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E/32/wKhkGWecFY6ATsyCAAIWKgNW4ZA079.jpg)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E/32/wKhkGWecFY6ATsyCAAIWKgNW4ZA0792.jpg)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E/32/wKhkGWecFY6ATsyCAAIWKgNW4ZA0793.jpg)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E/32/wKhkGWecFY6ATsyCAAIWKgNW4ZA0794.jpg)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E/32/wKhkGWecFY6ATsyCAAIWKgNW4ZA0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C.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鱼类比藻类更严重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4、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相对稳定。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昆虫是肉食性昆虫B.乙昆虫是植食性昆虫C.邻近林区存在大量甲昆虫D.邻近林区存在大量乙昆虫5、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篱荣。厌氧细菌会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能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C.科学家发现了多种只存在于鲸落中的新物种,这些新物种具有潜在价值D.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A.五项B.四项C.三项D.二项7、六六六是一种农药,大量使用会直接对农作物造成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和土壤中,会通过一些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富集不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C.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不会超过外界环境浓度D.有害物质也具有物质循环的特点,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下表为研究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的分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营养级。
同化量(t·km-2·a-1)
未利用(t·km-2·a-1)
分解者分解(t·km-2·a-1)
呼吸量(t·km-2·a-1)
三。
90
15.00
11.94
39.31
二。
475
198
85
102
一。
2600
525
287
1313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65t·km‑2·a-1B.表中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95%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该湖泊生态系统只有3个营养级,抵抗力稳定性较弱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0、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分布区域的温度、湿度的范围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窄B.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窄C.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D.三种萤火虫可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相同的同一栖息地中11、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正确的是()
A.甲是互利共生B.甲是竞争C.乙是捕食D.丙是竞争12、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13、某海岸潮间带分布着海藻;浮游植物、海星、藤壶等生物种类;各种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觅食,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海星和荔枝螺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大幅增加D.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14、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B.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自生原理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1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9、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0、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1、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2、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中总N的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________;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渡生长。
(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____________。
(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具体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4、如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种群的数量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
(2)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___点进行捕捞。
(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10mL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25、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影响茶叶的品质。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通过绿色植物(如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从而降低环境中污染重金属的浓度,以达到修复被污染环境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茶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最终主要看它的___________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结果(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项目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普通茶园个体数1615982601物种数574834丰富度指数7.726.835.22
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其上蜘蛛的相关指数,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___________来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是主要的茶树害中,这些害虫属干生态系统中的____消费者。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____较多;可以明显降低害虫数量。
③研究发现,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研究发现,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积累,土壤腐殖质的质量下降,试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④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
(2)从图中可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能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3)从图中可看出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不同特点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4)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温室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项)。
(5)草原上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
(6)该草原上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格桑花,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多样性。格桑花开花时五颜六色,当地牧民都非常喜欢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27、猴头杜鹃为常绿灌木;树高约2~5m。为更好的保护猴头杜鹃种群,促进其良性发展,科研人员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猴头杜鹃纯林与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的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
(1)在两种林地各选择3块样地,每个样地设置相邻的6个______(“1m×1m”或“10m×10m”)的样方。猴头杜鹃分布不均匀,最好选择猴头杜鹃分布______的地段作为样地。
(2)通过测量植株地面处的基径并划分等级,可间接推出猴头杜鹃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两种林地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表。猴头杜鹃种群不同龄级猴头杜鹃的个体数IIIIIIIVVVIVIIVIIIVIII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72116141171912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301461100
注:I;II为幼树;其他为成龄。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猴头杜鹃种群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
(3)猴头杜鹃纯林自我更新速度慢,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高,其他物种很难迁入其中,使其在大面积病虫害爆发时易受到打击。为使猴头杜鹃林良性发展,可适当对______进行砍伐,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4)下列与猴头杜鹃有关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______。A.猴头杜鹃纯林中猴头杜鹃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B.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占据什么位置C.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的死亡率为多少D.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与长苞铁杉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
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B错误;
C;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C正确;
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点睛】2、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群来承担的。
【详解】
A;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
C;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
D;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3、C【分析】【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在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不同。
【详解】
A;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
B;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C错误。
D;植物的分层能为动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所以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睛】4、C【分析】【分析】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相对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通过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甲→乙;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详解】
A;通过上述食物链的分析;甲昆虫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植食性昆虫,A错误;
B;乙昆虫则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肉食性昆虫;B错误;
C;因为森林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有抗药性,所以,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C正确;
D;因为森林施放化学杀虫剂后;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没有抗药性,所以,附近林区不会存在乙昆虫,D错误。
故选C。5、C【分析】【分析】
鲸落形成生态系统;则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组成物质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
【详解】
A;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无法循环利用,A错误;
B;有机物被分解为组成物质的元素才能在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B错误;
C;新物种存在目前无法确定的潜在价值;C正确;
D;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组成。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水分、无机盐、空气。②能量:热能、光能。
b;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②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c;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②作用: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d;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
①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有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有些细菌是消费者,如寄生生活的细菌,①错误;
②生产者指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③寄生生活的植物不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
④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
⑤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如: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7、B【分析】【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生物富集指的是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富集作用;而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属于物质的内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富集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该物质浓度越高,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分析;某些难于分解的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会超过外界环境浓度,C错误;
D;有害物质作为物质的成分;也具有物质循环的特点,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有差别,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C:D【分析】【分析】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600t·km‑2·a-1;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计算;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90÷475=18.95%,B正确;
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C错误;
D;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不一定少;营养结构也不一定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弱,D错误。
故选ACD。9、A: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而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屎壳螂、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大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
A;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B;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C。10、B:C:D【分析】【分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纵轴代表温度,横轴代表湿度,故三种萤火虫温度适应范围为乙>丙>甲,湿度适应范围为甲>丙>乙。
【详解】
据图可知;仅考虑温度时,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最广;丙其次、甲最窄;仅考虑湿度时,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最广、丙其次、乙最窄;另由于三曲线没有共同的部分,所以三者不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BCD。11、A:C:D【分析】【分析】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详解】
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CD。
【点睛】12、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13、A: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详解】
A;生物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图中生物没有分解者,A错误;
B;海星捕食荔枝螺;同时两者都捕食藤壶和贻贝,所以两者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图中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生物所占的比例;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大量繁殖,占据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减少,石鳖、石槭数量因食物减少而减少,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据图可知,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D正确。
故选AC。14、B: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2;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详解】
A;矿区的土壤条件被严重破坏;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不符合题意;
B;超载放牧;生物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符合题意;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使得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6、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0、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21、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分析】
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1)不同水层生活不同的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水体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会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由曲线图可知;黄菖蒲处理组总氮数下降最多,故除氮效果最好。
(3)水生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而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
(4)水生植物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利用,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
(5)可以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点睛】
富营养化水体中N含量较高,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与藻类竞争降低水体中N含量,同时还应该减少污水排入。【解析】垂直结构生产者群落黄菖蒲竞争利用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23、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群落中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这些生物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瓶有光照即有能量的输入,较为稳定,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的输入,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不如B瓶稳定。
【详解】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2)B瓶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降低;植物的种群密度降低,为浮游动物提供的氧气和食物不足,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识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生物群落竞争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降低氧气和食物不足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五、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1;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K处种群数量最大。
分析图2,曲线图从O-b种群增长率大于0,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从b-c种群增长率小于0;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详解】
(1)图1中的K/2时;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2中的a点。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J”型曲线,则λ为大于1的定值。
(2)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的b点即达到K值时进行捕捞。
(3)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解析】a大于b抽样检测25、略
【分析】【分析】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随着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就越高。
【详解】
(1)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一个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最终主要看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2)因为大豆吸收了重金属;故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土壤中而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固氮使土壤肥力增加。
(3)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由于蜘蛛活动范围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弱,故调查蜘蛛个体数(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由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表格中蜘蛛的物种数量确定,统计蜘蛛物种数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
②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是主要的茶树害中,这些害虫以植物为食,属干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个体数和物种数较多,可以通过明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来控制虫害。
③重金属大都是不易分解的;被消费者食用后,不易分解,残留在生物体内,当它被下一级消费者捕食后就直接转移到这一级消费者体内,依次被下一营养级转移和积累,所以营养级越高,食物链越多,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就越多,故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土壤腐殖质是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而来,土壤有机物积累,土壤腐殖质的质量下降说明有机物被分解得少,其原因是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数量降低,其降解有机物能力下降。
④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和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治理污染的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①.水平结构②.结构和功能③.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④.记名计算法⑤.样方法⑥.捕食⑦.初级⑧.个体数和物种数⑨.营养级别高,重金属难分解,沿着食物链积累⑩.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减少⑪.喷洒除草剂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公开课 听课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 滨州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
- 桥梁空心板施工方案
- 初中语文听评课记录文字
- 安全用电协议书免责版
- 2025年度国际贸易结算合同范本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同底数幂的乘法》听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听评课记录1
- 2025年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租赁车辆保险及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 长安大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业需求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医院物业管理制度
-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双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练习100道及答案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 提升模组良率-六西格玛
- DL-T+5196-2016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