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备课资料一、作品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二、作者生平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三、创作背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四、故事梗概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以明代为背景,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其中,有醉心于功名的腐儒如周进、范进;有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如严贡生、张静斋;有附庸风雅的假名士如牛浦郎、景兰江;有道德沦丧的骗子如匡超人;有追求自由爱情的叛逆女性如沈琼枝;也有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如王冕、杜少卿等。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作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朽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追求与向往。五、人物形象分析1.王冕:作为书中开篇的正面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通过自学成为通儒。他性格孤傲,不慕名利,拒绝了知县的邀请和朝廷的征辟,选择隐居会稽山,以卖画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王冕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儒家传统道德中“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等观念的推崇,以及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赞美。2.周进: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只好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嘲弄和冷遇。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他随即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做了御史,直至广东学道。周进的人生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使他们的灵魂被扭曲,将科举视为唯一的人生出路,一旦科举不顺,便陷入绝望和痛苦之中,而一旦获得功名,又会迅速被官场的腐朽所同化。3.范进:范进是一个从二十岁开始应考,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的老童生。他中举前生活穷困潦倒,备受岳父胡屠户的辱骂和邻里的轻视。中举后,他喜极而疯,被岳父打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随后,他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也从轻视变为阿谀奉承。范进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社会风气的腐蚀作用,讽刺了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现象。4.严贡生:严贡生是一个典型的土豪劣绅形象。他吝啬、贪婪、狡诈、狠毒,在乡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例如,他强占邻居王小二的猪,还打折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故意用云片糕设局,赖掉船家的船钱;他在弟弟严监生死后,欺负弟媳赵氏孤儿寡母,企图霸占弟弟的家产。严贡生的种种恶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和腐朽本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5.杜少卿:杜少卿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人物,他出身于世家大族,却蔑视科举制度,淡泊功名富贵。他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经常资助贫困的朋友和百姓;他尊重个性,追求自由平等,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如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携娘子的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他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有才学的人不论出身贵贱都予以结交和帮助。杜少卿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六、艺术特色1.讽刺艺术:《儒林外史》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讽刺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夸张描写、对人物言行的矛盾揭示以及对典型情节的精心构建,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严监生临死前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这一情节通过对严监生极度吝啬的夸张描写,深刻地讽刺了他的守财奴性格;又如,匡超人在发迹前是一个孝顺、善良、勤奋好学的青年,但在进入名利场后,迅速堕落为一个虚伪、自私、忘恩负义的小人,作者通过对匡超人前后行为的对比,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腐蚀和社会风气的败坏。2.结构艺术:《儒林外史》的结构独具特色,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每个故事都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但这些故事又通过某种内在的联系组合在一起,共同反映了作品的主题。这种结构形式被称为“连环短篇”或“集锦式”结构,类似于《水浒传》的结构方式,但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这种结构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能够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加自由的阅读和思考空间。3.语言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它采用了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白话语言,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富有艺术表现力。作者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使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又能享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七、主题思想1.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科举制度是《儒林外史》批判的主要对象。作者通过描写众多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和丑恶嘴脸,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本质及其对人性的毒害。科举制度使读书人陷入了对功名利禄的疯狂追求之中,他们为了科举成功,不惜放弃自己的理想、道德和尊严,甚至人性扭曲、人格堕落。作品通过对周进、范进、匡超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展现了科举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地将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变成一个虚伪、自私、冷酷的名利之徒的过程,从而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否定。2.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弊端的揭露:除了批判科举制度,小说还对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作者通过描写严贡生、王惠等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通过描写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等情节,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性;通过描写匡超人、牛浦郎等人物的堕落过程,展现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这些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人性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渴望。3.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的追求:尽管《儒林外史》主要以批判和讽刺为主,但作品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的追求。作者通过塑造王冕、杜少卿等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儒家传统道德中“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坚守和对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的向往。这些正面人物具有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而是致力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富足,成为黑暗社会中的一抹亮色,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八、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儒林外史》篇幅较长,语言风格独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让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和内涵。可以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2.注重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儒林外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理解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3.讲解讽刺艺术手法:讽刺艺术是《儒林外史》的一大特色,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详细讲解作者运用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白描等,让学生体会讽刺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拓展文化背景知识:《儒林外史》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科举制度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内墙涂料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环保风险评估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商法担保合同环保责任条款3篇
- 2025年钻井工程地质灾害预防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炊事员劳动合同(含竞业禁止)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建设合同4篇
- 2025版特色农家乐项目投资租赁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房地产公司与经纪公司合作3篇
- 二零二五版美容美发行业安全责任与保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技术博士引进与项目合作合同4篇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 建筑劳务专业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企业融资报告特斯拉成功案例分享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8讲 阻燃木质材料
- 低空经济的社会接受度与伦理问题分析
- GB/T 4732.1-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
- 六编元代文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