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含解析新版沪科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含解析新版沪科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含解析新版沪科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含解析新版沪科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含解析新版沪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一、单选题1.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顺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答案】C【解析】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由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2.关于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放大镜是凹透镜【答案】A【解析】A.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故A正确;B.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成实像;实际凹透镜也可能成实像,不过成像方法有些特别,先得用其他透镜产生一个虚像,则虚像(即虚光源)在凹透镜下可以呈现出一个实像,故B错误;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C错误;D.放大镜是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A。3.如图所示的透镜中最适合用来视察细小物体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BC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只有D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做放大镜运用,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最适合用来视察细小物体的是D。故选D。4.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A.①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答案】A【解析】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凹透镜;由图可知,①③⑤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故A符合题意。故选A。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肯定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肯定经过焦点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答案】D【解析】A.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不肯定会聚到焦点或一点,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全部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不会经过焦点,故C错误;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正确。故选D。6.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说明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由冰透镜对着大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由此可知冰透镜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故选A。7.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留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细致调整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始终变大,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肯定小于LB.肯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答案】A【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始终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肯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8.凸透镜是很多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红学习了凸透镜的学问后提出了以下有关凸透镜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D.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答案】B【解析】A.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项正确;B.近视眼使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须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项错误;C.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C项正确;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D项正确。故选B。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作会聚透镜.下列各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推断图中的透镜不属于凸透镜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图,平行光线经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起会聚作用是凸透镜;B图,发散的光线经透镜后,发散减轻了,所以起会聚作用,是凸透镜;C图中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显得更发散了,所以交战向右移动,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D图,从一点发出的光线,以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符合凸透镜的特点.故C不属于凸透镜.10.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轴分开肯定的距离,假如一束平行光沿主轴投射到1个透镜上,则()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B.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肯定是会聚光束C.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D.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肯定是发散光束【答案】B【解析】A、2个薄透镜沿主轴分开肯定的距离,焦点分开,位置不合适时,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入射,都不能得到平行光,故A错误。BC、平行光从右边入射,右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左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分开后相当于光源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故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肯定是会聚光束,故B正确,C错误。D、平行光从左边入射,凸透镜先对光线会聚,在焦点后又是发散的,由于两个透镜的距离不确定,所以经过2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故D错误。填空题1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它对光线具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答案】凹发散【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实力增加,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当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12.依据图中光的传播路径,可知方框内的透镜是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答案】凹【解析】由给出的光线可知,原本向中间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延迟会聚,故虚线框内的是凹透镜。13.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似乎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答案】折射凸【解析】[1]从侧面看铅笔似乎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2]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透镜焦点以内,此时起的是放大镜的作用。14.如图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小区,公共场所的“出入码”,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与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的镜片相同。【答案】凸远【解析】[1]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得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手机摄像头的镜片与远视眼的镜片相同。15.如图所示,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作用,当光从凸透镜进入空气折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会聚大于【解析】[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某一点,这说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2]凸透镜是玻璃制成的,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凸透镜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6.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下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_____透镜。【答案】凹【解析】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1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始终变大,由此可以推断该透镜的焦距肯定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会聚大于【解析】[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如题图所示,白纸最初距凸透镜20cm,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光斑始终变大,则没有经过焦点,该透镜的焦距肯定大于20cm。18.如图,一束平行光垂直照耀在直径为a的圆孔上,圆孔中有一凹透镜,在距离圆孔为L的光屏上得到直径为b的圆形亮斑,则这个凹透镜的焦距为______。【答案】【解析】由凹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知,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将图中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交于点F,则O、F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f,如图所示:利用几何学问可以求得:。作图题19.如图所示,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F为透镜的焦点),请画出:①入射光线;②反射光线;③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____)【答案】【解析】作出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得像的位置S′,连接S′F作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S的连线即为入射光线,再依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作出折射光线,如图(见答案)所示。20.请完成图中的光路。(______)【答案】【解析】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此时入射角是45°,反射角也是45°,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且其恰好平行于主光轴,依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的特点可以做出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21.光线通过图中虚线框中的透镜,传播方向发生了变更,请在虚线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答案】【解析】由图示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应是凹透镜,作图如下:试验题22.如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试验。试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视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1)试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__________;B处应当是_______光;该试验说明:我们平常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橙、_____、绿、蓝、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2)从试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__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_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_________作用。(3)如图所示,假如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耀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___________光(填“红”或“蓝”)。【答案】温度计示数上升紫红黄靛紫底边会聚发散红【解析】(1)[1][2]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B处为紫光;[3][4][5][6]该试验说明:我们平常看到的自然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7]依据光的折射规律,光透过三棱镜时,发生两次折射,最终的折射光线是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的;[8][9]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10]因为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因此图中b点的光线是红光。23.小明和小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小明上午其次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整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此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视为焦距.小华却告知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华实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在白纸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3)测量焦距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凸透白纸屏镜的焦距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经过探讨后,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与凸透镜玻璃的颜色有关;猜想2:与照耀太阳光的亮度有关;猜想3:与凸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有关;猜想4: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①依据所学学问,他们经过探讨。推断猜想1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他们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②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调整照耀到同一凸透镜上太阳光的亮度进行多次试验,发觉所得焦距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③小华他们在验证猜想2后,又选用直径和球形表面弯曲程度都不相同间的无色玻璃凸透镜进行多次试验来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你认为小华他们的试验____(选填“能”成“不能")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答案】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13.0正确见解析错误不能见解析【解析】(1)[1]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变更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而上午第2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2)[2]焦点在处,透镜光心在处,所以,焦距;(3)①[3][4]太阳光通过有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