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据历史记载,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还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陆续找到9座,尽管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这说明A.古代史书的记载多是真实可信的B.来自考古的历史认识最为可靠C.考古发掘可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D.历史认识必须经过考古的检验2、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真相无法清楚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C.历史真相可以掩盖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3、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某同学要研究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下材料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A.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B.明朝施耐庵著《水浒传》C.清朝徐松编撰《宋会要辑稿》D.元朝脱脱修撰的《宋史》4、“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以上论述相符合的是A.“历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谋与隐私的传奇’”B.“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C.“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D.“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5、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的构建中,对时间的加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排序、按年代排列,或者构造几个时期。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历史学的时间既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被一连串时期打断的一根线条,甚至不是一张平面图: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该学者认为A.历史学家在每次研究时都整个重构时间B.历史学家总是依据自身需要来加工时间C.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D.历史学的时间不只有客观性是主观的存在6、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①遗迹。

②遗物。

③墓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7、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A.西学东渐的影响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C.学者的时代担当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8、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隋唐时期的乐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在文化交流史研究中,该画所属史料类型是。

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音像史料D.图像史料9、“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11、(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森林;提供了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来自叙利亚的马和木材,来自爱琴群岛的银子、陶器和大理石,来自塞浦路斯的铜,以及自己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考古学家尼古拉·普拉东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土了“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所有城市中心都有完备的污水排放系统、卫生设施和家庭厕所。”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它们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闵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里特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特文明兴盛时期城市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于认识欧洲历史有什么意义?12、(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其诸多方面都具有史学研究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图。

材料二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了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官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

——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

材料三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并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话传说得到证实。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温特里斯和史学家柴德威克所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

——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克里特文明较之于图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有哪些?13、(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马斯温戈镇附近;是津巴布韦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在公元13—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遗址于1877年被发现,占地达一万多亩。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摘编自王青青《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遗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韦遗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14、下图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与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举行会晤的照片。在奥巴桑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江泽民主席讲道:“尼日利亚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智慧。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诞生了著名的诺克文化。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5、(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人发现证实了青铜时代古蜀文明的辉煌;同时也给研究者不断探寻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号坑内首先投放的是海贝;玉石礼器、青铜善面、凤鸟、小型青铜杂件和青铜树枝、树干等。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头像、人面、树座等;最后投放象牙。头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坏或烧坏。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结合文献记载,我们推测,当时的祭祀应有“燔燎”祭天、“瘗埋”祭地、“庪悬”祭山等形式,二号坑正是一次重大综合祭祀活动的遗存。

——摘自《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材料二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二号坑出土遗物的主要特点。考古人员推测二号坑应是祭祀坑,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考古人员推断一号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据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寻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应有的研究方式。16、(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材料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18、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亚洲各国人民采纳和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刻,它绝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又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的西欧变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实践及结果。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2分)20、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由材料“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可知,人们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历史文献资料得到了考古发掘的佐证,增加了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故选C。古代史书因为时间久远、人为等原因早已使历史脱离了原本的面目,所以这需要我们比较多种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的真相,排除A;考古挖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历史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得出的历史认识却并不一定是最为可靠的,毕竟得出历史认识的是人,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B【分析】【分析】

【详解】

宋朝史书对于陈桥兵变前的相关记载和近代史学家的研究结论相左,而且通过近代史学家对史料的整理,可以得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由此可知,宋代官方史书记载隐去了陈桥兵变的预谋特征,说明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B正确;A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近代史学家的研究结论证明历史真相难以掩盖,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3、A【分析】【详解】

根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要研究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一手史料应该是宋朝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A符合题意,正确;《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明朝施耐庵,施耐庵不属于当事人、亲历者,排除B;《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元朝人修撰的《宋史》,都不符合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排除C、D。4、D【分析】材料反映了人类生产决定社会的其它方面的发展,“历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谋与隐私的传奇’”没有反映人类生产的决定作用,故A排除;“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突出国家和精英层面,故B排除;“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也不符合材料,故C排除;“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突出了人类生产的决定作用,故D正确。故选D。5、C【分析】从材料“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不是“直线”,而是“浮雕”,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说明B项错误;D项是说法错误,历史学的时间不是主观存在。6、D【分析】根据所学;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故D项正确。

点睛: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7、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史学界的研究方向更注重实用,强调有意义的史学,这体现了史学者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担当,C项正确;西学东渐对这一时期的史学影响较小,排除A项;学界并不排斥考据,而是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排除B项;题干中体现了史学者的自觉意识,并没有凸显政府的引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8、D【分析】【详解】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是壁画,属于图像史料,D项正确;壁画与文献、口述、音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9、C【分析】【详解】

材料中可以认定为事实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不同的认识主体的认识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事实只有一个,但是因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解释,C项正确;史料实证要求对收集不同来源的史料,并进行辨析、对比、互证,以求接近历史真相,排除A项;这一时期正处于二战时期,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国际格局的变化加剧,排除B项;强权政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各种史观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学生若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经济史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同等赋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点:历史研究·史观·多元史观【解析】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11、略

【分析】(1)从材料“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森林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来自叙利亚来自爱琴群岛来自塞浦路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它们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克里特文明与周边文明的相互影响及其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解析】(1)有利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克里特人擅长航海;拥有高效能船队;对外贸易活跃;拥有丰富的物产。

(2)发展: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发达;文明程度较高;城市生活时尚,充满情趣;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

(3)意义:与周边的文明中心相互影响吸收,造就欧洲早期文明的辉煌;是古希腊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源头,推进了欧洲文明的历史。12、略

【分析】本题考查克里特文明的特点;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和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克里特文明较之于图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根据《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图》中克里特岛的位置,可以分析得出其他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兴盛,而克里特文明与海;岛有密切联系,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2)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分发给居民的口粮”“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官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并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等信息分析得出新资料、新技术和对克里特文字的破译等方面来回答。【解析】【探索历史的奥秘】(1)特点:其他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兴盛,而克里特文明与海;岛有密切联系,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2)特征: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

(3)条件: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译。13、略

【分析】【详解】

(1)状况:根据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谁去、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是曾经作为首都、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和贫富差别等。

(2)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等。【解析】(1)状况:作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贫富差别。

(2)特点: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仅答石头,不得分);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14、略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概括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由材料信息“诺克文化是迄今所发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文化,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为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可知,材料的观点是“尼日利亚是非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角度分析该观点即可。【解析】①以金字塔为标志的古埃及文明并不是由非洲人类的主体—一黑人创造的。②真正纯正的黑人文明发祥地在西非,具体地说是在尼日尔河流域,这里被称为黑非洲。③西非黑人文明的最高体现是它的雕刻艺术,以尼日尔河流域为中心的西非雕刻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基本上有三个繁荣期,即诺克文化期、伊费文化期和贝宁文化期,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大一脉相承的古代文化,尼日利亚才被誉为“黑非洲文化的摇篮”。15、略

【分析】【详解】

(1)一问;可根据材料一“首先投放的是海贝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铜容器最后投放象牙”从物品种类;投放方式及存在状态进行概括,二问根据材料“像和面像部分损毁并经过火烧...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被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从焚烧的物品及次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一问可根据材料二“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从地层分布、器物样式进行比较分析;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明显的可信推理价值。【解析】(1)特点:遗物种类丰富;投放有一定顺序;有人为破坏;火烧的痕迹。理由:器物叠放层次有序;不像是一时匆忙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玉石礼器等器物是典型的祭祀用品;遗物反映出“燔燎”祭天的祭祀形式。

(2)依据:根据地层分布;器物样式比较。方式:以考古发现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推测。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出土文物和《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纪》等方面记载可知,研究古蜀文明的历史资料有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根据材料“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可知体现的是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解析】(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描述: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17、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可见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由材料“以为当地神灵作怪”“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可见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第二问,由于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难免对统治者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本着崇儒抑法的取向,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第一小问,由材料“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可见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材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可见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第二小问,由材料“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可见朱熹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18、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体角度(史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欧洲人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等,可知是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根据材料“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领先世界。第二小问,结合世界史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归纳回答。

(3)近代中国清政府为改变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举办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解析】(1)角度:全球;整体角度(史观)。

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文化上: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近代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3)实践:洋务运动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