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小学!1!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
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L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可以看作射线呢?
(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①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限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②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版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彳立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
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26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质疑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课后总结.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过程
O情境激趣,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的游乐园玩一玩。(课件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
游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也蕴涵很多规律,要想获得知识、发现规律,同学们就要运用自己
的智慧,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幅生动形象的游乐园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1、探究除数不变时,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8中的Q)
题]
(1)课件出示导学要求。
①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商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怎么变的?
③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2)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2、探究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Q)我们再来观察教材87页例8中(2)题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
和商变了)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观察。
①从上到下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②从下到上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3)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
(4)师总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和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更大数的比较大小上来,学会改写大数。本节课在教学设
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在设计比较大数大小的过程中,先着重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通过类推的方法
分步进行尝试,解决更大数的大小匕俄的几种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位的意义和数位的顺序
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匕瞰的方法,最后引入教材情境,完成多位数大小的排列。
2.突出观察比较,掌握方法。
在设计大数的改写活动中,先用课件出示两组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以"万"或
"亿"为单位计数的.好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对比两种计数方法,观察特点,探究
出改写的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O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T立?
43600607003589710056427800
2.比一比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出示课件)
1098o9984378。4387
引导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大小匕啜的方法。
3.引入新课。
生活中还有很多较大的数,我们不但要会读写,同时还要会对它们进行匕徽,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大数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迁移
过渡。
O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大数比较的方法。
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1)激趣引入问题。
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和自治区的位置: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师:你去过这些省吗?你能比较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的大小吗?
(2)学生尝试比较。
⑶汇报比较方法。
(迁移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4)排列各省、自治区的面积。
①排列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
师:你能将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吗?
学生自主排列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660000>1230000>490000
②排列5个省和自治区的面积。(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
师:你能把情境图中5个省和自治区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与同桌交流比较
的方法。
学生独立试做,全班交流匕瞰方法。
⑸弓|导学生归纳较大数的比较方法。
多个较大数进行比较时,可以按位数分一分,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把相同数位
上的数进行比较会简便些。
2.大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信息,发现不同。
①课件出示信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大约是:166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人口总数大约是:14亿人。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
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
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
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
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
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I质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
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匕喉,很
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
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
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食资料,并互相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亿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认识亿以内数和读万以内数的经验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温故知新,做好铺垫,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复习数级、读数等知识,勾起学生
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做好铺垫,并在知识的迁移中使学生在思维能力、迁
移类推能力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关注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先教学整万数的读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
字;在此基础上进行非整万数读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
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总结出读数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数位顺序、表计数器
学生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贾,从()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万
级上的数位有()、()、()、()。
2.读出下面各数。
3612236112366123
师: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分级和万以内数的读法,突出个级数的读法,有利于把个级数的读
法类推到万级,为本节课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做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时,应注重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与几
何”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很多,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归纳,在知识的梳
理、规律的寻找、正误的判断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个环环
相扣、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让学生
说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帮助记
忆理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O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
(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开当几
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二、三、五单元的内容,想一想
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1.小组汇报交流。
2.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
师:你们认为这三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生小组合作交流)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角的度量。
(1)课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图形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②以下面的点为端点,先画出3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再想一想,还可以画几条射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12-1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可以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2.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培养整体考虑决定事件顺序的习惯,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六,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去小明家看看?
2、探究新知,掌握规律:
(1)沏茶问题
(课件)见了李阿姨,小明怎样说?小明很有未战的请李阿姨坐下,还要给李阿姨沏上一杯热
茶。沏茶的步骤有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读时间表)
师:如果你是小明,怎样安排这些事,使李阿姨能尽快喝上热茶?一共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安徘?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展示时间安排
板书:1+1+8+1=11(分)
指出,这就是流程图,下面要再写出时间的计算。
(2)总结方法:有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物门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做,这就是
优化。通过刚才解决的问题,你说说怎样才能节省时间?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再做其它事情可以节
省时间。
联系生活举例。听广播与刷牙、洗脸、吃饭、读英语。
(3)烙饼问题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妈妈准备作他最拿手的烙饼招待李阿姨。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样烙饼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
生:两面都要烙
生:每面3分钟
师: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怎样烙?
学生回答演示生:6分钟。烙一面需要3分钟,两面就要6分钟。
师: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学生回答并演示
生:6分钟。因为一口锅可以烙两张饼,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张饼一样,
也是需要6分钟。
师:如果烙三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这么多答案,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操作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用圆片代表3张饼,
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然后将你们的方案,填到你们的表格中。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烙的?(两人合作一人填表,一个操作)
方法1:
生1:先两张同时烙好,需要6分,再烙好剩下的一张,需要6分,共烙4次,花了12分。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案?
方法2
生2:第一次先烙饼
1、饼2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二次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三次烙
饼1和饼3的反面,也需要3分钟,总共用了9分钟,共烙3次。
师:大家明白吗?谁再来演示演示。
师:课件演示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
师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一起操作:
我们先烙饼1的正面和饼2的正面,3分钟后,把饼2拿出来,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
的正面,3分钟后,饼1熟了,接下来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3分钟后饼2和饼3
也熟了。
师:这种方法为什么快?
生:锅里一直都有两张饼。(课件出示:烙3张饼的两种方案)
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这种方法时,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这样不浪费时间,
烙的最快,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4)拓展提高,总结方法师:烙4张饼怎样烙最快?
生:2张2张地烙,需要12分钟
师:烙5张饼怎样最快呢?(同位交流)生:先烙2张,与用最佳方法烙3张,用15分钟
师:烙6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生:用最佳方法烙3张2次,用18分钟生:2张2张的烙3次,也是用18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用18分钟,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3张3张的烙,这种方法比较好玩。
生:我喜欢2张2张的烙,这种方法省劲,3张3张烙太麻烦了。
师:我也喜欢2张2张的烙,同样的时间,这种方法比较省劲些。师:烙7张饼,最快需
要几分钟?
生抢答:21分钟
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说说你的想法依次说出8张、9张、10张饼的烙法
师:观察这张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多用三分钟,你看5张饼是15分钟,6张饼是18分钟,那7
张饼就是21分钟
规律1:用最优化的方法烙,饼的张数乘每面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少时间
板书:每面所用的时间x饼的张数二所用的最少时间
师:从饼的张数和烙饼的方法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规律2:我还发现了双数张时是2张2张的烙,超过3张的单数张都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
法
师:如果烙20xx张饼需要多少时间?
3、实际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早晨时间安排)
学生写出流程图,再写出计算过程
(2)师:同样在美味餐厅里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件出示早晨时间安
排)
(课件出示星期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
的时间者厢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师:先想一想,再和挨着的同学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应该按怎样的顺序?你的理由呢?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小结:炒菜的时间相等,等候的时间不一样,哪一种方法能让客人等候的时间短一些呢?(同
时进行尊老爱幼思想的渗透.)
(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说一说。
4、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生活和
学习中提高效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
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
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人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
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
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题:小数加减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1)课件呈现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书店里,小女孩想买2本书,小男孩想买1本词典。
师:一起来看这两本书的价格,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课件呈现提出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1)6.45+4.29(2)6.45-4.29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门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
和减法。
(2)探究算法
先看算式6.45+4.29,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约一共有多少钱?
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花的钱数呢?生:我想用列竖式的方
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看来大家都选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当我们遇到新知识时,通常会怎么做呢?
生:想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学过整数的加减法。
师: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你能用学过的整数力雌法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吗?请
同学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思考,并在练习本计算,算完后在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3)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认为)
师:说得有道理!这是你们组的想法。还有谁想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呢?
师:其他组的同学,你们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
师:要正确的计算小数加法,一定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啊,相同数位对齐是正确计算小数加法的关键,那我们把这关键的地方记录下来。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相同数位对齐,就能保证计数单位相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师:同学们计算不仅要算得准,还要算得快,那么计算小数加法时,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
们快速而准确地把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把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是小数的标志,是不是把小数点对齐了,就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把相同数位对齐,
提高计算的速度呢?我们通过题目来体验一下!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53+4.67=
16.07+24.89=(小数末尾有0时要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这是数学的简洁美.)
师:你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看来把小数点对齐就能快速地帮我们把相同数位对齐了。不
会出现像的情况。板书:小数点对齐。
师:通过我们探究这几道小数加法题,你觉得计算小数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
得数点上小数点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找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还掌握了方法背后的道理。
2、小数减法师:顺利地解决了第1个问题,再来看第2个问题,是用减法计算的,你们
会计算吗?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找一名做得快的同学到讲
台上板演。)6.45-4.29
(2)汇报:
师:你们和他的计算结果相同吗?(相同)师: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结:小
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得数点上小数点
(3)完成下面两道题,并且验算。
7.2~0.8=
5.64-1.78=
(4)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师:回顾我们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说说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师:将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新发现?
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的是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
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减。
三、巩固应用
1、改错。
2、解决问题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不能仅仅依靠计算判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四、回顾整理
真是个生活中有心的孩子。同学们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不但要善
于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用旧知识帮助学习新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这样才
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智慧!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随机思
想,树立随机意识。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
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做探究交流的小主人。
本节课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
己的想法,最后小组合作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其间教师
只是T立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O引入复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条形统计图?
生: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对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人清楚地看田数量的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再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复习做好准备。
O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1页4题。
Q)明确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2)学生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各组汇报成果,投影展示条形统计图。
(4)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②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③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出横轴、纵轴、每格代表几人;各种直条代;表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L结合生活实例交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
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较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
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人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一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一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一用最小的N1去量,把N1对折1次,再去量;把N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一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平角、周角,了解直角、平角、
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2.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3、能利用已经学习得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有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城有没有相交?它们有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
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
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操作与运用
1、给一张正方形,做一组平行线,说出你的操作方案。
2、给一张正方形纸,做一组垂线,说出你的操作方案.
3、在大写字母中找出平行线和垂线。
4、过直线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盒垂线。说说操作步骤。思考,如果这一点在已知直
线上,你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吗?
5、第五题:指一指,说一说。
6、看看角1和角2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猜一猜,量一量。
7、自来水管在那里?怎样接比较合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话的。
8、第八题:在书上按要求操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6题,第7题。
教学反思: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
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
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万法。
教学难点:用内外圈刻度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量角器、ppt课件。
一、旧知迁移,引出问题
1.回顾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结论:准备好测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
上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2.引出问题。
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1.认识量角器
(1)请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匚报,
①量角器上有两升咳度,分别叫做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分别是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
度线。
③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个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
记作。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记作
2我角
Q)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吗?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课件出示教材26页Nl和N2,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呢?
(1)估一1古,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2)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度量的'?
(3)圆只交流。
(4)师生小结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时要做到两个重合,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
重合。读度数时,如果用的是内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内圈刻度的度数;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
线,就读外圈刻度的度数。
4.画角
(1)学生尝试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
(2)学生交流画角的方法,提出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师生小结。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图中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2.画一个115。的角。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杳复习
1、请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数位表、
(板书如下)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65920030060400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4、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干就在干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T立上写0。
二、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
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
的数,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提问:你们是怎么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
后在后面加四个0就可以了。)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上面三个数。
引导学生小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2)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①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写出十万,并追问:在什么级上写?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写数的I质序和读书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这个数一共有几级?万级怎样写?个级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小结:这是写数和读数不同之处、写数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T立上写0;读
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者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③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再说一说怎样写的?
(3)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写作:
五万零三百写作: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2、完成下面三个写数题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用箕盘上拨出下面各数,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一千零五十五万四千零三十万零三十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3、判断下面的数写得对吗?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四万五千二百写作:45200()
三百零六万写作:306()
一千零二万四千五百写作:1024500()
4、写出下题横线上的数(投影)
(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克粮食,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一百三十万千克的粮食。
(3)某省今年共栽树一千零五十万零八百棵。
(4)钢铁厂今年共炼钢四十万零七百吨。
5、思考: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同学们都理解了,那么含有三级的数的又应该怎么写呢?
四、课后作业
L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出来、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1999年我国共生产彩色电视机四千二百六十二万台。
(2)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占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占世界第
五位。
(3)1999年来华旅游总人数约七千二百八十万人次。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
五、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
名氏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
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瓶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补全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在方格名氏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二年级课本图片)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吗?它们都是什么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这就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关于轴对称图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并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
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出示例1图片
它是轴对称图形码?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会……(重合)
图形上的线段会……(重合),线段上的点呢?……(也会重合)。如果这里有一个点A,
会与哪个点重合?(生上台指)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点A和点A'
互为对称点。
问题1:仔细观察点A、点A'和对称轴,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
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陪诊师考试复习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骨外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 河道清淤施工合同
- 山东省个人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2025新版设备租赁的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授权股份转让合同范本
- 两带一枪消防培训
- 做工地围墙合同范例
- 2024年6月自建房电梯井道防水处理合同
- 2025长期雇佣合同模板
- 山东省实验科创班试题2022
- 文创产品设计开发(new)
- 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卡变电工程
- MSA-测量系统分析模板
- 10kV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电机与变压器(第6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下 The Best Time of
- 某医学院医学生肾病科疾病教案-肾小球疾病
- 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策略
- 医疗行业商密解读分析报告
- 高边坡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