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15°NB.0°C.35°SD.70°N2、【题文】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3、形成江南水乡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北京市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职能B.交通条件C.地表形态D.水源分布5、如图为北京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该日及随后几日()A.北京昼短夜长,但昼渐变长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且渐变小D.北极地区有极昼,但范围变小6、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①月亮②流星体③彗星④星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题文】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A.60°WB.60°EC.120°WD.120°E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8、该图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高峰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C.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D.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9、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下图),某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自然环境的正确描述是()A.从阿拉木图至咸海,呈现森林向草原的变化B.新疆地区可看到山坡上有植被,山顶有积雪C.锡尔河自上游到下游,水量不断减少D.从阿拉木图往北,山地针叶林分布高度不断上升10、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11、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题。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12、【题文】我国修建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说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是。A.高速化B.网络化C.专用化D.综合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地球____运动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日期为____,节气为____日.

(2)图2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地球公转中____点的位置,此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

(3)图2中a、b、c三处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____b.____C.____.

(4)当地球公转至图1中的B点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此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选择填空).

①北京②哈尔滨③广州④上海。

(5)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图1中的____时段.(用字母表示)14、(2013秋•临河区校级期中)该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表示____面,该面以上是____层,该面以下G物质的状态是____.

(3)C层和E层的顶部,合称为____.15、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农业旅游是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

“十二五”上海打造农业旅游东南;西南、北部、西部、崇明五大旅游板块.其中西部板块依托“一江、一湖、一山”(黄浦江、淀山湖、佘山)等自然风景资源;及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以水文化、湖文化、渔文化等为特色的海派乡村文化等观光旅游.

①我国拥有农业示范点最多的省是____省和江苏省,原因是____.

②上海特色旅游基地、示范点中,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原因是____.

③请说明上海开发西部板块的意义及开发中需注意的问题.16、【题文】每年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属于低压天气系统。17、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18、(一)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图;分析: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____.

(2)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

(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

(二)简述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特点.____.19、看图完成下列填空。

(1)标出图1其余经线的度数.

(2)图2中:A的地理坐标(____,____),B的地理坐标(____,____);A在B的____方向。

(3)图3中:A的地理坐标(____,____),B的地理坐标(____,____);A在____带(五带),B在____带(五带);A在____(东、西)半球,B在____(东、西)半球.20、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____.(判断对错)21、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2、产业转移促进了移入地区城市化进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判断对错)2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2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____(判断对错)25、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评卷人得分五、读图题(共1题,共7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某区域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图2为上海和海南西瓜产地气温和月西瓜产量统计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化速度加快,旱地比重增加.

(1)与海南相比,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上海钢铁企业的优势条件____.

(2)分析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上海市区气温比往年同期高的原因____.

(3)上海西瓜产量高的季节是____,海南西瓜产量高的季节是____,并分析原因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7、【题文】(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多山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亚平宁山脉,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该国大理石资源丰富;世界闻名。

材料二意大利区域图(图甲)和波河流域图(图乙)

(1)根据材料说出图示地区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判断理由。(8分)

(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补给角度分析原因。(8分)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486千米。自西向东蜿蜓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来自于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稳定。流域人口825.7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5%,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库尔勒香梨、杏、薄皮核桃、石榴、无花果等南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资料二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资料三塔里木河流域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和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1)读“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与聚落分布图”,说出塔里木河流域聚落与交通线分布特点。(2)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29、冬天漫漫,春天还远,图中A地区—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最具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但在贵阳一带冬半年却“天无三日晴”阴雨连绵。根据以上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____,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攀枝花地区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3)解释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原因30、【题文】(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解析】【解答】解:A;B位于低纬度;季节更替不明显,故不符合题意;C位于中纬度,四季变化最明显,故正确;D位于高纬度,季节更替不明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选C箭头。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作用。【解析】【答案】C3、B【分析】解:江南水乡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房顶坡度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B项正确。

故选:B。

江南水乡景观特征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解析】B4、C【分析】解:北京市的街道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城市向周边面状延伸。导致这种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地表形态。

故选:C。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特征的相关知识。【解析】C5、B【分析】【分析】今日北京日出时间为5:49,日落时间为18:43,昼长为12小时54分;明天北京日出时间为5:47,日落时间为18:44,昼长为12小时57分.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解析】【解答】解:A;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变长,故不符合题意;

B;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正确;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渐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有极昼;且范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6、C【分析】【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都是天体.【解析】【解答】解:我们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为流星体(或流星现象),拖着长尾的天体是彗星.故选:C.7、A【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两条相对的经线:东西经相反,经度数互补。【解析】【答案】A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8、B|D【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A项图示反映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峰为1989年时,但之后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但还是正数,故人口总量还在增长。故A项错误。B项由于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变化不大,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峰也就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高峰;正确。C项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故在国际人口迁移中,我国是人口迁出国,故机械增长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的原因;错误;D项正确。【解析】【答案】BD9、B,C【分析】【分析】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因位于干旱地区,沿线自然环境缺少森林景观,A错。新疆地区可看到山坡上有植被,山顶有积雪,B对。锡尔河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自上游到下游,水量不断减少,C对。从阿拉木图往北,山地针叶林分布高度不断下降,D错。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区域自然带类型及特征。10、A,C【分析】【分析】仔细读图;①处岩石附近有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变质作用,A对;②处岩石为侵入岩,不可能是玄武岩,B错;③处岩石为沉积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对;④处岩石为喷出岩,其喷出地表,要经过地壳运动,深入地下,才能重熔再生作用,D错。答案选AC。

【点评】地质剖面图判读。11、略

【分析】1.滇池湖泊内水流速度很小,为典型的静水水体,更新周期长。根据图示:滇池的流域面积小,入湖径流量小;水体总量大,但是进出水量小,湖泊水与外界水的交换极其缓慢;所以更新周期长。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2.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流域内入湖水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滇池流域水量增加,也可以缓解流域内的用水紧张状况。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资源跨地区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1.AC2.BD12、A|C【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方向是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和网络化。题目中叙述的我国修建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其中“京沪高速”体现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客运专线”体现交通运输其专用化。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公转12月22日冬至D23°26′S有极夜现象昼夜等长昼长夜短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②D-A【分析】【分析】读图分析: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春分日和秋分日.

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轨道图和太阳光照图的判断,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图,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图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图1中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图2为冬至日,a位于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b位于赤道,赤道上昼夜平分、c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图1中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向北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图1中的D-A时段.【解析】【解答】解:

(1)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图;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图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

(2)图1中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3)图2为冬至日,a位于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b位于赤道;赤道上昼夜平分;c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4)图1中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哈尔滨纬度最高,昼最长,故选②.

(5)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向北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图1中的D(冬至日)-A(春分日)时段.

故答案为:

(1)公转12月22日冬至日。

(2)D23°26′S

(3)有极夜现象昼夜等长昼长夜短。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②

(5)D-A14、横纵古登堡地幔液态或熔融状态岩石圈【分析】【分析】(1)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解析】【解答】解:(1)地震波分横波(速度慢)和纵波(速度快);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

(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D莫霍界面,F古登堡界面,C地壳,E地幔,G外核,H内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出F面以上物质为固体,F面以下外核部分为液体或熔融状态.

(3)岩石圈是指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据上题C层为地壳;E层为地幔,故C层和E层的顶部,合称为岩石圈.

故答案为:

(1)横纵。

(2)古登堡地幔液态或熔融状态。

(3)岩石圈15、山东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区际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交通运输皆便利;人口众多,市场大;经济比较发达,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现代工业发达【分析】【分析】(1)根据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可以判断我国农业示范点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根据2007年到2010年三个示范点的变化可以判断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是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形成原因.

(3)西部板块依托“一江、一湖、一山”(黄浦江、淀山湖、佘山)等自然风景资源,及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以水文化、湖文化、渔文化等为特色的海派乡村文化等观光旅游有利于促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解析】【解答】解:

(1)读图;根据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可以判断,我国拥有农业示范点最多的省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形成的原因是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区际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交通运输皆便利;人口众多,市场大;经济比较发达,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2)读图;根据2007年到2010年三个示范点的变化可以判断,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是工业旅游示范点.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现代工业发达.

(3)读上海“十二五”农业旅游规划图;上海开发西部板块有利于促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故答案为:

①山东.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区际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交通运输皆便利;人口众多,市场大;经济比较发达,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②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现代工业发达.

③促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环境.16、略

【分析】【解析】台风由热带低压发展而来,它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天气现象。在高温作用下,海水蒸发旺盛,盛行上升气流。因此题目是正确的。此题考查基础知识。【解析】【答案】对17、泥石流滑坡【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相关知识。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会使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泥石流灾害多发;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比如一些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18、上升趋势1998年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植被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出现过一次温暖期与寒冷期.【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此题考查图中的气温变化特点.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气温是波动上升的.

(2)此题考查图中的最暖的年份.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图中最暖的时间是在1998年.

(3)此题考查气温变化的原因.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气温是波动上升的,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此题考查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万年以上的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五千年左右的时间的气候状况;近代气候是指利用仪器观测气候变化的时期,主要是指19世纪末以来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出现过一次温暖期与寒冷期.【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气温是波动上升的.

(2)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图中最暖的时间是在1998年.

(3)根据图中的线的变化和走向分析;图中的气温是波动上升的,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万年以上的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五千年左右的时间的气候状况;近代气候是指利用仪器观测气候变化的时期;主要是指19世纪末以来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出现过一次温暖期与寒冷期.

故答案为:

(一)(1)气温呈上升趋势。

(2)1998年。

(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植被

(二)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出现过一次温暖期与寒冷期.19、66°34′S65°W23°26′S70°E西南55°S150°W75°S170°W南温南寒西西【分析】【分析】(1)图1中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是30度;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

(2)图2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为南半球图.箭头方向为东,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为45°.

(3)图3: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西经度向西增大,向东减小;南纬度向南增大,为南半球.五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解析】【解答】解:(1)图1为半球图;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是30度,西经度向西增大,东经度向东增大.

(2)图2: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为南半球图,A所在纬线为南极圈,B所在纬线为南回归线,A比B更靠近南极点,所以在B的偏南方向;顺着箭头方向为东,A在B的偏西方向.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为45°,图中8条经线,顺着箭头方向,依次是:25°E,70°E,115°E,160°E,155°W,110°W,65°W,20°W.

(3)图3: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所以图中经度为西经;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纬度为南纬.

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地球上自北向南划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五带.

以20°W和160°E为界;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所以,A;B两点都在西半球.

故答案为:

(1)自西向东依次为95°W;65°W,35°W,5°W,25°E,55°E,85°E(如下图).

(2)(66°34′S;65°W)(23°26′S70°E)西南.

(3)(55°S,150°W)(75°S,170°W)南温南寒西西.20、A【分析】【分析】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解析】【解答】解:

岩石圈主要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也就是上地幔顶部).故正确.

故选:A21、略

【分析】试题分析:(1)①—②—③—④纬度逐渐升高,太阳高度渐小,热量逐渐减少,因此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差异。(2)喜马拉雅山南坡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甸带、荒漠带、积雪冰川带,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近似于A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山体海拔升高,水热状况逐渐出现变化。(3)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⑥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地区,③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而⑥位于大陆内部,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温带荒漠带。考点: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答案】(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越大(3)距海远近不同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2、×【分析】【分析】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故不能改善移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23、×【分析】【分析】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资源的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而不是要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点评】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24、×【分析】【分析】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最大出现在降水最多的季节,地球上的气候复杂多样,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在冬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解析】【解答】解: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最大出现在降水最多的季节,地球上的气候复杂多样,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在冬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因此在夏季是不准确的.

故答案为:×25、√【分析】试题分析: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会减少家庭轿车的出行数量,所以会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正确五、读图题(共1题,共7分)26、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市场大;钢铁工业基础好;信息通达性好;对外联系、贸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等受副高影响大,晴天多;风力小;湿地面积变小;城区面积变大,热岛效应加强;台风影响较少夏季冬春季(春季)夏季上海气温适宜种植西瓜;且市场需求大.冬春季全国其他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种植西瓜且市场需求较大,而海南气温适宜种植西瓜;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西瓜种植广,海南西瓜竞争优势不明显而种植量下降【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注重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我们要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加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资金、技术、交通、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方面分析.上海与海南相比,各方面优势很明显.

(2)主要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气温还受锋面、气旋反气旋、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图1中等压线图可以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压,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是伏旱时期.气温受副高影响大.

(3)主要考查如何对比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图2中可以读出海南和上海全年气温和产量的变化关系,故从纬度,市场等条件方面加以分析.上海和海南纬度不同,市场需求不同.【解析】【解答】解:(1)本题主要注重工业区为条件分析;我们要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两方面加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资金、技术、交通、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方面分析.上海钢铁企业位于我国东部最大城市,最大港口城市.教育和科技发达,所以交通便利、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市场大;

(2)主要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气温还受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图1中等压线可以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压,上海在7-8月份受副高影响,加上城区面积大,比热容小(地面状况),升温快;城区面积大,热岛效应加强.

(3)主要考查如何对比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图2中可以读出海南和上海全年气温和产量的变化关系,故从纬度,市场等条件方面加以分析.夏季上海气温高,满足西瓜生长条件;且市场需求大.冬春季全国其他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种植西瓜且市场需求较大,而海南纬度低;气温较高,适宜种植西瓜.

故答案。

(1)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市场大;钢铁工业基础好;信息通达性好;对外联系、贸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等.

(2)受副高影响大;晴天多;风力小;湿地面积变小;城区面积变大,热岛效应加强;台风影响较少.

(3)夏季;冬春季(春季).

夏季上海气温适宜种植西瓜;且市场需求大.

冬春季全国其他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种植西瓜且市场需求较大,而海南气温适宜种植西瓜;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西瓜种植广,海南西瓜竞争优势不明显而种植量下降六、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区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说明有地壳运动,地震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