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6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B.B—C—AC.C—A—BD.B—A—C2、下图为四城市文化服务设施;星级餐厅、外籍学生数量统计图。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A.温带草原带与温带荒漠带的过渡地带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C.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过渡地带D.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4、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于北方B.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5、“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C.“脚肿”—黄土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6、下图表示世界上的两类国家;其中()

A.甲为发展中国家,国家数量少B.甲为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C.乙为发展中国家,国家数量少D.乙为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7、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A.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B.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C.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D.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8、“春潮又涌动,扬帆再奋发”。2018年我国决定海南全岛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将进一步促进海南省()A.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B.工业比重大幅提高C.城市农业用地扩大D.粮食出口迅速增加9、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流域特点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__________强、关联度高11、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_________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12、黄河的调沙减淤主要措施。

(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a._________是减少人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b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措施。

具体做法。

生物措施。

__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

沿_________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

修建_________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利用水库对黄河_________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13、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示意图;完成表格。

甲。

乙。

地形区。

____

____

气候。

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

耕地类型。

旱地。

____

熟制。

____

一年两熟到三熟。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____

14、区域的发展要求。

。区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____

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____

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____

15、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___。16、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____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知和实践的需要,在____的基础上划定的。17、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18、完成下列填空。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____。

(2)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____对应。

(3)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____的区域。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流域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_____)A.正确B.错误20、湿地属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在干旱地区没有分布。(_____)A.正确B.错误21、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2、黄土高原东临太行山,西接日月山,南俯长江,北靠秦岭____A.正确B.错误23、长江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发电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_____)A.正确B.错误24、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____A.正确B.错误25、珠三角地区由于在发展之初缺乏城市规划,因此导致重复建设现象突出。(_____)A.正确B.错误26、日韩及欧美汽车制造企业到中国兴办汽车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描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唐朝成都鼐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由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558.87.444.248.4成都市12170.23.943.053.1南京市10503.02.439.2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与南京相比;说出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

(3)分析成都市形成的区位条件。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多年冻土区,气候干寒,年平均气温均低于-3.5℃,多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降水多以固态戒暴雨形式,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下图)。考察发现,在高原丌断抬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不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兲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兲系。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约1500立方米/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红水河的水文特征。

(2)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该水电基地的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三大产业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由图示三角坐标分析可知,A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产业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最大超过80%,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最小。据此确定该地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应该是C—A—B,C选项正确。2、A【分析】【分析】

【详解】

餐厅;剧院属于经济活动;体现经济功能;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属于文化设施,体现文化功能;读图可知,东京、纽约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A正确;巴黎和伦敦餐厅、剧院数量较少,经济功能不如东京和纽约突出,B、C、D错。故选A。

【点睛】3、B【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上,D错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是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A错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B正确;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而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过渡地带在秦岭—淮河一带,C错误。故选B。

【点睛】4、C【分析】【分析】

【详解】

我国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纬度高;故光照条件较南方少,故民居的正南正北方位观比南方强,A错误;浙闽山区位于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故民居的屋顶多为尖顶,B错误;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屋顶坡度平缓,C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故北方地区的墙体严实厚重,D错误;故选C。

【点睛】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5、B【分析】【详解】

读图,“脱发”是指的上游地区荒漠化,原因主要是气候寒冷干燥,生态脆弱,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腹泻”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被破坏,应退耕还林、还草,B正确;“脚肿”指下游的地上河,原因主要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易被侵蚀,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措施是在下游加高、加固堤坝,C错误;“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现象,“凌汛”是高纬度地区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区造成高纬度河流结冰导致低纬度河水溢出河道的现象,措施是加固堤坝,炸开冰层,防止堵塞河道,D错误。故答案选B。6、B【分析】【分析】

【详解】

甲国主要出口的产品是汽车;机械和电器这类的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占很大比重,说明该国家技术非常的先进,为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乙出口的产品是食品、木材和矿物这类的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说明该国家在技术方面优势较小,为发展中国家,此类国家在世界上占有很大比重。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7、B【分析】【分析】

【详解】

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中,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A合理。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应,B不合理。可以发展水产等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C合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既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D合理。故选B。

【点睛】

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等加工工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8、A【分析】【详解】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会促进海南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A对。商业和贸易属于第三产业,不会使工业比重大幅提高,B错。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属于农业用地,因此不会使城市农业用地扩大,也不会使粮食出口迅速增加,C;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要抓住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的理解。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9、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轮廓图推出该地为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中城市数量过少,小城市过于密集,城市规划和管理落后;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整体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工程技术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水土保持⑪封山育林等高线梯田。

(2)调水调沙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为容易题。

【详解】

由国土轮廓线可知,甲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在我国东北,受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河流冲积作用,形成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位于秦淮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由陆地轮廓线、河流与湖泊形状可知,乙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秦淮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为湿润地区,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当地耕地类型为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解析】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带季风气候水田一年一熟水稻种植业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类活动活动方式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相互促进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目的地域差异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范围。

(2)相对一致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高低。

(2)较大尺度。

(3)较小尺度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分析】【分析】

【详解】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比如;流域的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地资源,地形地势,河流流向等决定了利用程度的高低和利用方式的差异。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干旱地区的河流、湖泊也属于湿地资源。

【点睛】21、×【分析】【分析】

【详解】

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本题叙述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所以该说法错误。

【点睛】23、×【分析】【分析】

【详解】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恰位于长江峡谷区的末端,使其能有效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能直接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67%。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点睛】24、√【分析】【分析】

【详解】

珠三角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使得珠三角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故该说法正确。

【点睛】25、√【分析】【分析】

【详解】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定位重叠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其内部重复建设较多;产业结构同构问题严重、经济合作深入不足等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城市彼此之间的整合不足,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地位虽然凸显,但广州也仅仅局限于点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拓展和辐射作用,从而限制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延伸,降低了中心功能,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缩小。判断正确。

【点睛】26、×【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日;韩、欧美汽车制造企业来中国兴办汽车厂;最主要是看中了中国潜在的汽车市场,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差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并结合材料“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可知,成渝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参与了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参与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参与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

(2)

读表可知;与南京相比,成都的GDP值为17558.8亿元,成都市的GDP值为12170.2亿元,南京的GDP值为10503.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重庆市的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为7.4%和44.2%,成都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为3.9%和43.0%,南京市的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为2.4%和39.2%;重庆和成都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占比,重庆为48.4%,成都为53.1%,南京为58.4%,重庆和成都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较南京比要慢。

(3)

读图并结合材料“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可知,成都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有国家政策扶持。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气温较温暖,气候宜人;成都位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由材料“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可知,土壤主要是紫色土,矿物质丰富,土壤肥沃;有长江、岷江等长江水系为其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宝成、成昆、成渝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分布,科技发达:由材料“唐朝成都鼐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由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并结合图示可知,有乐山、峨嵋山、青城山、都江堰等风景名山和世界文化遗产等,还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丰富;成都是四川省政治中心且历史悠久,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

【点睛】【解析】(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四川省政治中心且历史悠久。28、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沼泽的形成原因。

【详解】

(1)本题考查沼泽补给类型;主要从降水,融水和河流泛滥的等方面考虑。如图所示,尕拉拉错位于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只有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河流众多,河流也是重要的补给水源。

(2)本题考查地形对沼泽形成的影响。黄河源区沼泽形成与气温;冻土、水流和水源有密切关系。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