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版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2、有学者研究清代中英贸易时发现,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以下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竞争力B.民族资本主义在不断成长C.工业革命导致银元反向流动D.中国与美洲贸易联系加强3、1793年,英格兰的人均茶叶进口量已超过450克,总进口量增长了约四倍。而将茶树带离中国属于违法行为,进口茶叶全部用白银支付。此类交易使当时的中国A.白银进一步货币化B.小农经济解体C.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停止海禁政策4、20世纪前的雇农多是长工,和雇主之间有紧密的纽带,几乎成为雇主家的一个成员。20世纪30年代后期,雇用长工的合约多以一年为期,产生了“年工”这样新的称谓。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增强人口流动性B.契约理念在我国确立并应用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D.租佃关系变得更加有利可图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有些行业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这些领先世界的行业有A.冶金、制瓷、丝织B.棉纺、造船、制瓷C.冶金、制糖、造船D.棉纺、丝织、制盐6、唐代的《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水法,其中对水利设施管理、农田灌溉、用水量和用水时间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表明唐代:A.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C.最注重的是水利工程建设D.在三省的协调下颁布实施7、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8、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A.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C.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D.结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9、世行实行加权表决制,每一会员国享有250票,每持有股份1股(票面额为10万美元)另增加一票。除另有特别规定外,世行“一切事项均依多数票决定之”。这种表决制度A.有利于提高世行决策效率B.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C.对主权平等因素考虑较少D.削弱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1、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2、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从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物价上涨,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A.正确B.错误14、到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中心。A.正确B.错误15、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A.正确B.错误16、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A.正确B.错误17、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A.正确B.错误18、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政治改革困难重重,转而将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到1844年,通车里程已达2235英里。随着投建项目的完工,1844-1846年间形成了第二次“铁路热",仅1846年就批准拟建铁路4000多英里。1844-185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历程812英里,到1852年,联合王国通车线路长达7336英里。1855-186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线路425英里,1860-1865年间为571英里。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材料二1865年;一些与对华贸易有关系的英国商人在伦敦成立了中国铁路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同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海领事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随即开始铺设路基。1876年1月,路基铺成,开始路面工程,12月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全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铁路在修筑过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英两国的共同影响。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科技对比。
。西方。
中国。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20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宋应星(1587﹣1666);明朝著名科学家。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1)结合材料概括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近代西方民主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在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出现。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大宪章》第12条和第14条规定:“无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能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大宪章》第61条规定,男爵推选25位代表与国王共同维护、监督宪章条款的执行,可以提出国王及重要臣属的错误,甚至有权联合全国人民向国王施加压力,直至夺取土地、财产,即具有反抗国王的权利。从民主政治的视角观察《大宪章》这个法律文件,它所包含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这两项基本原则正好构成了近现代议会制度的核心内容。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历史上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2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制度正式的开端。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革命仍然起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经过长期内战,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取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除,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行使国家主权的下院,一度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后来,又经过复辟与“光荣革命”,英国从君主制最终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17世纪末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成。
——《民主政治十论》房宁(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国是如何结合国情建立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的,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有何启示。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956年1月;加入初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80.3%.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到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0多万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年底(1956),全国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大力帮助。同时我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自力更生精神。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到达7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得到发展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和改进。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江泽民在十四大(1992)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注:从“十一五“起,中国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摘编自施展《枢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材料二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9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选定一个史实和“推一拉”理论中的一个角度,对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史实与角度,探讨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
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4、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5、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新经济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A和C项属于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措施;D属于工业方面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都属于B项特点。2、A【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752年到1800年之间银元流向中国,是因为在中外贸易中,英国运来的呢绒、布匹等工业产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A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为了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所以鸦片贸易导致银元呈现反向流动,排除C项;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与美洲间直接的贸易联系较少,不是导致银元流动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3、A【分析】【详解】
材料表明中国出口的茶叶增加,而英国购买茶叶全部用白银支付,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到中国,使白银进一步货币化,A项正确;小农经济解体及开始卷入世界市场都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C。当时中国仍然推行海禁,排除D。4、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长工变年工,说明雇农和雇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说明伴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和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明显增强,A项正确;雇农和雇主的这一类农村契约关系不能夸大为“契约理念在我国确立并应用”,排除B项;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民国初年),与20世纪30年代不符,排除C项;雇佣期限缩短是正常变化,“有利可图”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5、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发达,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等行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不仅为中国人喜爱,而且深受外国欢迎,影响面广,故答案为A;棉纺织业兴起于宋朝,不能说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BD不符题意,排除;明朝以后的造船业不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C错误。6、B【分析】从材料中的“唐代的《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水法”来看,唐朝通过法律规定与农业相关的事宜,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只提到水法,未涉及其他法律,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史实;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经济方面的,故答案是A。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8、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以后GDP总体呈增长发展,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经济增速明显;1989至1991年增速不显,这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局势有关;1992年增速明显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这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项,1979年以后GDP总体呈增长发展,排除;D项,从材料信息中不能看出有关结构调整的内容,排除。
【点睛】
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9、C【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表决制度和提高世行决策效率无关,故A项错误;世行“一切事项均依多数票决定之”,这无法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行中认缴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从而取得对世行的支配权,故D项错误;世行“一切事项均依多数票决定之”,这说明该表决制度对主权平等因素考虑较少,故C项正确。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导致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物价上涨,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但不是所有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都具有以上破坏性。因此,材料表述是错误的。14、A【分析】18世纪英国殖民贸易强国,大西洋成为世界航运中心,是世界贸易中心。本题正确。15、B【分析】【详解】
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自由买卖,题干表述错误。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政府对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表述正确。17、A【分析】【分析】
【详解】
17世纪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本题说法正确。18、B【分析】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先从经济领域改革开始,改革困难重重,转而将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本题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19、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点:结合两则材料可知;可从主导力量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最终结果不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态度:根据材料“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前反对修铁路,甲午战争后允许和支持修铁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之前排斥的原因可从传统观念的阻碍;缺乏相应的社会需求及维护统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甲午战争之后发展的原因可从当时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列强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影响:根据材料“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信息流通、知识传播、经济结构变动、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生活变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主导力量不同:英国由国家主导;中国由外商主导。
发展速度不同:英国发展迅速;出现多次修筑热潮;中国面临较大阻力,发展缓慢。
最终结果不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中国最早的铁路被清政府赎买后拆毁。
(2)态度:甲午战争前反对修铁路;甲午战争后允许和支持修铁路。
原因:甲午战争前;落后的封建意识和观念;封建自然经济占主体,缺乏修铁路的社会需求;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甲午战争后;西学的进子步传播推动观念更新;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修筑铁路的社会需求;列强的要求和推动。
(3)原因:信息流通、知识传播、观念更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社会生活变迁;促进阶级结构的变化。2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可知中国科技的特点是注重经验技术的总结;这主要和自然经济发达、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文化专制等有关。根据牛顿、伽利略和波义尔等人的相关成就可知西方科技注重实验和规律定理的提升,这主要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有关。
(2)英国国情:根据材料“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可知中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议会制度开始出现或形成;根据材料“《大宪章》这个法律文件,它所包含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可知根据《大宪章》英国形成了“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根据材料“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除,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取消又经过复辟与“光荣革命”,英国从君主制最终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可知英国革命处死国王废除国王带来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稳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过程是: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或议会权力超过王权);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对中国的启示是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要适合国情。
(3)根据材料“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1949—1956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到年底(1956),全国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可知1956——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影响体现在奠定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和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材料“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可知1978——1992年这一时期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江泽民在十四大(1992)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1992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解析】(1)特点:中国:传统科技;注重经验技术的总结(或典籍的整理;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和规律定理的提升。
社会因素:中国:自然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败;思想文化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制度建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2)国情:中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议会制度开始出现或形成;根据《大宪章》英国形成了“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的原则;英国革命处死国王废除国王带来社会动荡(或革命曲折反复),不利于社会稳定。
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或议会权力超过王权);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最终“统而不治”。(或乔治不出席内阁会议,即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启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避免盲目照搬。
。
经济体制。
影响。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稳定经济形势;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56—1978
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78—1992
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农村;城市经济的发展。
199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经济飞速发展;建成小康社会,加入世贸组织。
总体概括: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1、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东印度公司是成立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过程中,所以背景就要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殖民争夺以及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特点,要结合材料一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据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可得出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据材料一“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可以得出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据材料一“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得出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据材料一“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可得出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据材料一“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可得出长期高利润率。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一个是两者与政府的关系,一个是支持一个是压迫;管理的方式一个是现代管理,一个是封建旧有的管理;活动的范围仅限东亚地区;再就是过于依赖大陆市场且时间短暂。第二小问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经济观念以及对外政策等。【解析】(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
(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原因:①封建专制制度;②自然经济为主体;③重农抑商观念;
④天朝上国思想;⑤政府海禁政策。五、论述题(共1题,共9分)22、略
【分析】本题要求讨论的内容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欧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选择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进行分析。材料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论从史出,抓住主要问题,做到言之有物。
点睛:回答本题要注意到材料中的要求,材料要求“自行选定一个史实和‘推一拉’理论中的一个角度”,也就是说我们这能选择一个史实,一个角度,这是数量上面的要求。此外,本题讨论的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格外分析原因,而不是影响和作用。【解析】示例1:
史实:英国圈地运动。
角度: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力。
探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的农民最终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即英国圈地运动导致农村状况的恶化,推动农民向城市迁移。
示例2
史实:英国工业革命。
角度: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力。
探讨: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排挤和农业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成为一种持久的推力推动着农业工人不断走向城市。后来,工业革命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确立了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工业的迅速增长推动农民为改善生存压力,不断向城市迁移。即英国工业革命引发了农力,推动农业工人;农民向城市迁移。
示例3
史实:英国工业革命。
角度: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
探讨:工业革命时期,尤其是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生产尚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考核记录
- 2024.11.15推文-Mouse IL-4、IFN-γ诱导巨噬细胞M1M2极化文献解读
- 2024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2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2讲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讲座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精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99地理原理模式图的判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 早爆、拒爆事故预防与处理
- 七年级美术上册-向日葵-湘教版优秀PPT
- 人教精通版(三起点)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
- GB/T 4795-1999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
- GB/T 34370.2-2017游乐设施无损检测第2部分:目视检测
- GB/T 2463.2-1996硫铁矿和硫精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三氯化钛-重铬酸钾容量法
-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课件(共30张ppt)
- 我国科技发展史
- 关键时刻MOT完整讲义
- 工程影像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