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中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关键、融合的途径。“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深刻认识到,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一定能够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在新征程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材料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生产力的竞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牢牢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同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化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基础人才与应用人才、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不断优化布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建设,强化基础人才与应用人才培育、使用、流通,深化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技术、战略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体制改革,着力增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对接能力,全面构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体系,更好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承载能力。增强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复合性,不仅可以涵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也可激发企业家进取开拓精神,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科技产业复合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引全球高水平复合型领军人才。增加科技产业复合人才培育投入,设立科技产业复合人才培育课程,优化调整科技产业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多层次复合人才培育体系,增强复合型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增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财政资金、税收补贴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专业性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在机构研发和企业孵化中的攻坚作用,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投入机制。提升普惠政策和优惠政策结合性,激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活动积极性。提升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协同性,增强高技术产业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型创业企业研发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为创新成果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拓展市场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交融,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执法、监督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平台,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力量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要素融合,从而实现最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力量的快速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创新绩效向产业利润转化,形成有利于创新产出、创新转化的新机制新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摘编自任晓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科技创新既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也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B.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C.为了达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目的,在深化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深化应用技术的研究。D.增强高技术产业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型创业企业研发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广创新成果和拓展创新产品市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决定了要把“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摆在第一位。B.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两者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同步,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C.复合型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支撑能力,增加科技产业复合人才的培育投入,可增强这种支撑能力。D.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两者缺一不可,不能有所偏废。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中所阐述的“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发力”的方面的一项是(3分)()A.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重要承载。B.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效支撑。C.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D.创新生产与产业生产交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强劲助力。4.材料一中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材料一中说“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凤仙花刘庆邦用凤和仙给花儿命名,真是好听。凤为鸟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是凤仙花,却跟没看见花一样,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没事的,不管是叫花,还是叫草,都不耽误他们对指甲草的喜爱。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用来种指甲草的东西是一只废弃的尿罐子。罐子口的一个鼻子被碰掉了,一捉一侧歪,不能再盛尿水。尿罐子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尿碱,有些难闻。这不要紧,大奶奶正好变废物为花盆。加上指甲草与其他草一样,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待遇,只要有土壤、水分、肥料和阳光,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尿碱也许正好可以化为指甲草的肥料呢。大奶奶怕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看不到,够不着,就把花盆放在堂屋门口东侧用泥坯垒成的鸡窝顶上。这样一来呢,指甲草刚一冒芽儿,孙女们就能看见。等开出花来,孙女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花朵。明白了吧,大奶奶种指甲草不是为自己种的,是为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种的。大奶奶说过,她一个大老婆子,脸上的皱纹一抓一大把,不抓也是一大把,还种草养花儿干什么!她每年种指甲草,还不是给小闺女们种的?小闺女们都爱美嘛,都喜欢染红指甲嘛!院子里年龄差不多大的闺女有三个,一个是大奶奶的孙女儿,名字叫梅灵;两个是二奶奶的孙女儿,姐姐叫大玉,妹妹叫二叶。二奶奶死得早,她们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大奶奶当成了她们的亲奶奶。刚过了二月二,大玉和二叶就在一天午饭后来到大奶奶家,问大奶奶是不是该种指甲草了。大奶奶正坐在堂屋当门的一只小板凳上捻蚕丝。小小的木头架子上,放有一团蚕茧煮得膨松的蚕丝,架子下面吊着一个木制的圆锥形捻锤儿,手捻捻锤儿的铁锭子,让捻锤儿旋转,就可以把蚕丝纺成丝线。每捻好一段丝线,大奶奶就缠到捻锤儿上,再捻下一段。大奶奶说:“花盆里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等过了清明节再种指甲草也不晚。大奶奶想着呢,放心吧,不耽误你们这些小妮儿染红指甲。”梅灵也过来了,说她奶奶老捻老捻,捻到啥时候丝线才够长呢,才能做成一件捻绸布衫子呢?大奶奶说:“人不管干啥事儿都不能着急,得像蚕一样,一口一口吐丝,一丝一丝结成茧屋子。等把丝线捻得够长了,长得比到天边儿还长,就可以织成捻绸布,做成捻绸布衫子了!”“那,等你织好了捻绸布,先给谁做捻绸布衫子呢?”“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先给你爹做了。谁让你爷爷被土匪打死了呢,谁让你爹是奶奶的儿子呢,谁让你奶奶就这么一个儿子呢!”“我就知道你,只喜欢男孩子,不喜欢女孩子。”“谁说我不喜欢女孩子,我要是不喜欢女孩子的话,能年年想着给你们种指甲草吗?能教你们用指甲草上开的花儿染指甲吗?好了,我给你们唱个小曲儿吧。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清明节早上,天下着小雨,院子里有些雾气蒙蒙。大奶奶把花盆从鸡窝顶上搬下来,用铁铲子把花盆里的土刨松。老人并没有跟三个孙女儿打招呼,她花白的头发上顶着银亮的水珠,弯着有些伸不直的腰,一个人不声不响就劳动上了。她刚把花盆里有些发潮的土刨开,大玉就走了过来,问大奶奶要种指甲草了吗?大奶奶说是呀,今天清明节,日子好记。今天下着雨,把花籽儿埋在土里就不用浇水了,老天爷替咱们浇水。大玉过来了,梅灵和二叶很快也过来了。却原来,她们每天在院子里出来进去,时不时地都会往花盆那里看一眼,都在操着种指甲草的心。她们都有些兴奋,捋胳膊,绾袖子,跃跃欲试。大奶奶说:“你们都不用动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奶奶,你栽的不是树,种的是指甲草呀!”“道理是一样的,前人种指甲草,后人染红指甲。”花盆儿里的土整好了,整得松松软软,细细腻腻,大奶奶掀开衣服的大襟子,从下面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小纸包,露出了里面包藏着的指甲草的花籽儿。三个孙女儿一伸头都看见了,花籽儿小小的,黑黑的,底色有些暗红。纸包儿里的花籽儿是一小撮儿,大奶奶没有把花籽儿全都撒进花盆里,她只挑了三颗,以三角的形式种进花盆的土里。二叶问:“大奶奶,你为啥只种三颗呢?是不是我们三个人每人一颗呀?”大奶奶说:“这个二叶,就是聪明。不过呢,有些事情看破了不要说破,自己心里有数就中了。好了,你们三个都在土上摁摁吧。大带小,大玉先摁。”“是要摁手印儿吗?”大玉问。“对,五指并拢,使劲把土往下摁,摁出你的手印儿来。”大玉把右手伸出来了,手指并拢严丝合缝,看着大奶奶,不明白大奶奶为什么让她们在土上摁手印。大奶奶说:“做人心要软,种花土要实,你们把土摁得越实在,土和指甲草的种子贴得越紧,种子胖得就越快,发芽就越快。这跟人穿衣服一样,如果衣服哐里哐当,人就不暖和。把衣服穿得贴皮贴肉呢,人的身体就暖和,越暖和长得越快。”“明白了。”大玉把手放在松软的土上使劲儿往下摁,摁出一个深深的手印。清明雨还在细纷纷地下着,梅灵和二叶学着大玉的样子,也先后在花盆里的土上摁下了属于自己的手印。(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凤仙花如此美好,但是这个小地方的人却不知道它,将其称为指甲草,意在表现这个地方的人的落后。B.大奶奶把种指甲草的花盆放在堂屋门口东侧用泥坯垒成的鸡窝顶上,是怕孙女们把花盆弄翻。C.大玉和二叶姐妹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大奶奶当成了她们的亲奶奶,可见她们俩对大奶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D.三个女孩子都明白大奶奶为什么只挑了三颗花种子并且要求摁出手印,但大玉和梅灵没有说出来,只有二叶说出来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于行文当中,不时闪现出哲思之光,如“人不管干啥事儿都不能着急”“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等。B.小说写大奶奶种花籽,“花白的头发上顶着银亮的水珠,弯着有些伸不直的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致入微。C.小说围绕大奶奶为孙女们种凤仙花的事展开,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充满了诗意与美感。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大奶奶慈爱、细心、充满人生智慧的人物形象,蕴含了对大奶奶的赞美之情。8.凤仙花即指甲草,小说在主体部分均以“指甲草”称之,却以“凤仙花”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9.刘庆邦小说的语言个性主要表现为地方化、本色化、审美化三个方面的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致,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谓也。”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常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节选自《商君书·画策》)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仁者A能仁B于人C而不能使D人仁E义者能F爱于人G而不能使H人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实行,做,与《〈老子〉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中“行”含义不同。B.计,谋划,盘算,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中“计”含义不同。C.善,好,与《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善”用法相同。D.苟,随便,苟且,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中“苟”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B.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否定,而是委婉说出了自己的谏言:单纯在朝堂上策划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懂得反省。C.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任何人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D.材料二以利用高低地势控制水流和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就应当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4分)(2)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4分)14.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它们的观点有何不同?请概括作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遣闷①杨万里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②。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独判③连口雨,却惜半朝晴。【注】①淳熙七年(1180年)至九年(1182年),杨力里(吉州吉水人)任广东常平茶盐使、提点刑狱,三年间作了四百首诗,编为《南海集》、此为其中之一。②《诗经·国风·王风》中有《君子于役》一篇,其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③判,判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在暮春傍晚时分树茂萌浓、鸡鸣声声的乡村。B.颔联巧用夸张手法:“添与减”“重与轻”形成两组极大的反差,耐人寻味。C.诗人认为睡觉是排遣愁闷的唯一方法,而现在吟咏诗篇只能勉强自我慰藉。D.尾联两句呼应颔联,诗人期望着雨过天晴、哪怕只有半日也非常值得珍惜。16.诗歌题目为“遗闷”,请简要分析诗人“闷”产生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泰伯》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年轻的毛姆曾执着于改善自己的写作语言,①地阅读了大量名家作品。他被斯威夫特的散文迷住了,“认定这才是从事写作最完美的方法”。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毛姆发现“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很容易乏味”。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将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永远达不到王羲之从容变化的妙境。是什么造成了二者的高下之别?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当别人还在教学生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将笔画赋于自然物态,变化万端,大气淋漓。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②。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见识、胸襟和气度,而不是刻意于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写作与自然、社会、人生的关系是天然的,是勾股定理一般的“公然存在”。学生写作时追求精美,本③,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手不释卷,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世人皆知诗人余光中是个极致的完美主义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看夕阳要看到黯然神伤才归去?又有谁知道,为了把握夕阳西下时的变化,他那驱车追逐夕阳的激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毛泽东“学梁山泊好汉”一语,说自青年时,①,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越来越深,包含的意义也有所拓展,其中就有学习梁山泊聚义时的平等精神在内。毛泽东认为《水浒传》是有“民主性精华”的古典文学作品,它的故事情节“有着民主含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民主要求。毛泽东的这种评价,实际上把《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于②,毛泽东在实践中将其升华,转换成发动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另一种形式——“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率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后,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它与“劫富济贫”这种水浒英雄行为相比有共同性:都是追求平等,都是对付超经济剥削,对付“不义之财”,对付封建地主阶级。但在更深层次上,③。毛泽东自己解说过这种不同:“劫富济贫”只重视分配关系的改变,“打土豪,分田地”则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我们有一个“分田地”跟在后面,就与宋江等人不同了,我们将田地分配给大多数农民,让他们发展生产,以作持久之计。我们从根本上实现并且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但为根据地的存在打下了经济基础。这一点,宋江等人是做不到的。20.下列句子中的“对付”和文中加点处的“对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烦您给对付两幅好画。 B.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C.他俩一向不对付。 D.这件衣服还能对付着穿一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1917年周恩来东渡求学时的立志豪言。“面壁”需内敛、沉潜,“破壁”要敢于突破、创新。作为青少年的你,对“面壁”“破壁”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C项“在深化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深化应用技术研究”曲解文意,原文的相关表述是“深化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技术、战略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体制改革”。)2.A(A项中“决定了要把‘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摆在第一位”错误,无中生有。)3.D(D项“创新生产与产业生产交融”的说法依据原文无法得出。)4.①第一段有两处引用:第一处阐明科技创新的意义,为提出中心论点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处为句内引用,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②二、三、四段的引用,既承接着第一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又用作各段的分论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也增强了权威性。(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5.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阐明了“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道理,并指明了实现的路径。①“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就是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发现、凝练科技问题。②“要支持企业成为‘答题人’”,就是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多种方式,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③“要支持企业成为‘阅卷人’”,就是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方式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总说,3分;分点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6.C(A项,“意在表现这个地方的人的落后”错,作者这样写意在表现此地独特的民情风俗,富有乡土气息。B项,“怕孙女们把花盆弄翻”错,大奶奶把花盆放在鸡窝顶上,是想让孙女们在指甲草刚一冒芽儿时就能看见。D项,“三个女孩子都明白……”错,大玉和梅灵不明白大奶奶为什么只挑了三颗花种子,她们都不明白大奶奶为什么要求摁出手印。)7.D(A项“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没有闪现出哲思。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这里没有比喻。C项“情节一波三折”错误,原文描写老人捻蚕丝织绸布,替爱美的孙女们种指甲草,叙写乡土生活的质朴与琐碎,流露出乡村大地寻常百姓家老人和儿子孙女的款款温情,情节舒缓有致。并未一波三折。)8.①小说主体部分以“指甲草”称之,符合人物身份,使作品具有淳朴的生活气息。②“凤仙花”的名称高贵、典雅,象征着美好的言行品格与精神境界。③本文以“凤仙花”为题,蕴含作者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赞颂。(每点1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9.①地方化:小说中多处使用方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称凤仙花为“指甲草”,以及“捻蚕丝”“衣服哐里哐当”等,亲切自然。②本色化:小说中人物语言多用口语,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如“鸡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儿开红了”,如话家常,本色质朴。③审美化:小说语言纯净质朴,富有诗意。如写奶奶捻蚕丝、撒花籽儿,捕捉一个场景,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一种细微而美妙的意境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CEG(句中第二个“仁”是动词,其宾语是“人”;因此C处断开;“人仁”是“使”的宾语,在E处断开;“爱于人”中,“爱”是谓语动词,宾语是“人”,因此在G处断开。)11.C(A项,实行/行走。B项,谋划/策略。C项,两个“善”的用法不同。前者是形容词,表示对某种观点、言论的肯定评价;后者是名词,用于描述一种极致的、理想的状态或境界。D项,随便,苟且/如果。)12.A(“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理解不当,原文说的是“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意思是想做,却又担心国家会贫穷。)13.(1)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薄”“敦”“寿”各1分,句意1分)(2)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贵”“明”“行”各1分,句意1分)14.材料一强调国君要实行仁政;(2分)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1分)(意思对即可)15.B(“夸张手法”错误,这里是对比手法。)16.①暮春时节,傍晚鸡鸣,这些都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而作者宦游在外,不得归家,所以郁闷。②连日阴雨,心情烦闷。③无人陪伴,孤寂无聊,所以烦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18.①如饥似渴/废寝忘食②不言自明/不言而喻③无可厚非/未可厚非(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9.①“手不释卷”等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形象地展示了学生写作中无视自然、社会、人生,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的现象,节奏明快,语势强劲。②运用借喻,把学生写作中只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而无视自然、社会、人生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喻为“断气”“断魂”,形象生动,言简意明。③长短句相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20.B(文中加点处的“对付”是“处理、办理、应对、收拾”的意思。A项中“对付”是“设法弄到手”的意思。B项中“对付”是“处理、办理、应对、收拾”的意思。C项中“对付”是“感情相投、关系融洽”的意思。D项中“对付”是“将就、凑合”的意思。故选B项。)21.①却终生实践②《水浒传》里的“劫富济贫”③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我们从根本上代表并且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也为根据地的存在打下了经济基础。(原句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把“实现并且代表”改为“代表并且实现”;二是不合逻辑关系,应把“但”改为“也”。每处2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要求围绕“面壁”和“破壁”展开思考和论述。题目材料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内容是周恩来东渡求学时,为救国图强而立下的壮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本句话为引子,不是立意的根本所在。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是进一步展开阐释“面壁”与“破壁”的内涵,是立意的关键所在。“面壁”指人生事业面临的波澜、困境与壁障,此时需要沉淀、低调、内敛的做法。面壁独处,就要隔绝世间的纷扰和内心的浮躁。“内敛”的意思是指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而不外露,“沉潜”是指集中精神,潜心于某件事情或某项事业。“内敛、沉潜”都可被视为一种修为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拌合站罐车安全协议书
- 茶房合作协议书
- 部门交接协议书
- 策划宣传协议书
- 研磨介质协议书
- 房屋免打孔分割协议书
- 终止探望协议书
- 姑娘和婆婆同住协议书
- 酒业入股协议书
- 碰车解决协议书
- 能源中国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EIM Book 1 Unit 12 What a brave person!单元知识要点
- 项脊轩志课件完整版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检查记录表(参考模板)
- 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牛津深圳版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必备短语
- “两区三厂”专项施工方案
- k3老单二次开发课件-
- 检验项目危急值一览表
- DB37T 4514-2022 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