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在完全显性、独立遗传时F1的表现型比例是A.1∶2∶2∶1B.3∶3∶1∶1C.4∶3∶2∶1D.6∶3∶2∶13、天使综合征(简称AS)是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和SNRPN基因有关的表观遗传现象,某AS患儿从父亲获得的UBE3A基因DNA序列正常,但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了一段RNA(UBE3A—ATS),干扰了父源UBE3A基因合成蛋白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SNRPN基因与UBE3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B.反义RNA会抑制UBE3A基因的翻译C.双链RNA会被细胞内聚合酶识别后降解D.开发可抑制SNRPN基因表达药物可治疗AS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就是通过将遗传上具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互补的两个水稻品种杂交,获得的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育种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5、某小组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制作了甲~丁的相关化合物,①②表示化学键连接的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乙、丙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B.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甲数量等于丙数量C.化合物甲、乙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D.连接化合物丙与丁的化学键位于①②之间6、野生型马铃薯大多自交不亲和。研究者培育DMP基因突变的马铃薯,开展如下杂交实验。DMP基因突变的马铃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析种子中双亲的特异性DNA序列可确定其染色体来源B.DMP基因突变可使父本来源染色体全部或部分消失C.杂交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由种子发育而来D.经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具有母本优良性状的植株7、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8、细胞中的RNA是由特定的DNA序列经转录产生,如mRNA、tRNA、rRNA。若编码tRNA的DNA序列中某些碱基发生改变,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分子一校正tRNA。例如由于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的tRNA,但该tRNA可以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表达的最终产物只能是蛋白质B.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甘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D.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9、如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基因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图1现象是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细胞中都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11、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患者半乳糖-1-磷酸鸟苷酰基转移酶(GPUT)缺乏导致半乳糖升高,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决定GPUT的基因(Gt+)突变后形成隐性致病基因(gt)。此外,还有另一突变基因(GtD),基因型为GtD__的个体表现型正常,但GPUT活性较基因型为Gt+Gt+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t+>GtD>gt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12、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倍体植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也加倍,有利于育种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C.小麦各品种均缺乏某种抗病性,改良缺乏该种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常用杂交育种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13、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和不含氰两种表型,氰的合成存在如下代谢途径,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d和H、h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d和H、h的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1:1D.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14、对某精原细胞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32P标记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两次,不考虑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均有放射性,则一定是进行了减数分裂B.若有三个子细胞具有放射性,则一定是进行了有丝分裂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一个子细胞内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可能是两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可能有两个具有放射性15、下图是某植物(2n=2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B.图甲、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甲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C.与图丙相比,图丁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加倍D.图戊4个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Ab、aab16、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B.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姐妹染色单体C.c细胞1个四分体包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D.b细胞中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17、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下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C.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D.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_____,用_____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_____,用_____表示。19、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_____,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表现为_____。20、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_____。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_____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1、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2、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的抗凝剂是_________,还可使用的抗凝剂是_________。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_________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_____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协同进化的过程;____________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分别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性。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5、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

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

【详解】

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会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其互换不会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属于易位;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从而可能增加配子种类,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具体内容,结合细胞分裂进行解答。2、B【分析】【分析】

由题意“独立遗传”可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同时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若只研究A和a这对等位基因,即Aa与Aa个体杂交,则F1的表现型比例为A_∶aa=3∶1;若只研究B和b这对等位基因,即Bb与bb个体杂交,则F1的表现型比例为B_∶bb=1∶1。可见,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3∶3∶1∶1。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3、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反义RNA,即UBE3A-ATS)能与UBE3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部分碱基互补配对,使UBE3A基因的翻译受阻;反义RNA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形成的双链RNA,能被细胞内RNA水解酶识别后降解,从而使UBE3A基因无法表达。

【详解】

A;据题意“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了一段RNA(UBE3A—ATS);干扰了父源UBE3A基因合成蛋白质”,并结合题图可知,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反义RNA,即UBE3A-ATS)能与UBE3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部分碱基互补配对,使UBE3A基因的翻译受阻,故SNRPN基因与UBE3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

B;SNRPN基因转录产生反义RNA;即UBE3A-ATS,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结合后阻断UBE3A基因的翻译,B正确;

CD;由图示可知;由SNRPN基因转录形成的反义RNA与UBE3A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形成的双链RNA,能被细胞内RNA水解酶识别后降解,从而使UBE3A基因无法表达,因此,开发可抑制SNRPN基因表达的药物有望治疗AS,C错误,D正确。

故选C。4、B【分析】【分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详解】

杂交育种是通过交配将已有性状进行重新组合;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5、B【分析】【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3)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甲可表示磷酸,乙可以表示六碳糖,丙可以表示碱基,丁可以表示五碳糖。

【详解】

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因此图中化合物甲、丙、丁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甲磷酸基团的数量=丁脱氧核糖的数量=丙含氮碱基的数量,B错误;

C;化合物甲磷酸、丁五碳糖交替连接;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

D;连接化合物丙与丁的化学键位于①和②的上侧角落的顶点之间;即1号碳的位置,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结合题图“筛选并鉴定仅有母本来源染色体的种子”可知DMP基因突变可使父本来源染色体全部或部分消失;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且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种子中双亲的特异性DNA序列可确定其染色体来源,A正确;

B;结合题图“筛选并鉴定仅有母本来源染色体的种子”可知;DMP基因突变可使父本来源染色体全部或部分消失,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杂交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由种子(仅有母本来源染色体的种子)发育而来,C正确;

D;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成功加倍后,通过筛选可获得具有母本优良性状的植株,D错误。

故选D。7、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实验。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在解离时已失活;绿叶中色素的分离中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而用纸层析法分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因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而使得细胞失水时二者分离;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与大肠杆菌分离。

【详解】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时已经失活,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A正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进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B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失水从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正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与细菌分离分层,D错误;故错误的选D。

【点睛】

实验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归纳总结。8、D【分析】【分析】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详解】

A、tRNA和rRNA是经DNA转录而成,但不能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因此控制tRNA、rRNA合成的遗传信息表达的最终产物是RNA;A错误;

B;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错误;

C;由于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的tRNA;但该tRNA可以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导致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甘氨酸,C错误;

D;校正tRNA分子有可能识别突变后的密码子;携带突变前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正确。

故选D。9、B【分析】【分析】

【详解】

A;图中①和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B;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基因B与b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这是配子多样性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C【分析】【分析】

1.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知;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

2.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详解】

A;二倍体生物不一定是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如二倍体生物经过无性生殖产生,则不经过受精卵发育,A错误;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B正确;

C;采用花药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都含有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C正确;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有六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11、A:B【分析】【分析】

由题可知;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病。

【详解】

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A正确;

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由于不知患者父母的表现型,因此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B正确;

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Gt+对Gt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能为Gt+=GtD>gt;C错误;

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AB。

【点睛】12、A:C:D【分析】【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总结: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详解】

A;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A错误;

B;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因而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B正确;

C;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此杂交育种不能获得含有不抗病性的小麦品种,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单倍体往往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3、B:C:D【分析】【分析】

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

A;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需要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A错误;

B;D、d和H、h为两对等位基因;其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可能产生1DH、1dh或1Dh、1dH的配子,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3:1或1∶1,C正确;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D正确。

故选BCD。14、B:C:D【分析】【分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

AC;由于有丝分裂时;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则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均可能有放射性,不一定是进行了减数分裂,也可能一个子细胞内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可能是两条,也可能三个子细胞具有放射性,A错误,C正确;

BD、由于减数分裂时,DNA只进行了一次复制,这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都被32P标记;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则形成的子细胞,两个有放射性,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个子细胞,则形成的子细胞一定都含有放射性,不会出三个子细胞具有放射性,现若有三个子细胞具有放射性,则一定是进行了有丝分裂,B正确,D正确。

故选BCD。15、A:B【分析】【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图示分析:甲是MI中期,乙是MI后期,丙是MII中期,丁是MII后期,戊是MII末期。

【详解】

A;通过戊含有四个细胞;知道这是一个减数分裂的过程,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A正确;

B;图甲是MI中期、乙细胞是MI后期;故甲乙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2n=24,所以甲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故有12个四分体,B正确;

C;与图丙细胞(MII中期)相比;图丁(MII后期)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加倍,但是核DNA的数目不变,C错误;

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ab或Ab、Ab;aB、aB;D错误。

故选AB。16、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