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B.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激素、神经递质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2、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将光信号转化成其他信号,最终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重力能被植物根、茎中的某些细胞或某些物质感知并被转化成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信号C.从“唤醒沉睡的种子”到“瓜熟蒂落”的多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植物激素直接参与D.树木的年轮和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B.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D.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4、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苯丙酮尿症B.pH值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H状腺机能亢进5、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感染COVID-19病毒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B.侵入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D.当人体再次感染COVID-19病毒,记忆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如图。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一般是树突、轴突或者细胞体的膜B.有这种突触结构的反射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快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D.结构A和B间的突触间隙可含有多种激素7、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糖原和尿素都是细胞外液重要的组成成分B.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C.图中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图中③渗回血浆的量大于渗入淋巴液的量8、下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

A.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等进行②过程9、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0、随着骑行热潮的涌起,骑行已成为众多有氧运动爱好者的选择。有氧运动是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运动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可能增加B.有氧运动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可能增加C.有氧运动过程中运动系统活动增强,机体产热大于散热D.有氧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1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分辨精细的部位在躯体感觉中枢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短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2、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3、高糖、高脂肪膳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图是健康成人和肥胖症成人一次性口服100g葡萄糖后,150分钟内测得两者血浆胰岛素浓度及肥胖症成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注:健康人空腹下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低于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B.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C.该肥胖者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D.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加重胰岛A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负担,将引发糖尿病1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D.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胰岛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细胞。

(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细胞器)有关。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___。16、情绪。

它们都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是短暂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这种情绪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_________。17、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______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参与。18、各级中枢的功能: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_______调控。脑分为大脑,主要功能是_______;小脑,主要功能是______,脑干,主要功能是_______,其中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19、请根据下列资料区分人体的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舔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资料5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0、马匹多次接种破伤风菌后,其血清内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用来医治破伤风菌感染者。______A.正确B.错误21、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______A.正确B.错误22、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______A.正确B.错误23、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能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6分)24、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5、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2题,共8分)26、α-syn是一种神经细胞突触核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可溶的单体形式存在,当其聚集成不溶性寡聚体(α-synPFF)时,可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导致帕金森病。

(1)科研人员用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α-synPFF)处理小鼠脑细胞;连续观察14天,发现细胞内的PARP1蛋白增多,有些脑细胞开始死亡,可初步假设α-synPFF使脑细胞死亡的机理为______。

(2)研究人员用α-synPFF和三种PARP1抑制剂(ABT;AG,BMN)处理小鼠脑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脑细胞的死亡率,结果见如图。

据上图可知PARP1抑制剂能______α-synPFF对脑细胞的致死效应;且______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实验结果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假说。

(3)为了在活哺乳动物中进一步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将α-synPFF注射到正常小鼠和缺乏PARP1基因的小鼠的大脑中。如缺乏PARP1的小鼠脑细胞比正常小鼠脑细胞______,则能验证PARP1的作用。

(4)PARP1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据如图可知;α-synPFF激活NO合成酶,NO含量增加造成DNA损伤,过度激活PARP1.在PARP1存在时会导致神经元产生______,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另外PAR通过核孔,在______中与α-synPFF结合,______(填“促进”或“抑制”)α-synPFF积聚,加剧细胞死亡。

(5)综上分析,你对治疗帕金森病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______。27、阿卡波糖是国外开发的口服降糖药;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和黄酮CH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此,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和淀粉同时灌胃小鼠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其血糖水平,实验设计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每组10只)给药量(mg/kg体重)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mmol/L)0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生理盐水-4.3711.037.885.04阿卡波糖4.04.127.627.575.39NB4.04.19x16.825.20CH4.04.24x27.205.12NB+CH4.0+4.04.36x35.495.03

(1)将淀粉灌胃小鼠后;其在小鼠消化道内水解的终产物为___________,该物质由肠腔经过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请将这些部位按正确路径排序:___________(填字母)。

a.组织液b.血浆c.小肠上皮细胞d.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糖水平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___________、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本实验以___________作对照组;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等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

(3)该研究的结论为:NB和CH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且二者共同作用效果更强。下列对应表中x1、x2、x3处的数据排列中符合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___。A.7.157.626.37B.7.607.286.11C.7.436.267.75D.6.087.027.5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免疫调节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据此答题。

【详解】

A;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

B、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激素、神经递质分别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都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C正确;

D;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选A。2、C【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和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

A;受到光照射后;植物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

B;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细胞和物质;可以将重力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B正确;

C;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各项生命活动,但是激素不直接参与各项化学反应,C错误;

D;春夏季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细胞体积大,植物生长快,形成的木材质地稀疏,颜色较浅,反之,秋冬季颜色较深,形成年轮;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因此这两种现象都能体现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D正确。

故选C。3、D【分析】【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详解】

A、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A错误;

B、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B错误;

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所以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液,不会50%在细胞内,50%在细胞外,C错误。

D;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

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主要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其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是一种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是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温度改变或渗透压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主要环境;当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符合题意;

D;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并非由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引起,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5、C【分析】【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

B;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能与病毒结合,B错误;

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

D;记忆细胞不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两者之间为突触间隙。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B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A错误;

B;结合题意“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可知;该特殊突触结构的存在减少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故有这种突触结构的反射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快,B正确;

C;据图可知;A和B之间存在通道蛋白,可允许局部电流和带电粒子直接通过,而局部电流的传递反向是双向的,C错误;

D;结构A和B间的突触间隙实质为组织液;组织液中可含有多种激素,D正确。

故选AC。7、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与③之间相互渗透;且③能进入②,②能进入①,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

【详解】

A、糖原是人体内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组成细胞外液,①与③之间相互渗透,且③能进入②,②能进入①,因此①是血浆而不是血液,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B错误;

C、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③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即图中③渗回血浆的量大于渗入淋巴液的量,D正确。

故选CD。8、A:B:D【分析】【分析】

人体血糖的来路主要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等。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详解】

A;过程①消化吸收、④氧化分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抑制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过程;B正确;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抑制⑤(糖原的合成)、⑥(转变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等过程;C错误;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等进行②(肝糖原分解)过程;升高血糖,D正确。

故选ABD。9、A:C【分析】【分析】

1;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会释放出淋巴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它可以加强其免疫效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2;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

【详解】

A;抗体是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A正确;

B;青霉素是一种药物;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

C;利用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正确;

D;体液中的溶菌酶是其他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

故选AC。10、A:B:D【分析】【分析】

有氧运动是通过规律的运动;达到锻炼的效果,又没有剧烈运动,尽可能减少无氧呼吸,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详解】

A;运动过程中消耗了能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提供能量,A正确;

B;有氧运动过程中;排出大量汗液,体内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尿液,B正确;

C;有氧运动过程中运动系统活动增强;体温保持不变,机体产热等于散热,C错误;

D;有氧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快;呼吸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BD。11、B:C【分析】【分析】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详解】

A;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A错误;

B;分辨精细的部位在躯体感觉中枢因为动作精细复杂;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B正确;

C;神经系统的体节具有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正确;

D;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BC。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题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细胞。

【详解】

A、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若③是脑细胞,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⑤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A错误;

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C正确;

D、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①血浆中,与①血浆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错误。

故选ABD。13、B:C【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该图为健康成年人;肥胖症成年人一次性口服足量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出,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高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该肥胖者由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导致血糖利用异常。

【详解】

A;根据曲线图分析;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A错误;

B;一次性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量增加,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B正确;

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上受体;使得血糖浓度下降,该肥胖者血糖浓度高,而胰岛素浓度也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C正确;

D;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故选BC。14、B:C【分析】【分析】

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活动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并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详解】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因此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A正确;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能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特定的刺激,B错误;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C错误;

D;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D正确。

故选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分析图二:A表示突触前神经元;B表示突触后神经元,C表示突触间隙。

【详解】

(1)由于靶细胞膜上有受体;所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

(2)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3)下丘脑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4)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5)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6)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作用后就会被分解,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性兴奋。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糖蛋白(受体)胰岛B细胞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反应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高尔基体流动性持续性兴奋16、略

【分析】【详解】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是短暂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这种情绪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解析】①.抑郁②.抑郁③.抑郁症17、略

【分析】【详解】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中,需要机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人体内,呼吸系统吸人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才能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解析】水水内环境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18、略

【解析】①.脊髓②.脑③.高级中枢④.调节机体的活动⑤.维持身体平衡⑥.维持生命⑦.调节体温、水平衡、控制生物节律19、略

【分析】【分析】

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详解】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则根据定义:资料1属于第一道防线;资料2属于第一道防线;资料3属于第一道防线;资料4属于第二道防线;资料5属于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资料1、资料2、资料3;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资料4;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资料5;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资料5;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解析】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资料5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0、A【分析】【详解】

马匹多次接种破伤风杆菌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血清中含有抗破伤风抗体,抗体进入人体后与破伤风菌结合,抑制破伤风菌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达到医治破伤风菌感染者的目的。

故正确。21、B【分析】【详解】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故错误。22、B【分析】【详解】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而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效应器,错误。23、A【分析】【详解】

胰腺可作为效应器;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故正确。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6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组织液血浆(或血液)蛋白质①②④高于25、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详解】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