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重点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重点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重点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重点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重点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十三章内能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答案】AB【解析】A.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正确;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正确。C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故CD错误。故选AB。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溢香水味B.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C.寒冷的冬季,漫天飘舞的雪花D.衣箱里的樟脑块不断变小,箱内充溢樟脑味【答案】C【解析】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溢香水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项不符合题意;B.把糖放入水中后,渐渐变小,最终不见,发生了溶解现象,使整杯水变甜,是糖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漫天飘舞的雪花,是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D.衣箱里的樟脑块不断变小,箱内充溢樟脑味,是固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面对于分子运动论的理解错误的是A.物体是由大量的微小分子组成的B.扩散现象是微观上大量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C.阳光下可以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分子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猛烈【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B、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阳光下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猛烈,故D正确.故选C.4.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随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试验说明白()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有重力【答案】A【解析】当把一侧的肥皂液膜碰破后,另一侧的肥皂液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致使肥皂液的面积减小,将棉线拉了过去。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干脆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插。气溶胶是指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核心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则下列状况与气溶胶的运动相同的是()A.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C.冬天的雾霾重重D.刮风时尘士飞扬【答案】C【解析】贴题意,气溶胶是指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核心尺寸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不同于分子扩散:A.墨水在水中散开的现象叫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雾霾的形成是近地面水汽发生凝聚的冷却过程和凝聚核的存在,水汽及凝聚或凝华成雾霾,与气溶胶类似,故C符合题意;D.刮风时尘土飞扬是沙土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改变,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一段时间后,在其中一个铅柱的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A【解析】A.分子的运动干脆用人眼是无法视察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而是尘土的颗粒在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B.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被电解后分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能说明分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气体的体积能被压缩,且有较大改变,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较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个铅柱被紧压一段时间后,在其中一个下面吊一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是由于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试验装置(甲、乙、丙、丁为试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试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B.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可实行的措施是搅拌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须要20天D.该试验证明白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假如容器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快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视察液体的扩散现象,容器底部的液体应当是硫酸铜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做试验时,应当静放,不能搅拌,故B错误,符合题意;C.随着时间的增加,扩散现象越明显,时间越久,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限越模糊,所以从甲到乙大约须要10天,从甲到丙大约须要20天,从甲到丁大约须要30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试验说明白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白分子间有间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A.梅花飘香B.大风吹过操场灰尘飞扬C.水加糖变甜D.鸭蛋腌制后变咸【答案】B【解析】A.梅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故A项不符合题意;B.大风吹过操场灰尘飞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C.水加糖变甜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故C项不符合题意;D.是盐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进入蛋中的结果,能说明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C.破裂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D.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C【解析】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正确;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C.破裂的玻璃,碎玻璃之间的距离已经大于分子的距离,更谈不上分子间的作用力,故C错误;D.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故选C。10.在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柳絮飘舞B.荷花飘香C.落叶纷飞D.雪花飞扬【答案】B【解析】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柳絮飘舞、落叶纷飞、雪花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CD选项不符合题意.11.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试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试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过程与“冰溜子”的形成过程相同B.盐使冰的熔点上升C.霜形成过程中须要汲取热量D.盐水混合物变咸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冰溜子”是房顶上的雪熔化成水后在屋檐凝固成的冰挂,而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项错误;B.往冰里撒盐,降低冰的熔点(凝固点),故B项错误;C.霜是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干脆变成固体的冰粒,属于凝华,放出热量,故C项错误;D.盐和水混合后变咸,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项正确。故选D。1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将水倒入细沙中,水渗了进去,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雾霾中PM2.5颗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扩散,我们看到的不是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答案】D【解析】A.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都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故A错误;B.将水倒入细沙中,水渗进去是水进入沙子颗粒之间的空隙不是水分子进入沙子分子之间的空隙,故B错误;C.雾霾中PM2.5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其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时,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13.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它们紧密接触并压紧后,尽然可以在它们下面吊起一盏台灯而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往盛有一半水的氧化长玻璃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甲丙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处在______;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__图放置最不合理。【答案】引力分子间有空隙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状态乙【解析】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表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即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依据题意知道,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相互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14.小明为了探讨分子动理论的学问,进行了几个试验:(1)如图试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试验现象,主要说明白_________________;(2)如图试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试验说明白________;(3)如图试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视察到的溶液在“试验起先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____(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试验现象。【答案】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有引力甲【解析】(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白分子间有空隙。(2)视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随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3)如图试验,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扩散现象。假如时间足够长,硫酸铜溶液会充溢整个量筒。所以其中甲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试验现象。15.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匀称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别。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争论纷纷。(1)上述试验说明白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是________。(2)在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下,取下钩码,为了粗略地测出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B.停表C.弹簧测力计D.温度计E.量筒F.小桶G.细沙①他们应当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②他们的试验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A与B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Fx=________。【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F、G把小桶F挂在铅块B上,向小桶中加沙子,直到铅块A与铅块B刚好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铅块B、小桶以及小桶中沙子的总质量m,依据公式G=mg计算总重力Gmg【解析】(1)将断成两段的匀称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①要测量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由试验可知下方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重力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