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籍01中国古代史抢分专项·选择题精练60题中国古代史在高考选择题中占比重较大。主要涉及四个大的阶段:先秦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史考前抢分选择题60题,精选各地最新模拟试题,考生可依据题目提供的新情境,结合朝代阶段特征练习,助力精准发力。高考试题命题整体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夏认同、民族交融、边疆治理);文化自信(考古文物展示的时代特征与历史价值)。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1、阶段特征:经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国家趋向统一。2、高频考点:多考文化传承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转型(传承、扩展、推动社会转型与进步、和谐,民本、进取;关注文化传承与发展,仁、民本思想、道德、责任担当意识。中国古代主流价值观:和谐、民本、社会责任感。二、秦汉-魏晋-隋唐-宋元: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繁荣发展时期。(一)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封建社会高度繁荣时期;盛世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辽宋夏金元时期(宋元时期)(907—1368):由多族政权并立,到元朝走向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二)高频考点:1、秦汉: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加强和地方治理;人才培养、儒学变化、史学素养。2、魏晋隋唐:民族交融、制度创新、唐朝繁荣与开放。3、宋元:封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及其在社会领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重心南移)、关注唐宋变革、中央集权加强、思想变化和地方治理。三、明清时期(1368年—1840):封建社会的衰落(盛世与危机)时期。1、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从世界历史角度看,中国走向封闭,由领先转为落后,拉大了和世界的差距,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2、高频考点:经济对文化冲击、中外交流与联系加强化、明清文化;关注中外对比(14-17世界,横向、纵向)。【试题指引:1-12题:】核心考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近两年新增高频考点。1.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以装饰用玉为主,发展至中期,玉礼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和随葬的玉礼器的用料和规格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周朝六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就已经出现。这反映出(
)A.新石器时代蕴育着中国早期礼制文化 B.早期国家逐步形成C.周朝文化与良渚文化具有一脉相承性 D.阶级社会等级鲜明2.(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模)刻划符号是文字的先驱,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至少有17处。这些遗址时间不早于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
)A.文字系统已经建立 B.早期国家开始出现C.文字起源的多元性 D.华夏文明的延续性3.在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位于河北)、周代虢国墓(位于河南)和秦国贵族墓(位于陕西)中都能够看到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见图)等史前国宝,这些玉器都是承载着前代文化“盛德”的遗物,其所包含着的“物精”即神圣生命力,要比制作这些玉器的红山文化本身更加持久。这些玉器(
)A.体现阶级分化导致贫富加剧问题 B.佐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C.说明中国古代手工技艺发展迅速 D.彰显了中国早期共同信仰及审美4.(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方某些原始社会文化区域,包括陕北、晋北、内蒙古中南部等地区,其遗址大多有石砌城墙保护,且分布在河谷断崖上,形成时间正好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相吻合。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该区域(
)A.生活呈现居无定所特征 B.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C.早期农耕文明得到发展 D.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有限5.(2024·浙江·二模)据最新发掘结果和测年数据显示,普定穿洞遗址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入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B.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C.考古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D.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史学研究立足现实,以古鉴今6.(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如图名为彩绘龙纹陶盘,出上于具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在遗址中,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在该陶器所处的这个时空中(
)A.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C.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 D.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已发现43处遗址点,多为积石冢性质(如下图),其最大特点是无论是一地单冢或多冢,每个地点都设有一座具有王者身份的中心大墓,其他墓葬置于中心大基南侧。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观念的萌芽 B.区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C.社会结构的变革 D.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成8.(2024·广西南宁·一模)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广东省北江和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韶关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考古发现,石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与良渚遗址群的江西赣江流域的樊城堆文化关系更密切,因此又被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这反映了新石器时期(
)A.文化遗存呈现多中心特点 B.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存在文化交流C.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已基本形成9.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东夷族团的图腾是鸟,华夏族团的图腾是龙,南苗族团的图腾是犬。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如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如图),巴族的图腾是虎等。这(
)A.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融 B.标志着中国概念的确立C.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 D.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征服10.(2024·江西·一模)21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如图)。“井”字形道路还划分出了祭祀区,其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包含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
)A.先民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 B.盛行居葬合一的网格城市布局C.已经产生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 D.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得到认同11.(2024·河南开封·二模)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址2号墓地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8%(见左下图)。其实之前三星堆遗址5号坑也出土了一件金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可以独自立起(见右下图)。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B.两地文明可能有某些联系C.三星堆文明早于商城文明 D.巴蜀文明来源自中原文明12.(2024·安徽·二模)2024年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形象融合了多件国宝元素,其腹部的云雷纹来源于青铜器何尊。云雷纹作为商周青铜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何纹饰,流行时间很长。云雷纹的长期流行反映了(
)A.先民们的审美情趣B.对几何图形的崇拜 C.礼乐文化受到重视 D.社会出现贫富分化【试题指引:13-19题:】核心考点:早期国家特征(夏商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华夏认同、百家争鸣)。其中,“华夏认同”属于近两年新增高频考点。13.(2024·辽宁·一模)西周初年,周公要求诸侯“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致力于心怀天下的事业。同时规定“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由官府设工正、贾正进行监督管理,按人户编制,世代为奴,不准迁徙改业。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落实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 B.通过社会分工加强国家治理C.周王赢得了“天下共主”地位 D.塑造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14.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繁缛华美,其身份趋向神,是商人祖先崇拜的符号;西周初年的饕餮纹样已基本发展出清晰的外轮廓,出现了具有典型动物特征的兽首饕餮,呈现世俗化特征。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代礼乐制度下等级较为森严 B.先民人文意识的发轫C.周人强化商周更替的文化认同 D.先秦宗教神权的终结15.《仪礼·丧服传》中记载,“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贾公彦在疏解此句时也说:“是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士无臣,虽有地不得君称。”这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下(
)A.存在多级君臣隶属关系 B.周天子的最高权力受到挑战C.君臣之间标准混乱无序 D.宗法制确立了权力传承标准16.商周交替之际,有一批商人或受商文化影响的人群经鄂东南越过长江,溯湘江而上到达黄材盆地。这些人南来时,不仅带来了大量商代青铜器,而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铜器铸造技术,他们在沩水流域定居下来,建筑城池、铸造铜器,创造出了灿烂的湖南炭河里文化和宁乡青铜器。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南方青铜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B.“武王克商”推动了商文化的扩张C.南北经济文化联系有所加强 D.西周宗法分封制逐渐向南方拓展17.(2024·福建·一模)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 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 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18.《商君书》中记载了商鞅“驱以赏”的促农策略,即国家通过“驱以赏”的方法对力耕者赏以官爵,或利用价格和税收来鼓励农耕,并采取抑末政策来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在耕战中“使生力与杀力互相转化”。商鞅的这一策略(
)A.强化了皇权专制和独裁 B.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C.立足于农民阶级的利益 D.反映了儒法思想间相互借鉴19.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试题指引:20-28题:】核心考点: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制度建设、边疆治理)2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B.官僚政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C.道路建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的发展21.(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 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22.台湾学者管东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中指出:中国近三千年中,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其中有两次明显的突变,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标志着这两次突变的关键性史实是(
)A.郡县制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察举制推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科举制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皇帝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3.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
)摘录内容来源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柳宗元《封建论》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24.汉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长期延续对周文王、周武王等周朝君主的祭祀,同时对姜尚、周公、召公等周朝名臣大加褒扬。此外,汉朝还大肆宣传周朝的“圣治”印象及八百年统治的国祚绵延。这些举措(
)A.旨在迎合社会上的复古潮流 B.加强了儒家思想在基层的渗透C.有利于汉朝正统地位的塑造 D.体现出汉朝对宗法关系的重视25.西汉武帝(前141年一前87年在位)时期,淮南王刘安招纳宾客,著《淮南子》并献给朝廷。该书主张统治者应当以“不治”为无为的最高原则,认为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会导致“合己则是,不合己则非”,而“世间万物,岂能以一盖之?”这一观念在当时(
)A.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B.推动了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C.反映了部分王国的政治立场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6.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27.汉武帝时期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刺史担有巡视监察官员和豪强之职,并可向朝廷推举秀才;东汉时期,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这一转变(
)A.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C.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监察 D.导致察举选官制度完全失效【试题指引:28-32题:】核心考点:魏晋时期(政权更迭、民族交融、江南开发)28.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壁画(局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由崇尚天人合一转向主张人定胜天 B.由追求随性写意逐渐转向追求自然写实C.由体现原始民主转向主张尊卑贵贱 D.由幻想迷信心理逐渐转向享受世俗生活29.(2024·江西上饶·一模)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 D.民族交流交融30.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
)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 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 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31.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士族的兵权首先被剥夺,刘氏宗室督总诸军,士族仍然可以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官位不坠。从刘宋到萧梁,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这反映了南朝时期(
)A.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C.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 D.江南大族势力逐渐崛起32.史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初定中原,即“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些记载表明(
)A.北魏政权全面学习汉文化 B.鲜卑族率先完成封建化转型C.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 D.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试题指引:33-36题:】核心考点:隋唐时期(繁荣盛世、边疆治理、制度创新)33.唐代长安的造车业很活跃,造车的店铺众多,如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也,广备其财,募人集车,轮辕辐毂(车子的不同部分),皆有定价,每治片辋,通凿三窍,悬钱百文。虽敏手健力,器用利锐者,日止一二而已”。由此可见,长安的造车业(
)A.经营方式灵活分工细致 B.方便了民众的日常出行C.雇佣劳动生产发展成熟 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34.(2024·湖南·一模)开元二十四年,田琬任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据《全唐文》记载,田琬“弱冠游太学,寻师授《韩诗》《曲礼》,以为《小雅》伤于怨刺,《大戴》失于奢侈,功业宜先于济理,章句非急于适时。因读《孙吴兵法》《卫霍别传》,遂仗剑从军,以功授合黎府别将”。这说明(
)A.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现实政治需要 B.唐朝的政治环境较为开明C.从军立功仍然是入仕的主要途径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35.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 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36.(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唐朝初期实行名为“诸色旨符”的财政预算程序,即在各地户口、田地、课丁上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州县的具体税收品种和数量指标。这一做法(
)A.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B.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C.标志着两税法改革的实施 D.精简了税收流程提高效率【试题指引:37-49题:】核心考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经济繁荣的表现、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元朝国家治理)。其中,“少数民族政权制度建设”属于近两年新增考察方向,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念。37.唐宋时期,品茶作诗逐渐成为风尚,如白居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皎然(唐朝僧人)“茶稍与禅经近”、苏轼“茶与水味深入理窟。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B.哲理化思潮的发展C.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 D.市民阶层饮茶盛行38.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侧重经济交流 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 D.强调多元互鉴39.苏辙《栾城集》载:“熙宁以前,民间两税皆用米麦布帛,未尝纳钱。然方是时,东南诸郡犹苦乏钱,钱重物轻,有钱荒之患。自熙宁以来,民间出钱免役,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材料意在说明(
)A.赋役沉重阻碍商业发展 B.赋役征银折射商品经济发展C.熙宁变法加重民众负担 D.钱重物轻导致货币结构转变40.(2024·江苏·一模)顾炎武遍游天下后指出,凡郡县为原来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原衙门的旧基“必皆宏敞”;相反,凡“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地方财权收归中央C.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D.边防压力日益增加41.(2024·四川成都·二模)北宋初年,宋太祖屡幸国子监祭礼拜谒孔子,重视名儒的社会影响,奖励书院,大倡读书风气。宋太宗更是“锐意文史”“以文化成天下”,深明“教化之本,治乱之源”的治国之道。以上做法(
)A.确立儒学官方正统的地位 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C.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42.金灭北宋后,把大批女真人、契丹人迁至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正定)一带屯田,出现了汉、女真“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的局面。元代,有大批蒙古族将士驻守真定,还有许多西域工匠和普通民众迁居真定。这一现象(
)A.反映出大一统国家的开放包容 B.推动了该地区民族间的交流交融C.提升了真定府的农业耕作水平 D.促进了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43.(2024·广西南宁·一模)元朝以前,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大多与经济区和自然区相吻合。元朝时期,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行政区。如,江西行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湖广行省将洞庭湖横亘其间,又跨越南岭,直达今天的广西。元朝的做法旨在(
)A.推动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B.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需要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地方官员的工作效率44.《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材料中的“二敌”是指(
)A.女真族与党项族B.女真族与契丹族C.契丹族与蒙古族 D.契丹族与党项族45.(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模)南宋时期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是历史上最早、最系统的耕织图,其中的《灌溉》描绘了当时使用戽斗、桔櫸和龙骨车抽水灌田的情景。《织》和《攀花》等绘出了当时已经使用的素织机和花织机,使人们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当时蚕桑及纺织的发展面貌。这表明楼璹绘制的《耕织图》(
)A.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全貌 B.融合了文人意趣和市井风貌C.兼具了史料和艺术价值 D.汇聚了旱田与水田生产技术46.(2024·山东菏泽·一模)元代,舶商、海商成为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专称,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橄浦杨氏、泉州浦氏等。至元二十三年制定的“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占绝大多数。这体现了(
)A.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 B.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C.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 D.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47.(2024·山东淄博·一模)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
)A. B.C. D.48.(2024·贵州贵阳·一模)宋代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说明(
)A.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 B.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C.宋朝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 D.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49.(2024·河南新乡·二模)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发展 B.绘画题材变化C.绘画技法成熟 D.理学逐渐盛行【试题指引:50-60题:】核心考点: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制度变化、经济发展表现与局限、边疆治理、思想变化、科技总结)。其中:“边疆治理”属于近两年新增考察方向,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奠定期,对于明清社会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方位、辩证思考。第二、题目多结合世界史。做题时要。要站在世界史的角度思考思考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新变化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关注中西对比。50.(2024·贵州贵阳·一模)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 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51.(2024·山东泰安·一模)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A.政府放松海外贸易的限制 B.东南地区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52.(2024·广东汕头·一模)明朝在奴儿干都司地区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修驿路、建船厂、派员巡视外,“朝廷尤虑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永乐年间,朝廷兴建永宁寺,寺旁立有《敕建永宁寺记》石碑,用汉、蒙、女真、西藏文体书写,记录了经营该地事迹。这体现了明政府(
)A.“政教兼举,教化为先”思想 B.“外儒内法,儒法兼施”思想C.“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思想 D.“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53.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决策时要求避开外朝,向外朝泄露奏折秘密的人会受到惩罚。据此可知,密折制(
)A.契合专制统治强化的要求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C.消除了君与臣之间的隔阂 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54.图1是《明朝形势图(1433年)》,图2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观察两幅地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图1图2A.明朝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B.明清时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C.明清中国的疆域实现最大化 D.明朝长城军事防御功能弱化55.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的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边疆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C.强化对边疆的治理效能 D.因俗而治因地制宜56.(2024·云南·一模)康熙年间,台湾多次纂修府志。府志中记载了平台有功的将领,并载明“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等。台湾府志的纂修(
)A.申明了台湾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 B.规划了台湾与内地统一建制原则C.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的社会风貌 D.记录了台湾社会制度巨变的历程5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58.康熙年间,“解钱粮”(是指在市镇城隍庙或东岳庙的诞辰节庆时,乡镇农民向镇庙交纳铜钱或纸币并抬着村庙神像到市镇参拜、朝集)风俗在苏州地区广泛流行。对此,时任河北巡抚的汤斌曾这样描述:“商贾市肆之人,谓称贷于神可以致富,借直还债,神报必丰。”这一现象反映出(
)A.江南较早产生新的经营方式 B.经济发展影响传统义利观C.民间神灵崇拜受到官员抨击 D.盛世之下隐藏着经济危机59.顾炎武树起“经学即理学”的旗帜,与“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理学相对抗,提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君子以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传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思想(
)A.意在抨击君主的专制统治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继承了王阳明的批判精神 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60.清朝时期阮元对于西方有了更多了解,编撰了《畴人传》一书,实事求是反映西学相关特点。在他编撰的《畴人传》中,不仅辑录了当时中国优秀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法家等的传记资料和主要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西方37位学者的科技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据此可知(
)A.经世致用学说影响科技 B.传统科技已经登峰造极C.传统科技重视经验总结 D.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
秘籍01中国古代史抢分专项·选择题精练60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DCBCCBCCBAB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BCABADCCCBDA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答案CDAACABBCBDBCDC题号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BBADCBAABCAABDD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良渚文化时期,玉礼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反映早期礼制的蕴育,A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仅凭玉礼器情况不能断定,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排除B项;周朝文化主要是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属于长江流域,两者存在联系,但没有到一脉相承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本意是玉礼器体现和区分不同等级,而非不同阶级,夏朝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石器时代我国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可见文字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C项正确;“已经建立”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文字,不具备早期国家特点,无法得出早期国家开始出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而不是整个华夏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材料陈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精美玉器出土,而且其神圣生命力持久,正是缘于中国先民共同信仰与审美,D项正确;阶级分化的确是文明出现的显著标志,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史前国宝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而非贫富差距加大问题,排除A项;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玉器所承载的精神,没有强调多元性,排除B项;史前国宝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但是“发展迅速”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8000—300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图中呈现的北方原始社会文化区域分布在农牧交错地带,其形成时间与气候温暖期相吻合,气候变暖推动了交错带地区的农业革命,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期农耕文明得到发展,C项正确。“生活呈现居无定所特征”与材料时间信息“距今约8000-3000年”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所呈现的北方原始社会文化区域的文明具有相似的特征,反映出区域间文化交流的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最新的考古发掘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研究贵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B项正确;历史记载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文献相互印证,并非都要通过考古发掘,排除A项;材料反映考古发掘在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而非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最新科技的应用,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可知,彩绘龙纹的陶器只在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大型墓葬的墓主人生前地位较高,应属于“王室”,而只有“王室”才能使用彩绘龙纹,说明此时期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C项正确;据材料“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可知,该遗址发现的彩绘龙纹并不真实,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时期尚未产生华夏认同,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栽培作物,并逐渐定居,材料时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材料表明,牛河梁各遗址点中都具有积石冢,都设有中心大墓,其他墓葬都分布在中心大墓的南侧,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等级差异,这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这些墓葬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看出宗法关系,排除A项;“区域文化的交融发展”无从体现,排除B项;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其成立时间在红山文化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石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与良渚遗址群的江西赣江流域的樊城堆文化关系更密切”可知,两处不同文明区的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当时珠江流域的石峡文化与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群存在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了石峡文化和樊城堆文化,无法得出文化遗存的多元特点,且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的内容,排除C项;“多元”指的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这些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局面。“一体”则强调这些民族在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利益。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已基本形成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C项正确;材料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未涉及南北文化交融,排除A项;此时中国概念尚未确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不能说明人对自然的征服,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河南二里头遗址中有“井”字形道路,并且还规划出了祭祀区、宫城、作坊区,由此可知,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中华早期文明具有城市规划的思想,没有重点强调对祖先的祭祀,且祭祀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A项;图片仅反映了二里头遗址的情况,无法得知整个早期文明是否“盛行”居葬合一的城市布局,排除B项;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与材料信息无关,且产生时间定性也不严谨,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中发现了商朝中期的黄金面具,这与三星堆商代晚期的黄金面具有相似之处,两个不同文明在器物上存在相似之处,两个文明既有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导致了在黄金面具制作上的相似,B项正确;商朝时期并非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黄金面具出土的时间,但据此不能判断三星堆文明起源的时间以及三星堆与商朝文明早晚的问题,排除C项;仅通过黄金面具的相似不能说明巴蜀文明起源于中原文明,也可能是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云雷纹的出现和流行,表明先民们在审美上有对几何图形的喜好和追求。这种纹饰的规整、对称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基本认识,A项正确;中国古代对祖先和神灵崇拜,没有对几何图形的崇拜,且材料只反映了几何纹饰的流行,没有涉及到对其崇拜,排除B项;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礼仪和音乐,还涵盖了舞蹈等多种形式,材料中的纹饰与礼乐文化无关,排除C项;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公强调“以德治国”,要求诸侯、士大夫致力于心怀天下的事业,将“七尺以上”民众纳入政府管理之下,从事农、工、商等生产经营性行业,反映出西周时期通过社会分工加强国家治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农工商的分工和对经济的管理,不能得出落实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周王赢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结论,排除A、C两项;塑造“学而优则仕”观念的是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饕餮纹在商代具备祖先和神的双重特征,商人对饕餮的崇拜、祭祀,蕴含支撑商政权的目的,而周代的饕餮已经动物化、世俗化,即周人试图强化周灭商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饕餮纹饰的变化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A项;“发轫”意为开始,材料中不能推断人文意识开始出现,并且人文意识强调人的作用,排除B项;商周之际,宗教神权尚未终结,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是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可知,周代不只天子一人称君,诸侯、卿大夫也能称君,这反映了周代分封制等级结构中的多级君臣隶属关系这一特点,A项正确;封君在此时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会影响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独尊地位,排除B项;在周代由于臣的概念有王臣、公臣与家臣、私臣之别,因而君臣的概念也不可能一概而论,其间还是有差别的,不是混乱无序的,排除C项;“宗法制确立了权力传承标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来自北方的一批商人或受商文化影响的人群,南迁至湖南,传播了先进技术,创造了灿烂文化,反映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加强,C项正确;材料中宁乡青铜器的发展是因为受到了中原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当时北方青铜铸造技术总体上仍领先于南方,排除A项;材料所述文化交流和扩展发生在商周交替之际,但未提及人群南迁是受到“武王克商”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未提及西周在南方分封诸侯和确立宗法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的战争,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霸主地位,这一变化适应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争霸需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且春秋时期华夏认同不断强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诸侯争霸战争,并非是地方割据势力,并且没有体现其力量发展情况,排除C项;春秋时期统宗法体系确实开始解体,但材料不涉及宗法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国家通过‘驱以赏’的方法对力耕者赏以官爵”"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在耕战中‘使生力与杀力互相转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奖励耕战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B项正确;战国时期没有皇帝,尚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A项;“立足于农民阶级的利益"说法错误,虽然商鞅这一策略鼓励农耕,但其立足于君主,而不是农民,排除C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没有借鉴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宣扬舍生取义,而商鞅主张“耕战”,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要求解决战国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诉求,C项正确;战国时期,儒法思想尚未出现融合的趋势,尚处于“争鸣”的状态,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排除B项;“民为邦本”出至夏朝,排除D项。故选C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复杂的官僚体系、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文化上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百姓的管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这为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项正确;官僚政治体系的发展完善也是材料所述“方向”的表现之一,B项片面,排除;道路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只是材料部分内容,不能代表材料所述的整个“方向”,排除C项;秦汉思想文化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官的办公时间相对集中,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可见当时地方行政运行管理规范有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在乡里的基层管理,排除C项;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之说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郡县制下官吏的选拔任用主要依据才能或军功,而非世袭,因此具有“尚贤”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可作为“尚法”时代开始的标志,A项正确;郡县制实行时官吏的选择已经不是血缘了,而是才能或军功,因而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的标志,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可作为“尚法”时代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尚贤”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3.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始皇帝”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这表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项正确;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A项;夏朝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排除B项;秦朝以法治国,材料并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4.C【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从材料看到,汉朝崇尚周朝,实际上蕴含着对秦朝的否定,有利于汉朝正统地位的塑造,C项正确;西汉重视对西周名君贤臣的祭祀褒扬,主要是为了统治的需要,而非迎合社会上的复古思潮,而且当时并未形成复古思潮,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但是汉朝从建立之初就祭祀周文王、周武王,因此汉朝的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加强儒家思想在基层的渗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宗法关系并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2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淮南王刘安认为“不治”为无为的最高原则,认为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会导致“合己则是,不合己则非”,反对当时统一的政治理念,由于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损害了部分诸侯王的利益,因此刘安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诸侯王的政治主张,C项正确。刘安的主张没有适应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强化的现实需要,排除A项;刘安的主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武帝的社会改革,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刘安的主张无法动摇其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2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发现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汉字与汉族图腾,说明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C项正确;西域出土的是内地丝绸,不能得出“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在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但是材料主要涉及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的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可知,刺史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就为地方势力膨胀和后来的军阀割据的出现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这一转变是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而不是沉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排除A项;刺史势力的膨胀使其逐渐背离了监察地方的本职,排除C项;“完全失效”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8.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卜千秋壁画墓展现了墓主升仙内容,表现了流行于西汉时期的“升仙”思想。西汉晚期,社会生活弥漫着浓重的迷信色彩,长生不老和谋求死后灵魂不死、直入天堂,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东汉时期墓主身份和宴饮的图像逐渐丰富,反映了从西汉到东汉人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逐渐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D项正确;人定胜天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卜千秋壁画内容并非随性写意,排除B项;原始民主制在壁画内容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2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提到气候变冷,草原面积减少,北方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都说明北方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A项正确;政权更迭频繁和民族交流交融是其间接结果,排除B、D项;材料所举现象就是生态环境恶化,C项逻辑关系错乱,排除C项。故选A项。3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解读材料可知,题目情境是主题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该金印制作精美,是西晋王朝颁给内迁的西北羌族首领的印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实物见证,D项正确;“制印水平的高低”不是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入选原因与“篆书艺术的魅力”无关,排除B项;“西晋国力的强盛”不是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3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士族的兵权首先被剥夺,刘氏宗室督总诸军”与“从刘宋到萧梁,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南朝政治局面的变动,士族失去兵权并且政治地位下降,南朝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再削弱,而“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可知,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大族势力的削弱,不是崛起,排除D项。故选C项。3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等信息可知,孝文帝改革受前任统治者的汉化措施影响,并且后来继位者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说明的是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的是教育方面的改革,非全面汉化,排除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涉及多方面,其主要表现是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材料未涉及,并且材料内容对各个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率先”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历史传承,非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3.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由材料可知,唐代长安的造车业“募人集车”,车子不同部分“轮辕辐毂,皆有定价”,“敏手健力,器用利锐者,日止一二而已”表明造车业经营方式灵活,生产中分工操作、计件付酬,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造车业,并没有涉及交通出行,且普通民众并不都能乘车出行,排除B项;唐代的雇佣劳动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只表明长安的造车业活跃,并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田琬“以为《小雅》伤于怨刺,《大戴》失于奢侈,功业宜先于济理,章句非急于适时。因读《孙吴兵法》《卫霍别传》,遂仗剑从军,以功授合黎府别将”可知,当时的学校教育与现实政治存在脱节的情况,所学非所用,所学非所考,A项正确;材料仅为田琬对太学教育的看法,不能体现出政治开明,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入仕途径,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要途径”的结论,排除C项;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是在魏晋时期,而且材料中可知做为官学的太学仍然师受儒学,排除D项。故选A项。3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可知,三省长官由同堂议事分工协作变为决策和行政合一,政事堂议政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君权,排除A项;尚书省的地位削弱,“提高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取消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6.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根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排是具体税收品种和数量指标”可知,唐朝初期的财政预算程序是根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排是具体税收品种和数量指标,这一做法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A项正确;题干是对财政预算的程序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收税数量,得不出是否扩大税源,排除B项;两税法是指按照户口和财产分夏秋两季收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税收流程的精简,排除D项。故选A项。3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兴起了品茶作诗的风尚,并演绎出饮茶的思辨现象,这体现了哲理化思潮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茶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道教,排除C项;材料强调饮茶作诗所引起的思辨现象,市民阶层饮茶盛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向周边国家传播农耕文明,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使得文化上中国的范围大于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崇尚和平交往,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崇尚和平交往,材料依据不足,不确定是否侧重经济交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崇尚和平交往,个别时期中国是闭关自守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崇尚和平交往,“互鉴”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自熙宁以来,民间出钱免役,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反映宋朝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加重钱荒导致民众负担加重,C项正确;材料是对募役法的批判,非赋役沉重,排除A项;宋代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排除B项;材料与货币结构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这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维护方面缺乏资金和资源,使得新设立的郡县相对简陋,B项正确;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是相对较高的,特别是在商业和手工业方面有显著的发展,排除A项;政治风气因循守旧并不能完全解释郡县建设简陋的现象,而且宋朝在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也有一些创新和改革,排除C项;边防压力日益增加与郡县的建设状况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统治者采取“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所以宋初统治者的行为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西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已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体现统治者“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不能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奖励书院,无法得出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42.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宋元时期,真定一带,少数民族不断迁入定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真定地区民族间的交流交融,B项正确;金朝并没有实现国家一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民族融合,没有体现农耕水平,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真定的民族融合,与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以前,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大多与经济区和自然区相吻合。元朝时期,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行政区”可得出,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打破了自然地理的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方形成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元朝政府的做法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并不是为了推动文化交流,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完成,排除B项;提高地方官员的工作效率与材料主旨元朝政府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北宋时北方“二敌”指辽和西夏,其民族为契丹族与党项族,D项正确;女真族是明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排除A、B两项;蒙古族是清朝时期的北部少数民族,排除C项。故选D项。4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时期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是历史上最早、最系统的耕织图”可知,《耕织图》具有艺术价值;根据材料“其中的《灌溉》描绘了当时使用库斗、桔棉和龙骨车抽水灌田的情景。《织》和《攀花》等绘出了当时已经使用的素织机和花织机,使人们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当时蚕桑及纺织的发展面貌”可知,《耕织图》具有史料价值。即《耕织图》兼具了史料和艺术价值,C项正确;《耕织图》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能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全貌,排除A项;《耕织图》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没有体现文人意趣和市井风貌,排除B项;《耕织图》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没有体现旱田生产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4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为了规范海外贸易的发展,元代制定了“市舶则法二十三条”,B项正确;元代制定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法则,但材料未体现其内容,不确定“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元代财政状况,不能说明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以后,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使得江南地区的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B项正确;西周时期的统治范围是在黄河中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使得当地的植被被破坏,排除A项;西汉时期的统治范围扩大,但依然集中在北方地区,因此北方的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排除C项;清以后,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从而破坏了当地的天然植被,排除D项。故选B项。4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宋代地主不可以干涉佃农的人身自由,这说明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佃农这一种社会成员,无法得知社会其他成员的情况,因而不能得出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的结论,排除B项;只是佃农这一种职业,无从知晓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情况,因而无法得知,宋代是否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租赁土地需要订立契约,并没有提到关于订立契约的其它实例,因而不能证明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4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法”和真山真水进行精神交流,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到理学逐步流行的影响,画家将天理运用到绘画中去,通过对真山真水的探究而实现其对天理的追求与表达,D项正确;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宋代绘画的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好的故事课件
- 2024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武术五步拳身体素质练习教学设计
- 2024年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核心素养】37核能-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原卷版)
- 2024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阳曲县精神病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北京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阅读
- 2023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恒顺醋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DB31-T 1502-2024 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 医院项目竣工验收和工程收尾阶段的管理措施专项方案
- 2024年秋季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10
- 2024年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基本知识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2024年桂林中考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