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据此可知,大斗兽场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A.表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B.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C.将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D.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2、2002年,颐和园实施大规模维修。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A.真实性B.完整性C.科学性D.慎重性3、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由此可见,他主张A.全盘西化B.固守传统C.维新变法D.民主革命4、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A.嘉兴B.松江C.华亭D.上海5、《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这幅油画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作品,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6、19世纪末,一些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国家不久将会落后。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享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为此他们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于国际事务中。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美国()A.秉持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念B.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C.具有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D.同欧洲列强对比出现力量失衡7、中国周边为海洋、草原、荒漠和高山环绕,形成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单元,其中最适宜农业发展、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位于东半部。同时,北方欧亚大草原、丝绸之路、南部多条山间河谷以及海上航路等诸多通道,使得中国在各个时期都与世界其他文明保持着一定的交流和联系。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文明()A.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点与独特地理环境有关B.多元发展、彼此间又有密切交流互动的典型特征C.最本质的特征是农业文明D.“重瓣花朵”式的向心格局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16~19世纪人口迁徙情况表(部分)”。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写最恰当()。迁入地迁出地时间主要背景美洲欧洲16世纪非洲16世纪①①亚洲19世纪中叶②②大洋洲欧洲18世纪中后期③亚洲19世纪中叶

A.殖民扩张苦力贸易开采金矿B.黑奴贸易苦力贸易流放罪犯C.殖民扩张苦力贸易流放罪犯D.黑奴贸易殖民扩张开采金矿9、他们是古代印欧人的一支,“既不是马车的创造者也不是铁器的发明人,这两种技术最初都源自美索不达米亚,但是他们对已有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使之迅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他们”指的是()A.苏美尔人B.赫梯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12、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13、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文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汉语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汉语和西方文字大相径庭,对大多数来华耶稣会士来说,汉语学习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个“难”字,尤其体现在语音上。——卞浩宇、严佳《从<葡汉词典>到<西儒耳目资>--来华耶稣会士与早期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宇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图书、报刊的排版印刷告别了传统的“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异”,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摘编自李南《告别铅与火的新技术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请回答:

(1)依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视角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这历史传说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传教士利玛窦研究汉语拼音和汉学的主要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汉字危机?14、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848世纪上半叶,英国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被忽视。1869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王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19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并设置了妇女学院。到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选编自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1901材料二19031907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住,但距离全面放开女子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1949——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1954材料三19521956年《共同纲领》和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明确规定: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仅如此,国家全面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1600年、年和70年掀起三次扫盲风潮。使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英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些地方通过半日制班、午班、夜班、女青少年班、巡回教学、允许带弟妹上学等多种形式为女童入学营造条件。各地教育部门和妇联通过座谈走访、挨门逐户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破除“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动员大批女童入学。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000华侨90%集中在西岸。

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对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7、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公元前1000—前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600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

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图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3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可知,罗马建筑师要求发挥罗马人的公民意识,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罗马政制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D。2、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知高压线改为地下铺设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故B项正确。电缆线的铺设并没有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故A项错误;科学性和慎重性材料里没有体现,故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考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其原则包括(1)真实性原则,即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2)完整性原则,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3、C【分析】【详解】

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体现的是梁启超变法改革的主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4、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历史地理;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华亭县是唐天宝年间的设立的,管辖包括上海在内地区的县级治所,元改称松江。从题干“唐宋房屋基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海的行政管辖及名称变化(课标外)(华东师大版)。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民众饮茶的场面可知,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旅店人员来看,饮茶之风在下层社会也有,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人发现、饮茶历史悠久无关,排除C项排除;材料与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B【分析】【详解】

题干所示为19世纪末,美国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加紧对外扩张,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同时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延伸至社会领域,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B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等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排除A项;美国在垄断阶段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扩张思想并非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排除C项;题干没有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7、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周边为海洋、草原、荒漠和高山环绕,形成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单元,其中最适宜农业发展、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位于东半部”“北方欧亚大草原、丝绸之路世界其他文明保持着一定的交流和联系”可知,中国农业发展、对外交往等都与独特的地理环境相关,体现了中华文明特点的出现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A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中国的对外交往,多元发展只体现内部特征,材料表述不全,排除B项;材料中出现了对外交往,农业文明只能概述材料部分内容,排除C项;“重瓣花朵”式的向心格局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用以论述史前文明,不能全面概括中华文明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8、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16世纪非洲人口迁入到美洲主要是因为黑奴贸易,①为黑奴贸易;19世纪中叶亚洲人口迁入到美洲主要是因为苦力贸易,比如华工,②为苦力贸易;18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口迁入到大洋洲主要是因为流放罪犯,③为流放罪犯,①②③处分别填写黑奴贸易、苦力贸易、流放罪犯,B项正确;A项排序错误,其排序内容不完全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排序错误,其排序内容不完全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排序错误,其排序内容不完全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约在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改进了冶铁技术,能够大量制造更为廉价而有效的武器。后来赫梯人锻造铁器的方法迅速传播开来,把这种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最后传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B项正确;苏美尔人不属于印欧人,排除A项;波斯人、雅利安人都不符合材料所述,排除C项、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详解】

因素:根据材“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可归纳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根据材料“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可归纳出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根据材料“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可归纳出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根据材料“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可归纳出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观念的影响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因素。【解析】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宗教观念与儒家伦理相悖;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比“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的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对比材料二中“(18世纪)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中方官员翻译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根据“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等信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时代环境等。【解析】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13、略

【分析】【详解】

(1)主题:从两幅图片中关于汉字的起源来看;可归纳出主题是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围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作答即可。

(2)背景:根据材料“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根据材料“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可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汉字的简化改革也是重要原因;根据材料“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可归纳出科技发展的影响。应对: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解析】(1)主题: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仓颉造字”的历史传说反映的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

(2)背景: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建国初期的汉字改革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影响等。应对: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归纳信息及分析评述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首先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归纳出有效信息,其次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评述。如可以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等角度提炼信息,然后具体分析归纳即可。【解析】示例一:

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

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和人文知识;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

示例二:

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

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的初衷;

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

示例三:

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

说明:明末清初时;古代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或: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本题还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酌情给分,比如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等)15、略

【分析】【详解】

(1)共同点:根据材料一“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材料二“1907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住”可知,两者都由国家主导;都有法律保障;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得出女子教育体系化与制度化;根据材料一“1848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王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和材料二“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可知,两者都偏重师范教育。英国:根据材料一“1848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王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及所学可知,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或者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1870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并设置了妇女学院。”及所学可知,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中国:根据材料二“1901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及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住”可知,癸卯学制改革的推动或者清末新政的推动。

(2)新发展:根据材料三“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明确规定: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可知;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根据材料三“不仅如此,国家全面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1952年;1956年和1958年掀起三次扫盲风潮。”可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三“一些地方通过半日制班、午班、夜班、女青少年班、巡回教学、允许带弟妹上学等多种形式为女童入学营造条件”可知,适龄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三“各地教育部门和妇联通过座谈走访、挨门逐户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破除‘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动员大批女童入学。”可知,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逐渐破除。影响:根据材料三“使1600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及所学可知,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根据材料三“国家全面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所学可知,推动城乡妇女掌握工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50年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她们对新政权的认同;鼓舞了她们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3)历史经验: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可知,国家的重视是促进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1870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结合所学可知,女子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女子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促进女子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等。【解析】(1)共同点:国家主导;法律保障、女子教育体系化与制度化、偏重师范教育。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或者启蒙思想的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癸卯学制改革的推动或者清末新政的推动。

(2)新发展: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多种形式促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逐渐破除。

影响: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推动城乡妇女掌握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妇女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她们对新政权的认同;鼓舞了她们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3)历史经验:国家的重视是促进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女子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女子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促进女子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等。16、略

【分析】【分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中国、美国、列强等角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对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从迁出地、迁入地、移民主体、移民从事职业等方面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移民的时代特征、移民的影响等方面谈认识。

【详解】【解析】(1)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美国西部开发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

(2)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认识:受工业化潮流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交通、经济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相关联。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气候变迁与民族迁徙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表现,要结合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根据图表可知,第一寒冷期至第四寒冷期分别为西周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及明末清初,历史现象主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或入主中原。故可从“气候或者自然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气候环境影响王朝兴衰”等角度结合历代王朝更替的史实进行论述;也可从“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第一至第三寒冷期少数民族南下造成的动乱与人口迁移并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等知识进行分析阐述。【解析】示例论题: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

阐述:每当寒冷期到来;会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如在第二寒冷期,北方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量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在第三寒冷期,女真族南下,北民南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阶段与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题干中提供了三幅图片,图1是古代中国的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往返路线,图2是近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3是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交流的图片。题干的要求是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如果选择图1和图2,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如果选择图1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如果选择图2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在具体论述的时候,要着重分析所选择的两幅图片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结尾之处,要做一个小结,来照应论题,使得结构更加完整。【解析】示例一:

选择:图1和图2

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

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结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

示例二:

选择:图2和图3

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

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