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a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由图1可知,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C.由图1和图2可知,甲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将图中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2、(2011•南充)2011年5月1日起,国家加大了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酒中都含有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氧化物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5:16C.乙醇属于有机物D.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3、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干冰升华B.CO2溶于水C.石油的分馏D.自制净水器净水4、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A.化学与安全:

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C.化学与健康:

食用新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B.化学与生活:

水中有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灼烧闻气味D.化学与材料:

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A.AB.BC.CD.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B.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葡萄糖和碳酸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6、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O→Cu→CuOB.Ca(OH)2→H2O→Ca(OH)2C.O2→Fe3O4→O2D.Fe→FeCl2→Fe7、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则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A.

B.

C.

D.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小明同学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干燥的小花,按下图进行实验.能够观察到紫色小花变红的是()A.

喷稀醋酸B.

喷水C.

直接放入CO2中D.

喷水后放入CO2中9、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保存不当受光照射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如下:2CHCl3+O22HCl+2COCl2,则有关氯仿的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酚酞试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B.用AgNO3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C.用水检查氯仿是否变质D.倾倒氯仿进行检验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10、“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1、实验室用食盐制纯碱操作步骤是:rm{(1)}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rm{(2)}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rm{(3)}将操作rm{(2)}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rm{(4)}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rm{.}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不正确的是rm{(}rm{)}A.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B.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C.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故先结晶析出D.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一定不饱和12、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某密闭容器中有甲烷(CH4);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CH4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X4536A.日常燃烧甲烷不会产生温室气体B.表中“X”值为6g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16g甲烷在50g氧气中燃烧会生成CO、CO2、H2O13、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K2SO4、BaCl2、NaNO3、NaClB.稀HCl、Na2CO3、BaCl2、Na2SO4C.KOH、MgSO4、CuSO4、稀HClD.KCl、AgNO3、KNO3、NaCl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小欣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协助他.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主要成分碳式碳酸铜)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__色粉末;

(2)将“铜绿”粉末用____(仪器名称)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____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____,溶液呈____色,同时有大量____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____加热后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____色,试管口有____滴出.

【结论】: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Ⅰ)____;(Ⅱ)____.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请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____.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分子____;

(2)3个氢离子__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它的符号为__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16、(2011•泰安)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

(2)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17、根据结构示意图填空(填序号)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

(2)达到了稳定结构的是____

(3)共含有____种元素.18、(2014秋•博山区校级月考)改正如图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操作的错误.

①____

②____.19、甘蔗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已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请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6分)20、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硫酸铵[(NH4)2SO4]是一种氮肥.为了给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小明对这两种肥料作了相关性质的探究.

【友情提示】: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并完成以下各题

。探究过程K2CO3(NH4)2SO4结论及化学方程式①、分别取碳酸钾和硫酸铵固体,加足量水搅拌,测其温度变化情况得到澄清溶液;

温度无明显变化得到澄清溶液;

温度明显降低都易溶于水;

硫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②、取①中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判断其酸碱性____变红碳酸钾溶液显____性

硫酸铵溶液显____性③、另取①中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____无明显现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④、再取①中溶液分别加入Ba(OH)2溶液,观察现象产生

白色沉淀____(NH4)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交流共享】:①硫酸铵不宜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酸化而板结;草木灰的使用既实现了变废为宝,还起到了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

②草木灰和硫酸铵能否混合使用?(填“能“或“否”)____

【知识拓展】:若要鉴别失去标签的碳酸钾和硫酸铵固体,下列试剂不可用的是:____.

A、水B、稀盐酸C、氯化钡溶液D、无色酚酞试液.21、(2009•白下区一模)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下述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___.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____(写粒子符号).

(4)硝酸钾常用作化肥,其所属化肥种类是____.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图表示用配出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g,水的质量为____g.

(2)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写化学式).

(3)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4)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3、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1: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2: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12+H2O2+2NH3•H2O+____═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2)方法2中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会造成氨水挥发外,还能____.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填“方法1”或“方法2”)24、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____;

(2)水银不是银,是一种金属的俗称,这种金属是____;

(3)既可以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

(4)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是____;

(5)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B、由图1知,b物质完全溶解,则b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C、由图1可判断a、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再根据图2中t2℃时,溶解度较大的是b的溶解度曲线;

D、图1中b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不一定会析出晶体回答本题.【解析】【解答】解:A;由图1可知a物质有不溶解的;说明达到了饱和状态,故A说法正确;

B、由图1知,在该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则b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B说法正确;

C、由图1可判断b物质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再根据图2中t2℃时,溶解度较大的是b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故C说法错误;

D、图1中b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溶解度减小,但是在t1℃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则不一定会析出晶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D.2、C【分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乙醇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

B、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24:5:16;故B不正确;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该物质含C;H、O三种元素,乙醇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其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并不含氢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利用乙醇的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完成对乙醇的有关判断.

3、D【分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自制净水器净水只是利用石英沙、小卵石的过滤作用;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4、C【分析】解:A;重金属中毒的原理是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而鲜牛奶、豆浆含有蛋白质,所以可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有异味;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故B正确;

C;新鲜黄瓜富含大量维生素;所以不能补钙;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故C错误;

D;塑料、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重金属中毒的原理、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进行解答;

C;根据新鲜黄瓜富含大量维生素、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进行解答;

D;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析】【答案】C5、C【分析】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复合肥中不一定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碳酸钙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灭火的原理、复合肥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C6、C【分析】【分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解析】【解答】解:A;氧化铜可以和氢气、碳或一氧化碳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生成铜;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可以生成氧化铜,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酸中和反应生成水;水与氧化钙反应又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故B不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但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气,故C符合题意;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铝可以把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故D不合题意;

故选C.7、C【分析】

由于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所以可以认为在该化合物中X显+2价,而Y显-1价或X显+4价,而Y显-2价;从而可知Y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或两个电子;

A;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化学反应中易失掉两个电子;

B;该原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而成为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1个电子;

故选C

【解析】【答案】由于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所以可以认为在该化合物中X显+2价,而Y显-1价或X显+4价,而Y显-2价;从而可知Y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或两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D【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能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解析】【解答】解:

A;醋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故D正确;

故选AD.9、BD【分析】

因为2CHCl3+O22HCl+2COCl2的生成物中有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受光照射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实验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由于变质后是有HCl,对应的溶液显酸性,所以不能使用酚酞检验.由于即使变质生成HCl气体溶解于水也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用水检验是否变质.

故选B;D.

【解析】【答案】可以从氯仿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BC【分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

故选:C.11、BD【分析】解:rm{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碳酸钠说明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故对。

B;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错。

C;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很多;所以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故对。

D;是否饱和应看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无氯化钠晶体溶液不一定不饱和;故错。

故选:rm{B}rm{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碳酸钠说明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B;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很多;所以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

D;是否饱和应看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无氯化钠晶体溶液不一定不饱和.

本题考查了氨盐水制纯碱的过程,只有理解它的内部原理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等知识此题才能顺利地完成.【解析】rm{BD}12、BD【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x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多少,就是生成了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小,说明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解析】【解答】解: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16+70+1+0-0-45-36=6,故B正确;

C;甲烷反应后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反应后氧气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开始没有水,最后有水了,说明水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所以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C错;

D、根据CH4+2O2CO2+2H20

1664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16g甲烷与6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16g甲烷在50g氧气中燃烧时,氧气不充足,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BD.13、BC【分析】【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析】【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K2SO4与BaCl2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CuSO4溶液呈蓝色,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溶液为KOH溶液;剩余两种溶液为MgSO4;稀HCl溶液;把剩余两种溶液分别滴加到蓝色沉淀中;能使蓝色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AgNO3与KCl;NaCl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分析】运用基本操作和观察的记录实验的方法解决填空题,铜绿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绿色粉末状物质,受热可分解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铜(蓝色溶液)、水和二氧化碳.取用粉末状药品使用药匙或纸槽,对药品加热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先预热再重点加热.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验二氧化碳.【解析】【解答】解: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铜绿是绿色固体粉末;故(1)答案:绿;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故(2)答案:药匙;

(3)用试管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溶解,因为有铜离子,故溶液呈蓝色,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预热加热后再均匀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氧化铜,试管口有水滴出.

【结论】: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Ⅰ)与酸反应;受热易分解;(Ⅱ)生成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根据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如果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绿;(2)药匙;(3)试管;溶解,蓝,气泡;(4)预热,再均匀,黑,水.

【结论】:

(Ⅰ)与酸反应;受热易分解;(Ⅱ)生成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如果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1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氧分子表示为2O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3个氢离子符号为:3H+

(3)该粒子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因此是氯离子,符号为Cl-

(4)元素的化合价的正确标法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标明化合价的种类和价目,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符号为:Cl3

故答案为:(1)2O2;(2)3H+;(3)Cl-;(4)Cl3.16、略

【分析】

(1)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故答案为:30

(2)由于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20

(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乙的甲,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解析】【答案】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7、略

【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即达到稳定结构,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解析】【解答】解:(1)ABC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E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2)A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是2,达到稳定结构,D;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3)观察微粒结构示意图;其质子数不同的是不同种元素,C和E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其他均不相同,所以共有4种元素;

故答案为:(1)D;(2)ADE;(3)4.18、略

【分析】【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分析本题.【解析】【解答】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开始加热时要预热,再在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

由图示可知操作错误是:;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到试管的中部;没有移动试管使液体均匀受热.

故答案为:①试管夹夹到试管的中部;

②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9、略

【分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12×12+1×22+16×11=342.

(2)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1)=72:11:88.

故答案为:(1)342;(2)72:11:88.四、实验题(共3题,共6分)20、略

【分析】【分析】【实验探究】:②根据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硫酸铵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呈酸性;

③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④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解答;

【交流共享】:②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知识拓展】:A;根据碳酸钾和硫酸铵溶于水溶液显酸碱性分析;

B;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铵与盐酸不反应分析;

C;氯化钡与碳酸钾和硫酸铵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分析;

D、根据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碳酸钾变红,遇酸性的硫酸铵不显色分析;【解析】【解答】解:【实验探究】:②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硫酸铵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呈酸性,故填:变蓝;碱;酸;

③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K2CO3=2KCl+CO2↑+H2O,故填:产生大量气泡;2HCl+K2CO3=2KCl+CO2↑+H2O;

④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交流共享】:②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填:否;

【知识拓展】:A;把碳酸钾和硫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测其温度就能区分,故A可用;

B;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铵与盐酸不反应,能区分,故B可用;

C;氯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氯化钡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现象一样,不能区分,故C不可用;

D;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碳酸钾变红;遇酸性的硫酸铵不显色,能区分,故D可用;

故选C.21、略

【分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再结合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即可;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在数值上等于:×100%;

(3)根据溶液的组成成分判断;

(4)可以从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解答】解:(1)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饱和硝酸钾溶液挥发出来的水,从而使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量减少,所以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2)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即实验前后的两种溶液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钾(或KNO3);

(4)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

(1)可以吸收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析出;(2)等于;(3)K+、NO3-;(4)复合肥料.22、略

【分析】【分析】(1)根据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可计算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则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

(2)依据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内的盐酸没有完全反应判断所得溶质的质量;

(3)根据反应时温度的最高点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分析解答即可;

(4)依据方程式的计算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200g×20%=40g;水的质量是200g-40g=160g;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