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小球;同时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铁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三个小球的浮力关系:F铝=F铁>F铜

C.三个小球的质量关系:m铝>m铁>m铜

D.铝球对杯底可能没有压力作用。

2、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A.B.

C.D.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4、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5、11.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

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cm

B.km

C.m

D.mm

6、如图所示,a

表、b

表接法正确;由图可知:(

)

A.ab

都是电流表,a

表右正左负,b

表上正下负B.a

测量通过L1

的电流,b

测量通过L2

的电流C.a

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b

测量通过L2

的电流D.a

测量通过L1

的电流,b

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7、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

图中未画出)

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蝴蝶翅膀振动频率过低人不能感觉到蝴蝶从身旁飞过B.乙图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丙图中音响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能阻断噪声传播9、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要佩带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0、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11、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显示它的磁性强弱。

B.若将两电磁铁靠近;它们会相互排斥。

C.两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研究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要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左滑动。

12、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

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

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可能发生的是()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13、以下方法中电源电压均保持不变,R0

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也是R0

那么能够测出未知电阻Rx

的阻值的方法是(

)

A.

如图,先只闭合开关S1

测出Rx

两端电压Ux

在闭合开关S2

测出电源电压U

则电阻Rx=UxU鈭�UxR0

B.

如图,先闭合开关S1

再将开关S2

分别接a

和b

测出电流IaIb

则电阻Rx=IaIb鈭�IaR0

C.

如图,先将滑片移到最右端后闭合开关,此时RP=R0

测出电流Ie

再将滑片移到最左端时RP=0

测出电流Ix

则电阻Rx=IxIx鈭�IeR0

D.

如图,先断开所有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值,在闭合开关S1

断开开关S2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适当位置,测出Rx

两端电压Ux=U1

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断开开关S1

闭合开关S2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1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1.

则Rx=R1

14、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北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的选项()

A.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D.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

小时的室温20隆忙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熔点是0鈭�C

的冰在0鈭�C

的房间里不会熔化D.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唯一方法16、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

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B.装置(b)

可以用来做验证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C.装置(c)

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D.装置(d)

可以判断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比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2014•吉林)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____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min;第4min时处于____状态.18、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大气压为P帕,球的半径为r米,球的表面积为4πr2.如图2所示:每一组马至少要用____牛顿的力才能拉开两真空半球.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隆忙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隆忙.

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隆忙.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

即______km/s

这个速度是宇宙速度的极限.21、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隆脕107J/m3

完全燃烧0.05m3

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若只有42%

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

的水温度上升______隆忙

22、(1)

有一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鈭�2隆忙

在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88隆忙

用此温度计测得一杯热水的温度是25隆忙

则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_隆忙

当被测物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隆忙

时,被测物体的温度和温度计的示数相差最小.(2)

如图所示,两高度均为h

的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己知甲的底面积是乙底面积的两倍.

甲容器中装满3隆脕10鈭�2m3

的水.

此时甲容器中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kg

将体积为1隆脕10鈭�3m3

的物体A

浸没于装满水的甲容器中,将体积为2隆脕10鈭�3m3

的物体B

浸没于装满密度为娄脩0

液体的乙容器中.

已知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水质量的3

倍.

则娄脩0=

____________kg/m3.(娄脩脣庐=1.0隆脕103kg/m3)

(3)

小韩学习了密度的相关知识之后,她用家里的电子称测出一个空玻璃瓶的质量为160g

在里面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560g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____cm3.

接着她将水倒出,烘干玻璃瓶,将家里一祖传金属块缓慢放入玻璃瓶中,测得总质量为2283g

然后再向玻璃瓶中加水至满,测出三者的总质量为2573g

则小韩家中祖传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4)

图甲是2011

年4

月10

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

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

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

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

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

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____m

火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5)4

月24

日在肇庆体育中心体育场男子100

米飞人大战时一声枪响运动员像离弦之箭飞出起跑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给运动员.

广东名将苏炳添以10

秒45

夺冠.

若以11

秒计算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保留两位小数)

.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3、量筒的应用:(1)

如图所示的量筒的分度值是;测量时如果像图中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

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

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

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_______。(3)

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样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24、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佳佳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1

所示的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练习.

(1)

图1

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图1

乙中秒表的分度值为.

(2)

他们利用甲图中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小组的六位同学分别记录了如下的测量结果:18.62cm18.6518.64cm18.58cm18.625cm18.63cm.

问这些结果中:

和是错误的;是不合理的;剩下的结果中比较接近真实值.

(3)

佳佳又和同学们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小车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图2

所示)

其测量数据如下表.

根据数据可知,在整段路程中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

在B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25、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一些;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vBC。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12分)26、“全球通新浪号”帆船跨越欧非亚7个海区,航行1.1万海里,在45个港口留下中国帆船的名字,于2006年12月23日下午2时抵达深圳浪骑游艇会的码头,完成历时半年的航行,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无动力帆船环海航行划上句号.聪明的船员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馏器”,用海水获得淡水,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难题.

太阳能蒸馏器的设计中;使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有:

(1)____

(2)____

(3)____.27、(2013•重庆)2013年4月11日;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庆开始建造,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下海试水,如图所示为该船的效果图.这艘考古船将使用全电力推进的动力方式,船上设有专门的液压折臂吊,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将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并进行180度旋转,放在甲板上进行晒干和清理.请参照示例写出上述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在甲板上晒干文物。

物理知识:汽化现象。

作答:物理现象:____

物理知识: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

由图可知铜球漂浮;铁球悬浮;二者一定是空心的;铝球下沉,可能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F浮=ρ水gv排,排开水的体积,v铜<v铁=v铝;

∴受到的浮力:F铜<F铁=F铝;故B正确,符合题意;

∵铜球漂浮;

∴F铜=G铜,即ρ水gv排=ρ铜球gv;

∵v排<v;

∴ρ水>ρ铜球;①

∵铁球悬浮;

∴F铁=G铁,即ρ水gv排=ρ铁球gv;

∵v排=v;

∴ρ水=ρ铁球;②

∵铝球下沉到水底;

∴F铝<G铝,即ρ水gv排<ρ铝球gv;

∵v排=v;

∴ρ水<ρ铝球;③

由①②③可知:ρ铜球<ρ铁球<ρ铝球;

∵m=ρv;体积相同;

∴三球的质量:m铜球<m铁球<m铝球;故C正确,符合题意;

∵铝球下沉到水底;

∴铝球对杯底有压力;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和C.

【解析】【答案】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进行判断;浸在水中的物体,其沉浮条件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A【分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据此,我们可对选项中的各图象进行分析。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分析图象的特点,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因此,石块的密度不会随质量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3、A【分析】【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析】【解答】解:

物体的长度为L==≈2.36cm.

故选A.4、D【分析】【分析】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像的不同特点制成了不同的光学器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种类比较容易;

而凸透镜在何种情况下成这种像,并了解了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后,便于对其进行应用.【解析】【解答】解:几个选项都很容易进行探究;A只是了解了成像的特点,BCD中主要是探究了成像的原因,特别是D选项,探究了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明确了规律更容易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故选D.5、A【分析】【分析】对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

在14.10cm

左右。

故选A。【解析】A

6、D【分析】解:

A、读图可知,两表都与用电器串联,所以都是电流表,根据电流表的连接要求可知,a

表应该是左正右负,b

表应该是上正下负;故A错误;

B、读图可知,a

表测量通过L1

的电流,b

表串联在干路中;所以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故B错误;

C、读图可知,a

表与灯L1

串联,测量通过L1

的电流,b

表串联在干路中;所以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故C错误;

D、读图可知,a

表与灯L1

串联,测量通过L1

的电流,b

表串联在干路中;所以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并确电路的连接性质;再确定电表的类型及测量对象,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对选项中的描述逐一做出判断.

电流表在接入电路时,其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一端,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一端.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先明确电路的连接特点与电表的性质,再根据电表的连接位置确定其测量对象,最后做出判断.【解析】D

7、C【分析】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

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

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1)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2)

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析】C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BD【分析】【分析】(1)

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

的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次声波、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解答】

A.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太低;属于次声波,所以我们听不到,故A正确;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放在音响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ABD。【解析】ABD

9、BD【分析】略【解析】BD

10、AD【分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解析】【解答】解:A;图中看到字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故B错误;

C;此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故C错误;

D;此透镜是凸透镜;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D正确.

故选AD.11、AD【分析】

A;在实验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法直接看出;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进行判断.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否则越弱.所以该说法正确.

B;根据安培定则;A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B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所以将两电磁铁靠近,它们会相互吸引.所以该说法错误.

C;两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使通过两线圈的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所以该说法错误.

D;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电阻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所以该说法也是正确的.

故选AD.

【解析】【答案】(1)要掌握转换法.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体现的.

(2)要掌握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同时要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要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并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4)要解决此选项;需要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知道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即只需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判断出电流的变化,结合上述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2、ABC【分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同的。【解答】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A.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此选项不可能。

故选ABC。【解析】ABC

13、ABD【分析】解:A

如图,先只闭合开关S1

测出Rx

两端电压Ux

再闭合开关S2

测出电源电压U

两电阻串联,电流相等,即UXRX=U鈭�UXR0

则电阻Rx=UXU鈭�UXR0

故A正确;

B、如图,先闭合开关S1

再将开关S2

分别接a

和b

测出电流IaIb

则Ia

为通过支路R0

的电流,Ib

为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IaR0=(Ib鈭�Ia)Rx

得:RX=IaIb鈭�IaR0

故B正确;

C、由电路图可知,先把滑片移到最右端,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RP=R0

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测出电路电流Ie隆脽I=UR隆脿

电源电压U=e(R0+RX)垄脵

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左端此,时RP=0

即只有RX

接入电路,由电流表测出电路电流Ix隆脽I=UR隆脿

电源电压U=IXRX垄脷

由垄脵垄脷

可以求出RXRX=IeIX鈭�IeR0

故C错误;

D;如图;先断开所有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值,再闭合开关S1

断开开关S2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适当位置,测出Rx

两端电压Ux=U1

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断开开关S1

闭合开关S2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1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1.

则Rx=R1

故D正确;

故选ABD.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测电阻阻值问题,要测电阻阻值,需要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电流,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析】ABD

14、ABD【分析】【分析】(1)

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所以其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2)

根据图象,在相同时间内,温度降低的多少来判断;(3)

结合图象分析降温规律,当温度不再改变时,即水温降到了室温。本题考查的是能正确根据图象,判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应的规律,并判断出室温的高低,考查了我们读取图象的能力。【解答】A.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而保温效果是通过水冷却的时间体现出来的,所以其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故A正确;BC.

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故B正确,故C不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隆忙

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隆忙

第5

小时室温当然也是20隆忙

故D正确。故选ABD。【解析】ABD

15、AC【分析】【分析】(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2)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3)

固体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4)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过程及特点,涉及熔化、液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解答】A.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熔点是00鈭�CC的冰在00鈭�CC的房间里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故C正确;

D.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能使气体液化,故D错误。故选AC。【解析】AC

16、AC【分析】解:A

装置(a)

是压强计;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故A正确;

B、装置(b)

可用称重法测出物体的浮力;同时借助量筒测出排水的体积,进而算出排水的重力,因此可用来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不能用来做验证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故B错误;

C;装置(c)

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只是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

故C正确;

D、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F赂隆=G

又F赂隆=娄脩脪潞gV脜脜=G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录脳脜脜>V脪脪脜脜

所以液体的密度:娄脩脪脪>娄脩录脳

故D错误.

故选AC.

结合图片和对液体压强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和液体密度测量实验的了解;可直接做出解答.

本题的四幅图中所列出的四个实验是我们学习压强、浮力与密度时的三四个重要实验,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解析】AC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3)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解析】【解答】解: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有一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且熔点为50℃;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该晶体从第2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4min,在第4min时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50;温度;4;固液共存.18、略

【分析】

因为每一组马的作用力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其中一组马的拉力,就等于一个半球面受到的大气的压力.压强作用的垂直截面积就是沿着球的最大直径的截面的面积S=πr2.由公式得F=PS=P•πr2.

故答案为:P•πr2.

【解析】【答案】由题意可知;每组马的作用力肯定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求出一边的半球面的受力情况.而作用面积则应该是压强作用的垂直截面积.

19、热胀冷缩;28;-17;38.5【分析】解:

由图1

知:甲乙温度计上10隆忙

之间有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隆忙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隆忙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28隆忙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鈭�17隆忙

由图2

知:体温计体温计上1隆忙

之间有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隆忙

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隆忙

此时的温度为38.5隆忙

故答案为:28鈭�1738.5

使用温度计或体温计测量液体(

人体)

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或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或体温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解析】热胀冷缩;28鈭�1738.5

20、3×108;3×105【分析】解:(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隆脕108m/s

(2)1km/s=103m/s3隆脕108m/s=3隆脕105km/s

故答案是:3隆脕1083隆脕105

(1)

直接由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解答;

(2)

利用速度单位换算关系计算.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定要牢记.【解析】3隆脕1083隆脕105

21、40【分析】【分析】(1)

知道天然气的热值和体积,利用Q路脜=Vq

求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

知道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42%

被水吸收,即Q脦眉=Q路脜隆脕42%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吸热公式求水升高的温度值。这是一道基础题,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时,注意气体燃料和固液体燃料的热值单位不同:气体J/m3

固液体J/kg

【解答】(1)

完全燃烧0.05m3

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路脜=Vq=0.05m3隆脕4.0隆脕107J/m3=2隆脕106J

(2)

由得,水吸收的热量:Q脦眉=Q路脜隆脕娄脟=2隆脕106J隆脕42%=8.4隆脕105J

由Q脦眉=cm鈻�t

得水升高温度:故答案为:40

【解析】40

22、(1)30-20

(2)301.5×103

(3)40019.3×103

(4)10452

(5)信息9.09【分析】

(1)

【分析】1)

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隆忙

沸水的温度是100隆忙

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鈭�2隆忙

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隆忙88隆忙

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隆忙

2)

由于鈭�2隆忙

到88隆忙

之间有90

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隆忙

除以90

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109隆忙

那么当示数为25隆忙

时,从鈭�2隆忙

到25隆忙

之间有27

个格,用27隆脕109隆忙

算出的就是实际的温度;

3)

被测物体的温度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时,相差最小,据此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温度的计算,难点是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隆忙

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隆忙

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解答】

由于鈭�2隆忙

到88隆忙

之间有90

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隆忙

除以90

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109隆忙

当温度为25隆忙

时,实际温度为[25鈭�(鈭�2)]隆脕109隆忙=30隆忙

若被测物体的温度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时,相差最小,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则:[t鈭�(鈭�2)]隆脕109隆忙=t

解得t=鈭�20隆忙

故答案为:30鈭�20

(2)

【分析】1)

知道水的体积;利用m=娄脩V

求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2)

知道甲容器中装满有3隆脕10鈭�2m3

的水,而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

容器高度相同,可求乙容器的容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最多能注入密度为娄脩0

的液体的体积;知道AB

的体积,可得溢出水、另一种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溢出水的质量,而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水质量的3

倍,据此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难点在第二问,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解答】

1)

由娄脩=mV

可得,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脣庐=娄脩脣庐V脣庐=1.0隆脕103kg/m3隆脕3隆脕10鈭�2m3=30kg

2)

由题知;甲容器中装满有3隆脕10鈭�2m3

的水,则甲容器的容积V录脳=V脣庐=3隆脕10鈭�2m3

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

容器高度相同;

则乙容器的容积:V脪脪=12V录脳=12隆脕3隆脕10鈭�2m3=1.5隆脕10鈭�2m3

所以最多能注入密度为娄脩0

的液体的体积:V0=V脪脪=1.5隆脕10鈭�2m3

物体A

浸没于装满水的甲容器中;则甲容器溢出水的体积:V脪莽脣庐=VA=1隆脕10鈭�3m3

溢出水的质量:m脪莽脣庐=娄脩脣庐V脪莽脣庐=1隆脕103kg/m3隆脕1隆脕10鈭�3m3=1kg

物体B

浸没于装满密度为娄脩0

液体的乙容器中;则乙容器溢出液体的体积:V脪莽0=VB=2隆脕10鈭�3m3

溢出另一种液体的质量:m脪莽0=娄脩0V脪莽0=娄脩0隆脕2隆脕10鈭�3m3

由题知;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水质量的3

倍;

即:m脪莽0=3m脪莽脣庐

所以;娄脩0隆脕2隆脕10鈭�3m3=3隆脕1kg=3kg

解得:娄脩0=1.5隆脕103kg/m3

故答案为:301.5隆脕103

(3)

【分析】1)

已知空玻璃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玻璃瓶所盛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2)

已知玻璃瓶的质量和放入金属块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已知玻璃瓶、金属块的总质量以及加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加入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加入水的体积;已知玻璃瓶的容积和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得到金属块的体积;已知金属块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公式娄脩=mV

得到金属块的密度。

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得到金属块的体积是求解密度的关键。【解答】

1)

玻璃瓶盛满的水的质量为:m水=m1鈭�m0=560g鈭�160g=400g

由娄脩=mV

得,玻璃瓶的容积为:V0=V脣庐=m脣庐娄脩脣庐=400g1g/cm3=400cm3

2)

金属块的质量为:m=m2鈭�m0=2283g鈭�160g=2123g

金属块之间水的质量为:鈻�m=2573g鈭�2283g=290g

这些水的体积为:?V=?m娄脩脣庐=290g1g/cm3=290cm3

金属块体积为:V=V0鈭�鈻�V=400cm3鈭�290cm3=110cm3

金属块的密度为:娄脩=mV=2123g110cm3=19.3g/cm3=19.3隆脕103kg/m3

故答案为:40019.3隆脕103

(4)

【分析】由图求出火箭照片的长度,火箭的路程,根据火箭照片长度与火箭的实际长度之比求出火箭的路程s

已知火箭运动时间t

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火箭的平均速度。

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关系,由图求出火箭的路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题意知:火箭的运动时间t=2s

火箭的实际长度L=52m

由图知:火箭照片的长度L脮脮脝卢=2cm

火箭路程照片长度s脮脮脝卢=4cm

火箭的路程s=L=L脮脮脝卢s脮脮脝卢=52m2cm隆脕4cm=104m

火箭的平均速度:v=st=104m2s=52m/s

故答案为:10452

(5)

【分析】传递信息是声音特点的一种,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得到不同的信息,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已知全程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

可求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本题属于基础题,相对比较简单。【解答】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运动员速度:v=st=100m11s=9.09s

故答案为:信息;9.09

【解析】(1)30鈭�20

(2)301.5隆脕103

(3)40019.3隆脕103

(4)10452

(5)

信息9.09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3、(1)2ml偏大(2)V2-V1(3)既要保证能完全浸没不规则物体,也要保持最高液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分析】【分析】(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先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保持相平;(2)

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3)

量筒中的水要求适量,适量的含义是:物体放入水中要能够浸没,物体浸没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量筒是初中物理中的常用测量仪器,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保持相平。【解答】(1)

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ml

为单位标度的;一大格表示10ml

中间有5

个小格,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读数时如果视线不能与量筒的刻线垂直,眼睛向下俯视时,会以液面最高处为准,测量结果会偏大.(2)

待测固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减去水的体积V1

即待测固体的体积V=V2鈭�V1

(3)

给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要能够将物体浸没,而且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故答案为:(1)2ml

偏大;(2)V2鈭�V1

(3)

既要保证能完全浸没不规则物体,也要保持最高液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解析】(1)2ml

偏大(2)V2鈭�V1

(3)

既要保证能完全浸没不规则物体,也要保持最高液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24、(1)1mm、1s;(2)18.65cm、18.58cm、18.625cm、18.63cm;(3)变速、0.75【分析】试题分析:(1)

分度值是指相邻的两条刻线(

每一小格)

表示的数值;

(2)

实验存在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可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