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A.涿鹿之战B.实行分封制C.盘庚迁都D.实行禅让制2、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朱元璋4、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5、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李冰主持建造。

②修建于西周时期。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体现了西周的什么制度?()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唐代著名的____书书法家是柳公权、颜真卿。他们的作品自成一家,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8、如图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名画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______(判断对错)

9、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______(判读对错)10、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的书法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11、【题文】下图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____,南宋还有一位著名的抗元将领____;曾经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12、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将他改进的纸张称为“____”。13、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__来华,后来写成《______》,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14、公元______年发生了______,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15、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宋齐梁陈四个南朝政权的都城都在建康。()17、在我国历史上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的原始人先后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______(判断对错)18、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19、戚继光抗倭抵抗的是荷兰侵略者。。A.正确B.错误20、昭君出塞的佳话发生于汉文帝时期。______(判断对错)21、嬴政建立秦国后,创立皇帝制度,人称“始皇帝”。______(判断对错)22、澎湖巡检司是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2题,共12分)23、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_________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推行_________制度。(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是指哪个朝代?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4)图四是清朝的陆地疆域,指出该王朝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官职)。(5)今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分别是从何时起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24、看图回答(1)图片上此人是谁?(2)此人重视农业的发展,那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农业?(3)元朝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怎样进行有效的管辖的,具体怎样做?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4题,共12分)2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孤泉之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判断上述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26、小红要写一篇有关“蔡侯纸”的历史小论文。她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7、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8、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盘庚迁都;涿鹿之战是黄帝;炎帝时期;实行分封制发生在西周,实行禅让制是在尧舜禹时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商朝的史实。

点评:关于商朝,学生还要知道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建都亳。关于盘庚迁殷,学生还要知道其时间是约公元前1300年,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代把商朝称为殷。【解析】【答案】C2、C【分析】【分析】由材料“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可知,这是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在位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开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最早出现的时期。3、C【分析】略【解析】C4、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晋。故选A。

【解析】A5、C【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不是西周时期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目的、情况和作用.【解析】C6、B【分析】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西周分封制的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析】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楷【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柳公权;颜真卿擅长楷书。

【点评】考查唐朝的书法艺术。8、略

【分析】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故答案为:×.

本题以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名画为依托;考查《步辇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9、略

【分析】北宋建立后;为夺回幽云十六州,同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战争.小说《天龙八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因此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暴露以后群雄与乔峰相斗.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把握北宋初年宋辽之间的战争概况.

熟记宋辽之间的战争,能学以致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0、颜真卿【分析】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故答案为:

颜真卿。

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颜真卿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岳飞;文天祥事迹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精忠报国”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派兵攻打南宋,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写下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其最后一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解析】【答案】岳飞、文天祥12、蔡侯纸【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蔡伦曾受封为龙亭侯,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将他改进的纸张称为“蔡侯纸”。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3、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元朝.回国后,在狱中口述由他人写出《马可•波罗行纪》,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故答案为: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本题考查马可波罗来华.

本题考查《马可•波罗行纪》.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析】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14、略

【分析】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

故答案为:前841;国人暴动.

本题考查国人暴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解析】前841;国人暴动15、都江堰长城【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

都江堰;长城。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秦长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秦长城的相关史实。【解析】都江堰长城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朝。17、×【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在我国历史上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的原始人先后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解析】×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情况,强调: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和粟。19、×【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点。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故题目错误。故选B。

【解析】B20、×【分析】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因此董必武认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昭君出塞。熟练掌握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变化。

本题以昭君出塞的佳话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与匈奴的和与战的相关史实。【解析】×21、×【分析】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2、√【分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以澎湖巡检司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四、识图题(共2题,共12分)2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接受李斯的建议,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划天下36郡,郡下设县。(2)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结合信息,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可以得知,秦朝灭亡以后,被西汉代替,故新王朝是西汉。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解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3)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元代的行省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4)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看出这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我国疆域辽阔是亚洲最大的国家,而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我国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很多官职,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新疆)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5)本题主要考查了今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分别是从何时起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张骞通西域后,内地和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它的设置表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元朝时期,在西藏设立宣政院,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标志着西藏开始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析】(1)秦朝;郡县制。(2)西汉;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3)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

(4)西北设伊犁将军;西南(拉萨)设驻藏大臣。(5)新疆,西汉;西藏,元朝。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者。此人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本题考查元朝农业生产。经济上,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还开辟海运。(3)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另外,元朝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解析】(1)忽必烈。(2)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3)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五、辨析题(共4题,共12分)25、错误;周武文在牧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的是黄帝和炎帝。【分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的是黄帝和炎帝。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正确区分阪泉之战和牧野之战。关于阪泉之战,学生还要掌握: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26、错误: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理由:《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侯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发明的。【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红要写一篇有关“蔡侯纸”的历史小论文。她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这个是不正确的;《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侯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发明的。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学生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