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世界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过剩B.黑人体力强壮C.非洲经济落后D.印第安人数量锐减2、(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B.《皇村回忆》是二手史料,评价真实可信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中,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代表国家是()A.中国、新加坡B.马来西亚、韩国C.新加坡、韩国D.日本、印度4、阅读《欧洲移民表》;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5、北京故宫布局如右图所示,旧称紫禁城。《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下表述错误的是()

A.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B.遵循传统礼制,体现等级观念C.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故宫博物院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6、古希腊雅典为了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的精准,以达到美化效果;罗马则不放弃任何细节,人物雕像皱纹、眉骨、嘴角、眼袋,这是罗马人认为构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腊雕塑风格的优雅、崇高和古罗马雕塑的务实求真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源于()A.二者的地理条件迥异B.二者的艺术源头不同C.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D.二者的国情不尽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8、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一-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日“扬气”尽事奢华也。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一中的“洋气”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比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舂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呜”局面出现。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上卷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领域广阔。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学形成。中国建塔艺术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中华文化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价值。

材料三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地区传播。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为蓝本。

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

15世纪;郑和下西洋。

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和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胜利。——《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之间的关系。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中外历史纲要》(2019年12月第1版)请回答:

(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你又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现象的?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14、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两条结论,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历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16、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7、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8、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故选D项;排除ABC。2、A【分析】【详解】

“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等字眼足以证明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是反感的、是深恶痛绝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皇村回忆》是二手史料,评价不一定真实可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也是具有史学价值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的确是已成定论,但此评价不一定不可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和韩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勤俭节约等,同时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竞争意识等,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4、D【分析】【详解】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人口的流动既促进了世界整体化,同时也是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之一,D正确;汽车发明是在1885年,与题干时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A;世界性经济危机最早是在1857年,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5、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而非新中国成立后,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依据材料“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可知,故宫布局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依据材料“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可知,故宫遵循传统礼制,体现等级观念,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故宫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6、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雕塑等艺术强调展示理想的崇高和优雅,不重视细节的精准,罗马艺术则注重细节,特别强调务实求真,两者艺术风格的不同主要源于二国的政治、宗教、地理等国情不尽相同,影响了对美的理解和表达,D项正确;二者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别不大,并非导致其艺术风格迥异的关键因素,排除A项;罗马部分艺术源于希腊,艺术源头不同并非影响二者艺术风格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项;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并非决定其艺术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比“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的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对比材料二中“(18世纪)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中方官员翻译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根据“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等信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时代环境等。【解析】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9、略

【分析】【详解】

(1)洋气:根据材料一中“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知,“洋气”指西方的生活时尚。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根据“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可知,西方商品的输入;根据材料一中“洋气”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

(2)进步:根据材料二中“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对比材料一中“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等信息可知,与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不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因素:综合材料一、二与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主要有,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等。【解析】(1)“洋气”:西方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2)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是仁,礼;时代背景综合所学内容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历史特点:根据“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领域广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领域广阔;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价值根据“中华文化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文化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思想上的认识;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一个思想指导作用;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支撑点。

(3)本题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文化对世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解析】(1)内涵:仁;礼;时代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衰落;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形成;思想上私学出现,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历史特点:博大精深;领域广阔;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价值:中国文化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思想上的认识;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一个思想指导作用;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支撑点。

(3)中华文化对世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得出农耕文明的特性;根据所学,还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和封闭的大陆环境等角度来考虑。影响: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积极方面可从政治稳定统一、经济繁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等角度来分析,消极方面可从造成闭塞、缺少交流等角度来分析。

(2)原因:根据“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得出土地的贫瘠;根据“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得出相对有利的地理环境;还可从城邦布局的特征分析总结。影响:根据“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得出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还可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原因: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等信息分析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达成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解析】(1)关系:危机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从长远看;贸易保护主义又加深了经济危机。

(2)宗旨:各缔约国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清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趋势:全球化、体系化、法制化(或规范化)等。13、略

【分析】【详解】

(1)为什么:根据所学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即可。原因:根据所学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商路被阻、传播宗教的热情等角度概括。

(2)评价:根据“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可得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根据“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可得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结合所学可从“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概括。【解析】(1)为什么:因为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马可·波罗行记》引发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东西方商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①结论:根据“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隋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概括得出:官话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依据: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王畿一带是都成所在地,长安是隋唐时期的都城,说明各朝代;政权都将都城一带的方言确定为正统语言。②结论:根据“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隋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概括得出语言的演进与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根据所学可知,西周、隋唐统一时期有统一的“官话”,语言融合步伐加快;战国、南北朝时期等分裂时期语言不统。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解析】(1)示例(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①结论:官话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依据:各朝代;政权都将都城一带的方言确定为正统语言。

②结论:语言的演进与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依据:统一时期有统一的“官话”;语言融合步伐加快;分裂时期(如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语言不统。

③结论:语言的地域分布与地区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依据:汉代南北发展差异较大;形成南北两派方言;魏晋以后南方发展加快,南方方言的地位提高。

④结论:人口流动;民族交融促进语言融合、传播。

依据:汉代官话随着疆域扩展向周边扩展;魏晋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北方方言向南方扩展并与南方方言交融。

⑤结论:语言的演进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依据:古代早期各地方言多样化,随后逐渐融合,统一趋势明显。15、略

【分析】【详解】

论题:根据材料“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可以得出观点,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中国僧人传播佛教的史实进行论证。具体而言,如四大发明的外传,宋元时期,四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西方世界向近代化转型。如佛教的传播,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宋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