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解析)_第1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解析)_第2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解析)_第3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解析)_第4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2022·山东·高三开学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2.(2022·山东济南·高三统考期中)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

)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 B.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3.(2023·山东滨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4.(2022·山东枣庄·高二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5.(2022春·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普遍使用 B.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C.农业生产结构变革 D.农业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6.(2023·山东临沂·高二校考期末)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 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 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7.(2023·山东烟台·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农业经济分布示意图。该时期是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南宋8.(2022·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那样突然。事实上,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就像在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作者旨在说明A.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已经普遍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B.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C.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D.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9.(2022·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二——(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卷上(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私有制出现,一些人脱离生产转而从事管理性工作,进而文字得以产生,这体现了农业为人类迈向文明创造了前提条件,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因此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排除A项;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字是祭司发明的,这是在说文字出现的过程,而非文明产生的原因,因此不能说“文明产生于祭司”,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业的发展促使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大规模蓄养猪等家畜,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表明这时的人们逐渐改变采集狩猎时代时常迁徙的生活方式,过上了定居生活,B项正确;从材料可推知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蓄养家畜以供食用,看不出食物种类丰富,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贫富分化,排除C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文明。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可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些信息都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多地都有农作物的培育,而非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楔形文字形成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古巴比伦有关于农业的历书,但无法判定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根据材料“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可知,在汉代有关农业的文献中,记录了关于夫妻二人进行耕作的场景,说明在汉代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基本形成,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已开始使用及推广,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的场景,没有描述精耕细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夫妻二人进行耕作的场景,没有女织生产的场景,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从图片看出,巴蜀地区成为主要农业区,说明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B项正确;汉代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普遍使用,东北地区一游牧文明为主,排除A项;农业生产结构从投入方面用农林牧副渔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或资金的比重来说明,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水利工程的影响,且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时隔3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从栽培水稻、村落定居,发展到生产规模化、农具复杂化,能够修建水坝和宫殿等,说明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根据材料农业经济分布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要农业地区,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牛耕主要在北方地区推广;重要水利工程集中在关中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应是西汉时期。当时经济中心在北方,江南地区尚未真正开发,B项正确;战国时期处于诸侯国割据称雄时期,主要诸侯国为争霸需要,各自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如秦国的都江堰等,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获得长足发展,且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南宋使,经济中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D【详解】由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人们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农业的出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项正确;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已经对植物生长的机理有所认识,但还达不到普遍认识,排除A项;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这些都是作者用来类比论证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是作者要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C项。故选D项。9.(1)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2)视角:农作物品种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粮食产量;饮食。【详解】(1)时代性:根据材料一“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并结合所学得出,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根据材料一“外来食物黄瓜、菠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条、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一“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根据材料一“‘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麦、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根据材料二“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2)视角: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古代有稻、麦等农作物品种,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引进了玉米、马铃薯等外来高产农作物,由此可知,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的视角为:农作物品种结构;根据材料一“‘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麦、饺子、包子、刀削面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