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D/32/wKhkGWefIt2Ae1yBAAHQa88EaLE464.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D/32/wKhkGWefIt2Ae1yBAAHQa88EaLE4642.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D/32/wKhkGWefIt2Ae1yBAAHQa88EaLE4643.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D/32/wKhkGWefIt2Ae1yBAAHQa88EaLE4644.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3D/32/wKhkGWefIt2Ae1yBAAHQa88EaLE4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以及增大该反应的限度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向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C.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D.已知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H<0,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2、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HNO3+H2OB.CH2=CH2+H2OCH3CH2OHC.2CH3CHO+O22CH3COOHD.CH4+Cl2CH3Cl+HCl3、最近《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关于人体体香的研究文章;文章称人的体味中存在两种名为“AND”和“EST”的荷尔蒙,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已知同一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种分子均包含四个手性碳原子B.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两种物质互为同系物C.“AND”和“EST”两者分子式之差为CH2D.“AND”和“EST”化学性质相同4、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ΔH=+178.2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Cl(g)=H2(g)+Cl2(g)ΔH=+92.3kJ•mol-1,1molHCl(g)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后放出92.3kJ的能量D.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植物及其废弃物制成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通过减压分馏,可对重油再次分离C.植物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途径D.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发生复杂的变化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金属Fe,N为石墨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上有气体放出B.M为负极,N为正极C.M极发生氧化反应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7、如图是Fe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Fe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铁电极移动;③电子是由Fe经外电路流向Cu;④内电路电流由铁电极流向铜电极;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为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③④B.③⑤C.③④⑤D.③④⑥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酸性K2Cr2O7溶液与酒精反应:3CH3CH2OH+2Cr2O+16H+=4Cr3++3CH3COOH+11H2OB.向Cu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2++SO=BaSO4↓C.用足量氨水吸收SO2气体:2OH-+SO2=SO+H2OD.电解NaCl溶液:2NaCl2Na+Cl2↑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某实验小组以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温度(℃)反应物催化剂①20253%溶液无②20255%溶液无③20255%溶液0.1g④20255%溶液1~2滴1溶液⑤30255%溶液0.1g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①和②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乙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
(4)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A、0.2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则内反应速率____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③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___________倍。10、氨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制冷剂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合成氨。
①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锥形瓶中盛有一定量水并滴有几滴酚酞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溶液变红,则气体X的成分为N2、水蒸气、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SUNCAT的锂循环系统,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反应Ⅱ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Ⅲ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1、(1)H2+Cl2=2HCl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上图填写下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1mol
化学键时能量变化反应中能量变化Cl—Cl吸收243kJ共吸收___________kJH—H吸收436kJH—Cl放出431kJ共放出___________kJ
②该反应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___kJ热量。
(2)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工业冶炼纯硅的原理是:
粗硅冶炼:(a)SiO2+2CSi+2CO↑。
精炼硅:(b)Si+3HClSiHCl3+H2;
(c)SiHCl3+H2Si+3HCl。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___________反应,(b)是___________反应,(c)是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反应(b)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12、在1×105Pa和298K时,将1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2分子。
N2分子。
NH3分子。
键能(kJ·mol-1)
436
945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K时,取1molN2和3mol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生成2molNH3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则Q为___。13、我国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中,将碧绿的汉水比作初酿的葡萄酒。
(1)酒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酒普遍含有乙醇。乙醇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2)酒的香味一部分来源于酯类物质。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乙醇可被氧化成乙醛。
B.酿酒糯米所含淀粉可水解。
C.乙醇可与金属Na反应产生O2
D.酿酒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与新制Cu(OH)2加热时产生绿色沉淀。
(4)秸杆等生物质原料经发酵技术制备的乙醇可用作绿色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工业酒精可由石化产品乙烯来制备;乙烯也可制备聚乙烯。聚乙烯与化学发泡剂混合加热,可得到含有很多细小气泡的泡沫塑料,用于防震包装和保温隔热。
①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化学发泡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胆矾B.明矾C.苏打D.小苏打14、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请回答:
(1)居室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长期接触会引发过敏性皮炎,免疫功能异常,该挥发性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下图所示标志的含义是____
(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法B中和法15、I.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1)“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
(2)“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II.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制备Na2S2O5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16、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装置。
(1)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极(填“锌”或“铜”),铜极上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该电池的总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2)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在导线中电子是由_______极流向_______极,铜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锌极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17、在铜锌原电池中(如下图);
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铜为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____;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1)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____
(2)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____
(3)Si和SiO2都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_____
(4)非金属性:C>Si,则热稳定性:CH4>SiH4_____
(5)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_____
(6)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溶于强碱(NaOH),不溶于任何酸_____
(7)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建筑行业常用的黏合剂_____
(8)SiO2能与HF反应,因此可用HF刻蚀玻璃______
(9)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______
(10)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_____
(11)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______
(12)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的反应中硅元素被氧化______
(13)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发生反应_____
(14)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_____
(15)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_____
(16)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反应是SiO2+CSi+CO2↑_____
(17)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时,当生成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得到2.8g硅_____
(18)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_____
(19)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能与碳酸钠固体在高温时发生反应_______
(20)2MgO·SiO2中的酸根阴离子为SiO______
(21)二氧化硅为立体网状结构,其晶体中硅原子和硅氧单键个数之比为1∶2______A.正确B.错误19、CH2=CH2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20、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_______)A.正确B.错误21、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_______)A.正确B.错误22、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____A.正确B.错误23、化学能可以转变成为热能、电能等。_____A.正确B.错误24、1molCH4与1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CH3Cl气体。(____)A.正确B.错误25、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6、现有反应:①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
(2)运用电化学原理可生产硫酸;总反应为装置如图所示。其中质子交换膜将该原电池分隔成氧化反应室和还原反应室,能阻止气体通过而允许通过。
①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
A.从左向右B.从右向左。
②通入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3)电解氯化铜溶液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称为_______极,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27、根据化学能和热能;电能相关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31g白磷(P4)变为31g红磷(P)时释放能量。
(1)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稳定性白磷_______红磷(填“>”或“<”;下同);
(2)已知白磷和红磷燃烧均生成P2O5.31g白磷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_______31g红磷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II.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航天工程中也有应用。
(1)已知:2H2+O22H2O。该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21kJ,其中断裂1molH-H键吸收436kJ,断裂1molO=O键吸收496kJ,那么形成1molH-O键放出热量_______。
(2)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可以简单看作下图“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图”则:
①a极为电池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溶液中OH-移向_______电极(填“a”或“b”)。
②b电极附近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如把H2改为甲烷,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
④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_______L。28、在toC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7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平衡时,SO2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
F.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
(3)以下操作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的是___________。
A.向容器中通入氦气B.扩大容器的体积C.升高温度D.使用正催化剂E.向容器中通入O2
(4)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___倍;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起始投料时相比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29、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5min反应,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试求:
(1)x的值是________;
(2)A在5min时的浓度是___;
(3)5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
(4)A转化率是____;
(5)容器内在5min时与开始时的压强比为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有机推断题(共4题,共36分)30、A~I是常见有机物,A是烃,E的分子式为C4H8O2;H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已知: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1)0.2molA完全燃烧生成17.6gCO2,7.2gH2O,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D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3)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4)G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
a.与钠反应b.与NaOH溶液反应c.易溶于水。
(5)请写出②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⑦_________________;
(6)J是有机物B的同系物,且比B多3个碳原子,J可能的结构有___种,写出其中含3个甲基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芳香醛常用于药物合成;某芳香醛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质谱分析最大质荷比为134,含碳质量分数约为71.64%,含氧23.88%,核磁共振分析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转化过程如下:
已知:(R1、R2、R3为氢原子或烃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反应③、④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芳香族化合物的有(写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石油通过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某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乙醛乙酸。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D的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乙烯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B和D还可以通过酯化反应生成一种具有芳香气味、难溶于水的物质E,请写出B+D→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3、已知有机物A;B、C、D、E、F有以下转化关系。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D能使石蕊试液变红;E是不溶于水且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相对分子质量是C的2倍;F是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于包装材料。结合如图关系回答问题:
(1)Ⅰ.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C___________;
Ⅱ.写出B、D中官能团的名称:B___________、D___________;
Ⅲ.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A与苯都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产品,在一定条件下A可以转化生成苯,写出由苯制备溴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F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合成F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
(4)实验室由反应④制备有机物E的装置如图,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___________,锥形瓶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详解】
A.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限度,故A错误;
B.锌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故B错误;
C.常温下铁会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且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产生氢气,故C错误;
D.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会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2、A【分析】【详解】
A.硝化反应为+HNO3+H2O;故A错误;
B.加成反应为CH2=CH2+H2OCH3CH2OH;故B正确;
C.氧化反应为2CH3CHO+O22CH3COOH;故C正确;
D.取代反应为CH4+Cl2CH3Cl+HCl;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A,注意硝基苯分子中氮原子与苯环相连,而不是氧原子。3、B【分析】【分析】
这两种分子手性碳原子如图中“*”所示:
两种物质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分别为:
【详解】
A.“AND”分子中有五个手性碳原子;“EST”分子中含有四个手性碳原子,A选项错误;
B.与足量氢气加成后,两种物质的结构相似,相差1个饱和碳,即分子式之差为CH2;互为同系物,B选项正确;
C.“AND”分子比“EST”分子多1个碳且少1个不饱和度,即多1个CH2+2个H,所以两者的分子式之差为CH4;C选项错误;
D.“AND”分子中含有羰基;“EST”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苯环(属酚类物质),官能团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同系物分子间相差若干个CH2的含义是相差若干个饱和碳。4、B【分析】【详解】
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kJ•mol-1,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E反应物>E生成物;A错误;
B.CaCO3(s)=CaO(s)+CO2(g)ΔH=+178.2kJ•mol-1,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E反应物<E生成物;B正确;
C.HCl(g)=H2(g)+Cl2(g)ΔH=+92.3kJ•mol-1;表示1molHCl(g)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后吸收92.3kJ的能量,C错误;
D.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而反应热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5、D【分析】【分析】
【详解】
A.植物及其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在酶的作用下得到乙醇,所以由植物及其废弃物制成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
B.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重油再通过减压分馏,可以进一步得到柴油,还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B正确;
C.经光合作用;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所以植物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途径,C正确;
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发生复杂的变化,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详解】
M属于氢之前的金属;该装置构成原电池,M为负极;N为正极。
A.石墨棒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M是负极;N是正极,故B正确;
C.M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在外电路中;电子由M极流出经导线流向N极,则电流则由正极(N)流向负极(M),故D错误;
故选D。7、A【分析】【分析】
原电池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H+=Fe2++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此来解答。
【详解】
①Fe为负极,Cu为正极,故①错误;②H+向正极移动,故②错误;③电子由Fe电极流向Cu电极,故③正确;④内电路电流由铁电极流向铜电极,故④正确;⑤由可知,有1mol电子流向导线,产生氢气未告知是否在标况下,不能计算氢气的体积,故⑤错误;⑥负极反应式为故⑥错误;正确的有③④,故选A。8、A【分析】【分析】
【详解】
A.酸性K2Cr2O7溶液与酒精反应,乙醇被氧化为乙酸:3CH3CH2OH+2Cr2O+16H+=4Cr3++3CH3COOH+11H2O;A正确;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2OH-+Ba2++Cu2++SO=BaSO4↓+Cu(OH)2↓;B错误;
C.一水合氨难电离,用足量氨水吸收SO2气体:2NH3·H2O+SO2=2NH+SO+H2O;C错误;
D.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2Cl-+2H2O2OH-+H2↑+Cl2↑;D错误;
答案选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实验①和②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
(2)由图可知,③、⑤中⑤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③、④中④的反应速率小,说明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3)反应是通过反应速率分析的,根据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①由图可知,A、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加,且t1时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A、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反应为3A⇌B+2C,故答案为:3A⇌B+2C;
②若t1=10时,则内以C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t1时,A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0660%;
③由A和C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可以推出B的变化量为0.03mol/L,容器的体积为4L,所以B起始的物质的量是(0.05-0.03)×4mol=0.08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所以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保持不变,为初始状态的1倍,故答案为:0.08mol;1。【解析】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产生20气体所需的时间0.00660%0.08110、略
【分析】【分析】
(1)①由装置图可知;支行试管的左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右端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氢气和氮气在还原铁粉做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氨气;
(2)由反应机理图示可知;反应Ⅰ为氮气与锂反应生成氮化锂,反应Ⅱ是氮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氨和氢氧化锂,反应Ⅲ为氢氧化锂转变为锂;氧气和水。
【详解】
(1)①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氯化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NH4+N2↑+2H2O,故答案为NO2—+NH4+N2↑+2H2O;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与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氨,因此锥形瓶中含酚酞的水变红,则气体X的成分为N2、水蒸气、H2、NH3,故答案为H2;NH3;
(2)①反应Ⅱ是Li3N与水反应生成氨和LiOH的过程;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Ⅲ中氢氧化锂转变为锂;氧气和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应为电解池反应,能量转化的方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点睛】
氮气和氢气在还原铁粉做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是分析的关键所在,氢氧化锂电解生成锂、氧气和水为易错点。【解析】①.NO2—+NH4+N2↑+2H2O②.H2③.NH3④.非氧化还原反应⑤.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1、略
【分析】【详解】
(1)①断开H-H;Cl-Cl键;通过题目数据可知,共吸收243+436=679kJ热量,形成H-Cl键共放出431+431=862kJ热量。
②根据放出和吸收热量数值的比较;可知该反应放出862-679=183kJ热量。
(2)①根据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图可知,(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吸热反应。
②反应(b)是个放热反应,所以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解析】679862放出183吸热放热吸热小于12、略
【分析】【分析】
(1)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分别计算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计算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2)根据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生成2molNH3时的能量变化。
【详解】
(1)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1molNN键、3molH-H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kJ+3×436kJ=2253kJ,生成2molNH3;共形成6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N2+3H22NH3即理论上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Q为93kJ。【解析】放热93kJ13、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类型的酒中普遍含有乙醇,乙醇结构简式是CH3CH2OH;其中的含氧官能团-OH的名称为羟基;
(2)酒的香味一部分来源于酯类物质。乙醇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
A.乙醇分子中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含有2个H原子;可被催化氧化成乙醛,A正确;
B.糯米主要成分是淀粉;在酿酒时糯米所含淀粉水解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乙醇,B正确;
C.乙醇与金属Na反应产生H2;C错误;
D.酿酒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与新制Cu(OH)2加热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4)乙醇是可燃性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2CO2+3H2O;
(5)①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②在题目所给物质中,只有NaHCO3不稳定,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产生的CO2气体,CO2气体使聚乙烯体积膨胀而得到含有很多细小气泡的泡沫塑料,用于防震包装和保温隔热,故合理选项是D。【解析】羟基CH3COOCH2CH3ABCH3CH2OH+3O22CO2+3H2OD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甲醛来自人造地板;家具以及装修粘合剂;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该物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免疫功能异常,甲醛具有挥发性,居室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出甲醛;
(2)图示标志的含义是可回收垃圾;
(3)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中和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方法的是中和法,故选B。【解析】甲醛可回收B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电解氧化铝时;阳极上氧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石墨电极会被氧气氧化;
(2)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即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电极反应为4CO32-+2H2O−4e−=4HCO3-+O2↑;阴极上;水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
(4).装置图中左侧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为三室电解槽的阳极,由于阳极室的溶液为稀硫酸,故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生成的氢离子穿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a室与二氧化硫碱吸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则a室中的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点睛】
掌握电解池中的阴、阳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判断和书写。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的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解池的阴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解析】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4CO32-+2H2O−4e−=4HCO3-+O2↑H22H2O-4e-=4H++O2↑a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①锌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该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锌片和酸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铜片和酸不反应,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Zn=H2↑+Zn2+。
(2)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锌片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所以电子从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所以电极反应式为: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锌极逐渐溶解,电解质溶液蓝色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解析】锌产生无色气泡2H++Zn=H2↑+Zn2+锌(负)铜(正)Cu2++2e-=Cu锌极逐渐溶解蓝色溶液颜色逐渐变浅17、略
【分析】【分析】
根据金属活泼性;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由铜;锌和硫酸铜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铜作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
【详解】
在铜锌原电池中,以CuSO4为电解质溶液,锌比铜活泼失电子为负极,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锌片逐渐溶解,铜为正极,得电子,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成为Cu2++2e-===Cu,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铜极变粗,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
【点睛】
电解液中,铜离子得电子能力比氢离子强,因此铜离子被还原成单质铜。【解析】负氧化Zn-2e-===Zn2+锌片溶解正还原Cu2++2e-===Cu铜极变粗Zn+Cu2+===Zn2++Cu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B【分析】【分析】
【详解】
(1)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正确;
(2)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错误;
(3)Si不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错误;
(4)非金属性:C>Si,则热稳定性:CH4>SiH4;正确;
(5)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可与HF反应,错误;
(6)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溶于强碱(NaOH),溶于HF,错误;
(7)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建筑行业常用的黏合剂,正确;
(8)SiO2能与HF反应;因此可用HF刻蚀玻璃,正确;
(9)硅酸为弱酸,故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正确;
(10)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错误;
(11)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正确;
(12)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的反应中硅元素被还原;错误;
(13)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发生反应,正确;
(14)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错误;
(15)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由于其良好的光学特性而被用于制造光缆,错误;
(16)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反应是SiO2+2CSi+2CO↑;错误;
(17)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时,反应是SiO2+2CSi+2CO↑;当生成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得到1.4g硅,错误;
(18)硅酸酸性比碳酸弱;错误;
(19)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能与碳酸钠固体在高温时发生反应,正确;
(20)2MgO·SiO2中的酸根阴离子为SiO错误;
(21)二氧化硅为立体网状结构,其晶体中硅原子和硅氧单键个数之比为1∶4,错误。19、B【分析】【分析】
【详解】
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CH2=CH2和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错误。20、A【分析】【详解】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正确。21、B【分析】【详解】
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污染土壤、水源等,对废旧电池应回收利用,这样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错误。22、B【分析】【详解】
煤是由C、H、O、N、S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错;23、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可以转变成为热能(氢气燃烧)、电能(原电池)等,该说法正确。24、B【分析】【分析】
【详解】
甲烷和氯气反应,除了生成一氯甲烷,还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故1mol甲烷和1mol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分子小于1mol,故错误。25、A【分析】【分析】
【详解】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中,植物、动物躯体经过几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化石燃料,由此可知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正确。四、原理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6、略
【分析】【分析】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答题。
(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①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为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答案为:①;①;
(2)
①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电极a通入自身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通入氧气,自身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b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答案为:A;
②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通入的电极反应式是:答案为:
(3)
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石墨为惰性电极,所以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答案为:阳;【解析】(1)②②
(2)A
(3)阳2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I.(1)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上述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由于31g白磷(P4)变为31g红磷(P)时释放能量;这说明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稳定性白磷<红磷;
(2)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因此31g白磷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大于31g红磷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Ⅱ.(1)已知:2H2+O22H2O;该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21kJ,则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21kJ,由于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与生成物中键能之和的差值,如果设形成1molH-O键放出热量为xkJ,则4x-2×436-496=4×121,解得x=463,即形成1molH-O键放出热量为463kJ。
(2)①电子从a极流出,则a极为电池的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溶液中OH-移向a电极。
②b电极是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pH增大。
③如把H2改为甲烷,则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7H2O。
④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失去电子,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转化为氢气。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这说明消耗锌的质量是60g-47g=13g,物质的量是13g÷65g/mol=0.2mol,根据反应式Zn+2H+=Zn2++H2↑可知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解析】化学<>463kJ负极a增大CH4-8e-+10OH-=+7H2O4.482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已知: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通过反应的“三段式”得:
v(SO3)===0.15mol·L-1·min-1;平衡时,SO2转化率===30%;故答案:0.15mol·L-1·min-1;30%。
(2)A.SO2的体积分数在反应中为变量;变量不变,已达平衡,故A符合题意;
B.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为恒量,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作平衡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为恒量;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不能作平衡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反应得进行;容器内压强不断发生变化,当压强不变时,已达平衡,故D符合题意;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证明已达到平衡,故E符合题意;
F.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作平衡标志,故F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DE;
(3)根据2SO2(g)+O2(g)2SO3(g)反应方程式和已知条件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可知:
A.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氦气;与反应相关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扩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正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故D符合题意;
E.向容器中通入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E符合题意;
故答案:CDE。
(4)根据已知: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由反应的“三段式”得:
所以平衡时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量n=1.4+0.7+0.6=2.7mol,反应开始时加入2molSO2和1molO2,总物质的量n=3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所以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反应开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3.3g/mo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9.3g/mol,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起始投料时相比增大,故答案:0.9;增大。【解析】0.15mol·L-1·min-130%ADECDE0.9增大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29、略
【分析】【分析】
(1)由C的速率计算C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
(2)由方程式可知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再利用5min时A、B浓度之比计算A的起始浓度,5min末A的浓度=A的起始浓度-△c(A);
(3)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
(4)根据A转化率=×100%计算;
(5)根据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压强比分析。
【详解】
(1)反应进行到5min时,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则△c(C)=0.1mol·L-1·min-1×5min=0.5mol/L;由于物质反应时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2=0.5mol/L:0.5mol/L,解得x=2;
(2)由方程式可知△c(A)=△c(D)=×0.5mol/L=0.75mol/L,△c(B)=△c(D)=×0.5mol/L=0.25mol/L,假设反应开始时A、B起始浓度相等设为cmol/L,则(c-0.75):(c-0.25)=3:5,解得c=1.5mol/L,故5min末A的浓度c(A)=1.5mol/L-0.75mol/L=0.75mol/L;
(3)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v(C)=0.05mol/(L•min);
(4)A的转化率=×100%=50%;
(5)根据(1)计算可知x=2;则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所以容器内在5min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仍然相等,故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关计算,注意物质反应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的比,结合有关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分析解答。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表示反应速率。【解析】20.75mol·L-10.05mol·L-1·min-150%1:1六、有机推断题(共4题,共36分)30、略
【分析】【分析】
17.6g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0.4mol,7.2g水的物质的量为=0.4mol,A是一种烃,则n(A):n(C):n(H)=0.2mol:0.4mol:0.8mol=1:2:4,A的分子式为C2H4,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与水加成生成B,B为CH3CH2OH;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C为乙醛,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D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氢气加成生成的I为乙烷;乙烯与溴加成生成的F为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发生水解生成的G为乙二醇,乙二醇和过量乙酸反应生成二乙酸乙二酯,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乙烯,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
(2)D为乙酸;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
(3)反应①为CH2=CH2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4)G为CH2OHCH2OH,属于二元醇;a.含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故a正确;b.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b错误;c.乙二醇易溶于水;故c正确,故答案为ac;
(5)反应②:乙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商务场合下的着装与举止规范
- 居然之家国庆节活动方案
- 现代农业旅游产业链构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未来生态社区的规划与水环境关系探讨
- 灾害预防教育在学校的推广与应用
- 汇报逻辑清晰度职场的制胜法宝
- 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探究电流4.3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2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2 充要条件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001
- DL∕T 1844-2018 湿式静电除尘器用导电玻璃钢阳极检验规范
-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医保基金监管培训课件
- 产程中的人文关怀护理
- 开工第一课安全教育记录表
- 2024年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完整版
- 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 《内脏疾病康复》课件
- 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
- 高原铁路建设卫生保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