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源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题文】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A.废丞相、设六部B.在中央设置内阁C.创立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3、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____“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来教育学生吗()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5、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两大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C.反“右”倾运动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6、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7、“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汉高祖时期D.汉景帝时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1368年,____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__。9、为了提倡儒学教育,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太学。10、______年,秦王______建立秦朝,在皇帝之下设立______太尉、______。1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2、1616年,____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世界闻名的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产自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官窑之中。()14、孙权于公元222年,在成都称帝,吴国建立。。A.正确B.错误15、历史上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英勇之师,和他们交战的对手是匈奴军。______(判断对错)16、()元朝时,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制度。17、“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材料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______(判断对错)18、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兼并战争的后果。______(判断对错)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2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地区?

(2)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2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贞观之风】太宗谓侍臣曰:“为政治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的话:薄赋轻徭,百姓家给,上无暴令之征,下有讴歌之咏。——《唐太宗集.金镜》(1)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盛世经济】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发明了如下图的农业工具,看图回答。

(2)两图的名称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用途?

【海内知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3)请你举出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至少举出两件)22、材料解析:

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

(2)“始祖”有哪些贡献?

(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2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3题,共15分)24、北宋前期;书生李某从泉州前往杭州探视兄长,他用交子选购了一些地方特产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哥哥。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5、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26、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8分)27、南宋初年;文天祥英勇抗金,取得了郾城大捷.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仁”的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A道家学派是老子创立的,主张凡事都有对立面;C项代表人物为韩非,主张以法治国;D项墨家学派是墨子创立的,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解析】【答案】B2、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事我国加强君主集权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是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就意味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高峰。顶峰之后就是下山;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灭亡。故是清朝的历史。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解析】【答案】D3、B【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4、A【分析】“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反映了辩证法思想,依据所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最早提出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故选A.

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以老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A5、D【分析】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因为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故选: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把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作用。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解析】D6、B【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放光芒。【解析】B7、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家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所以ACD不对,故选B。【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史实。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解析】【答案】朱元璋北京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推行儒学教育的主要措施。为了提倡儒学教育,元朝在中央设立国子学,不是太学,汉武帝时,为了推广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解析】【答案】把“太学”改为“国子学”10、略

【分析】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从材料内容看,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故答案为:

公元前221;嬴政,丞相,御史大夫.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点.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最后由皇帝决定.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知识点,应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公元前221;嬴政;丞相;御史大夫11、略

【分析】“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唐太宗曾引用古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告诫太子表明他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故答案为:

隋炀帝;唐太宗.

本题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考查了隋炀帝;唐太宗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唐太宗的相关知识.【解析】隋炀帝;唐太宗1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满族的历史。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解析】【答案】努尔哈赤皇太极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宋代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的认识。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229年,孙权称帝。所以本题错误,故选B。【解析】B15、×【分析】历史上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英勇之师是岳家军,与岳家军交战的对手是金军,不是匈奴军,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以考查岳飞的抗金斗争。岳飞的抗金斗争保护了南方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尊敬。

本题以岳飞的抗金斗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6、√【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发达交通。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南通往波斯、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方便。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7、√【分析】“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意思是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因此材料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8、×【分析】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故答案为:

×。

本题以王国维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主张。【解析】×19、√【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史实。【解析】√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20、略

【分析】

(1)本题以元朝疆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及澎湖巡检司的设立.

(2)本题以中国最早的纸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交子.

(3)本题以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的措施、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解析】(1)据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可知,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

(2)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可知,材料三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经济发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答案为:

(1)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2)四川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贞观之治”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太宗的话“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看出唐太宗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在用人标准上德行和学识的重要性,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魏征成为最著名的谏臣。“薄赋轻徭,百姓家给,上无暴令之征,下有讴歌之咏。”可看出唐太宗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注意减轻农民负担。(2)本题考查唐朝农业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发明的农具。观察图片结合教材知识可举,两图的名称各是曲辕犁、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是灌溉工具(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关系相关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可举唐朝与外国交往并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例子。答案如: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解析】(1)措施:一、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措施:一、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曲辕犁、筒车;用途:耕地(犁地)、灌溉(2)曲辕犁、筒车;用途:耕地(犁地)、灌溉2)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22、略

【分析】

本题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为依托,考查的黄帝贡献及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原因.

本题以华夏族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1)依据“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可知,“始祖”指的是黄帝.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2)依据所学知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

(3)依据所学知识;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答案为:

(1)黄帝.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

(3)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23、(1)据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君”指的是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严明法度,统一度量衡等。

(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但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事件:商鞅变法。商君:商鞅。

(2)具体内容: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严明法度,统一度量衡等。(答出两项即可)

(3)成功。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分析】

本题以贾谊《过秦论》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解析】【小题1】(1)据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君”指的是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