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本科教案本科教案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题目:第六章疮疡概论、疖、疔教学目的:1、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2、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3、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4、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教学重点:如何将常见疮疡的特殊形态与其疾病相关联。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辅以提问等形式。教具:多媒体、幻灯。上课班种:中医专业98级上课时间:2001年9月17日任课老师:郑泽棠教学进程:一、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5分钟)二、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5分钟)三、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5分钟)四、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5分钟)五、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20分钟)六、小结:(5分钟)第一节疖一、明确疾病定义及发病特征及分类:(5分钟)二、病因病理:(5分钟)(一)病因病理:利用示意图幻灯讲述疖的内因和外因。内有湿火、外感风邪,或夏秋感受暑毒;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染毒而成。三、诊断(3分钟)共症: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个红色肿块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二)无头疖:患处红色肿块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其它:1、可转为疔疮。2、可成蝼蛄疖。3、可转为发。(三)蝼蛄疖:多发生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单发型,多发型)。(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数目较多,反复发作,此愈彼起。[鉴别诊断](2分钟)(一)痈;(二)颜面疔疮;(三)有头疽;(四)脂瘤染毒;(五)囊肿型粉刺;(六)沥青皮炎;[辨证论治](5分钟)(一)内治1.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2.暑热浸淫: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3.体虚毒恋: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二)外治1.初起:小者用千膏盖贴,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用青黛散麻油调敷。2.脓成:切开排脓,掺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用药线引流。袋脓者或相互窜通成空壳者,宜作十字形剪开;有出血者,可用绷带缚扎压迫止血。3.脓尽用生肌散收口,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小结:(5分钟)课堂教学内容简要小结概论和疖。本科教案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题目:第六章疔。教学目的:1、概述疔定义、分类、病因、病机、疔的危害性。2、讲授颜面疔疮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3、讲授手足部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4、讲授红丝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5、讲授烂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6、讲授疫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教学重点:如何掌握颜面疔疮的危重性和多变性,掌握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排脓的方法的方向。掌握烂疔的诊断的伤口处理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辅以提问等形式。教具:多媒体、幻灯。教学进程:1、概述疔定义、分类、病因、病机、疔的危害性。(2分钟)2、讲授颜面疔疮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3、讲授手足部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9分钟)4、讲授红丝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5、讲授烂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6、讲授疫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5分钟)7、小结(5分钟)分步教程如下:总计45分钟第二节疔一、定义:(1分钟)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很容易走黄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以损伤筋骨而影响功能。二、分类:(1分钟)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颜面疔疮一、定义:(1分钟)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其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病因病机](1分钟)主要因火热之毒为患。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皮肤破伤感染毒邪,蕴蒸肌肤,以致气血凝滞而成。[诊断](3分钟)1.好发部位;2.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3.辅助检查:血常规。症状严重者应做血细菌培养。4.变证:1)走黄;2)流注;3)内痈;4)附骨疽;[鉴别诊断](1分钟)1.疖;2.有头疽;3.疫疔;[辨证论证](2分钟)(一)内治1.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并发走黄或流注或附骨疽者,参照有关各病治疗。(二)外治:参总论。手足部疔疮[概述]:(2分钟)1.定义: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响手的功能。3.分类: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手指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因病机](2分钟)由湿火蕴结,血凝毒滞,经络阻隔,热胜肉腐而成。常有外伤诱因,感染邪毒。内因脏腑蕴热蓄积,两邪相搏,以致气血凝滞,经络壅阻而热胜肉腐。甚则腐筋蚀骨,或热毒内传而导致疔毒走黄。托盘疔还可由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火毒炽盛,气血凝滞而成。足底疔多由湿热下注,毒邪塞结,气血凝滞而成。[诊断](2分钟)(一)蛇眼疔1.指(趾)甲周围炎;2.甲下脓肿;3.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指(趾)甲脱落。(二)蛇头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易损骨,溃后难愈合。(三)蛇肚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若损伤筋脉,则愈合缓慢,并常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四)托盘疔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势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痛剧。伴全身症状。约2周左右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虽已化脓,但不易外透,可向周围蔓延,损伤筋骨或并发走黄。(五)足底疔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伴全身等症状。偶可并发红丝疔。辅助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有无死骨。[鉴别诊断](1分钟)类丹毒[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1.火毒凝结治宜清热解毒,方以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热胜肉腐治宜清热透脓托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等。3.湿热下注治宣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二)外治参颜面疔疮。红丝疔定义(1分钟):红丝疔是发于四肢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病因病机](1分钟)内有火毒凝聚,外有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走致毒流经脉,向上窜而继发本病。[诊断](2分钟)1.多发生于四肢内侧。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2.继而有红肿热痛。3.红丝症状及浅表淋巴结红肿疼痛。若伴有高热神昏,是走黄征象。[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1、火毒入络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2、火毒入营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二)外治。1.砭镰法;2.成脓则切排。小结:(2分钟)烂疔概述:(2分钟)1.定义: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容易腐烂,病势暴急的急性感染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2.特点是起病急骤,局部焮热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迅速腐烂,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易并发走黄,可危及生命。[病因病机](1分钟)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湿热火毒炽盛,走窜入营,则易成走黄重证。[诊断](2分钟)1.职业:患者多为农民和战士。2.发病先兆、好发部位及潜伏期。3.局部症状:4.全身症状(略)。预后:1.渐收口而愈。2。若肿势蔓延,腐烂不止,持续高热,神昏谵语,黄疸,是为走黄之征象,危险。[鉴别诊断]流火[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1.湿火炽盛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2.毒入营血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三宝丸随证加减。(二)外治:确诊后立即手术。预防与调摄及小结(1分钟)临床要注意烂疔是一种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1分钟)疫疔1、定义:(1分钟)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2.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并发走黄。[病因病机](1分钟)由于感染疫毒,毒邪蕴结而成。1、定义:(1分钟)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2.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并发走黄。[病因病机](1分钟)由于感染疫毒,毒邪蕴结而成。[诊断](1分钟)(1)职业: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2)先兆:常在接触疫畜或其皮毛后l~3天发病.(3)好发部位: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有传染性。(4)局部症状。辅助检查血液培养或抱液涂片培养可发现革兰阳性炭疽杆菌。[鉴别诊断]和[辩证论治](1分钟)(一)颜面疔疮;(二)丹毒;(一)内治参照“颜面疔疮”;(二)外治参书小结:(1分钟)第二篇:本科动物学教案2第三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称为侧生动物(Parazoa)。第一节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制辐射对称或不对称动物躯体结构的排列形式与规律称为动物的体制。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对称面)。2.体壁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分化,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皮层扁平细胞和许多由其特化的的孔细胞中胶层变形细胞、造骨细胞和芒状细胞胃层特殊的领细胞中央腔(或称胃腔)顶端有一个出水口★中胶层中有钙质或硅质的骨针或类蛋白质的海绵丝。3.水沟系(canalsystem)海绵动物的水沟系主要有三种类型:单沟型(ascontype)水流途径是:外界→进水孔→(由孔细胞构成)→中央腔→出水口→外界。如白枝海绵。双沟型(sycontype)水流的途径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如毛壶。复沟型(leucontype)水流的途径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如浴海绵和淡水海绵等。4.生殖和发育无性生殖有两种方法,出芽(budding)和芽球(gemmule)。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5.逆转现象(inversion)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和其他所有多细胞动物都不相同。因此我们把多孔动物这个胚胎发育中的特殊现象称为“逆转”。并且把多孔动物内外两层细胞各称为胃层和皮层,以区别于其它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的内胚层和外胚层。说明多孔动物的演化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由此称其为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发育的逆转现象第二节多孔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多孔动物已知约有5000种,其中一半种类为化石,主要根据其骨骼特点分为三个纲:钙质海绵纲(Calcarea)骨针钙质,水沟系有三种类型,体形较小,多生活于浅海。如白枝海绵、毛壶(图)。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具硅质的六放骨针、复沟系、鞭毛室大、体形较大、深海产。如拂子介、偕老同穴(图)。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角质的海绵丝或硅质(非六放)骨骼,复沟系,鞭毛室小、体形常不规则,海产或淡水产。如矾海绵、南瓜海绵、浴海绵和淡水中的针海绵等(图)。多孔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原始性主要表现在无组织分化,无消化腔、体内的空腔无消化作用。与原生动物—样,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无明显反应。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甚至分离的单个细胞又能互相接合,在良好的条件下几天后可生长为小海绵,这种极强的再生能力也证明了多孔动物的原始性。另外多孔动物又具有—些特殊的细胞或结构,如孔细胞、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逆转现象,这都说明多孔动物的演化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由此认为多孔动物是很早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个侧支,故称其为侧生动物。思考题1.多孔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2.如何理解多孔动物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支?第四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和原始消化腔的低等后生动物。它们的身体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和水母型,分别营固着生活和漂浮生活………。第一节代表动物—水螅(Hydra)1.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水螅生活在洁净、水生植物丰富、缓流的池塘或沟渠等淡水中。通常以下端基盘固着在水草或其它物体上,有时也可做一些简单的位移活动。以捕捉活的水蚤或其它小动物为食。水螅身体由体柱(body)、垂唇(hypostome)、触手(tentacle)及反口面的基盘(basalpedaldisk)组成。2.结构与功能(1)体壁与消化循环腔水螅的体壁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水螅体壁主要有六种细胞皮肌细胞(epithelio-muscularcell)间细胞(interstitialcell)刺细胞(cnidoblast)感觉细胞(sensorycell)神经细胞(nervecell)腺细胞(glandcell)外胚层的皮肌细胞数目较多,排列紧密,细胞核近于细胞的游离端,其中有一明显的核仁。在细胞基部肌原纤维方向与螅体的纵轴平行排列,因此其收缩时可使水螅体和触手缩短。皮肌细胞兼有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间细胞为小型未分化的细胞,常成堆地散布在外皮肌细胞之间靠近中胶层一侧,其细胞小于外皮肌细胞的核,细胞质浓、着色深。间细胞为尚未分化的细胞,必要时可分化为其它各类细胞。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它们散布在外皮肌细胞之间,尤其在触手与上垂唇最多,主要功能是捕食和防御。刺细胞的核位于细胞基部,细胞中央有一大的刺丝囊,可释放刺丝。水螅有四种刺丝囊:(1)穿刺刺丝囊,囊内具一中空缠绕的刺丝,受到刺激时,刺丝翻出并把囊内的毒液射入猎物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2)卷缠刺丝囊,刺丝翻出缠绕猎物身体突出的部位。(3)二种粘性刺丝囊,排出的刺丝具有粘着和捕食的功能。刺丝囊内的刺丝一旦排放,刺细胞即不能再恢复并逐渐萎缩,只能由间细胞重新分化出新的刺细胞。感觉细胞分散在外皮肌细胞之间,以口周、触手和基盘处较多,其体积小,细长并垂直于体表,端部有感觉毛能感受各种刺激,基部与神经纤维相连,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的基部,神经细胞较小,上有许多突起(但未分化为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平行于体表呈网状分布,当身体某部分受到刺激时,神经网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引起收缩反应。腺细胞在外胚层的口周围和基盘处最多,它们能分泌粘液以利于螅体吞食和滑行运动。中胶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是由内、外胚层分泌的透明胶状物(非细胞结构),具有弹性,对螅体起着类似于骨骼的支持作用。内胚层主要由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和少数感觉细胞和间细胞构成。内皮肌细胞呈柱状,数目较多,其肌原纤维方向与螅体纵轴垂直排列,其收缩可引起水螅体和触手变细变长。每个内皮肌细胞的游离端具有鞭毛,可打动原始消化腔内的水流以利于食物与消化酶的混合,以完成细胞外消化并起到运输的功能。内皮肌细胞可伸出伪足吞噬半消化好的食物颗粒,其内部形成大量的食物泡,进行细胞内消化。因此内皮肌细胞又被称为营养肌肉细胞。腺细胞分散于内皮肌细胞之间,它们呈圆锥形,基部细颈状,核位于基部,游离端含有大量密集的分泌颗粒。能够分泌消化酶到原始消化腔中,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在口周围的腺细胞分泌的粘液主要利于吞食。水螅以小型甲壳类、昆虫幼虫、蠕虫等小动物为食,当猎物不慎触到水螅伸展的触手时,触手释放出各种刺丝来毒杀、缠绕猎物,随后经口将其送入消化腔内中,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猎物分解为碎块,内皮肌细胞内吞后对食物做进一步的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水螅的消化为细胞内与细胞外消化兼行。另外,由于腔肠动物的消化腔还兼有运输营养物、代谢废物和呼吸功能,因此也称为消化循环腔。但由于消化腔只有口没有肛门(不完整的消化管),故称之为原始的消化循环腔。(2)呼吸与排泄水螅没有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直接由体表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并排除代谢废物。(3)神经系统在皮肌细胞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成网状。(4)生殖生殖包括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配子生殖两种方式;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水螅行无性的出芽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过程演示;有性生殖一般发生在春末和深秋季节,水螅一般雌雄异体,外胚层的间细胞可分化产生临时性的精巢和卵巢,水螅通常是以有性生殖产生的具壳胚胎来抵御干旱和严冬等不利因素的。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强,除触手以外,身体被切成的每一小段均能长为一个水螅体。海产腔肠动物的有性生殖与浮浪幼虫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radialsymmetry)的体制与其固着或漂浮生活相适应的,使其能从身体的任何方向上利用其辐射对称的器官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和感受刺激。一些高等腔肠动物,如珊瑚纲的海葵,由于口道沟的出现,身体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侧辐射对称(biradialsymmetry),两辐对称是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的中间类群。适于固着生活的水螅型为长圆筒状,中胶层薄,上端具口,口周围着生触手以协助取食,下端具基盘用于固着在其它物体上。适于漂浮生活的水母型的体呈伞状,中胶层厚,伞的下端为口面,中央具口,口周围具腕可协助取食,伞缘具有小触手、眼点和平衡囊等感觉器官。水母型可以通过身体收缩产生的反冲力向上运动,身体舒张时靠重力下沉。无论水螅型还是水母型都是动物界的一种较原始的对称体制形式。2.具有两胚层和原始的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cavity)腔肠动物开始出现内、外两个胚层和原始的消化腔。消化为细胞内与细胞外消化兼行。另外,由于腔肠动物的消化腔还兼有运输营养物、代谢废物和呼吸功能,因此也称为消化循环腔。但由于消化腔只有口没有肛门(不完整的消化管),故称之为原始的消化循环腔。3.出现组织的分化腔肠动物的体细胞出现了简单的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分化。另外,体壁细胞还分化出具有分泌作用的腺细胞及具有捕食防御功能的刺细胞等。4.出现了网状神经(nervenet)或散漫式神经系统(diffusenervoussystem)腔肠动物在皮肌细胞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成网状又称为网状神经系统。但是,这种网状神经系统弱点是;A.没有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一般是无定向、弥散式的),称为泛化反射(一触全收)。B.神经纤维没有髓鞘,传导速度缓慢。4.世代交替与浮浪幼虫(planula)有些种类在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螅、海月水母等);即在生活史中以水螅型世代经过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世代又经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以适应固着和漂浮的不同生活方式。海洋生活的腔肠动物一般为间接发育,即受精卵经过幼虫期才能发育为成虫。如薮枝螅的受精卵发育至原肠胚阶段时,胚胎表面长出纤毛成为可以自由游泳生活的浮浪幼虫。第三节腔肠动物的分类和重要种类腔肠动物现存约11000种,根据其形态结构和世代交替等特征分为三个纲;即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1.水螅纲(Hydrozoa)主要特征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体型小,结构简单。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生殖腺由外胚层形成。水母型多具有缘膜(velum),中胶层薄。大部分种类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世代,即有世代交替现象。重要种类水螅、薮枝螅(Obelia)、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僧帽水母(Physalia)等。薮枝螅生活于浅海中,水螅型为树枝状群体,固着在海藻、岩石或其它物体上。螅体可分为螅根,螅茎,水螅体和生殖体几部分,个体之间通过共肉相连接,共肉的外面由透明角质的围鞘所包围,围鞘延伸至水螅体则形成杯状的螅鞘,延伸至生殖体则形成生殖鞘。薮枝螅群体内部的个体(又称个员)之间具有多态现象;即形态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群体中的水螅体为营养个体,行司捕食、防御、消化和吸收等功能。水母型雌雄异体,外胚层产生的生殖腺位于下伞面的4条辐管上。精子与卵成熟后在海水中受精,发育经过浮浪幼虫阶段,尔后沉入水底并固着在物体上,再以出芽方式产生水螅型的群体。桃花水母生活在淡水中,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水母体下伞面有缘膜,伞缘触手极多,但是长短不一,在4个辅管处触手最大,称为4强触手。水螅体以出芽方式产生球形的水母芽,待长出触手和缘膜后脱离水螅体,成为自由游泳生活的水母体。钩手水母生活在海洋中,伞缘有中空的触手约70个。在触手远端有一盘状粘液腺,并由此弯曲成钩状。缘膜的环肌发达。2.钵水母纲(Scyphozoa)主要特征全部海产。中大型水母,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并结构复杂。胃囊内有具刺细胞特化的胃丝。水母体无缘膜。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重要种类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海蛰(Rhopilemaesculentum)、霞水母(Cyanea)等。海月水母海月水母在海中漂浮生活,体浅圆盘状。中胶层发达,生活时上伞面(反口面)向上,下伞面(口面)向下。在伞的边缘均等分布的8个结节壮缺刻,其中分别有8个触手囊,为感觉器官,司平衡、感光及嗅觉等功能。海月水母伞的边缘列生许多细小的触手,无缘膜。海月水母的消化循环腔进一步分化,由口、胃、胃囊、多分支的辐管和环管构成,取食时食物随水由口流入胃和胃囊,经过8条不分支的从辐管流到环管,再由环管流经分支的4条间辐管和4条正辐管分别流回到胃囊,经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辐管和环管输送到全身各部分,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在胃囊内还有4个由内胚层产生的呈马蹄形的生殖腺,在其内侧排列着许多也是由内胚层形成的长丝状胃丝,上具大量的刺细胞,可进一步麻痹和杀死进入口内的猎物并能保护生殖腺。海蛰海蛰的形态与海月水母差别较大,其成体由伞面(蛰皮)和8个口腕(蛰头)构成。成体的口封闭,由口腕末端的微小吸口来滤食浮游生物。3.珊瑚纲(Anthozoa)主要特征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生活史无世代交替现象。水螅体结构复杂,有发达的口道、口道沟(siphonoglyphe)、隔膜(mesentery)和隔膜丝(mesentericfilament)。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许多种类外胚层可分泌石灰质骨骼,常是珊瑚礁的主要成分。重要种类海葵、笙珊瑚(Tubipora)、红珊瑚(Corallium)、石芝(Fungia)和鹿角珊瑚(Acropora)、海仙人掌(Cavernularia)等。海葵海葵为单体,无骨骼,身体圆柱形,口呈裂缝状,位于口盘中央,口盘周围有数圈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用以捕食小型鱼虾等动物。生活时以基盘附着于岩石、贝壳等物体上。口周围的外胚层向内陷形成的口道,口道两侧具纤毛沟(亦称口道沟),使海葵在口关闭时水流仍可由口道沟进出体内进行呼吸和排泄,由于口道沟的出现,使海葵的身体成为两侧辐射对称体制。海葵的消化循环腔较为复杂,腔内被许多宽窄不同的成对隔膜隔为许多小室。隔膜是由内胚层和中胶层向消化循环腔内突起形成的,它们可以扩大消化循环腔的内表面积。依据隔膜的宽度可分为一、二、三级;一级隔膜发达,并与口道相连接。二级隔膜宽度仅为一级隔膜的1/2。三级隔膜更窄,仅为一级隔膜的1/4—1/5。二、三级隔膜内端游离于消化循环腔内。隔膜的肌纤维发达,形成环肌和纵肌,在隔膜游离的边缘有加厚的隔膜丝,直达消化循环腔的底部。有的末端还形成游离的毒丝或枪丝,其中富有刺细胞和腺细胞,前者用以毒杀猎物和防御,后者可分泌酶进行细胞外消化,当海葵收缩时常由口或壁孔射出,具有防御与进攻的功能。其它珊瑚虫大多数珊瑚虫的外胚层能分泌骨针或骨片形成骨骼。如海鸡冠和海鳃为群体生活的肉质软珊瑚,其外胚层细胞移入中胶层中分泌骨针,存在于中胶层或突出于体表;笙珊瑚中胶层中分泌的骨针则愈合位骨管,虫体死亡后的整体骨骼呈芦笙状。红珊瑚为群体生活,由外胚层细胞移入中胶层分泌的骨针或骨片愈合成中轴骨,呈树枝状,在中轴骨的外面包围着群体的共肉部分,其外层为外胚层,与个体的表皮相连接,共肉的内胚层形成共管使个体的消化循环腔彼此相通连。由于红珊瑚的中轴骨呈美丽的红色、桔红色和粉色而成为名贵的室内装饰品;石珊瑚中的石芝为大型单体,由基盘及体壁近基盘处的外胚层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存积在虫体的底部、侧面及隔膜间等处,形成一个菊花状的石灰座,石珊瑚类的骨骼为重要的造礁珊瑚虫。腔肠动物门的思考与练习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属于辐射对称体制的是()A.海月水母B.涡虫C.海葵D.大变形虫2.桃花水母的分类地位属于()A.钵水母纲B.珊瑚纲C.栉水母纲D.水螅纲3.薮枝螅的个体发育经过的幼虫为()A.担轮幼虫B.牟勒氏幼虫C.浮浪幼虫D.钩介幼虫4.以下腔肠动物中没有世代交替现象的是()A.桃花水母B.海月水母C.水螅D.薮枝螅5.海月水母的结构特征是()A.有缘膜,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B.无缘膜,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C.有缘膜,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D.无缘膜,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6.个体构造只有水螅型的动物是()A.海月水母B.薮枝螅C.石芝D.桃花水母7.体壁的内胚层没有刺细胞的动物是()A.海葵B.海月水母C.水螅D.海鸡冠填空题8.腔肠动物的体壁是由____层和____层以及其之间的____层构成。9.水螅外胚层的体壁由皮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六种细胞构成,其中___为腔肠动物体壁的特有细胞。水螅内胚层体壁的皮肌细胞肌纤维排列与水螅体纵轴___,其收缩时会使螅体____。10.腔肠动物一般为____体制,适应___生活的为___型,适应___生活的为___型。其中具有世代交替的种类,其___型为无性世代,___型为有性世代。11.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部分的___消化,其消化过程为______兼行。由于腔肠动物的原始消化腔除了消化吸收以外还兼有_____、____和____的功能,因此又称之为_______。但是,腔肠动物的消化管被称为不完整消化管,原因是_____。12.水螅的刺细胞有四种刺丝囊,包括_____、_____和两种_____。刺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13.海月水母取食时食物随水由口流入____,经过不分支的___流到环管,再由环管流经分支的____和____流回到胃囊。14.海葵的隔膜是由___层和___层向消化循环腔内突起形成的。依据隔膜的宽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隔膜与___相连接。15.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又称之为____系统。其特点是____、____和____。填(绘)图题16.绘制水螅的形态与体壁横切放大图。简答题17.简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8.列表比较腔肠动物三个纲的异同点并指出各纲的习见动物名称。19.简述海月水母的生活史。参考答案1.A2.D3.C4.C5.B6.C7.C8.外胚内胚中胶9.腺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垂直变细变长10.辐射对称固着水螅漂浮水母水螅水母11.细胞外细胞内与细胞外消化运输营养物质呼吸排泄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12.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二种粘性刺丝囊捕食和防御13.胃和胃囊8条从辐管4条间辐管4条正辐管14.内胚中胶口道15.散漫式神经没有神经中枢(一触全收)神经纤维没有髓鞘传导速度缓慢16.(从略)参考图1.917.(要点)(1)辐射对称的体制(一些高等腔肠动物海葵出现两侧辐射对称),表现为水水螅型和为水母型两种体态。(2)具有两胚层和原始消化循环腔。(3)体细胞出现了组织的分化,主要为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另外还分化出腺细胞刺细胞等。(4)有些种类在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的种类其间接发育经过浮浪幼虫阶段。18.(要点见表)19.(要点)(1)海月水母的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2)水母型雌雄异体,精子与卵在雌体内或在海水中结合受精。受精卵在雌体口腕上发育,经完全均等卵裂形成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并发育为浮浪幼虫。幼虫自由生活一段时期后固着在物体上形成螅状幼体。(3)螅状幼体通过出芽生殖可产生新的螅状幼体。也可经横裂生殖形成钵口幼体,并进一步发育为横裂体,横裂体产生许多碟状体,碟状体成熟后离开母体经翻转发育为水母型成体。第三篇:本科动物学教案10第四章两栖纲(Amphibia)两栖类是一支初次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是一次巨大飞跃。但两栖动物还处于水生到陆生的中间地位,它们还保留着水栖动物祖先的原始性状,未能彻底地摆脱“水”的束缚。因此,它们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第一节代表动物——黑斑蛙1.外部形态黑斑蛀俗名青蛙,是我国最习见的一种蛙类。体形短、宽。体表光滑,富于粘液。背部黄绿或深绿色,腹面为白色。因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故名。分部: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颈部不明显(幼体有)。头部:眼一对(有上、下眼睑和第三眼睑半透明瞬膜)鼓膜(园形、为中耳)雄体膜后有声囊,蟾蜍无。外鼻孔(通入口腔的内鼻孔)上下颌(宽大、有齿,蟾蜍无齿)☆蟾蜍在皮肤表面形成疣状突,其中耳后腺最发达(蟾酥)。躯干部:四肢发达,适于跳跃和游泳。后端有泄殖腔孔。前肢短小,具四指,无蹼。雄性前肢第一指有婚瘤。后肢长大,具五趾,有全蹼。2.内部构造(1)皮肤及其衍生物皮肤的构造:表皮(外胚层、上皮组织)角质层(细胞可不断脱落)生发层(细胞不断分生、形成真皮(中胚层、结缔组织)疏松层(下陷的黏液腺、色素细胞)致密层(血管、神经纤维、平滑肌)(2)骨骼系统两栖类的骨骼由于向陆地中活过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较鱼类获得了更大的坚韧性和灵活性。头骨趋于简化,膜性硬骨大量消失,骨片轻而少。其特点大致可归纳如下;A.扁而宽,脑颅狭小。枕骨有一对枕髁(由外枕骨形成)。脊椎动物中仅两栖类和哺乳类具—对枕髁,其余都为—个枕髁。B.眼眶周围的膜性硬骨大多消失。使眼球有较大的度自由,能够向下压入口腔以协助捕食和吞咽。脑颅背侧膜骨只有额骨、顶骨(青蛙愈合为额顶骨)和鳞骨。此外,有鼻骨包被鼻囊,脑颅腹面膜骨仅余副蝶骨。C.颌弓和脑颅的连接为自接型,陆生脊推动物大多属此型。腭方软骨与脑颅愈合,其后端以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关节;在其前部外包的膜性硬骨(前颌骨、上颌骨)形成次生上颌,执行上颌功能。D.下颌的麦氏软骨仍然保持,其前端骨化成—对细小的颐骨。其后面覆盖膜性的齿骨和隅骨,执行下颌的功能。舌弓上部的舌颌软骨成为中耳内的耳柱骨。鳃弓大部分退化消失,部分转变为支持喉头的杓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支持气管的软骨。脊柱与鱼类相比两栖类的脊柱有明显分化现象;由颈椎(1枚寰椎)、躯干椎(7枚)、荐椎(1枚)和尾椎(无尾两栖类为1条尾杆骨)组成。蛙的椎体类型不同,第1至第7个椎体为前凹型,第8个椎体为双凹型(参差型)。从系统演化看来;中低等种类椎体为双凹型,高等无尾类为三种类型后凹型(盘舌蟾科动物)前凹型(蟾蜍科等动物)参差型(蛙科等动物)两栖类椎体的前后关节突发达,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躯干椎2、3、4有横突与肩带相连,其荐椎横突最发达,与髂骨相连。这都表现了陆生四足类动物的特征。肩带固定前肢,主要由几块骨组成;肩胛骨一对,分为上肩胛骨和肩胛骨(部分肩臼)。乌喙骨一对,内有上乌喙骨,构成部分肩臼。前乌喙骨一块,在上乌喙骨之上。锁骨一对,外侧与肩胛骨连接,腹面自连。肩臼(肩胛骨与乌喙骨间的凹陷),前肢骨在此处相关节。两栖类出现了胸骨,是陆生四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青蛙的胸骨包括前面的上胸骨和肩胸骨以及后面的中胸骨和剑胸骨。蟾蜍缺少肩胸骨和上胸骨。两栖类无明显的肋骨,故虽有胸骨,但不形成胸廓。青蛙属于固胸型肩带(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蟾蜍属弧胸型肩带(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则彼此重叠)。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并借一荐椎与脊柱联结,通过腰带把体重转移到后肢。髋臼为髂、坐、耻三骨相连凹陷处,后肢的股骨与此臼相关节。四肢骨两栖类开始有了适于陆生的五趾型附肢。前肢:依次为肱骨、尺骨和挠骨、腕骨、掌骨、指骨。后肢:依次为股骨、胫骨和腓骨、跗骨、蹠骨、趾骨。但无尾两栖类(包括青蛙)的肢骨有次生性变化:其前臂(挠、尺骨)、小腿(胫、腓骨)均合并为一根;其腕、跗骨也有愈合,并有缺失指骨(第一指骨)和超常数的趾骨(第一趾内侧骈生的姆前趾)。(3)肌肉系统两栖类肌肉系统的的基本特点是:A.原始分节现象已经改变,形成纵行的或斜行的长肌肉群,节制头骨及脊柱运动。腹侧肌肉多成片状并有分层现象,各层肌纤维走向不同。B.出现四肢肌肉,分布于带骨和肢骨四周,运动功能大为复杂。无尾类的后肢肌发达。C.鳃肌退化。少数鳃肌节制咀嚼、舌和喉的运动。(4)消化系统消化道:口咽腔→食道(短)→胃(膨大)→小肠(盘旋)→大肠(粗短)→泄殖腔→泄殖孔消化腺:肝脏(三叶)有胆囊。胰脏(十二指肠处)。口咽腔内部构造包括声囊(雄蛙)底部的共鸣囊,蟾蜍无。舌末端分叉(蟾蜍不分叉),可翻出捕食。内鼻孔上颌两侧,气体入口咽腔。齿上颌齿、犁骨齿(蟾蜍无齿)。喉门咽的腹面,通气管。耳咽管一对,通入中耳,调节内外压力平衡。蛙的眼球参与吞咽动作;其眼球与口咽腔间仅隔一层粘膜,吞咽时眼肌收缩使眼球陷入口咽腔,使食物下咽。口咽腔顶壁有能分泌粘液的颌间腺。其分泌物只能湿润食物,无消化功能。胃在体腔左侧,分为贲门和幽门两部分。小肠起始部为十二指肠,盘旋部为回肠。大肠粗短,通入泄殖腔,以泄殖腔孔对外开口。肝脏在体腔前端,分左中右三叶,有胆囊。胰脏十二指肠和胃弯的系膜上疏松的实心腺体。肝脏的分泌物借胆总管输入十二指肠内,而胰管也先注入胆总管内,没有入肠的独立管道。(5)呼吸系统呼吸器官两栖类具有多样化的呼吸方式,反映了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又不完善的过渡情况。幼体阶段和成体阶段分别用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如青蛙在蝌蚪阶段营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蛙的皮肤也有辅助呼吸的作用。肺呼吸系统组成外鼻孔→内鼻孔→口咽腔→喉→气管→肺肺一对薄壁盲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蟾蜍肺发达)气管内壁具有环状的软骨支撑,使气体通畅。呼吸运动两栖类没有形成胸廓,为一种特殊的咽式呼吸(四步)。A.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腔;B.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喉门打开,空气压入肺内。C.口底上升、下降反复多次,充分进行气体交换D.口底上升,鼻孔张开,气体排出。另外,蛙可以将口和喉门紧闭,靠鼻孔张开和不断颤动口底,使气体出入口咽腔,但不入肺,仅在口咽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即所谓口咽腔呼吸。青蛙静止时,口腔底部不停地起伏颤动,就是在呼吸。青蛙在水下活动或冬眠期间,呼吸主要由皮肤来完成。(6)循环系统两栖类由鱼类的单循环变为为不完善的双循环,体动脉中为混合血液(含氧高和含氧低)。由于肺呼吸导致了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液循环的压力和速度。两栖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脏由静脉窦、心房(两个)、心室和动脉园锥4部分组成。心房左心房接受自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右心房接受自静脉窦来的缺氧血,左右心房的血液共同进人心室。心室肌肉发达,内有肌肉网柱,防止动、静脉血混合。动脉园锥内有螺旋瓣,可使含氧不同的血液分别进入颈总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静脉窦收集体循环回心的缺氧血液入右心房。另外,在心房与心室有瓣膜,动脉圆锥和心室相接处,围生着三块半月瓣,以防止血液发生逆流。血管包括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动脉系统由动脉园锥伸出左右二个动脉总干。每一动脉总干以两个隔膜分隔为三支:颈内动脉(至下颌、舌等)颈总动脉胚胎第Ⅲ对动脉弓颈外动脉(至上颌、脑等)锁骨下动脉(至上肢)体动脉胚胎第Ⅳ对动脉弓背大动脉(至内脏、下肢)肺皮动脉胚胎第Ⅵ对动脉弓肺动脉(至肺)皮动脉(至皮肤)左右两支体动脉汇合成背大动脉,它的分支将血液送往身体后半部。静脉系统低等两栖类还保留着后主静脉,以青蛙为代表的无尾两栖类的静脉系统有两个特点:A.前、后大静脉代替了鱼类的前、后主静脉。B.腹静脉代替了鱼类的侧腹静脉。生殖腺静脉收集生殖腺静脉血后大静脉肾门静脉收集体后部及后肢的静脉血肝门静脉收搜集内脏的静脉血外颈静脉静脉窦前大静脉无名静脉体前部和前肢的静脉血锁骨下静脉肺静脉左右肺气体交换后淋巴系统是血循环的一个辅助系统,具有运送养料、代谢废物及免疫功能。但两栖类不具淋巴结。淋巴管分布广泛,在身体各组织中。淋巴窦(淋巴腔隙)分布皮下与肌肉间,其连接疏松并有间隙。淋巴心(淋巴心脏)是淋巴管通入静脉的膨大部分,能博动,内有瓣膜,使淋巴液流向静脉而不致倒流。蛙类有两对(前淋巴心位于第三椎骨两横突后方,后淋巴位于尾杆骨尖端两侧)。脾脏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直肠腹面,兼有造血机能。血循环途径及变化肺静脉肺皮毛细血管肺皮动脉左心房心室动脉总干右心房总颈动脉体动脉静脉窦前后大静脉体各部毛细血管(7)泌尿与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组成。肾脏(背肾)在体腔后部脊柱的两侧。输尿管每一肾脏发出一条背肾管,入泄殖腔的背壁。(雌体的背肾管仅作输尿之用;雄性还有输精作用)膀胱泄殖腔腹壁形成的薄壁囊状结构,与输尿管不直接通,而开口于泄殖腔。泄殖腔有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肾脏具有泌尿、调节体内水分、维持渗透压平衡的作用。有橙黄色肾上腺,无导管。☆原肾(全肾):圆口类和一些两栖类幼体的肾,产生于躯体的全长的生肾节,每体节有一肾单位,肾小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另一端汇入肾导管通向体外。☆背肾(次肾):圆口类、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肾,由前肾以外生肾节发生,两栖类雄体的背肾管兼有输精作用。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一对,卵圆形,位于肾脏的腹面。输出管许多,细小,连接背肾管。背肾管(输精尿管)通泄殖腔,蛙没有单独输精管,由输尿兼输精作用。脂肪体一对,黄色佛手状,营养作用。毕达氏器(蟾蜍)退化的卵巢,在生殖腺和脂肪体之间。米氏管退化的输卵管。雌性生殖系统:卵巢一对,在肾脏腹面,成熟个体充满黑色。输卵管一对,长,外侧为通腹腔的喇叭口。子宫输卵管后端扩大部分,开口于泄殖腔。脂肪体一对,黄色呈佛手状,营养作用。毕达氏器(蟾蜍)在生殖腺和脂肪体之间,为退化的睾丸。(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与鱼类相似,仅有小的进步性变化。组成端脑(大脑)、间脑、中脑(视叶)、小脑、延脑。端脑大脑半球顶壁出现了零散的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即原始的大脑皮层),有嗅觉作用。间脑与鱼类相似。中脑视叶发达,构成高级中枢。小脑不发达,与运动方式简单有关。延脑为听觉和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脑神经10对,与脊神经联合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的对数因种类不同而异,蛙有10对脊神经。由于四肢的出现,肩部和腰部的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感觉器官两栖类的幼体和鱼一样,通过侧线接受外界压力刺激。但在变态中,多数侧线系统消失;成体陆地生活后,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器官为主要感官。嗅觉器官鼻腔内嗅粘膜上有嗅细胞,神经纤维从嗅穿入端脑,粘膜上有许多腺体,使之处于湿润状态。犁鼻器位于两栖类口腔顶部的结构,由嗅粘膜的一部分变形而成的味觉感受器。视觉器官(眼)适应于陆生生活,具有眼睑、瞬膜和泪腺。其角膜变突、晶状体稍扁平、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较远,适于看较远的物体。但又出现了晶状体牵引肌,能将晶体前拉聚光,又能看清较近的物体。虹膜上有肌肉能调节瞳孔大小,以控制进光的程度。这些结构使蛙眼的视觉范围较为广阔,既能近视(陆上)又能远视(水中),白天和晚上都能看到物体。听觉器官两栖类出现了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耳柱骨,可以感觉空气中的声波。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经中耳腔(鼓室)内的耳柱骨传入内耳,刺激内耳膜迷路中的感觉细胞,经听神经传到脑中枢,产生听觉。耳柱骨由鱼的舌颌骨演变而来。另有耳咽管将鼓室和口咽腔相通,以平衡鼓膜内外压力。第二节两栖纲的特征一、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1.个体发生经过变态;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有侧线,没有成对的附肢。成体由肺代替鳃进行气体交换,侧线消失,出现五趾型附肢。2.皮肤裸露,富有粘液腺,可防止体表干燥并能辅助呼吸。3.成体为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幼体的心脏是一心房、一心室,行单循环。4.脊椎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肋骨短或消失,不与胸骨相连,无胸廓。5.多数种类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6.成体的排泄器官是背肾,雄性的背肾管有双重功能。7.卵小,无钙质的卵壳。雄性一般无交接器,多数为体外受精。其生殖方式多数为卵生,少数卵胎生。8.大脑顶部出现了原脑皮。脑神经10对。二、两栖类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成体用肺呼吸,但肺的结构简单,仅有喉气管,呼吸动作为咽式呼吸。2.循环系统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改变为二心房一心室。可以通过休眠度过不良环境。3.皮肤出现了轻微的角质化。真皮加厚,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此适应较干燥的陆栖环境。4.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加强了坚固程度,颈椎和荐椎是陆栖脊椎动物的特征。出现了五趾型附肢为多支点杠杆,既坚固又灵活。5.大脑顶壁有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主管嗅觉),已有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以适应复杂陆地环境。6.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感觉器官,眼具有眼脸、瞬膜和泪腺,可保护眼球。视力调节比较完善,能看到比较远的物体。出现中耳,能接受空气中的声波刺激。鼻腔不仅是嗅觉器官,亦是空气进出的通道。三、两栖类对陆生的尚不完善特征1.成体肺的结构不完善;肺的结构简单,为一对薄囊状的结构,尚须借助于湿润裸露的皮肤进行辅助呼吸。2.血液循环不是完全的双循环;心室只有一个,动脉血和静脉血还不能严格地分开。3.皮肤表层仅出现的轻微角质化(l一2层细胞),尚未完全解决在陆地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因而使两栖类的分布区受到限制。4.属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栖息和生活均受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限制,所以大多数以冬眠度过不良环境。5.卵小,无钙质卵壳;卵包被胶质壳,在水中行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后才能上陆生活。所以,就其生殖来看,尚未彻底摆脱水的束缚。第三节两栖纲的分类概况世界上现存两栖类有4200种,分为3个目、34科、398属,我国有280余种。目1.无足目(Apoda)分类特征:原始并特化的类型。体细长,尾短,蠕虫状。皮肤裸露并富于粘液腺,具皮下圆鳞。四肢及带骨退化,椎骨数目多,椎体双凹型,多具肋骨,无胸骨。心脏房间隔发育不完全。如我国热带产的双带鱼螈或称版纳鱼螈(Ichthyophisbannanicus)。无足目共5科,以南美种类最多。2.有尾目(Urodeta)分类特征:体呈园柱形,终生有长尾,体表裸露无鳞,富于皮肤腺。头大侧扁,不具或具不活动的眼睑,无鼓室和鼓膜;两对附肢细弱;椎体双凹型(低等种类)或后凹型(高等种类),有肋骨和胸骨。心脏的房间隔发育不完全,多数种类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如分布于我国的大鲵(俗称娃娃鱼)、小鲵、东方蝾螈、肥螈、鳗螈等。大鲵(隐鳃鲵科)体长可达2米,重可达60千克,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成体无外鳃,具肺。没有眼脸。犁骨及颌骨具齿。椎体双凹型。体外受精,雌体无受精器。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各省的江河或山溪中。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鲵(小鲵科)体较小,长9—13厘米左右。体背有黑色带状斑。成体不具外鳃,肺有或无。有眼脸。具颌齿及犁齿。椎体双凹型。体外受精,雌鲵无受精器。我国共有16种小鲵。如产于东北和内蒙的极北小鲵,产于南方的中国小鲵等。东方蝾螈(蝾螈科)体小,锥体后凹型,有眼睑。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无蹼。成体有肺无鳃,犁骨齿呈Ⅴ状。体表面有疣状颗粒。背黑褐色,腹朱红色。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短足肥螈(蝾螈科)特征似蝾螈。但体肥厚,四肢短粗,背中线有浅沟。体表光滑,有特殊的粘液。分布于浙江、江西、广东和广西等省。3.无尾目(Anura)分类特征:体短宽,四肢强健,成体无尾。皮肤裸露,富有粘液腺(有些种类在不同部位特化成毒腺、疣粒等)。有活动的眼险和瞬膜,多数具鼓膜。椎体有前凹型、后凹型、参差型等不同类型;荐椎后的椎骨合成尾杆骨;胸骨发达,一般无肋骨。挠骨和尺骨、胫骨和腓骨分别愈合。变态明显,成体用肺呼吸,无鳃。是现存两栖类中结构最高级、种类最多且分布最广的一类。如我国的东方铃蟾、大蟾蜍、无斑雨蛙、中国林蛙、黑斑蛙、金线蛙、树蛙等。东方铃蟾(盘舌蟾科)舌盘状,不能伸出口外。上颌有齿,下颌无齿。椎体后凹型,有肋骨。肩带为弧胸型。雄性无声囊。体较小,约5厘米。背部颜色为绿、褐、灰或黑色。腹面有黑色与桔红色的鲜明花斑。受惊时能将四肢翻起,是“警戒色”的著名代表。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地区。大蟾蜍(蟾蜍科)俗名癞蛤蟆。体形较大,宽短粗壮,皮肤粗糙,有耳后腺,能分泌毒液。不具齿。舌端不分叉,舌能自由翻出口外。无肋骨,椎体前凹型,肩带弧胸型。雄体无声囊。生活时背部颜色变异很大,腹面黄色,有棕色或黑色花纹。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花背蟾蜍形似大蟾蜍,但个体较小。雄性皮肤粗糙,背部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部有明显的酱色花斑,故名。其耳后腺的分泌物为黄色(大蟾蜍为乳白色)。雄性有—内声囊,能鸣叫。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黑眶蟾蜍头部具有黑色骨质嵴是区别于其它蟾蜍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无斑雨蛙(雨蛙科)身体较小,仅4厘米左右。背部青绿,腹部白色。四肢细长,指(趾)末端膨大为吸盘,指(趾)间有半蹼。指(趾)末两个指节之间有指间软骨,称为间介软骨。上颌有齿,下颌无齿。椎体前凹型,无肋骨。肩带弧胸型。雄性有单个内声囊,常在雨后鸣叫,故名。主要分布于美洲、澳洲。我国只有9种,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金线蛙(蛙科)上颌有齿,舌端分叉。鼓膜明显,雄性有—对内声囊。无毒腺。肩带固胸型。体长约5厘米。背部有两条宽厚侧褶,呈金黄色,故名。体背颜色有变异,腹面为黄色。在我国分布很广,但数量较黑斑蛙少。中国林蛙(蛙科)俗称哈士蟆。体背、侧为棕灰色,鼓膜区有三角形黑色斑。后腿有显著的黑色横纹,腹面乳白色。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四川等省。东北产的中国林蛙,其干制的雌性整体即市售的哈士蟆,其干制的输卵管称哈士蟆油,皆为名贵补品。大树蛙(树蛙科)俗名飞蛙。骨骼与蛙科相似,背面皮肤光滑,腹面多瘤。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指(趾)末两节间有指间软骨。体色可随环境而有变化。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中等省区。北方狭口蛙(姬蛙科)俗名气鼓子。椎体参差型,肩带固胸型,无肋骨。体小,仅4厘米左右。口狭窄,上颌无齿,舌端不分叉。指(趾)间无蹼。体背褐色,有不规则的黑斑纹,腹面肉色。雄性有单外声囊。分布于我国华北及东北一带。课后参考阅读1.田婉淑,江耀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1986.2.胡淑琴等中国动物图谱两栖类—爬行类(第2版)科学出版社1987.3.费梁中国两栖动物检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4.刘承钊,胡淑琴中国无尾两栖类科学出版社1961.5.四川生物研究所经济两栖爬行动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两栖纲练习题一、选择题1.两栖类区别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A.能水陆两栖B.发育有变态C.有皮肤呼吸D·没有胸廓2.蛙的心脏没有下列的哪一项?()A.静脉窦B.二心房一心室C.动脉球D.动脉园锥3.哪一项是两栖类对陆地生活不完善的特征之一?()A.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B.卵在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C.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D.大脑只有原脑皮4.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除解决了在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的矛盾外,在下列各项条件中,还必须首先解决什么?()A.在陆地上繁殖B.呼吸空气中的氧C.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D.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5.虎纹蛀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分类上属()A.雨蛙科B.树蛙科C.姬蛙科D.蛙科6.不属于参差型椎体的科是()A.蛙科B.雨蛙科C.树蛙科D.姬蛙科7.肩带不属于弧胸型的科是()A.盘舌蟾科B.蟾蜍科C.雨蛙科D.树蛙科8.中国林蛙在分类学中应属于下列的哪一科?()A.树蛙科B.雨蛙科C.蛙科D.姬蛙科9.两栖类淋巴系统中不具有下述的哪一项?()A.淋巴心B.淋巴窦C.淋巴结D.淋巴管10.下述哪种结构为雄性蟾蜍所特有()A.外声囊B.耳后腺C.婚垫D.毕氏器二、填空题11.由于两栖动物登陆生活,脊柱出现于__和____的分化。12.胸骨是陆生四足类特有的结构,从____类开始出现,但由于其没有___,故不构成胸廓。13.区别于硬骨鱼类,两栖类的肩带不联___。青蛙的肩带属于___型,蟾蜍的肩带属于___型。14.两栖类头骨中,颌弓与脑颅为___式连接。鱼类所具有的舌颌骨在两栖动物中转化为____,其功能类似于高等脊椎动物的___。15.两栖类的皮肤腺包括____和____。16.雄蛙兼有输精和输尿功能的是____。17.两栖类的肾脏为____肾。其膀胱由____形成。18.蛙是靠____收缩,使晶状体向前来调节焦距的。19.大鲵的别称为___,在分类学中属于____纲、____目、____科。„„20.雄性蟾蜍保留有___,并在精巢前端具有____,当人工摘除精巢时,该器可发展为卵巢,退化的___可发展为____,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三、绘图与填图题21.填出蛙心脏的结构及主要血管名称。22.填出蛙中轴骨骼的各部名称。四、简答题23.简述蛙的“咽式呼吸”过程。24.比较两栖纲中无尾目与有尾目的特征。25.简述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都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B5.D6.B7.D8.C9.C10.D二、填空题11.颈椎荐推12.两栖类肋骨13.头骨固胸型弧胸型14.自接耳柱音颈椎15.粘液腺毒腺16.背肾管17.背泄殖腔壁突出18.晶状体牵引肌19.娃娃鱼两栖有尾隐鳃鲵(大鲵)820.输卵管毕氏器输卵管子宫性逆转三、绘图与填图题21.背面观图由上至下顺序是:动脉干前腔静脉肺静脉右心房静脉窦心室后腔静脉腹面观图由上至下顺序是:动脉干前腔静脉左心房动脉圆锥心室后腔静脉22.头骨左例顺序是:颌音额顶音方轭骨外枕骨头骨右侧顺序是:犁骨鼻骨鳞骨翼骨脊柱部分自上至下:颈椎躯推荐椎尾杆骨四、简答题23.蛙的咽式呼吸:吸气时,口紧闭,鼻孔张开,口咽腔的底部下降,空气经外鼻孔和内鼻孔进入口咽腔。继而鼻腔的瓣膜关闭,口咽腔底部上举,喉门打开,空气由口咽腔挤压入喉、气管和肺内。由于体壁肌肉周期性地收缩及肺的弹性回收力,当口咽腔底部下降,肺内空气重新被压回口咽腔,如此反复多次。空气进入肺内时,肺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鼻孔张开,口咽腔中残余的空气被压排出体外。24.无尾目:体宽短,成体无尾,后肢特发达(幼体先发育出后肢),不具肋骨,有活动眼睑,瞬膜,多数具鼓膜;变态明显,成体无鳃。有尾目:体细长(园锥状),终生有尾,四肢细弱均等(幼体先出前肢),少数无后肢,多数具肋骨;不具或具不活动的眼睑,无鼓膜、鼓室;终生水栖种类具侧线及鳃。25.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在空气中进行呼吸获取氧气;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及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需的温度条件;在陆地繁殖;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第四篇: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1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准确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权理论极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们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教学重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产权和所有权。难点:产权和所有权。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论引入新课[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2、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4、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1)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2)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在一个社会中,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3、所有权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4、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二、产权和产权制度1、什么是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称为权能结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等。2、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1、分工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2)劳动职能的分工;(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目前的社会分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并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2、协作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第四,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1、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它是生产力的桎梏,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应该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相适应。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2、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3、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阶段性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存在着阶段性、层次性。如果超越了现有生产力的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在本质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其基本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内容包括:一方面,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改革经济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经济制度关系的本质要求。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3、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作业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五篇:本科留学生教学教案第10课点菜教材名称:《走进汉语:初级读写》教材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八个单元38课。这套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短期教学,较为注重汉语日常交际的培养,课文短小精悍,采用了话题与功能结合的方式,通过学习本教材,学习者能够迅速提高汉语水平,很快适应汉语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教学对象:预硕17-3留学生,24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初级汉语水平教学地点:国教楼0427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1、2课时:1.复习第九课;2.第十课的生词讲练;3.学习第十课课文1、2、3、4;4.小结并布置作业第3、4课时:1.复习第十课的生词和课文;2.做练习;3.小结并布置作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语音方面:掌握本节课新生词的字音,声调,声母及韵母以及儿化音等。词语方面:掌握名词:“菜,菜单;酒,酒水,饮料,瓶,啤酒”等,助词“能”,动词“请,点,说,”等,形容词:“辣,好吃,贵,”副词“非常,再”等,量词“份”27个生词;理解生词“场”。语法方面:掌握“;再+动词短语;点了……(菜);动词+一+量词+名词;某人+请+某人+动词”的用法。汉字方面:对本课所学的生词能够认读会写,学会字的结构和笔顺。课文方面:熟读课文。2.能力目标听力方面:能听懂点菜等所属简单对话和日常点菜描述口语方面:能用汉语口头描述自己喜欢的饭菜以及自己点菜的经历等阅读方面:能够阅读有关吃饭点菜的简单句子写作方面:能用学过的句子写出有关点菜的简单句子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点菜的有关句子,培养学生热爱中国饮食的习惯。4.学习策略: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对点菜的描述以及表达,应联系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实际爱好的饭菜对他们的喜好进行描述使学生逐步形成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重点句型:某人+请+某人+动词;点了…(菜);再来一份(碗、瓶)再和又的区别,(不)能…;以及能和会的用法区别。重点词语:动词(请,要,来)量词(份)名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南京绿色建筑项目能源合同管理协议4篇
- 2025年度特色苗木种植与市场推广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铝合金门窗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时尚服饰区域分销代理合同
- 2025年度高校教授职务评审及聘任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石方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仓储与运输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棉花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合同4篇
- 2025版美发师创业孵化项目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奢侈品销售团队聘用合同范本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