量、瓦的搭接密度及瓦内灰泥的饱满度决定的。误觉得裹
25、垄就可以保证屋面不漏雨。3)觉得瓦垄不通过裹垄就不能保证直顺。(3)防治措施在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中明确指出不得裹垄。27.清官式风格的屋面刷浆颜色不对的(1)现象黑活瓦面或屋脊未刷浆或浆色不符合老式做法规定。(2)因素分析不理解老式规矩。(3)避免措施瓦面刷浆应按如下规定进行:1)合瓦及仰瓦灰梗应刷青浆。筒瓦应刷深月白浆。2)筒瓦屋面应在檐头的一段刷烟子浆(即“绞脖”)。绞脖宽度宜为一块勾头瓦的长度。合瓦屋面不绞脖。3)无论何种瓦面,凡作梢垄的,梢垄刷烟子浆或青浆。披水砖的上面也应随之刷烟子浆或青浆,侧面和底面应刷深月白浆。屋脊刷浆应按如下规定进行:1)眉子刷烟子浆。当沟刷烟子浆或青浆。其他部位刷深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