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选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10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么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

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问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91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公室。”黄刚说。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垒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D.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6分)

(3)叶笃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他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有关,也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关。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与对你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

(A项,“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B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D项,表述不当。“配角甚至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而不是贡献大。“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

(2)①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

②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

③第一次开辟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

④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奠定了研究基础。⑤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⑥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淡泊、谦虚: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老人淡然地说,这个奖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

②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他认为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③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交,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

④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重视,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答对一点2分,答够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

①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②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互相学习”,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

③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每点2分,共6分。)

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有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才能像

叶笃正一样有所成就。(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

①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

②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③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每点2分,共6分。)

我们都应当像叶笃正一样,严谨治学,刻苦钻石,积累起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老子》哲学:治世之学和养生之道李俊岭朱秋贤千百年来,一部《老子》,不知倾倒了多少有识之士,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和王侯将相,下至文人墨客和山野村夫。《老子》所阐释的内容囊括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双重宇宙,穿越时间隧道,将整个宇宙的变化玄机揽于手中,把乾坤旋转集于一掌之中,它自由地跨越了太极图的黑白两界,人们曾把它称为“包含无限玄机的治世之学和养生之道”,这是颇有道理的中肯评论。作为一部帝王之师的专著、一部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它不但是当政者案头的必备之书,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从政治、社会和人的思想境界而言,它不仅提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而且也深入地研究了人的行为准则,展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高级思维模式和充满智慧的治国方略。它是一部关于调节生态世态心态各类关系,参透万物、人生变幻无限玄机的中国传统文化巨著。它深入分析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人类是依赖于诸多关系而存在的类存在。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有三种——即人与自然(生态)、人与人(世态)、身与心(心态),简称人类三态。目前,人类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危机,归根结底是源于人类人文素质和思维方式的精神病态。当代人正逐步从现实文明困境的切肤之痛中觉醒,从而开始进行一场比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更为深刻的精神革命。《老子》承袭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每一个华夏子孙或多或少都传承着中华精神的文化基因,这其中就包含了相当部分的《老子》元素。所以说,《老子》是炎黄子孙心灵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透视出中国世情的真实面貌,可以考量出一个人性格秉性、精神境界品位的高低、俗雅……而世界人民也可以借助《老子》这个彰显中华民族文明风采的窗口,认识中华民族——一个珍爱生命、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厌恶战争的伟大民族,了解中国天下为公、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大国风范,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和海纳百川、慈悲为怀、谦和待人的博大胸怀以及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老子学说具有非常抽象的理论概括性和具体操作的实践普适性,它既讲道,又讲术;既讲学,又讲技。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真理光芒,在社会、自然、人生、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医学、武术、音律、书法、围棋、饮食、养生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启蒙意义。再者,管子、孙子、孔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所谓诸子百家皆在《老子》所载王者之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子》不仅是国史第一书,也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发源地之一。1.下列有关《老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一书充满着智慧和哲理,也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诸子百家皆在《老子》所载王者之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老子》提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思想家老子认为,人类是依赖于诸多关系而存在的类存在。C.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人类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和危机,这些问题和危机源于人类人文素质和思维方式的精神病态。D.《老子》所论内容跨越了太极图的黑白两界,既有人们的养生之道,又有当政者的治国之道,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人民借助《老子》这个彰显中华民族文明风采的窗口,可看到中国天下为公、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大国风范B.老子深入研究了人的行为准则,展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人类三态”。C.老子学说既讲哲理,又讲学,还讲技,既有非常抽象的理论概括性,又有具体操作的实践普适性。D.潜心研读《老子》之学,在古朴的文字中领悟世间宇宙之理,大可用以行事治国,小可用以修身养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所阐释的内容囊括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双重宇宙,人们曾把它称为包含无限玄机的治世之学和养生之道。B.当代人正逐步从思维方式的精神病态中觉醒,从而开始进行一场比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更为深刻的精神革命。C.《老子》是炎黄子孙心灵的一面镜子,只有认真研读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老子》,才能透视出中国世情的真实面貌。D.中华精神的文化基因中包括相当部分的《老子》元素,后来的诸子百家都是在《老子》所载王者之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考答案: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15分)拿来主义鲁迅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2分)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3分)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8分)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鲁迅一概反对将我们的国家国宝,乃至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到欧洲。B、鲁迅认为拿来主义者关键不是拿来,而是其要有沉重、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素质。C、第⑤段中“清醒的青年们”是指原先热衷洋货的时尚青年。D、第⑦段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是指那些与腐朽没落的阶级决裂的彻底革命者。参考答案:1、(2分)类比论证

作者以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最后发了疯,来类比当时的中国一味送去不想拿来,最后也终将落得看别人脸色乞讨的下场。2、(3分)“抛来”和“抛给”都是不礼貌的举动,但“抛来”的接收方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抛给”对象更明确,带有更强烈的蔑视;“送来”外表很有礼貌的迷惑性,但接收方没有任何的选择权,只能接受。3、(8分)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拿来吸收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吸收其精华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糟粕比精华多的部分

剔除糟粕,保留精华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

彻底剔除4、(2分)C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崔林传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於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脩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馀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林议曰:“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薨,谥曰孝侯。(节选自《三国志·第二十四章》)5.对下列加点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惟从兄琰异之

异:认为……奇异B.文帝践阼,拜尚书

拜:任命C.馀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

属:名词,下属D.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

故事:旧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贫无车马,单步之官

②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B.①吴中郎将,上所亲重

②为夷狄所笑C.①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②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D.①扰之则动其逆心 ②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B.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C.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D.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崔林大器晚成,他成才以后,宗族的人大都不知道,只有他的堂兄崔琰对此感到很奇异。B.崔林出任幽州刺史时,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的军事,涿郡的太守王雄当面劝告崔林,要设法与吴质搞好关系,否则会有杀身之祸。C.崔林认为,考察官员政绩的办法完全可以沿用祖上留下的条文,关键在于那些条文要得到严格的执行。D.景初元年,司徒、司空两个职位都有空缺,散骑侍郎孟康推荐了崔林,可是皇帝还很犹疑,直到第三年才任命崔林为司空。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3分)②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4分)(2)从文中找出崔林“有德政”的三个事例。(可以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5.C(C项中的“属”,应理解为“连接”。“间使连属”意思是“(各国派出的)使者接连不断”)6.D(A项中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们”(指匈奴部族);B项中前一个“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语,相当于“……的(人)”,后一个“所”与“为”合用,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引出后面的行为;C项中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与“为”连用,作动词,相当于“认为”;D项中前一个“则”在假设句中作连词,可以译为“那么”或“就”,后一个“则”也在假设句中作连词,相当于“那么”)7.C8.C(A项“宗族的人大都不知道,只有他的堂兄崔琰对此感到很奇异”这一判断有误。“宗族莫知”是说崔林少年时才华不外露,宗族的人不看重他。“从兄琰异之”是说崔林的堂兄崔琰认为崔林与众不同。B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首行,王雄并没有当面告诉崔林。D项“皇帝还很犹疑”属无中生有,“第三年”的说法有误,“后年”是“后一年”的意思,指的是景元二年)9.(10分)(1)①我这个刺史把离开这个州看得象脱掉鞋子一样,难道会连累你吗?(3分。“去”“相”各1分,句意1分)②太祖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用来留给后世,我们不忧愁没有可以继承(效法、学习)的。(4分,“随宜设辟”“遗”“法”各1分,句意1分。)(2)①在官一期,寇窃寝息

②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③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

④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答对1例1分,共计3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选择题每题3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给官职。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提升。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与“厚”相对。14、对下面句中的两个“之”和“矜”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不同。1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B、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C、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D、作者在最后一段既表述了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17、请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参考答案:13、D

14、D解析: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助词,的;③自夸;④怜惜。

15、D

解析:A项,古义:“流星的光”,今义:“微小的光”;B项,古义:“急速上任”,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C项,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16、C

17、略

6.

参考答案:5.D

6.C

7.B

8.C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弘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________,再现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荧屏上占据很大比重。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话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从横线后的语句来看,横线上的主语应是“电视剧”,并且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是横线前所讲述的影视作品的一种,所以应该用“尤其”。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天津歌舞剧院青年女高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