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填空题1.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5.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6.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二、选择题7.“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B)A.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8.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B)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9.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10.“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D)A.实施的背景B.实施的内容C.实施的过程D.实施的结果11.普京在评论苏联髙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髙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C)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D)A.苏联成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十月革命的胜利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3.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3%上升到大约14%。这说明(A)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是主要原因是(C)时间(年)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农业集体化的成果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斯大林模式的影响15.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C)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1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伟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D)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改革开放D.创建苏联模式17.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试验,即“追随理想的试验、面对现实的试验、回归理想的试验”,其中“面对现实的试验”应指(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18.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19.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C)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20.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B)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三、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