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这里探讨的“风景”,不包含在“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范畴里,而是小说叙事中的细部元素,即作为修辞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景色、背景、环境及空间指涉的状态,是人为加工、记录和描绘叠加起来的人文景观及其独特存在。其中,人与风景同为叙事的主角,风景收录于人的眼中,也投影到人的心灵底片,成为主体情感与精神的镜像。作家书写风景的过程,是与自然相拥、交融,实现叙述本体意义重构的过程,当然也是在自然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确认自我甚至是净化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风景描写是作家灵魂的勘探仪,发现了怎样的风景、如何呈现风景、表现出与风景怎样的胶着度,是阐释作家精神向度和人文情怀的重要参照物。风景描写同时也是我们直观地触摸作家的心灵脉搏,与其完成灵魂共舞的诗学路径。当我们与作家及其笔下的人物在这条小径相逢、相拥时,风景描写便可能达到审美至境。在任何时代,风景都是文学文本中无可替代的叙事要素,风景描写的流失,不仅意味着叙事的缺憾,同时也是人类放逐自然、走向孤独、失去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危途。(选自张学昕《书写能触摸到时代气息的“大风景”》)材料二:风景描写曾是优秀小说作品的标配,为故事情节的铺展、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题意义的展现提供着强大背景,能化入情节的叙述而与小说浑然一体。可是,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快餐文化不断介入日常生活,对作家写作产生了潜在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畅销书、影视剧、网络文学为标志的快餐文化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这三类快餐文化的写作中,文学出版、文学评判也受到这些快餐文化的影响,对文学创作的伤害也在不经意中发生。20世纪末兴起的畅销书文化、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学的核心是商业文化,是眼球经济的体现。获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多的观众,获取更多的点击量,才能产生眼球经济、商业效应。这些以流量为终极目标的商业文化对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故事和情节,而风景描写在快餐文化里属于骈拇枝指,影响阅读和观赏的节奏。在畅销书写作中,过往那种委婉细腻的叙述,被粗浅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霸占。快节奏是畅销书最大的特点,而风景描写属于“慢”的书写,当然被弃之如敝屣。大量作家加入影视剧创作,为影视剧写作输血,但影视剧本基本是场景加对话的模式,哪有风景生存的空间?另外,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他们认为风景描写是古典主义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的写作追求扁平化,放弃象征的深度模式。但后现代主义的扁平只是对那些概念化的象征之塔的摧毁,风景描写依然被作为小说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只是在使用时更为谨慎,也更为精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也是被后现代主义推崇的作品,但其中不乏风景描写。中国当代具有后现代性的作家余华、苏童、格非等,也没有放弃小说中的风景描写。(选自王干《为何现在的小说难见风景描写》)材料三:现在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积极有效地重建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呢?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风景描写在小说中的缺失,应该大声疾呼重建风景描写的必要性,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能为了风景描写而风景描写。既然现在小说中缺少风景描写,那千方百计地增加风景描写不就行了吗?这样的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就必须提出并强调风景描写的有机性问题。所谓风景描写的有机性,就是说风景描写是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脏器,在进行风景描写时,要充分建立风景描写与小说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即风景描写要与小说情节、情境、人物等要素深度融合。只有需要风景描写时,才能进行相关的风景描写。比如,鲁迅小说名篇《故乡》的开头:“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无论是天气的“阴晦”,还是那“呜呜”响着的“冷风”,抑或是“苍黄”的天空与“萧索”的荒村,所有故乡冬日景象的描写文字,都精准地契合于第一人称叙述者彼时那无比悲凉的心境。所谓的景由情生、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选自王春林《风景描写要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景描写一方面可让作家与自然交融,并在自然中处理自我;另一方面可让读者直观地触摸作家的心魂,并与作家发生灵魂上的共鸣。B.风景描写虽然是古典主义的东西,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上的产物,但依然可作为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C.风景描写在当下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是事实,重建风景描写很有必要,但风景描写要建立在小说文本内在需要的基础上,不可机械添加。D.三则材料选自不同的文本,围绕“风景描写”这个学术话题,分别阐述了风景描写的概念内涵、流失原因和有机性等问题,颇有见地。(2)下列对材料中的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的“镜像”意为人的主体情感与精神等成为风景的外在投射媒介。B.材料一中的“勘探仪”意为风景描写是考察探究作家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C.材料二中的“骈拇枝指”意为风景描写在快餐文化里是多余而无用的东西。D.材料三中的“脏器”意为风景描写是小说文本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中相关观点的一项是()A.关于风景,观看者的主观状态很重要,也就是说感觉和心理的状态会影响风景影像的形成。B.即使把特定的风景写得很美妙,而与故事没有多少关系,仍然不会有多少艺术上的感染力。C.商业繁盛而感官幽闭了,我在当代小说中很久没听到一声鸟叫,也没目睹一朵花的开放了。D.风景描写并非小说叙事的附属品,精彩的风景描写可以脱离小说,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4)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其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简要概括。(5)材料三强调了风景描写的有机性问题,请从情节、场景、人物等角度,分析下面这段画波浪线的风景描写的有机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选自孙犁《荷花淀》)(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逐日者胡丽端夸父来自一个狩猎的部族。人们与野羊赛跑,直到其中一方筋疲力尽得倒下为止。这是一个公平却笨拙的狩猎方法,所以这个部族人口一直不兴旺,后来竟日趋灭绝了。不过夸父生活的时期,这个部族还勉强能供养起酋长的一家。夸父就是酋长的儿子,夸父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精力与耐力,狩猎时夸父常常会在野羊已累得倒地后继续往前奔跑,以致两手空空而返。对夸父而言,奔跑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乐趣。手脚极有规律地配合,耳边风声呼呼作响,夸父陶醉于这种机械式的运动。作为酋长的儿子,夸父并无亲自狩猎的必要,于是夸父成为了一个职业长跑者。夸父给自己定过许多遥远的奔跑终点,但都在达到后感到一种①新的无聊与渴望,因此夸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切更遥远的目标。一天夜里,夸父在奔跑时被一根原木绊倒,然后他听见了乌鸦的嘲笑声。夸父向来讨厌黑暗,静夜中站立不动会让夸父感觉到一种玄妙的恐怖,震颤于自身的渺小和无力。夸父爬起来后仰望了一下夜空,突然想起夜晚的来临是由于太阳的离去。夸父不要黑夜,夸父喜欢明亮亮的太阳,只有在白天,夸父才会感到自主与实在。于是夸父下了决心,要把太阳追得如同倒地的野羊,捉回来悬挂在夜晚的高空。这个宏伟的计划无疑使夸父兴奋异常。稍做准备,夸父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长久的一次奔跑。他的对手就在眼前,那个每天都隐到西方地平线后的太阳。夸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他奔跑的速度从来没有放慢过,他似乎什么都不想,却又似乎想过了很多。他一直往西奔去,沿路上经过了无数的高山、河流和村庄。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奔跑时,他只是简短地说:“追太阳。”脚下绝不停留。所有的哄笑声都只能从他身后传来,此刻夸父的心中涌起②一种寂寞,然后更加执着地往前奔去。夸父在他的行程中曾停下过一次,而且一停就是三天。当他伏在一条河边拼命往自己胃里灌水时,他听到了一声轻笑。夸父的眼光微斜,看到了水面上一个美丽的倒影。在那一瞬间,夸父感受到心脏一种奇妙的变化。那个女人住在一片桃树林里,她领夸父来到她的小屋,捧出一堆鲜美的桃果。夸父咬了一口,无比的甜味直沁到心里去。夸父在女人那里住了三天,从此他不那么讨厌黑夜了,他帮女人照看桃林,还将小屋修葺了一新。当女人微笑着说想要一群孩子时,夸父似乎也感受到了那种天伦的幸福。然而第三天上,夸父又体验了③久违的焦躁。他坐立不安,开始望着夕阳出神。这种难耐的渴望一分一秒地积淀,终于他对女人说:“我要走了。”“难道你不知太阳是永远追不到的么?”女人轻轻抚着夸父的脸,“你在做一件永远不会成功的事,懂吗?”“但我不奔跑,我活着干什么呢?”夸父痛苦地说,“我也想留下来,可我做不到。”女人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在送夸父出门时,递给他一根桃木拐杖。“等我追到太阳,我会回来的。”夸父真诚地说。女人的眼中却已显现出了绝望。拐杖成了另一个支撑,夸父继续他的旅程了。他重新体会到④充实与希望。又越过了无数高山、河流和村庄,夸父心中萦绕的还是那片桃树林。若干年过去了,有一天夸父又伏在河边喝水,又看到了水面上美丽少女的倒影。一声轻笑从身后传来:“瞧那个老头喝水的架势……”老头,说我吗?夸父再看水中的自己,满头已是雪样白发。看来我真的老了,夸父想,然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太阳还挂在夸父面前,夸父这次却对自己说:“我老了,该歇歇了。由年轻人来继续我的事业吧。”于是他躺下来,睡着了,这也是他行程的最远点。但夸父却不知道,此时他的孩子,正在远方采摘桃果准备上市去卖,而他的族人,也正面临消亡。夸父手中的桃木拐杖后来在河岸边发了芽,繁衍成了一片桃林。人们在里面盖了房屋,满足地过着家居生活。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选自《小小说三百篇》)文本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1)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头部分写夸父追野羊的细节,意在表明对夸父而言,奔跑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命本身的强烈需求。B.文本一中面对女人的挽留,夸父说“我也想留下来,可我做不到”,也就是说世俗的夸父终究无法困住超世俗的夸父。C.在夸父逐日故事的结尾部分,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了夸父的拐杖衍化成一片树林的细节,颇具浪漫主义色彩。D.在叙述风格上,文本一偏主观,如“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透露出赞叹之意;文本二偏客观,用简笔勾勒故事梗概。(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短语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语①“新的无聊”表现了夸父充沛的生命力因没有得到充分而持续的释放而生出了精神上的苦闷。B.短语②“一种寂寞”既表明了夸父不被众人理解的孤独处境,也显示了夸父超越众人的精神追求。C.短语③“久违的焦躁”暗示夸父与女人的家庭生活并不和睦,也说明逐日梦想在夸父内心重新觉醒。D.短语④“充实与希望”说明在逐日目标的牵引下,夸父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安顿,生命力量获得了激发。(3)在文本一夸父逐日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哪些障碍?分别有什么作用?(4)“夸父之渴”和“逐日之悲”是两个文本都重点表现的内容,但内涵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寿大姊五十序(明)袁中道予同母兄弟四人,其一为姊,姊兄伯修,而弟中郎及予。少以失母,故最相怜爱。记母氏即世,伯修差长,姊及予等皆幼,时居长安里舍。龚氏舅携姊入城鞠养。予已四岁余,入喻家庄蒙学。窗隙中,见舅抱姊马上,从孙冈来,风飘飘吹练袖。过馆前,呼中郎与予别。姊于马上泣,谓予两人曰:“我去,弟好读书。”两人皆拭泪,畏蒙师不敢哭。已去,中郎复携予走至后山松林中,望人马之尘自萧冈灭,然后归,半日不能出声。后伯修偕曹嫂入县读书,姊与中郎、予皆依兄嫂,育于庶祖母詹姑。每寒夜,姑燔枯,呼四人坐。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伯修复说鬼神奇怪事,缘饰之以相恐吓,姊与予皆胆薄,灯火明灭,风吹纸窗,真如有物至,大骇,啼而走。伯修拊掌大笑为乐,如此以为常。以故姊于经史百家及稗官小说,少时多所记忆。及长,归于毛氏。姊夫毛太初,少失怙,废儒,课农桑治生。姊少长外家,亲见外大父龚公为连帅方伯,诸舅起家孝廉制科,贵显赫奕。外母及妗子辈,戴珠佩玉,服羽翟,金翠陆离。中表兄弟多文士,兰雪其姿,珠玑为唾雾。而己顾为田家妇,缟蓁操作,颇能以命自安,无“天壤王郎①”之憾。事姑孝待妯娌和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太初喜置田畔之田,赢其直以购,不足则取给簪裙,无难色。后园课臧获,种松数千株,昔时童阜皆为绿云娇姹。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故数十年无纤芥斗讼事。夫以姊之德性智慧才略,使为男子,其取功名及文章事业,何遽出两兄下?而竟泯泯闺阁,实可叹!然以人世福缘论之,姊固有偏饶者。伯修无子,子予子,而姊有三男矣。中郎有子,未见其冠婚及入校,而姊见幼男冠婚入校矣。伯修、中郎皆不及见孙,而姊长孙今十余岁矣。其尤有不忍言者,五十人世常耳,伯修得年仅四十一,中郎四十三,皆不及望五。而姊今已届期,后来尚未有涯,则姊不可谓非厚福也。夫世为女子者,恨不为贵人妻。然吾观贵人,一登科第,即谋置侍妾,弃故怜新。强者仇,弱者怨。追随宦辙,老尚跋涉,亦复何快。今姊夫妇相庄无间言,诸子于于色养,岁时伏腊,儿女团圆,取酒脯凫鲤为欢笑。姊固闻道者,亦欣然享田间之乐。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有删节)[注]①天壤王郎:天壤,指天地之间;王郎,指晋代王凝之。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这是谢道蕴鄙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泛指妻子对丈夫不满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事姑A孝B待妯娌C和D驭下宽E而有法F中G外称其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差,略微,与成语“差强人意”的“差”意思相同。B.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的“相”用法不相同。C.归,女子出嫁,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意思不相同。D.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与《<论语>十二章》“见贤思齐焉”的“贤”用法相同。(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胞姐五十岁生日所作的赠序文,作者以一个弟弟的视角,回顾了自己与大姊等人的生活点滴,寄寓了真切动人的姐弟深情。B.大姊长于富贵的外公家,成年后却下嫁给以农事为业的毛氏,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媳妇该做的,并支持丈夫购置田畔之田。C.在作者看来,大姊是一个有德性、有智慧、有才略的人,因性别所限,泯然于闺阁之中;但她深谙大道,能顺从命运安排,享受田家人伦之乐。D.本文叙议结合,前三段着重叙写了姐弟泣别、寒夜谈鬼、婚后治家等内容,以细节描写见长;后两段侧重议论,为五十岁大姊感到可惜与可喜。(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②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5)作者认为,与其他兄弟相比,大姐是有世俗意义上的厚福的。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些厚福的内容。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太常引•暮行(元)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①。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注释]①坰(jiōng):远郊,郊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栖鸦去尽”暗衬出暮行之人尚不得归,人不如鸟,行旅之苦溢于言表。B.上阕写景物自远及近,在空间的位移和暮色的变化中包含了时间的推移。C.“又何处”两句中的“又”强化了旅途的劳苦,也写出了对明天的期待。D.在作品流露出的人物心境上,本词与张继《枫桥夜泊》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词弥漫着一股“荒寒感”,试从视觉、触觉和场景三个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孔子认为“”,而子路却“”。(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所谓“拒谏”的责难,王安石义正词严地回应道“,”,这不算“拒谏”。(3)屈原创造了“木叶”意象,后人将其发展为“落木”意象,并在写诗中巧妙使用,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学和中学时期,是孩子快速长身体的阶段。孩子个子长高了,那么教室里的课桌椅,(甲)?今年,福州市在市区推广使用一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舒适度来调节课桌椅“身高”的特殊课桌椅的举措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确实,随着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增长,(乙)。据新华社报道,一项针对中部某省660所中小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课桌椅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20%,尤其是高个学生的课桌椅被普遍“低配”。有高个同学表示:“坐着比站着还难受,腿伸不直,背一直驼着。”大个子“窝”小桌子,一“窝”就是一整天,且日复一日,个中滋味与危害A。①有鉴于此,②很多地方纷纷推广使用个性化课桌椅,③这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学习姿势,④改善学习舒适度,⑤从而提升学习效率。⑥个性化课桌椅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需求,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⑧鲜明地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过去的B,到现今的一人一高度,学校的管理思路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个子非常高的特殊学生,学校会专门配备一些特大号的桌子供其使用。个性化课桌椅的普及,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享用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硬件。这也使“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获得了贯彻。当然,相比于固定课桌椅,可调节课桌椅的价格至少要翻一番,而新型手摇式升降课桌椅更有着近200元的差价。一些办公经费紧张的地区或学校,难免有点C,因此需要政府或社会团体的专门经费支持。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社会各界充分重视,有心为之,课桌椅就能跟着孩子一起“长高”,变得更加“合身”。“小事”不小,推广使用个性化课桌椅,显示了教育的温度。(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文中末段加点词“合身”原稿为“适恰”,请简要说明这一修改的好处。四、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愿望,有些愿望实现了,有些愿望没有实现。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实现了的愿望和没有实现的愿望,哪一种更有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这里探讨的“风景”,不包含在“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范畴里,而是小说叙事中的细部元素,即作为修辞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景色、背景、环境及空间指涉的状态,是人为加工、记录和描绘叠加起来的人文景观及其独特存在。其中,人与风景同为叙事的主角,风景收录于人的眼中,也投影到人的心灵底片,成为主体情感与精神的镜像。作家书写风景的过程,是与自然相拥、交融,实现叙述本体意义重构的过程,当然也是在自然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确认自我甚至是净化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风景描写是作家灵魂的勘探仪,发现了怎样的风景、如何呈现风景、表现出与风景怎样的胶着度,是阐释作家精神向度和人文情怀的重要参照物。风景描写同时也是我们直观地触摸作家的心灵脉搏,与其完成灵魂共舞的诗学路径。当我们与作家及其笔下的人物在这条小径相逢、相拥时,风景描写便可能达到审美至境。在任何时代,风景都是文学文本中无可替代的叙事要素,风景描写的流失,不仅意味着叙事的缺憾,同时也是人类放逐自然、走向孤独、失去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危途。(选自张学昕《书写能触摸到时代气息的“大风景”》)材料二:风景描写曾是优秀小说作品的标配,为故事情节的铺展、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题意义的展现提供着强大背景,能化入情节的叙述而与小说浑然一体。可是,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快餐文化不断介入日常生活,对作家写作产生了潜在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畅销书、影视剧、网络文学为标志的快餐文化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这三类快餐文化的写作中,文学出版、文学评判也受到这些快餐文化的影响,对文学创作的伤害也在不经意中发生。20世纪末兴起的畅销书文化、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学的核心是商业文化,是眼球经济的体现。获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多的观众,获取更多的点击量,才能产生眼球经济、商业效应。这些以流量为终极目标的商业文化对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故事和情节,而风景描写在快餐文化里属于骈拇枝指,影响阅读和观赏的节奏。在畅销书写作中,过往那种委婉细腻的叙述,被粗浅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霸占。快节奏是畅销书最大的特点,而风景描写属于“慢”的书写,当然被弃之如敝屣。大量作家加入影视剧创作,为影视剧写作输血,但影视剧本基本是场景加对话的模式,哪有风景生存的空间?另外,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他们认为风景描写是古典主义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的写作追求扁平化,放弃象征的深度模式。但后现代主义的扁平只是对那些概念化的象征之塔的摧毁,风景描写依然被作为小说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只是在使用时更为谨慎,也更为精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也是被后现代主义推崇的作品,但其中不乏风景描写。中国当代具有后现代性的作家余华、苏童、格非等,也没有放弃小说中的风景描写。(选自王干《为何现在的小说难见风景描写》)材料三:现在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积极有效地重建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呢?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风景描写在小说中的缺失,应该大声疾呼重建风景描写的必要性,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能为了风景描写而风景描写。既然现在小说中缺少风景描写,那千方百计地增加风景描写不就行了吗?这样的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就必须提出并强调风景描写的有机性问题。所谓风景描写的有机性,就是说风景描写是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脏器,在进行风景描写时,要充分建立风景描写与小说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即风景描写要与小说情节、情境、人物等要素深度融合。只有需要风景描写时,才能进行相关的风景描写。比如,鲁迅小说名篇《故乡》的开头:“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无论是天气的“阴晦”,还是那“呜呜”响着的“冷风”,抑或是“苍黄”的天空与“萧索”的荒村,所有故乡冬日景象的描写文字,都精准地契合于第一人称叙述者彼时那无比悲凉的心境。所谓的景由情生、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选自王春林《风景描写要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风景描写一方面可让作家与自然交融,并在自然中处理自我;另一方面可让读者直观地触摸作家的心魂,并与作家发生灵魂上的共鸣。B.风景描写虽然是古典主义的东西,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上的产物,但依然可作为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C.风景描写在当下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是事实,重建风景描写很有必要,但风景描写要建立在小说文本内在需要的基础上,不可机械添加。D.三则材料选自不同的文本,围绕“风景描写”这个学术话题,分别阐述了风景描写的概念内涵、流失原因和有机性等问题,颇有见地。(2)下列对材料中的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一中的“镜像”意为人的主体情感与精神等成为风景的外在投射媒介。B.材料一中的“勘探仪”意为风景描写是考察探究作家精神世界的重要工具。C.材料二中的“骈拇枝指”意为风景描写在快餐文化里是多余而无用的东西。D.材料三中的“脏器”意为风景描写是小说文本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中相关观点的一项是(D)A.关于风景,观看者的主观状态很重要,也就是说感觉和心理的状态会影响风景影像的形成。B.即使把特定的风景写得很美妙,而与故事没有多少关系,仍然不会有多少艺术上的感染力。C.商业繁盛而感官幽闭了,我在当代小说中很久没听到一声鸟叫,也没目睹一朵花的开放了。D.风景描写并非小说叙事的附属品,精彩的风景描写可以脱离小说,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4)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其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简要概括。(5)材料三强调了风景描写的有机性问题,请从情节、场景、人物等角度,分析下面这段画波浪线的风景描写的有机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选自孙犁《荷花淀》)【解答】(1)B.这是一些作家的片面的观点,作者并不认可,见原文“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他们认为风景描写是古典主义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产物”。故选B。(2)A.说反了,应为“风景成为人的主体情感与精神等的外在投射媒介”。故选A。(3)D.“可以脱离小说”错误,文中说“能化入情节的叙述而与小说浑然一体”“要充分建立它与小说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故选D。(4)①首先,从材料二中可以找到关于快餐文化对小说创作影响的相关描述:“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快餐文化不断介入日常生活,对作家写作产生了潜在影响。”这说明快餐文化的兴起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风景描写被忽视。进一步阅读材料二,我们发现:“这些以流量为终极目标的商业文化对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故事和情节,而风景描写在快餐文化里属于骈拇枝指,影响阅读和观赏的节奏。”这句话明确指出,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快餐文化注重消费故事和情节,而风景描写因为属于“慢”的书写,被小说作者抛弃。②其次,材料二还提到了作家对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理念的理解问题:“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他们认为风景描写是古典主义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小说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产物。”这说明一些作家错误地认为风景描写只属于古典主义小说,不适合现代小说,因此被抛弃。综上所述,当下的小说创作普遍缺少精彩的风景描写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以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快餐文化介入日常生活,使得小说作者更加注重消费故事和情节,而忽视了风景描写;二是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将风景描写误认为是古典主义小说的专属,因此不适合现代小说,从而被抛弃。(5)①从情节角度来看,材料三提到:“风景描写要与小说情节、情境、人物等要素深度融合。只有需要风景描写时,才能进行相关的风景描写。”在这段文段中,前文描述了几个青年妇女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追击而往荷花淀摇船,紧接着就出现了荷花淀的风景描写,这完全符合材料三中关于风景描写与小说情节深度融合的观点,可以说达到了无缝对接的效果。②从场景角度来看,材料三并未直接提及场景,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风景描写要符合小说所展现的特定场景特征。在这段文段中,小说要展现的是敌后抗日战场的风貌,因此风景描写中出现了“铜墙铁壁”“哨兵”等喻体来形容荷叶荷花,这完全符合战场的特点,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紧张感。③从人物角度来看,材料三提到:“风景描写要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求,包括塑造人物形象。”在这段文段中,面对鬼子的追击,妇女们表现出了机智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风貌。而此处配以“迎着阳光舒展开”“高高地挺出来”的荷叶荷花,正体现了这种精神风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综上所述,这段画波浪线的风景描写在情节、场景、人物等角度上都体现出了有机性,与小说文本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达到了情景交融、人物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答案:(1)B(2)A(3)D(4)①以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快餐文化介入日常生活,热衷于消费故事和情节,而风景描写属于“慢”的书写,影响阅读和观赏的节奏,被小说作者抛弃。②一些作家片面地理解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的理念,风景描写被误认为是古典主义小说专属的,不适合现代小说,被小说作者抛弃。(5)①这段风景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契合。前文写几个青年妇女要躲避日本鬼子的追击而往荷花淀摇船,此处马上出现荷花淀的风景描写,可谓无缝对接。②这段风景描写与小说场景特征吻合。小说要展现的是敌后抗日战场的风貌,此处用“铜墙铁壁”“哨兵”等喻体来形容荷叶荷花,符合战场特点。③这段风景描写与人物精神风貌贴合。面对鬼子追击,妇女们机智镇定、勇敢乐观,此处配以“迎着阳光舒展开”“高高地挺出来”,正体现了这一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逐日者胡丽端夸父来自一个狩猎的部族。人们与野羊赛跑,直到其中一方筋疲力尽得倒下为止。这是一个公平却笨拙的狩猎方法,所以这个部族人口一直不兴旺,后来竟日趋灭绝了。不过夸父生活的时期,这个部族还勉强能供养起酋长的一家。夸父就是酋长的儿子,夸父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精力与耐力,狩猎时夸父常常会在野羊已累得倒地后继续往前奔跑,以致两手空空而返。对夸父而言,奔跑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乐趣。手脚极有规律地配合,耳边风声呼呼作响,夸父陶醉于这种机械式的运动。作为酋长的儿子,夸父并无亲自狩猎的必要,于是夸父成为了一个职业长跑者。夸父给自己定过许多遥远的奔跑终点,但都在达到后感到一种①新的无聊与渴望,因此夸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切更遥远的目标。一天夜里,夸父在奔跑时被一根原木绊倒,然后他听见了乌鸦的嘲笑声。夸父向来讨厌黑暗,静夜中站立不动会让夸父感觉到一种玄妙的恐怖,震颤于自身的渺小和无力。夸父爬起来后仰望了一下夜空,突然想起夜晚的来临是由于太阳的离去。夸父不要黑夜,夸父喜欢明亮亮的太阳,只有在白天,夸父才会感到自主与实在。于是夸父下了决心,要把太阳追得如同倒地的野羊,捉回来悬挂在夜晚的高空。这个宏伟的计划无疑使夸父兴奋异常。稍做准备,夸父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长久的一次奔跑。他的对手就在眼前,那个每天都隐到西方地平线后的太阳。夸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他奔跑的速度从来没有放慢过,他似乎什么都不想,却又似乎想过了很多。他一直往西奔去,沿路上经过了无数的高山、河流和村庄。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奔跑时,他只是简短地说:“追太阳。”脚下绝不停留。所有的哄笑声都只能从他身后传来,此刻夸父的心中涌起②一种寂寞,然后更加执着地往前奔去。夸父在他的行程中曾停下过一次,而且一停就是三天。当他伏在一条河边拼命往自己胃里灌水时,他听到了一声轻笑。夸父的眼光微斜,看到了水面上一个美丽的倒影。在那一瞬间,夸父感受到心脏一种奇妙的变化。那个女人住在一片桃树林里,她领夸父来到她的小屋,捧出一堆鲜美的桃果。夸父咬了一口,无比的甜味直沁到心里去。夸父在女人那里住了三天,从此他不那么讨厌黑夜了,他帮女人照看桃林,还将小屋修葺了一新。当女人微笑着说想要一群孩子时,夸父似乎也感受到了那种天伦的幸福。然而第三天上,夸父又体验了③久违的焦躁。他坐立不安,开始望着夕阳出神。这种难耐的渴望一分一秒地积淀,终于他对女人说:“我要走了。”“难道你不知太阳是永远追不到的么?”女人轻轻抚着夸父的脸,“你在做一件永远不会成功的事,懂吗?”“但我不奔跑,我活着干什么呢?”夸父痛苦地说,“我也想留下来,可我做不到。”女人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在送夸父出门时,递给他一根桃木拐杖。“等我追到太阳,我会回来的。”夸父真诚地说。女人的眼中却已显现出了绝望。拐杖成了另一个支撑,夸父继续他的旅程了。他重新体会到④充实与希望。又越过了无数高山、河流和村庄,夸父心中萦绕的还是那片桃树林。若干年过去了,有一天夸父又伏在河边喝水,又看到了水面上美丽少女的倒影。一声轻笑从身后传来:“瞧那个老头喝水的架势……”老头,说我吗?夸父再看水中的自己,满头已是雪样白发。看来我真的老了,夸父想,然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太阳还挂在夸父面前,夸父这次却对自己说:“我老了,该歇歇了。由年轻人来继续我的事业吧。”于是他躺下来,睡着了,这也是他行程的最远点。但夸父却不知道,此时他的孩子,正在远方采摘桃果准备上市去卖,而他的族人,也正面临消亡。夸父手中的桃木拐杖后来在河岸边发了芽,繁衍成了一片桃林。人们在里面盖了房屋,满足地过着家居生活。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选自《小小说三百篇》)文本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1)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本一开头部分写夸父追野羊的细节,意在表明对夸父而言,奔跑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命本身的强烈需求。B.文本一中面对女人的挽留,夸父说“我也想留下来,可我做不到”,也就是说世俗的夸父终究无法困住超世俗的夸父。C.在夸父逐日故事的结尾部分,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了夸父的拐杖衍化成一片树林的细节,颇具浪漫主义色彩。D.在叙述风格上,文本一偏主观,如“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透露出赞叹之意;文本二偏客观,用简笔勾勒故事梗概。(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短语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短语①“新的无聊”表现了夸父充沛的生命力因没有得到充分而持续的释放而生出了精神上的苦闷。B.短语②“一种寂寞”既表明了夸父不被众人理解的孤独处境,也显示了夸父超越众人的精神追求。C.短语③“久违的焦躁”暗示夸父与女人的家庭生活并不和睦,也说明逐日梦想在夸父内心重新觉醒。D.短语④“充实与希望”说明在逐日目标的牵引下,夸父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安顿,生命力量获得了激发。(3)在文本一夸父逐日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哪些障碍?分别有什么作用?(4)“夸父之渴”和“逐日之悲”是两个文本都重点表现的内容,但内涵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解答】(1)D.“透露出赞叹之意”错误,原文中“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这句话,并非透露出赞叹之意。从整个文本一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夸父的故事,更多地是在表达一种对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的赞颂,但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夸父精神未能传承的叹惜。这里的“神话”一词,更多地是在表达一种距离感和变迁,而非单纯的赞叹。故选D。(2)C.“家庭生活并不和睦”错误,短语③“久违的焦躁”在文中出现时,夸父已经与女人共同生活了三天,并且在这三天中体验到了天伦之乐。这里的“焦躁”并非因为家庭生活不和睦,而是夸父内心深处对于追逐太阳的渴望重新被唤醒。他感到自己“老了”,但逐日的梦想仍然在他心中燃烧,美满的家庭生活不能再满足夸父充沛的生命欲求了。故选C。(3)①由“所有的哄笑声都只能从他身后传来,此刻夸父的心中涌起一种寂寞,然后更加执着地往前奔去”可知,众人的嘲笑是对夸父逐日行为的不解和不认同,这种外界的质疑和嘲笑考验了夸父对于逐日信念的坚守。尽管面对嘲笑,夸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表现出他内心的执着和坚定。②由“夸父在女人那里住了三天,从此他不那么讨厌黑夜了,他帮女人照看桃林,还将小屋修葺了一新”以及“当女人微笑着说想要一群孩子时,夸父似乎也感受到了那种天伦的幸福”可知,女人和桃林带来的家庭之乐和生活满足感,对夸父逐日的意志构成了考验。这种温暖的家庭生活和天伦之乐,让夸父一度产生了留下来的念头,体现了他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挣扎。然而,最终夸父还是选择了继续逐日,显示了他对理想的坚定追求。(4)夸父之渴:①文本一,由“夸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以及“这种难耐的渴望一分一秒地积淀,终于他对女人说:‘我要走了’”可知,夸父的“渴”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渴望,更是对生命意义和理想的追求。他的“从未有过的激情”和“难耐的渴望”彰显了人类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理想的雄心与魄力。这种渴求超越了生理需求,成为一种整体性的生命欲求。②文本二,由“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可知,夸父的“渴”主要表现为生理层面的需求。夸父因追逐太阳而不断感到口渴,最终“道渴而死”,这暴露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有限性和无力感。这里的“渴”更多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及其悲剧结果。夸父之渴主要是生理层面的,夸父“道渴而死”,暴露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有限性。逐日之悲:①文本一,由“夸父这次却对自己说:‘我老了,该歇歇了。由年轻人来继续我的事业吧’”以及“而他的族人,也正面临消亡。夸父的事迹,逐渐成了神话”可知,逐日之悲不仅在于夸父肉体的老死,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失落。夸父年老放弃追逐太阳后,他的族人却沉溺于他带来的美好生活,逐渐遗忘了他的逐梦精神。这种悲哀在于,纯粹而又不懈的理想追求最终被平庸的世俗生活所吞没。②文本二,由“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可知,逐日之悲主要体现在夸父肉体的死亡上。夸父因口渴而死,最终化为邓林,说明人与天争胜注定是要失败的。这种悲哀带有壮烈的色彩,但也充满了无奈,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与无力。答案:(1)D(2)C(3)①众人对夸父逐日的嘲笑,考验夸父对于逐日的信念能否坚守。②女人给夸父带来的家庭之乐,考验夸父逐日的意志是否会瓦解。(4)夸父之渴:①文本一,夸父生理层面的“渴”被升华为整体性的生命欲求;夸父的“从未有过的激情”和“难耐的渴望”彰显了人以有限求无限的雄心与魄力。②文本二,夸父之渴主要是生理层面的,夸父“道渴而死”,暴露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有限性。逐日之悲:①文本一,逐日之悲不仅在于夸父肉体的老死,更在于后人沉溺于夸父带来的美好生活,彻底遗忘了夸父纯粹而又不懈的逐梦精神,任平庸的世俗生活吞没了夸父精神。②文本二,逐日之悲在于夸父肉体的死亡,说明人与天争胜是注定要失败的,虽悲壮但也无奈。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寿大姊五十序(明)袁中道予同母兄弟四人,其一为姊,姊兄伯修,而弟中郎及予。少以失母,故最相怜爱。记母氏即世,伯修差长,姊及予等皆幼,时居长安里舍。龚氏舅携姊入城鞠养。予已四岁余,入喻家庄蒙学。窗隙中,见舅抱姊马上,从孙冈来,风飘飘吹练袖。过馆前,呼中郎与予别。姊于马上泣,谓予两人曰:“我去,弟好读书。”两人皆拭泪,畏蒙师不敢哭。已去,中郎复携予走至后山松林中,望人马之尘自萧冈灭,然后归,半日不能出声。后伯修偕曹嫂入县读书,姊与中郎、予皆依兄嫂,育于庶祖母詹姑。每寒夜,姑燔枯,呼四人坐。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伯修复说鬼神奇怪事,缘饰之以相恐吓,姊与予皆胆薄,灯火明灭,风吹纸窗,真如有物至,大骇,啼而走。伯修拊掌大笑为乐,如此以为常。以故姊于经史百家及稗官小说,少时多所记忆。及长,归于毛氏。姊夫毛太初,少失怙,废儒,课农桑治生。姊少长外家,亲见外大父龚公为连帅方伯,诸舅起家孝廉制科,贵显赫奕。外母及妗子辈,戴珠佩玉,服羽翟,金翠陆离。中表兄弟多文士,兰雪其姿,珠玑为唾雾。而己顾为田家妇,缟蓁操作,颇能以命自安,无“天壤王郎①”之憾。事姑孝待妯娌和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太初喜置田畔之田,赢其直以购,不足则取给簪裙,无难色。后园课臧获,种松数千株,昔时童阜皆为绿云娇姹。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故数十年无纤芥斗讼事。夫以姊之德性智慧才略,使为男子,其取功名及文章事业,何遽出两兄下?而竟泯泯闺阁,实可叹!然以人世福缘论之,姊固有偏饶者。伯修无子,子予子,而姊有三男矣。中郎有子,未见其冠婚及入校,而姊见幼男冠婚入校矣。伯修、中郎皆不及见孙,而姊长孙今十余岁矣。其尤有不忍言者,五十人世常耳,伯修得年仅四十一,中郎四十三,皆不及望五。而姊今已届期,后来尚未有涯,则姊不可谓非厚福也。夫世为女子者,恨不为贵人妻。然吾观贵人,一登科第,即谋置侍妾,弃故怜新。强者仇,弱者怨。追随宦辙,老尚跋涉,亦复何快。今姊夫妇相庄无间言,诸子于于色养,岁时伏腊,儿女团圆,取酒脯凫鲤为欢笑。姊固闻道者,亦欣然享田间之乐。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有删节)[注]①天壤王郎:天壤,指天地之间;王郎,指晋代王凝之。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这是谢道蕴鄙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泛指妻子对丈夫不满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事姑A孝B待妯娌C和D驭下宽E而有法F中G外称其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差,略微,与成语“差强人意”的“差”意思相同。B.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的“相”用法不相同。C.归,女子出嫁,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意思不相同。D.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与《<论语>十二章》“见贤思齐焉”的“贤”用法相同。(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胞姐五十岁生日所作的赠序文,作者以一个弟弟的视角,回顾了自己与大姊等人的生活点滴,寄寓了真切动人的姐弟深情。B.大姊长于富贵的外公家,成年后却下嫁给以农事为业的毛氏,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媳妇该做的,并支持丈夫购置田畔之田。C.在作者看来,大姊是一个有德性、有智慧、有才略的人,因性别所限,泯然于闺阁之中;但她深谙大道,能顺从命运安排,享受田家人伦之乐。D.本文叙议结合,前三段着重叙写了姐弟泣别、寒夜谈鬼、婚后治家等内容,以细节描写见长;后两段侧重议论,为五十岁大姊感到可惜与可喜。(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②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5)作者认为,与其他兄弟相比,大姐是有世俗意义上的厚福的。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些厚福的内容。【解答】(1)“事姑孝”“待妯娌和”“驭下宽而有法”三句句意相关,中间断句;“中外”为名词,指家里家外的人,作主语,其前断句。故在BDF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大姐侍奉婆婆孝顺,与妯娌们和睦相处,对待下人宽厚而有规矩,家里家外的人都称赞她贤惠。故选:BDF。(2)B.“用法不相同”错。凭借扮些怪相来恐吓我们。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游戏时可不要忘了我啊。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故选:B。(3)B.“虽然心有不甘”错误,原文“颇能以命自安,无‘天壤王郎’之憾”。故选:B。(4)①谭:同“谈”;自:亲自;饷:供给。句子翻译为:伯修喜欢谈说古往今来的事,大姐喜欢听,只怕伯修的话停下来,亲自去煮茶供给他。②茹:吃;属:劝酒;去:离开。句子翻译为:(大姐)居家过日子吃粗米蔬菜,喝白水,十分节俭;而有客人来时(到了)就用酒肉招待(劝请),(他们)都酒足饭饱后离开。(5)原文为“伯修无子,子予子,而姊有三男矣”,伯修没有儿子,而大姐却有三个儿子,可谓有子嗣繁盛之福。原文为“中郎有子,未见其冠婚及入校,而姊见幼男冠婚入校矣”,中郎有儿子却未能看到儿子成人、结婚、入乡学,而大姐看到了最小的儿子成人、结婚、入乡学,可谓尽享天伦之福。原文为“伯修、中郎皆不及见孙,而姊长孙今十余岁矣”,伯修和中郎都未能见到自己的孙子,而大姐的长孙已十多岁了,可谓有子嗣绵延之福。原文为“其尤有不忍言者,五十人世常耳,伯修得年仅四十一,中郎四十三,皆不及望五。而姊今已届期,后来尚未有涯”,伯修和中郎四十出头便过世了,而大姐已满五十岁且后面日子还很长,有享寿悠长之福。答案:(1)BDF(2)B(3)B(4)①伯修喜欢谈说古往今来的事,大姐喜欢听,只怕伯修的话停下来,亲自去煮茶供给他。②(大姐)居家过日子吃粗米蔬菜,喝白水,十分节俭;而有客人来时(到了)就用酒肉招待(劝请),(他们)都酒足饭饱后离开。(5)①伯修没有儿子,而大姐却有三个儿子,可谓有子嗣繁盛之福。②中郎有儿子却未能看到儿子成人、结婚、入乡学,而大姐看到了最小的儿子成人、结婚、入乡学,可谓尽享天伦之福。③伯修和中郎都未能见到自己的孙子,而大姐的长孙已十多岁了,可谓有子嗣绵延之福。④伯修和中郎四十出头便过世了,而大姐已满五十岁且后面日子还很长,有享寿悠长之福。参考译文:我同母的兄弟一共有四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大姐,大姐的哥哥叫伯修,有弟第中郎和我。我们还小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所以相互之间非常爱惜。记得母亲去世的时候,哥哥伯修的年纪稍微大一点,大姐和我都还年幼。当时我们住在长安里的宅舍。舅舅龚氏把大姐带到城里去抚养。我那个时候已经四岁了,已进入喻家庄的蒙学读书。从窗缝里,我看见舅舅抱着大姐骑在马上,从孙冈那边过来,风吹着她白色的衣袖飘飘荡荡。经过学馆前的时候,叫中郎和我出去和大姐道别。大姐在马背上哭泣,对我们两个人说:“我要离开了,你们要好好读书。”我们两人也都在抹眼泪,只是害怕老师会训斥,才没敢哭出声音出来。舅舅带大姐走之后,中郎又带我跑到后山的松林中,望着远去的人马,直到那马踏起的尘土消失在萧冈的后面才回来,两个人半天都没有说一句话。后来伯修带嫂子曹氏进县城去读书,大姐与中郎、我便全都去依靠兄嫂,靠庶祖母詹姑养育。每当寒冷的夜晚,詹姑总是烧一些干柴,让我们四个人围坐在火边旁边说话。伯修喜欢谈说古往今来的事,大姐喜非常欢听,只怕伯修的话会停下来,就亲自去煮茶给他。伯修又常说些鬼神奇怪的事,凭借扮些怪相来恐吓我们,大姐和我的胆子都非常小,看到灯火一明一暗,又听到外面风吹窗纸的响声,就以为真的有东西来了,害怕得要命,啼哭着跑开了。伯修于是拍手大笑,以此为乐。经常这样在夜里围坐一起讲故事,所以大姐对于经史百家以及稗官小说,小时候便记住了许多。大姐长大以后,嫁给了毛氏。姐夫名叫毛太初,很小得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此不能再读书了,在家以从事农耕与蚕桑为生计。大姐小的时候在外祖父家长大,曾亲眼见过外祖父龚公做一方长官时的神气。各位舅舅也都在科举中考取了举人等功名,声名显贵盛大。外祖母和舅母们,都是戴珠佩玉,服饰华贵,一派金翠繁杂之色。中表兄弟们也多是文士,个个有兰雪的风度,满口珠玑般的辞藻。而大姐做了农家的妇人,身穿朴素的衣裳,劳作纺织,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天壤王郎”之类的慨叹。大姐侍奉婆婆非常孝顺,与妯娌们也都能够和睦相处,对待下人宽厚而有规矩,家里家外的人都称赞她很贤惠。毛太初喜欢购置邻接自己田边的土地,钱够了的时候会马上买下,钱不够的时候,大姐就取出自己的首饰服装垫上,而脸上没有任何的为难之色。在后园,她督促仆人们种上了几千棵松树,过去荒秃的山岭现在变成了一片绿荫,非常美丽。大姐居家过日子吃粗米蔬菜,喝白水,十分节俭;而有客人来时就用酒肉招待,让他们都酒足饭饱后再离开。所以大姐出嫁这几十年,从未与人闹过别扭,发生过争吵。凭大姐的德性、智慧、才略,假如是一个男子,她取得的功名以及文章事业,又怎么竟会在我两位兄长之下呢?可是大姐却默默无闻地过了大半生,实在可叹!然而以人世间的福禄缘分来说,大姐又实在是有另一种厚福的。伯修没有儿子,后来把我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他,而大姐却有三个儿子。中郎虽然有儿子,而他却没有看到他成人、结婚,以及进入乡学。而大姐看到了她最小的儿子成人、结婚并入乡学读书了。伯修、中郎,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孙子,而大姐的长孙今年也已十多岁了。其中尤其不忍说起的,五十岁本是人世的常寿罢了,可伯修仅活到四十一岁,中郎只有四十三岁,都不到五十。而大姐今年已满五十岁,后面日子还很长,如此说来,又不能不说大姐是有厚福的人。这个世上的女子,大都盼望自己能成为贵人的妻室,可我看到的那些贵人,一旦登科及第,便要谋划着纳妾了,喜新厌旧。对此,那些强者便生仇恨,弱者便只能心生哀怨了。何况一生随丈夫官职的调动而迁移,到老了还得四处跋涉,又有什么快乐呢?如今,大姐与姐夫互相敬重而没什么不和,儿子们都孝顺地侍奉父母,逢年过节,儿女团圆,设酒摆菜欢聚一堂。大姐本来又是悟道之人,当然也是十分欢喜地享受这田家之乐。更何况各个儿子都有机会考取功名,富贵的生活将要来临了,又何必担心门户不光大呢?(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有删节)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太常引•暮行(元)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①。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注释]①坰(jiōng):远郊,郊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栖鸦去尽”暗衬出暮行之人尚不得归,人不如鸟,行旅之苦溢于言表。B.上阕写景物自远及近,在空间的位移和暮色的变化中包含了时间的推移。C.“又何处”两句中的“又”强化了旅途的劳苦,也写出了对明天的期待。D.在作品流露出的人物心境上,本词与张继《枫桥夜泊》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词弥漫着一股“荒寒感”,试从视觉、触觉和场景三个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解答】(1)C.“也写出了对明天的期待”解读错误。“又何处,长亭短亭”是说明天又要走向何方,又要经历多少长亭和短亭,写出旅途漫漫,无有尽期,在问问中透露出诗人羁旅的艰辛和飘泊的无奈,故可以说诗人有些迷茫。故选C。(2)视觉:词作开篇以“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乌鸦已经归巢,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青黛,这为整首词定下了孤寂、清冷的基调。接着,“灯火小于萤”一句,通过将灯火与萤火虫相比,强调了光亮之微弱,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黑暗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四周环境的荒僻。而“照鞍凉月”则直接点明了月亮的清凉,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加强了视觉上的荒寒印象。触觉:“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夜间的寒气凝结成露水沾湿衣服的情景,使人直观感受到秋夜的寒冷,句中的“凉”“寒”两词,以物之冷点出人之寒。这里的触觉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也加深了对“荒寒”的体验。场景:整体来看,这首词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寂静无人的野外宿站场景。“人不见,苔扉半扃”描写了门扉因少有人至而长满了苔藓,半掩的状态更增添了几分凄凉;“系马睡寒厅”则展示了旅人在空荡荡的厅堂里随意拴马休息的画面,这一切都映衬出旅途的艰辛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最后,“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既表达了旅人的孤独与无助,也预示着未来的路途依旧充满未知,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迷茫和不安。答案:(1)C(2)①视觉上,用暗色调渲染。如“远山青”“看暝色”“灯火小于萤”中的暮色,一层暗似一层,一层重似一层,逼出一股荒寒感来。②触觉上,用冷感词点明。如“照鞍凉月”“系马睡寒厅”中的“凉”“寒”两词,以物之冷点出人之寒,生起一股荒寒感来。③场景上,强化荒芜感。如“人不见,苔扉半扃”所呈现的场所,荒无人迹,苔藓遍生,门扉半关,给人一种荒寒感。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孔子认为“为国以礼”,而子路却“其言不让”。(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所谓“拒谏”的责难,王安石义正词严地回应道“辟邪说,难壬人”,这不算“拒谏”。(3)屈原创造了“木叶”意象,后人将其发展为“落木”意象,并在写诗中巧妙使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答】故答案为:(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重点字:让)(2)辟邪说难壬人(重点字:辟、邪)(3)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滚)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重点字: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学和中学时期,是孩子快速长身体的阶段。孩子个子长高了,那么教室里的课桌椅,(甲)?今年,福州市在市区推广使用一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舒适度来调节课桌椅“身高”的特殊课桌椅的举措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确实,随着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增长,(乙)。据新华社报道,一项针对中部某省660所中小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课桌椅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20%,尤其是高个学生的课桌椅被普遍“低配”。有高个同学表示:“坐着比站着还难受,腿伸不直,背一直驼着。”大个子“窝”小桌子,一“窝”就是一整天,且日复一日,个中滋味与危害A。①有鉴于此,②很多地方纷纷推广使用个性化课桌椅,③这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学习姿势,④改善学习舒适度,⑤从而提升学习效率。⑥个性化课桌椅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需求,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⑧鲜明地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过去的B,到现今的一人一高度,学校的管理思路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个子非常高的特殊学生,学校会专门配备一些特大号的桌子供其使用。个性化课桌椅的普及,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享用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硬件。这也使“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获得了贯彻。当然,相比于固定课桌椅,可调节课桌椅的价格至少要翻一番,而新型手摇式升降课桌椅更有着近200元的差价。一些办公经费紧张的地区或学校,难免有点C,因此需要政府或社会团体的专门经费支持。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社会各界充分重视,有心为之,课桌椅就能跟着孩子一起“长高”,变得更加“合身”。“小事”不小,推广使用个性化课桌椅,显示了教育的温度。(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文中末段加点词“合身”原稿为“适恰”,请简要说明这一修改的好处。【解答】(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