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8/04/wKhkGWecGWCAX033AAJa6O76C3I867.jpg)
![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8/04/wKhkGWecGWCAX033AAJa6O76C3I8672.jpg)
![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8/04/wKhkGWecGWCAX033AAJa6O76C3I8673.jpg)
![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8/04/wKhkGWecGWCAX033AAJa6O76C3I8674.jpg)
![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18/04/wKhkGWecGWCAX033AAJa6O76C3I8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2、新加坡的开国元首曾回顾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觉年轻人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看到了这种倾向,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要防止新加坡社会过度的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C.彻底消除西方国家残余的殖民地文化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3、“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到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铁和青铜,甚至连金和银也可以经常加工制作,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B.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较为缓慢C.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D.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A.认为亚非文明是希腊文化的源头B.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君主专制统治D.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6、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7、下图为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插图。书中插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到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据此可知,当时()
A.基础教育注重弘扬传统文化B.提高国民素养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民族危机影响书籍形式创新8、宋代蒙学发展很快,编写了许多新的蒙学教材。朱熹弟子陈淳所编写的《启蒙初诵》主张“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朱熹编有《小学》一书,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纲,汇集古书中有关纲常伦理之格言,故事及若干基本知识技能。这表明南宋理学家()A.学术研究具有空谈性B.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探索C.确立了理学正统地位D.旨在挖掘儒家经书内涵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二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10月)。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2)材料二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11、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20材料二30世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简述20世纪30年代文化“中国化”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年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无论学术界、思想界还是政治界,都极力强调文化要民族化或中国化,从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文化“中国化”思潮。钱穆为此提出,要实现文化复兴,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奋起直追,尽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努力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使自己以“安”为终极理想的传统农业文化之精神斫丧或戕伐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的南北两部分形成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北方的游牧地带和南方的农耕地带。这两个地带的国家和民族经常互相交往,不管和平交流还是暴力交往,都是两个地带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的南北两部分形成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北方的游牧地带和南方的农耕地带。这两个地带的国家和民族经常互相交往,不管和平交流还是暴力交往,都是两个地带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材料二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3至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中国和西欧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特点,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13、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示意图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3)你如何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移民现象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引发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张元济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近60年,带领着商务诸君以“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在毫无成例可援的情况下,凭着集体智慧,1903年推出“最新教科书”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1912年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全新文化标准、1922年推出“新学制教科书”诠释了民国教育改革巅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即将响起,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8篇故事,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节,并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在每篇后面加以评点。8篇故事包括《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所涉及的人物却不止上述9人,比如《荆轲》一篇就记录了田光、樊於期、荆轲、高渐离四个人的慷慨就死。编书不仅有抵御外侮的意思,更有扭转社会风气、抵抗人格堕落的宏愿在内。
——摘编自吴小鸥《中国现代教科书之父张元济》等(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元济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元济取得贡献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2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第一批入学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有统一的课程设里和管理章程.1904年,晚清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丈”;“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沙之才”.1933年,国民政府规定英语学习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年政务院规定“初中一般不设外国语”.教育部更进一步强化了这叫脚中,连“二、三牟级原已授外国语科的一律停授”,强调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1978年英语重新被定为高考必考科目,同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英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童”;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开始六级考试;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钓,“英语热”向社会蔓延.以“英语的____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1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8、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9、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AB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2、B【分析】【详解】
材料“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说明的是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是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A排除;材料与消除殖民地文化残余无关,C排除;材料与复兴传统民族文化无关,D排除。故选B。3、A【分析】【详解】
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出现了释迦牟尼,A项正确;印度教产生时间是在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时间是在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排除D项。故选A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时期,4世纪末,匈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潮水般向西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民族迁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并非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涉及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速度,排除B项;材料所反映的主旨并非是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排除C项。故选D项。5、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亚历山大统治期间,大力推广希腊文化,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向“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赛事,一批“希腊”学者陪伴在他左右,可以得出亚历山大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D项正确;亚历山大并没有认为亚非文明是希腊文化的源头,另外从材料也不能得出亚历山大认为亚非文明是希腊文化的源头,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征确实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但是材料只体现了亚历山大推广希腊文化,没有“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而不是借助希腊文化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6、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可知,非洲文化、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殖民者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种族歧视,而是强调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排除B项;小说故事情节为虚构,因此无法真实再现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只能从侧面反映,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化融合,并未说明人民对和平的珍惜,排除D项。故选A项。7、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可知,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说明这一时期基础教育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重视,没有强调民众对国民素养的态度,无法得出提高国民素养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平等观念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无法得出民主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书籍涉及的内容,未涉及民族危机与书籍形式创新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的宋代时期的理学家们积极推动蒙学教育的发展,通过编纂教材的形式,将理学思想熔铸到童蒙教育教材中,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探索,B项正确;材料与学术研究的空谈性无关,排除A项;理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是在南宋理宗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挖掘儒家经书内涵无关,强调的是蒙学教育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详解】
(1)态度:根据材料“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归纳出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2)原因:从儒家思想的特征、中国的影响力、世界发展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态度:围绕批判继承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2)原因: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使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1、略
【分析】【分析】
(1)
内涵:根据材料“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可归纳出回归儒家本原;根据材料“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可归纳出排斥佛道;倡导儒学独尊;根据材料“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可归纳出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根据材料“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可归纳出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理学的兴起。
(2)
态度:根据材料“如何奋起直追;尽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努力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而不使自己以‘安’为终极理想的传统农业文化之精神斫丧或戕伐了”可归纳出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复兴中华文化。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日本侵华日益加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内涵:回归儒家本原;排斥佛道;倡导儒学独尊;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
意义: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理学的兴起。
(2)态度: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复兴中华文化。
背景:日本侵华日益加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中国:根据材料“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导致北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推动北民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历史进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与繁荣奠定基础等方面分析。西欧:根据材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冲击了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等方面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中各年份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内容可知,阶段性明显;根据材料“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可知,移民主体多样化;根据材料“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可知,控制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根据材料“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可知,注重培养亲英意识;根据材料“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可知,具有隐蔽的殖民性。评价:根据材料“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根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客观上改造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活动是英国对阿根廷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和重要体现,说明阿根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也促进了民族觉醒。【解析】(1)中国:导致北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推动北民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历史进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与繁荣奠定基础。
西欧: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冲击了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
(2)特点:阶段性明显;移民主体多样化;控制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注重培养亲英意识;具有隐蔽的殖民性。
评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根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客观上改造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觉醒;移民活动是英国对阿根廷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和重要体现,说明阿根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A是秦陵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B是周口店遗址,是古人类遗址,属于远古人类;C是丝绸之路;D是云冈石窟,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E是澳门遗址,见证中国明朝后期被葡萄牙殖民;F是殷墟,涉及商朝历史,因此不难做出排序: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良渚古城是中国的;A项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的;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国的,因此结合地图可以判断出①C②B③A
(3)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解析】(1)(填字母)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填字母)①C②B③A
(3)从文化和史学研究两个视角作答。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14、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可知,移民现象长期存在;根据“有大批山西人外迁”“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可知,移民形式多样;根据“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等信息可知,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可知,战争和社会动荡;根据“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可知,戍边和开发边疆;根据“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可知,民族融合;根据“大槐树移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移民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包括,人地关系紧张和发生自然灾害等。
(2)新情况:根据材料二中“山西人多商于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山西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生活、商业、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辩证分析可知,清代山西出现商业性移民,缓解了山西人地矛盾,改变了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了清代商业发展和山西财富的积累。【解析】(1)特点:移民现象长期存在;移民形式多样;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原因:战争和社会动荡;发生自然灾害;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融合。
(2)新情况: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缓解山西人地矛盾;改变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清代商业发展;促进山西财富的积累。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中“张元济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近60年”可知;开创了对教育有巨大影响力的商务印书馆;根据“1903年推出‘最新教科书’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1912年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全新文化标准、1922年推出‘新学制教科书’诠释了民国教育改革巅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出一系列现代教科书,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据“编书不仅有抵御外侮的意思,更有扭转社会风气、抵抗人格堕落的宏愿在内”可知,注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
(2)原因:根据材料中“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结合张元济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可知,其取得相关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具有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的情怀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解析】(1)贡献:开创了对教育有巨大影响力的商务印书馆;推出一系列现代教科书;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注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
(2)原因: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具有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的情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四、论述题(共1题,共2分)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所列的从1862年至1999年学习英语的群体变化,可以得出观点:英语的学习人群的交化与百年中国社会交迁。
根据材料中所列的不同时期学习英语的群体变化展开论证。如洋务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中“同文馆”“第一批入学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洋务运动期间学习西方技术以及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学习人数论证,如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校,但是学习的人数少,主要是满族贵族子弟;根据材料所列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材料,如“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从当时学习外语的目的、人群数量等角度分析。具体论证如:清末和民国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学到中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最后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习英语情况展以及材料“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开始六级考试;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钓,‘英语热’向社会蔓延”展开论证,如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到与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学习英语的主体由学生发展到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如这一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解析】示例一英语的学习人群的交化与百年中国社会交迁。
洋务运动期间;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校,但是学习的人数少,主要是满族贵族子弟;清末和民国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清洁与员工健康关怀合同
- 农产品销售居间合同委托书
- 有保证人借款合同
- 全新借钱的合同
- 制造业自动化技术指南
- 医院技术合作协议
-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协议书
- 商标权转让合同
- 游戏设计与开发作业指导书
- 房屋买卖意向书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深圳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高新区七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中南大学模板》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
- T-CISA 402-2024 涂镀产品 切口腐蚀试验方法
- 后勤安全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