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2、《三国史记》是哪一国家的史书()A.古代朝鲜B.古代日本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3、“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4、16世纪中后期,西洋自鸣钟传人中国。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自鸣钟处”,从全国招募人才学习钟表制作技术,尝试着自己生产钟表。后来,“自鸣钟处”又改为“做钟处”,从此“做钟处”成为专门制造钟表的皇家作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学东渐”蔚然成风B.钟表得到了市民阶层的追捧C.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D.西方机器产品受到皇室青睐5、埃及出土文献中记载了一对父子名字的变化:公元前119年,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公元前116年,父子均用双名;公元前115~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公元前101年,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这可以用来佐证()A.血缘关系影响政治选择B.民族冲突改写历史记忆C.文化交流促进族群认同D.帝国扩张塑造同质文明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丝织品)与之交市,故遮阂(阻碍)不得自达。——《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二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秦的社会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径。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1)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浮宮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当时是一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后经多位君主改建、扩建,作为王宫的卢浮宫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路易十四认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和国王的荣光。于是,他不惜斥巨资新建了凡尔赛宮。虽然卢浮宫不再是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存放其收藏的艺术珍品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它所收藏的艺术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增加。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的居所,又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拿破仑在东征西伐中,把大量的艺术品从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其中的不少珍品由此成为卢浮宮的藏品。后来,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別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第三共和国时期,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卢浮宫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做”》等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策,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策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遺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室答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据郑欣森《故宫博物院80年》(1)据材料一指出卢浮宮功能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南移西迁及20世纪90年代等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浮宫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不同之处,并简述两者共同的文化价值。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材料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依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材料二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基本主张,并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材料三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12、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示意图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3)你如何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维利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维利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据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材料二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据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编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可能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丁龙被贩卖至美国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迭戈、丁龙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群体的优秀品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材料二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

材料三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l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15、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周礼》及《礼记》中就提到“通译”。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传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据统计,即使是一般农民,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从此,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网络整理(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语拼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广汉语拼音的积极作用?

(4)综上,概括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哪些?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西方医学现代殖民主义开始寻求香料贸易;异国热带植物同样是欧洲人追逐的热点。1563年葡萄牙人创作的《药材和药品的对话》是欧洲第一本提供印度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著作。欧洲医学者整合来自美洲;非洲原住民的传统医学,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这些战争中大多数人死于疾病而不是作战。预防性卫生事业的推广,有利于降低欧洲军队的死亡率。

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疾病全球化创造了条件。19世纪的几次霍乱大流行使欧洲开始推动建立国际卫生标准和组织。这一时期;欧洲医学认为炎热气候是不健康的,产生了热带种族的懒惰散漫。疾病全球化以及惊人的死亡率,既催生了细菌学和疫苗学,又让种族歧视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19世纪晚期;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只关切热带地区欧洲军队和移民的健康,“医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帝国力量“开始使用药物作为从新臣民中赢得支持的一种方式,以平衡殖民统治的强制性特征,并建立一种比单靠政府更广泛的帝国霸权”。现代工业制造的药品和疫苗之推广成为殖民扩张的重要部分。

——据(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著《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整理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在我国历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以下是不同时期的家训节选。

结合材料信息,以“家训”为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故选D项;先秦儒学重视人事和政治,对鬼神敬而远之,故A项错误;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B项错误;就哲学而言,汉代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2、A【分析】【分析】

【详解】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3、B【分析】【详解】

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叙述的内容,排除。4、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从设立“自鸣钟处”,到后来改为“做钟处”,可以看出西方技术传入我国后,我国对其技术的吸收融合,体现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C项正确;单一自鸣钟出入中国,“蔚然成风”表述不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的追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自鸣钟受到欢迎,不能说明其他机器产品的欢迎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5、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中父子名字的变化可知,该地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再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材料中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说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族群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与血缘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埃及父子对希腊文化的认同,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排除B项;帝国扩张推动了文化交流,有利于族群认同,而非同质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一“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市无二价”可知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根据材料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可知经济繁荣,物产丰饶;根据材料一“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可知交通发达。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可以看出是多元开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包括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等途径。【解析】(1)经济繁荣,物产丰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

(2)特点:多元开放。

途径: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拿破仑早期对外战争影响方面进行回答,如拿破仑执政时期,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其对外战争不仅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而且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向外传播,动摇了当地封建统治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律及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回答。【解析】(1)给德国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2)拿破仑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典,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9、略

【分析】【详解】

(1)主要变化:据材料“卢浮宮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当时是一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可知;存放王室物品的城堡,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据材料“14世纪,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后经多位君主改建;扩建,作为王宫的卢浮宫的规模越来越大”可知,成为规模宏大的王宮;据材料“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的居所,又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可知,转变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

变化原因:据所学可从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等方面回答。

(2)成立:据材料可从辛亥革命推封建帝制;成立故官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帝制残余、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回答。

南移西迁:据材料“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遺产保护的奇迹”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移西迁故官博物院文物,保护了中华文化遗产。

90年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九二共识”达成;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回答。

(3)不同:据材料“拿破仑在东征西伐中,把大量的艺术品从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其中的不少珍品由此成为卢浮宮的藏品。”可知;卢浮宫的部分藏品来自于侵略和掠夺;据材料“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策,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可知,故宫文物则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外交流见证。

共同的文化价值:据所学可从收集整理文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物价值,普及和传承文明;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等角度回答。【解析】(1)主要变化:从存放王室物品的城堡到规模宏大的王宮;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转变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

变化原因: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

(2)成立:辛亥革命推封建帝制,成立故官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帝制残余,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移西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移西迁故官博物院文物,保护了中华文化遗产。

90年代:“九二共识”达成,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

(3)不同:卢浮宫的部分藏品来自于侵略和掠夺,故宫文物则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外交流见证。

共同的文化价值:收集整理文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物价值,普及和传承文明;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10、略

【分析】【详解】

(1)认识:根据材料“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可归纳出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它思想;汉儒、宋儒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背景:根据材料“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认识:根据材料“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如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的理论创新。【解析】(1)认识: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

相同点: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不同点: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它思想;汉儒、宋儒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背景: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认识: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的理论创新;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分析可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根据“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分析可知:注重对治同安邦的研究;崇尚实际和实用。

(2)从材料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可以看出,第一次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从材料中的“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可以看出,第二次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从材料中的“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可知,第三次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3)主张:根据材料“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可知,钱玄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或打倒孔家店;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玄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是为了促进新思想的传播,这有利于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全盘否定”的主张使运动带有偏激性、片面性倾向,这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解析】(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2)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3)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得)影响: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新思想的传播(思想解放);使运动带有偏激性、片面性倾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A是秦陵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B是周口店遗址,是古人类遗址,属于远古人类;C是丝绸之路;D是云冈石窟,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E是澳门遗址,见证中国明朝后期被葡萄牙殖民;F是殷墟,涉及商朝历史,因此不难做出排序: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良渚古城是中国的;A项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的;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国的,因此结合地图可以判断出①C②B③A

(3)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解析】(1)(填字母)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填字母)①C②B③A

(3)从文化和史学研究两个视角作答。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13、略

【分析】【详解】

(1)路线:结合所学可知;1572年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因此,路线可以从西往东走,即:中国—菲律宾—太平洋—美洲—大西洋—葡萄牙—西班牙;或从东往西走,即:中国——印度洋——非洲——美洲——欧洲。背景:根据“1572年”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根据“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得出西班牙;葡萄牙向东的殖民扩张活动、跨洋奴隶贸易的兴盛、西班牙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根据“听信塞维利亚有很多中国人”得出西班牙居住着部分海外华侨。

(2)背景:根据“1875年”结合所学得出19世纪末世界市场逐步确立;根据“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得出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修建大量铁路设施,急需劳工;根据“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得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廉价劳动力;根据“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结合所学,还可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破产而成为自由劳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优秀品质:根据“做事勤恳”得出吃苦耐劳(或勤奋刻苦);根据“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得出热爱祖国,心系家乡;根据“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得出热心公益;根据“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得出促进文化交流。

【点睛】【解析】(1)路线:中国—菲律宾—太平洋—美洲—大西洋—葡萄牙—西班牙(东亚——美洲——欧洲);或:中国——印度洋——非洲——美洲——欧洲。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班牙;葡萄牙向东的殖民扩张活动;跨洋奴隶贸易的兴盛;西班牙成为海上殖民霸主,主导太平洋上的海外殖民贸易;西班牙居住着部分海外华侨。

(2)背景:19世纪末世界市场逐步确立;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修建大量铁路设施,急需劳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廉价劳动力;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破产而成为自由劳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优秀品质:吃苦耐劳(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或坚韧不拔的毅力);热爱祖国,心系家乡;热心公益;促进文化交流。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

(2)根据“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

(3)根据“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等分析回答。【解析】(1)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2)原因:工业革命;欧洲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缓解人口过剩,解决贫困问题;疏散革命力量,巩固统治秩序。

(3)作用:欧洲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优化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节约了人力投资;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可得出历史悠久;从传播形式来看,有随着宗教文化传播。也有教学传播等,传播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可知,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从传播区域来看,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语传播在汉唐时期传播较快,原因在于古代中国国力强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语传播与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同时,而后者得益于“丝绸之路”,因此汉语传播也得益于“丝绸之路”推动,对外交流频繁;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质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吸引力也是汉语传播的重要条件。

(2)原因: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经济方面:根据材料“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密切各地联系;根据材料“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技术主导者,因此英语的地位自然提升。从政治角度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在近代世界的政治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从文化角度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成为日不落帝国,推动英语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密切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强化英语的地位。

(3)特点:根据材料“文字必须改革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可知,突出民族性;根据材料“即使是一般农民,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可知,语言简单,便于掌握;推广;根据材料“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可知,以立法形式推广。作用:根据材料“即使是一般农民,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可知,有利于文化普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材料“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

(4)因素:从古代汉语传播、英语地位来看,语言传播受到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影响;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拼音改革可知,语言传播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解析】(1)特点:历史悠久;传播形式多样;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条件:古代中国国力强盛;“丝绸之路”推动对外交流频繁;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吸引力。

(2)经济上: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密切各地联系;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技术主导者政治上: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在近代世界的政治优势;美国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文化上:英国近代成为日不落帝国,推动英语传播。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密切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强化英语的地位。

(3)特点:突出民族性;语言简单;便于掌握;推广;以立法形式推广;作用:有利于文化普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

(4)综合实力、政治因素、国际影响力四、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6、略

【分析】【详解】

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也带来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加之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从而催生出了预防性的卫生事业。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从而推动了相关医疗体系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由此可知,现代西方医学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和进行殖民统治的产物,所以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色彩,但客观上现代西方医学也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欧洲整合各地传统医学纳入西方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催生出预防性卫生事业。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疾病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医疗合作的开展;技术进步促进了细菌学;疫苗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兴起。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殖民扩张的实力,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药品;疫苗的推广有助于缓和列强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成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维系殖民统治、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手段。

现代西方医学在殖民扩张、殖民战争以及殖民统治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